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州在涪江西岸,宗密家貫果州,因遂州有義學院,大闡儒宗,遂投詣進業。經二年後,和尚(即道圓)從西川遊化至此州,遂得相遇,問法契心,如針芥相投也。……(《圓覺經略疏抄》二)
他又說:
長慶二年(822),成都道俗迎(道圓和尚)歸聖壽寺,紹繼先師,大昌法化,如今現在。(《圓覺經略疏抄》四)
如此看來,道圓隻能稱為成都聖壽寺的和尚,他從前曾“從西川遊化至此州(遂州)”。“遂州大雲寺”的名稱是不可靠的。裴休碑文說:
大師(宗密)本豪家,少通儒書,欲幹世以活生靈。偶謁遂州,遂未與語。退遊徒中,見其儼然若思而無念,朗然若照而無覺,欣然慕之,遂削染受教(“受教”《金石萃編》作“教受”。今從《全唐文》743)。道成乃謁荊南。
碑的後文又說:
大師以建中元年(780)生於世。元和二年(807,二十八歲)印心於圓和尚。又受具於拯律師。
合並《略疏抄》及裴碑的話,我們可以說,宗密原是在遂州讀“儒書”的,他二十八歲時,遇著道圓和尚,“問法契心”,他就“削染”做和尚了。後來他又去參謁成都元和聖壽寺的南印和尚。
據《圓覺經略疏抄》二:
和尚所得之法是嶺南曹溪能和尚宗旨。
“和尚”是“遂州道圓”。但《宋僧傳》的《神會傳》,說的清楚明白,這個神會是成都淨眾寺的無相和尚的弟子,原不是曹溪的一派。無相的世係如下:
弘忍——智詵——處寂(唐和尚)——無相(金和尚,新羅王族)——神會、無住《宋僧傳》十九有成都淨眾寺《無相傳》,附見智詵;又二十有資州山北蘭若《處寂傳》,都在“感通”篇,其材料都不高明。此派的曆史及後來無相與無住的思想,都記載在《曆代法寶記》裏,有巴黎、倫敦的敦煌本,收在《大正藏》五十一冊“史傳部三”,頁一七九以下;又有金九經的整理分段分卷的排印三卷本。
以上略考宗密自己說的和裴休碑文裏說的傳法世係。我的結論是:宗密是出於成都府淨眾寺無相和尚門下的神會和尚的一支。他從蜀中出來,到了帝都長安,於元和十一年(816)在終南山智炬寺讀經著作,長慶元年(821)又在終南山草堂寺著《圓覺經略疏》,他的才氣與學力漸漸受到帝王大臣的敬信,他要依附一個有地位的佛教宗派或禪門的派係,作為他自己的立足根據。在那個時期——從長慶(821-824)到大和(827-835)、開成(836-840)的時期——禪宗的“南宗”已得了“正統”的地位,慧能已在元和十年(815)有明詔賜諡“大鑒禪師”了;在當時大手筆柳宗元、劉禹錫的新碑版文字裏,都公然承認慧能為“第六祖”,也公然承認“其說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柳碑中語)。其實當慧能死後百年之中“天下”流傳的“曹溪”禪說都隻是東京荷澤寺神會和尚的宣傳文字。我們在一千幾百年之後,看見神會和尚的傳教文字在敦煌石室裏的有四萬字之多;又看見那時期裏日本入唐求法和尚,圓仁、圓珍諸人,帶回國去的神會著作的目錄——我們不能不承認神會在當時的宣傳力量是很廣大而深遠的——我們不能不承認柳宗元說他“其說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其實隻是“皆本於荷澤神會”。
因為荷澤神會的思想是當時最風行的禪宗思想,所以宗密就說他自己是出於“荷澤宗”在蜀中傳承下來的一支,自己說他“於荷澤為五世,於達摩為十一世,於迦葉為三十八世”,是“釋迦如來三十九代法孫也”!
