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分鍾聊出好前程》(4)(1 / 3)

Part 03 看前程,掌握社交三十六計人際關係可以說是一座讓人終身受用的富礦,編織關係網,就像開發礦藏,開發得越多,你就越富有;又如播種,你撒下的種越多,收獲也就越多。因此會辦事的人,不僅重視和某個人建立關係,更重視和多數人搞好關係。隻有搞好了人際關係,並善於利用人際關係,事情才能辦成、辦對。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任何抬高或貶低自己的語言和行為,都不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英國著名的戲劇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有一次在蘇聯訪問,在莫斯科街頭散步時見到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蕭伯納和這個小女孩玩了很久,分手時,他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的媽媽,你今天和偉大的蕭伯納一起玩了。”小女孩兒也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的媽媽,你今天和蘇聯女孩安妮娜一起玩了。”蕭伯納很吃驚,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傲慢,並向小女孩道歉。後來,蕭伯納每次回想起這件事,都感慨萬千。他說:“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大的成就,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應該永遠謙虛。”

現代禮儀中,尊重是指在禮儀行為實施的過程中,要體現出對他人真誠的尊重,而不能藐視別人。心理學認為,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分兩類,即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的願望。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認、接受、關心、賞識等。自尊往往容易做到,要獲得來自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禮儀的重要原則。與人交往,不論對方的地位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樣,都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受歡迎的,從而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進而產生愉悅。

第一,在交往中,要熱情、真誠。熱情的態度會使人產生受重視、受尊重的感覺。相反,對人冷若冰霜,會傷害別人。如果過分熱情,會使人感到虛偽、缺乏誠意。

第二,要給人留麵子。所謂麵子,就是自尊心。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心對一個人來說,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傷害別人的自尊是嚴重的失禮行為。維護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第三,允許他人表達思想,表現自己。當別人和自己的意見不同時,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當你和與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時,也應尊重對方的人格和自由。記住——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的人都有一顆寬大的心,因為他懂得,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意味著要有容忍的雅量和多替他人考慮的品德。寬容是獲得友誼、朋友、擴大交往的基本要求。寬容就是指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為人處世的較高境界,也是較高修養的表現。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對他人不求全責備,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意見,即使錯了,也認真聽取,這些都體現了寬容的原則。

尊重他人便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一切不文明的行為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將心比心,凡事不僅替自己想,也要替別人想;你有自尊,人家也有;你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愛護你。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應建立在真誠與尊重的基礎上。人唯有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

尊重他人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麵子,維護他人的尊嚴。

沃克先生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報酬不多,卻是一種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參加過一兩次,就再沒有機會了!沃克先生年年有此“殊榮”,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沃克先生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微笑著向人們揭開謎底。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之所以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麵子”。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會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也正是因為他顧慮到了別人的麵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雜誌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都找他當評審了!

年輕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不分場合大發宏論。其實這種舉動正是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被英國人稱為“仙女王”,因為她在位時間長達64年,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維多利亞時代”,她的九個子女中,一個成了英國國王,4個成了其他國家的王後,外孫中有德國皇帝,也有俄國沙皇的皇後,因此她也被稱為“歐洲的祖母”。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地位尊崇的女王,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一次,維多利亞女王與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吵了架,親王獨自回到臥室,閉門不出。維多利亞女王回臥室時,隻好敲門。親王在裏邊問:“誰?” 維多利亞女王傲然回答說:“女王。” 沒想到裏邊既不開門,又無聲息。女王隻好再次敲門,親王在裏邊又問:“誰?” “維多利亞。”女王回答。這次裏邊還是沒有動靜,女王隻得再次敲門。 裏邊再問:“誰?” 女王學乖了,柔聲回答:“你的妻子。” 這一次,門終於開了。

在某種意義上,不加掩飾,直接表露或宣泄是無能、自私的錯誤表現,隻會惡化事端,造成大家都不愉快的結局。掩飾並非虛偽和造作,隻是選擇適當的語言和時機做適當的事情;相反,沒有任何掩飾的人必然不能與其他人愉快和睦地相處。不要不顧別人的感受對他人的缺點大肆批判,也不要用尖刻的語言去傷害他人;不要取笑他人或是對別人感到不屑,這些都是對他人不尊重的表現,是你與他人愉快溝通交流的一大障礙。

不要打斷別人的話

生活中,有的人總愛打斷別人的話,喜歡表現自我,其實,這是一種愛表現的心理。愛表現心理是一種消極的情感,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具體地講,主要有以下五點危害。

第一是影響團結。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養成了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的個性。由於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觀地評價同事與領導的作用,逐漸會形成“獨”的個性心理。

