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5 一句話讓上司改變你的前程卡耐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現代成功人士中,80%都是靠一根舌頭打天下。”這句話體現了語言交流在事業中的重要性。會說話的人,能夠在三言兩語之間,就把自己出色的才能、認真的態度展現給上司。
“少說多幹”已成過去
曾幾何時,“少說多幹”是一句職場箴言,大多數職場人士都認為,得到上司的賞識與重視,不能靠一張嘴,而要用實際行動來表現自己對工作的認真以及出色的個人能力。
當然,這種觀點自有它的道理,我們無可厚非。但隨著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綜合化,埋頭苦幹、一言不發的模式相比之下就有些過時了,這種工作方式已經不是對自己最有效、最有利的,甚至有可能埋沒自己滿腹的才華。
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現代職場中有很多員工的工作能力都很強,他們總能按時、出色地完成任務,甚至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勞。
他們認為自己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但當其盼望著加薪、升職的時候,好事卻總是離他們而去。是他們的運氣差嗎?恐怕這個理由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但這些員工若能回想一下自己以往與上司的溝通情況,便有可能找到問題的根源——他們與上司的溝通太少了。
如今的社會並不缺乏人才,大多數情況是人才排著隊等待適合自己的機遇。
有些人才能夠在機會來臨時脫穎而出,有些卻會被他人的光芒所掩蓋,其原因通常就是後者不會“推銷”自己。
而推銷自己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職場中要主動和上司溝通,增加自己的“出鏡率”,讓上司在日積月累的接觸當中慢慢看到你的實力、才力與對工作的熱情。
這樣,上司才能在合適的契機來臨時首先想到你,替你打通通往成功的大門。
高娜並不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也沒有高學曆、好背景,但她卻能在進入貿易公司短短幾個月內便成為了上司崔總的貼身助理,一切都要感謝那張“愛說”的嘴。
比如,其他員工在咖啡間看到崔總,大多是哈著腰說聲“崔總好”,匆匆接完咖啡就回辦公室了;而高娜的表現卻很不一樣,即使是低著頭接咖啡的空當,她也會跟崔總聊上兩句,除了不打探崔總的隱私、不過問公司的重大決策,她什麼都會說一些。
沒幾天,崔總就知道這個小姑娘在學校時參加過藝術團,很會唱歌。這正合了他的心意。
原來,崔總是個很要麵子的人,希望自己的公司在各方麵都能出彩,即使是和生意夥伴出去聚會,也希望員工在飯桌上能喝、在KTV裏能唱。
他以前問了很多次,偏偏就沒有人肯站出來推薦自己唱歌,這使得他每次在KTV時都覺得很沒麵子。
自從得知高娜是唱歌能手之後,每次談生意他都會帶高娜去參加。高娜也很機靈,每次到了KTV,都會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歌曲來表演,常常贏得滿堂喝彩。
幾次下來,崔總非常得意自己能得到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員工。
懂得和上司多溝通的員工是聰明的員工,溝通能夠讓上司更快速地發現自己的才幹。
兩壇同樣香醇的陳年好酒,一瓶的“口”是封閉的,酒的香味無法散發出來,它就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隻能長久塵封在隱蔽的角落,期待著有人發現自己的香味。
而另一瓶的“口”是敞開的,即使這樣會散失一些香味,但這點小小的犧牲能夠使它快速被人們注意、發現,並且將用在有用的地方,發揮應有的價值。
員工的“口”其實與這酒壇的“口”可以並作一談,它們是連接機遇與自身的一道大門,敞開的時候,你離機遇就近一步;關閉的時候,你就可能永遠無法看到機遇的到來。
早讓上司放寬心
彙報工作幾乎是每一個員工都要做的事情,看似非常簡單,就是將工作完成情況總結之後告知上司,但其實這裏麵也有很多學問,甚至會對你的前途產生很大影響。
彙報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主動、及時。譬如上司交代一件事情給你做,他一般不會追在你身後,幾番數次地追問你做好沒有,而往往是靜待你的消息。如果你抱著和上司同樣的心理,被動等待問詢,那就犯了大忌諱了。如果上司真的來問,多半是其已經等得不耐煩了。這時即使你將工作完成得很好,給上司彙報一個不錯的結果,他也很難因此而對你表示讚賞,因為漫長的等待以及你不主動的態度已經將他的耐心消耗得差不多了。這時的上司,非但不會對你表示認可,還有可能因此而對你心生不悅,失去信任你、重用你的欲望。