這樣高貴的世係的唯一的根據隻是因為成都淨眾寺一派恰巧也有一位名叫神會的和尚。這位神會和尚俗姓石。故叫做“益州石”。那位東京荷澤寺的神會和尚俗姓高,是襄陽人。宗密當然知道這個成都淨眾寺的神會並不是東京荷澤寺的神會。宗密在他的許多著作裏,顯然表示他很熟悉蜀中的淨眾寺和保唐寺的一大係的兩大支的禪宗的曆史。我現在要舉出他的兩種著作:一是《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續藏經》貳,十五套五冊,433-438頁),一是《圓覺經大疏抄》卷三下(《續藏經》壹,十四套三冊,277-280頁)。
在《師資承襲圖》裏,宗密明明指出:弘忍門下有蜀中的一大係:
資州詵(智詵),資州處寂,益州金(無相是新羅王族,本姓金),益州石……
這個“益州石”就是淨眾寺的神會和尚,俗姓石,故稱“益州石”。
在《圓覺經大疏抄》三下,宗密詳說當時“七家”禪學,其中“第二家”是:
“三句用心為戒定慧”者,第二家也。根元是五祖(弘忍)下分出,名為智詵……本是資州人,後卻歸本州德純寺開化。弟子處寂,俗姓唐,承後。
唐生四子,成都府淨眾寺金和尚,法名無相,是其一也。大弘此教。[原注:“金弟子當寺石(原誤作召),長鬆山馬,遂(原作逐)州李(原作季),通泉縣李(原作季,通泉縣,唐屬梓州),皆嗣之。”]
言“三句”者,無憶,無念,莫忘也。……“戒定慧”者,次配三句也。(胡適按,此句不詳說,《曆代法寶記》述金和尚說,“無憶是戒,無念是定,莫忘是慧。”故說“配三句”。)
此段宗密自注中的“金弟子當寺石”,即是淨眾寺的神會,即是本寺的“益州石”。
宗密明明知道這位“益州石”、“當寺石”就是淨眾寺無相(金和尚)門下的神會,然而他故意不承認這個神會是他的祖宗,他故意要承認那遠在東京洛陽荷澤寺的神會是他的祖宗,這是毫無可疑的存心詐欺,存心“攀龍附鳳”。
他在《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裏,明白“畫出”慧能是“第六”祖,荷澤神會是“第七”祖。他說:
德宗皇帝貞元十二年(796)敕皇太子集諸禪師楷定禪門宗旨,搜求傳法傍正。遂有敕下,立荷澤大師為第七祖。內神龍寺見有銘記。又禦製七代祖師讚文,見行於世。(《圓覺經大疏抄》三之下,二七七頁有神會的略傳,也說“貞元十二年敕皇太子集諸禪師楷定禪門宗旨,遂立神會禪師為第七祖……”。我曾指出此事不見於他書,隻有誌磐的《佛祖統紀》四十二說“貞元十二年正月,敕皇太子於內殿集諸禪師詳定傳法旁正”。但誌磐不記敕立神會為第七祖的事。)
宗密的《承襲圖》上,這樣畫神會的“一枝”:
這就是裴休碑文裏說的“荷澤(神會)傳磁州如,如傳荊南張,張傳遂州圓,又傳東京照。圓傳大師(宗密)”的根據了。
我們現在考定了宗密自己造出的傳法世係是不可信的,我們可以重新考定他的真實世係如下:
弘忍→資州智詵→資州處寂→益州淨眾寺無相(無相即金和尚)→益州淨眾寺神會(即“益州石”,即“當寺石”)→益州元和聖壽寺南印(俗姓張,從江陵入蜀,故稱“荊南張”)→遂州道圓(後住益州元和聖壽寺)→宗密
這個世係表是比較真實可信的。
宗密自己宣傳的傳法世係的主要用意是要攀附在“第七祖荷澤神會”派下,自認為荷澤神會的“五世”。其實他是成都淨眾寺神會門下的第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