正文 第一節 懶螞蟻效應——做管理就要學會“偷懶”(1 / 3)

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須清晰定位團隊成員的角色,讓每個人的心理和行為遵從角色需求,調動起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以此實現自動自發、高效執行,最終達成工作目標。

現代管理,講究有效授權和團隊協作。管理者在保證工作效果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學會“偷懶”,讓下屬完成工作。在一個團隊中,如果主管像一頭牛一樣通過不停的加班去證明自己的辛努,隻能說明他的效率不理想,而且也不懂帶領團隊去完成任務。

××公司老總請中層幹部彙報工作,其中一位中層幹部一口氣報出了從上班第一分鍾到下班最後一分鍾的工作日程表,具體、詳盡而又周到。聽完這位主管的彙報,老總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事後,這位中層幹部一直琢磨著老總的話,“你所有的時間都被具體工作占據了,那思考的時間在哪裏?”

管理工作怎樣做才最有成效,才是上級領導最期望看到的呢?不妨從心理學中的“懶螞蟻效應”獲取一些啟示。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在對黑蟻群活動的研究中發現:大部分螞蟻都是很勤快的,始終忙碌著搬東西,而少數螞蟻卻在無所事事地東張西望。

在生物學家將這些“懶螞蟻”做上標記,並切斷了蟻群的食物來源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那些平時勤快和忙碌的螞蟻突然變得手足無措,而“懶螞蟻”們在這個時候卻顯得積極而主動,帶領著蟻群向它們早已偵察好的新食物源轉移。

生物學家們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懶螞蟻”們平時是在進行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蟻群之中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任務。一旦蟻群出現了危難,它們就會尋找辦法來解決,確保蟻群迅速擺脫困境。

從“懶螞蟻效應”中可以看到,“懶螞蟻”雖“懶”,但它關注的卻是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並在關鍵時刻突顯了作用。

在管理中,你做好這樣的角色了嗎?

做領導喜歡的“懶螞蟻”

工作中,一些管理者存在著錯誤的觀念。有的管理者老是抱怨下屬幫不了手,令他們不敢放手,事事親力親為。也有的管理者生怕有了徒弟沒師傅,變成不敢指導下屬成長,隻把自己忙的團團轉。還有一些管理者,覺得隻有自己是能幹的,其他人做事都不及他,而且隻有自己去完成工作才能向上麵領功,害怕其他人做不好會連累他。當然,也有一些管理者為了表示自己是多麼的賣力,情願每天加班去證明自己的價值,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

當管理者不敢理直氣壯地做一隻“懶螞蟻”,也就不會成功地做好管理工作。而要扮演好組織中的“懶螞蟻”,就必須懂得相關策略,才能成為領導也喜歡的“懶螞蟻”。

●主動地接受工作

主動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擔當。在工作中管理者應主動承擔任務,將工作任務當成追求成功的挑戰,幫助上司分擔和化解工作壓力。

在具體工作中,管理者可以這樣與領導對接:

“這個任務,我們團隊可以完成,我現在去準備一份執行方案。”

“我想,隻要您提供×××的支持,這個訂單我們也可以拿下來。”

“沒問題,我保證在×日×時之前給您一個滿意的結果。”

“對於XX部門的困難,您可以安排我們去分擔一些內容。”

當一個管理者與自己的領導這樣溝通,並且表現出與之相符的行為時,必然會逐步加深彼此的信任。

●主動彙報工作

當管理者積極扮演一隻“懶螞蟻”角色時,並不是所有工作上司都會了解。如果想當然地認為上司會想得到,那就大錯特錯了。

領導的崗位職責要求他必須清楚地知道工作的進展程度,所以及時向領導彙報工作進度是管理者應盡的職責。領導分配下來的任務、安排的工作是否有進展,進展如何,這些都是領導希望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