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達摩禪師後有慧可、慧育二人。
育師受道心行,口未曾說。
(2)可禪師後:粲禪師,惠禪師,盛禪師,那老師,端禪師,長藏師,真法師,玉法師。
以上並口說玄理,不出文記。
(3)可師後:善師(出《抄》四卷),豐禪師(出《疏》五卷),明禪師(出《疏》五卷),胡明師(出《疏》五卷)。
(4)遠承可師後:大聰師(出《疏》五卷),道蔭師(《抄》四卷),衝法師(《疏》五卷),岸法師(《疏》五卷),寵法師(《疏》八卷),大明師(《疏》十卷)。
(5)不承可師,自依《攝論》者:遷禪師(出《疏》四卷),尚德禪師(出《入楞伽疏》十卷)。
(6)那老師後:實禪師,惠禪師,曠法師,宏智師(名住京師西明,身亡法絕)。
(7)明禪師後:伽法師,寶瑜師,寶迎師,道瑩師(並次第傳燈,於今揚化)。
衝公自從經術,專以《楞伽》名家,前後敷弘,將二百遍。須便為引,曾未涉文。……師學者苦請出義……事不獲已,作疏五卷,題為私記,今盛行之。
法衝當高宗麟德時年七十九,推上去,可以推算他生於陳末隋初,當隋文帝開皇六年(586)。
我們看了道宣兩次的記載。可以知道當七世紀後期(664-665)時,楞伽宗的勢力已很大了,《楞伽經》的疏和抄(抄也是疏的一種,往往比疏更繁密)已有十二家七十卷之多。我們又知道此宗已有“南天竺一乘宗”之名了。一乘之名是對於當日的大乘、小乘之爭的一種挑戰,這名目裏已含有革命的意義了。《法衝傳》說:
弘福潤法師初未相識,曰,“何處老大德?”法衝答:“兗州老小僧耳。”又問何為遠至,答曰:“聞此少一乘,欲宣一乘教綱,漉信地魚龍,故至。”
這是何等氣象!
但是到了七世紀的末年和八世紀的初年——武後的晚年——荊州玉泉寺的一個有名的和尚神秀禪師正受許多人的崇敬,武後把他請入洛陽(701),往來兩京,人稱為“兩京法主,三帝國師”。神秀也自稱是楞伽宗的一派,但他自有他的傳授世係,自稱出於蘄州東山的弘忍的門下,號為“東山法門”。他的世係表見於張說作的《大通禪師碑銘》,是這樣的:
達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神秀
這表裏隻有前三代是道宣最初所記的。粲以下的道信、弘忍都是道宣後來添補的了。
神秀做了六年(701-706)的國師,就使那冷落的楞伽宗成為天下最有名的正宗禪學。神秀死後,他的弟子普寂、義福、敬賢、惠福等繼續受政府的崇敬,普寂、義福的地位更高崇,尊榮不下於神秀。八世紀的前四十年真是楞伽宗“勢焰薰天”的時代!
當時就有楞伽宗的和尚著作他們的宗門譜係了。淨覺的老師,安州壽山寺的玄賾,也是神秀的同門,著作了一部《楞伽人法誌》,就是這些譜係中的一種。此書已不傳了,我們感謝淨覺在這《楞伽師資記》中保存了一篇《弘忍傳》及一篇《神秀傳》。玄賾的《弘忍傳》(本書頁二四——二五)記弘忍死於高宗鹹亨五年(674),臨死時說他的弟子之中,隻有十人可傳他的教法。那十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