為什麼及時彙報如此重要呢?這不單單是因為及時向上司彙報情況,能夠讓其隨時了解工作進度與工作效率;還在於,這能使其充分覺得自己的權威、威信得以彰顯。在職場中,上司總是處於主導的位置。也就是說,下屬的所作所為大多都應該由上司來決定和控製,隨時需要知道下屬的執行情況。在這種分工等級關係中,下屬若想讓上司放心、對自己產生信賴,那麼不僅要努力完成分內任務,更重要的還必須滿足上司的這種“權威心理”,或者可以說“控製欲望”。對於上司來說,隻有懂得顧全大局的員工,才是值得信任與重用的。由此可見,職場人士千萬不能存有“完成工作就可以”的想法,而要時刻謹記“勤於向上司彙報”的箴言。
吉爾是一名市場調查員,他工作起來很認真,總是追求將自己的任務完成得圓滿、完美。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精神,但卻給吉爾帶來了一些小麻煩。原來,吉爾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經常連續半個月、一個月穿梭於各個市場,調查公司商品的銷售情況。他工作起來很忘我,有時甚至會自己掏腰包買下商品,以更好地了解其質量、使用效果。照理說,吉爾的工作態度應該得到嘉獎的,但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及時向上級彙報工作。這就造成了這樣的局麵:吉爾在外麵奔波勞碌數日不停歇,而上司在公司裏絲毫得不到他的消息,漸漸認為他以調查市場之名去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幹脆偷懶賦閑。然而上司是不會將這樣的話親口說出來的,當然也不會每日給吉爾打電話“查崗”。於是,上司采用了一種監督的方法:派人跟蹤吉爾,看其是否真的在執行任務。當然,沒有不透風的牆,吉爾很快就發現了這個跟蹤自己的人。他很是傷心,認為自己對公司一片忠心,卻落得了被懷疑、被監督的下場。
吉爾的經曆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公平,但他隻要站在上司的角度考慮一下,就能明白為什麼自己會落得這樣的結果。吉爾的工作本來就有很大的隨意性,是在遠離公司視線的情況下進行的,這使得上司對他的控製度變得很小。恰好吉爾不懂得及時向上司彙報情況,把自己重新推入上司的掌控範圍內,上司的不安全感就會更加強烈。再加上,吉爾調查的結果到底是什麼,上司一無所知,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就會懸而不決,這也會給公司的運營帶來一定影響。這樣一來,上司心生不悅與懷疑,並派人監督吉爾,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有些職場人士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上司交給我一項工作,假如我還沒有做完就不斷地去“騷擾”上司,不會引起他的反感嗎?這就需要職場人士有一定的靈活性,因事而異了。比如,上司交給你的任務周期比較長、比較複雜,或者比較急,那麼你就必須要及時向上司彙報動向,並隨時請求上司指點、提意見,這樣一方麵能讓上司放寬心,也能體現你對這項任務的重視;假如你手中的任務簡單、易操作、所需時間短,或者稱不上重要任務,那麼就盡量不要在中途去給上司“添亂”,否則隻是顯示你的能力不足,簡單的事情都辦不成。
總的來說,除了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小事之外,其他的事情都要及時向上司彙報。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這樣做的好處是非同小可的。
愛別人等於愛自己
中國著名品牌——娃哈哈純淨水的廣告詞中有這樣一句:“愛你等於愛自己。”很多人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有些抽象、不太好理解:愛別人如何等於愛自己呢?其實,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並不那麼深奧,我們將其放在職場中解釋一下就能夠明白。
職場中的人當然都希望展現自己,以給自己開創一條發展的好道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結果是要表現出自己的優秀與對公司的忠誠,但直接說出來的方式卻是最“肉麻”的,不但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還會使自己背上自戀、驕傲、虛榮的不良聲名。
因此,我們必須以婉轉、間接的方式來表達這層意思。這時“愛別人等於愛自己”就可以作為一種技巧派上用場了。
“愛別人等於愛自己”,在職場中首先可以表現為“讚同與支持別人,可以展現自己的團隊意識”。作為在公司中運籌帷幄的上司來說,最看重的員工素質之一就是團隊意識。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隻要自己的團隊具有向心力、有合作意識,一支眾多“臭皮匠”的團隊所創造的成績與效益,也要遠遠優於一群“諸葛亮”卻人心相悖的團隊。
並且,具有團隊意識的員工更易於管理,更願意為了集體舍棄一些個人利益。因此,員工對團隊是否忠誠在上司的心裏就很重要,甚於超過其才能。當然,直接誇口“我很有團隊意識”是沒有什麼信服力的,聰明的員工會通過讚同別人來表現自己的團隊意識。