第二是嫉妒心理會隨之出現。看不得別人超過自己,看到別人好就生氣,情緒失去控製,不知道尊重別人,更不會理解別人。

第三是會使人變得善惡難辨,在錯誤中繼續犯錯誤,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拔。

第四是造成家庭關係僵化,夫妻不和諧,甚至引發家庭暴力,導致婚姻破裂。

第五是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人如果有了愛表現的心理,內心會始終處於高度的應激狀態,大腦總是得不到休息,睡眠就會出現障礙,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甚至引發精神疾病。

假如有一群人正在津津有味地談論著某件事的時候,冷不防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讓別人猝不及防,不得不偃旗息鼓而退,這種人不會預先告訴你,說他要插話了。

他插話時卻不管你說的是什麼,而將話題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去,有時把你的結論代為說出,以此得意揚揚地炫耀自己的光彩。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讓說話的人頓生厭惡之感,因為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的人根本就不懂得尊重他人。

培根說過:“打斷別人、亂插話的人,甚至比發言繁長者更令人生厭。”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最無理的行為。

在商務宴會上,你時常可以看見你的朋友和另一個你不認識的人聊得起勁,此時你就會有加進去的想法。因為你不知道他們的話題是什麼,如果貿然地加入,可能會令他們覺得很不自然。

或許更糟的是,如果他們正在進行一項談判或者思索和討論一個重大的問題,因為你的貿然加入影響了他們正常的談判和思路。大家一定會覺得你沒有禮貌,進而都厭惡你,導致社交失敗。

當你與上司交談時,更不能自以為是地隨便打斷他說話,否則他肯定不會給你好臉色看。上司在給你安排工作的時候,會做出各項說明,通常他的話隻是說明經過,或許結論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中途插嘴表示意見,除了讓人家以為你很輕率之外,也表示你蔑視上司。如果遇到性格暴躁的上司,恐怕就會大聲地怒喝:“閉嘴,等我把話說完!”

要想在交際中獲得好人緣,要想讓別人喜歡你、接納你,就必須根除打斷別人說話的陋習,在別人說話時千萬不要插嘴,並做到:

不要用不相關的話題打斷別人說話;

不要用無意義的評論打斷別人說話;

不要搶著替別人說話。

但是如果對方說話的時間明顯拖得太長,他的話題不再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越來越令人不快,甚至引起大家的厭惡,那你就不得不中斷對方的話了。這時你要考慮在哪一個階段終止為好,同時照顧對方的感受,避免給對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雖然在別人講話時說話是十分不禮貌的,但如果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見,非要打斷他的講話,那麼你就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說話技巧。

當你要找交談者中的某一個人時,可以先給他一些小的暗示,他一般會趁亂和你說話。但是要注意的是,你不要悄悄地站在他的身邊,好像在偷聽一樣。

你可以先向他們打個招呼:“很對不起,打斷你們一下。”當他們停止交談時,立即用盡可能簡潔的話說明來意,一旦事情處理完後馬上離開現場。

如果你想加入他們的談話,則可以找個合適的機會,禮貌地說:“對不起,我可以加入你們的談話嗎?”或者大方客氣地打招呼,讓你的朋友相互介紹一下,就不會有生疏的感覺。

交談過程中,如果你想補充另一方的談話,或者聯想到與談話有關的情況,想即刻做點說明,這時,可以對講話者說“我插一句”或者說“請允許我補充一點”,然後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的插話不宜過多,以免擾亂對方的思路,但適當有一點可以活躍談話氣氛。

投其所好是妙招

魚兒喜歡在水裏遊,鳥兒喜歡在天上飛。恰當地對別人的喜好進行附和,就會自然而然地拉近彼此的距離。在和人交往或交談時,如果能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就會激發他們的談話熱情。投其所好,收到的效果往往出奇的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意或者熱衷的事情。日常溝通中,如果能夠找到對方的興趣、愛好,然後巧妙地投其所好,很快就會讓雙方的關係變得和諧起來!

劉海跟自己的同學合夥開了一家建築公司。有一天,他通過熟人介紹認識了當地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趙某。趙某那時正要找公司承包修建兩棟辦公大樓,當時有很多建築公司在暗中競爭,而劉海也很想抓住這個機會。於是,劉海通過方方麵麵的渠道打聽,知道趙某出身書香門第,儒雅清高,酷愛書畫和古玩,便想出了一個計劃。

劉海特地到新華書店買回一大堆關於書畫和古玩方麵的書籍,閉門苦讀、刻苦鑽研起來。過了一段時間,他儼然成了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書畫藝術家。之後,又到古玩市場買回幾件瓷器陶壺和幾幅名家書畫,陳列於公司辦公室。一天,劉海邀請趙某來公司參觀、指導,趙某一進大門就被掛在牆上的字畫所吸引——一幅是鄭板橋的書法、一幅是金農的畫。趙某看了好一陣後,驚喜不已地說:“劉總,你也喜歡‘揚州八怪’的作品?”