李軒是一個踏實肯幹的員工,平時在公司裏屬於沉默寡言類型的,但凡是他說出來的話,總讓人覺得一語中的、一針見血。
因此,不僅周圍的同事對李軒很是尊重,就連劉總也對他心生讚許。公司市場部的主管一職最近空缺下來,劉總在琢磨著提升一個員工到這個位子。
他知道,憑能力來說,李軒是當之無愧的,但劉總心中始終有一個擔憂:李軒平時少言寡語,團隊意識似乎不那麼強烈。他如果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那麼坐主管位置恐怕會對公司發展不利。
這天公司開會討論新產品上市的促銷方案,一位新來的員工小趙發表了自己的建議,雖然建議不錯,但卻沒有人支持。李軒卻突然站起來,說道:“我覺得小趙的建議很有可行性,也比較有新意,我認為值得試一下。”
劉總有些意外,會後,忍不住問李軒為什麼突然會為這位新人說話。李軒回答:“我以前沒有明確表示對別人的支持,是因為大家都是老手,給出的方案沒有離譜的,我無須刻意附和,而應該去思考其方案尚不完善的地方,這樣同事之間互相搭配才能將方案做到最好。
不過,今天不同,新同事的方案還不錯,但卻無人支持,這就會影響他工作的信心,甚至以後的工作熱情,因此我覺得應該表達一下我對他的讚同。”劉總聽完這番話後,就知道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了。因為他發現李軒不僅很有團隊意識,而且很懂得調節員工的心理,完全具備當領導的潛力。
在職場中讚同別人,首先是一個人團隊意識的體現。除此之外,認可別人還能表現出自己的大度、真誠,甚至能夠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對別人的表示認可,不就有些把自己比下去的意味嗎?如何才能展現自己的實力?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比如,張三拿出一個工作方案,李四表示非常認可,然後從專業角度對該方案作出分析,那麼在個人專業知識與鑒賞力得到凸顯的同時,為公司著想、從大處著眼的忠誠也能夠得以體現。
由此可見,“愛別人等於愛自己”並非一句虛言,且在職場中也同樣奏效。因此,如果職場人士希望展現自己有團隊意識、專業、大度的一麵,那麼不妨多表示對別人的讚同,以從大局出發的角度說話、做事,相信一定能得到上司讚許的目光。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中國人曆來比較含蓄,不像西方人那樣,習慣於將“謝謝”“對不起”“我愛你”掛在嘴邊,傳統文化使自己很羞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更有甚者認為,每天不停感謝、致歉、示“愛”是一種虛偽的表現,是行事做作的人才能做出的舉動。
因此,當人們發現身邊出現這樣的人時,往往也會抱以異樣的眼光,來表示自己的不讚同和不喜歡。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我們真實感受過西方人的生活,或者在影視劇中看過類似的場景,那麼就會發現,由於他們對這種表達方式的習慣,在流露情感時就顯得十分自然、真實與誠懇,並沒有半點做作的痕跡。
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也能夠更快融洽彼此之間的關係,加深彼此的情感。在沒有利益的幹涉下,當一個人越發表示對另一個人的感謝之時,被感謝的人就會越發愉悅,從而更加慷慨大方。
這是一種心理效應,不但適用於日常的人際交往,在職場中也同樣適用。很多時候,人在職場之中會比平時更加吝嗇於自己的感謝之詞,唯恐會給人留下拍馬屁的印象。
因此,即使心中真的懷有對上司的感恩,也往往難以啟齒。其實我們大可不必這樣想。感恩並不是拍馬屁,而是一種良好、健康心態的展現,也是一種成熟的體現。試想,一個從來不知道感恩上司的員工,會不會給人留下自我、認為一切得到都是理所當然的印象呢?
這樣的員工,在上司看來往往有一種錯誤的心態,就是他們為上司工作,上司給予自己的報酬、幫助、教導都是理所當然的,是不需要“投桃報李”的。對於這種冷漠自私的員工,上司怎麼會願意將升職與加薪的機會給予呢?
溫總有一家不大的圖書公司,由於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大的規模,因此發工資還是現金的形式。
每月1日,溫總會把員工依次叫到辦公室,將一個裝著薪水的信封交給他們。溫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員工前來領工資的時候反應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直接拿了拔腿就出去,有的會跟他交流一下工作近況,還有的則會問自己什麼時候漲工資。
其中,有個叫金雪的員工跟其他人的反應都不一樣,她是唯一一個每次接過薪水時都要說“謝謝”的員工。如果溫總回答一句“應當的,這是你們每個人應得的報酬”,金雪就會很誠懇地說:“對我來說不僅如此呢,我很珍惜您給我的這個工作機會,讓我成長和進步。我一定會非常努力地協助您,以回報您的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