劉海說:“哈哈,那是幾年前我一個朋友送的,我非常喜歡。清代中期,一個彈丸之地的揚州,居然出現金農、鄭板橋、李鱔、黃慎、李方膺、汪士慎、羅聘和高翔八大家,真是奇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趙某見遇到了知音,滔滔不絕地說:“他們當中,我更喜歡鄭板橋和金農的作品。他們以極端的方式,標新立異,衝破傳統流派的清規戒律,拓寬了表現主義的意境,不僅有深刻的思想,而且有鮮明的個性和濃烈的情調。”

“金農的書畫繼承了楊無咎、王冕和陳憲章的傳統,又自成一家,更加古拙簡奇。板橋多畫蘭,也善畫竹,尤擅長畫風竹,筆墨渾厚飛動,風格狂倔恣肆;他更精書法,曾創‘六分半書’,著名一時。他也是官場中人,曾經當過縣太爺,後來覺得官場險惡便專事書畫了。你看這幅字,運筆瀟灑自如,筆意沉雄穩健,結構舒展多姿,顯得凝重而飄逸,富有力感和質感,具有一種超凡脫俗、大拙大雅的境界。”

“是啊。”劉海不停地附和著,氣氛非常活躍。最後,劉海跟趙某提到了承建辦公樓的事,趙某說:“你是我的知音,我自然會考慮你,放心吧!”一旦對了別人的胃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每個人都有自己在乎的地方,談話時,如果能做到時時照顧別人的興趣,讓對方成為談話的主角,就能拉近與對方的距離。

麵包商約克經營了一家小型的麵包店。店裏做出的麵包質量好、外觀漂亮,味道更是鮮美,約克輕而易舉地打開了市場。但是有一家大飯店始終拒絕跟約克合作。約克在連續四年中,經常打電話給飯店經理,參加該經理的社交聚會,甚至在飯店訂大房間,住在那裏搞推銷,結果卻都失敗了。

約克一定要把麵包賣到這家飯店。他製定了一個策略,決定先找到經理的“興趣點”。

他打聽到經理是“××執行者協會”的主席,於是不論這個協會在何處舉行活動,他都必定出席,哪怕是跋涉千山萬水。約克再次見到經理時,就和他談論他的“××執行者協會”,果然,一下子就打開了經理的話匣子。

經理的反應異乎尋常,語調充滿著激情、熱忱。“協會”顯然是他最得意的一部分,跟他談論這個,一下子便調動起他的情緒!經理在約克離開辦公室之前,“賣”給了他一張“協會”的會員證。

約克自始至終都隻字未談麵包的銷售之事。但是,幾天以後,飯店的人主動打電話要他們送去麵包樣品和價格單。

優孟原來是楚國的樂官,身高八尺,富有辯才,常常用說笑的方式諷諫楚王。

楚莊王有一匹喜愛的馬,給它穿著五彩鮮豔的錦衣,養在富麗堂皇的房屋下麵,睡在設有帷幕的床上,拿切好的棗幹來喂它。後來馬因為長得太胖而死了,莊王讓群臣替它辦喪事,想把它用棺槨裝殮起來,用大夫的禮儀埋葬它。

左右的人都爭論這件事,認為不可以這樣做。莊王下令說;“有人再敢以葬馬的事來當說客的,就殺死他。”優孟聽到了,走進殿門,仰起臉來大哭。

莊王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哭。優孟說:“這匹馬是國王所喜愛的,就憑楚國這樣大的國家,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國王卻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輕了。請國王用人君的禮儀埋葬它。”莊王說:“如何用人君的禮儀來埋葬它?”優孟回答說:“臣請求國王用雕刻花紋的玉做棺材、用梓木做槨,用楓、豫章等木做蓋,派甲士挖擴穴,讓老人和兒童背土。齊國、趙國陪侍在前麵,韓國、魏國在後麵護衛。廟堂祭祀用太牢為祭品,封給萬戶大的地方作為它的俸邑。諸侯聽到了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貴重馬。”莊王說:“寡人的過錯,竟到這種地步嗎!怎麼辦呢?”優孟說:“請替大王把它當作六畜來葬埋,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槨,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用薑棗調理,下麵鋪上木蘭樹的皮,用粳米為祭品,用大火燉煮,埋葬在人的肚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