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一分鍾聊出好人緣》(5)(2 / 3)

道歉也有有效期,在有效期內道歉,才能讓人感受到真誠,也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根據心理學的觀點,道歉應該在犯下錯誤的十分鍾後的兩天內發生,如果犯錯之後立即道歉,可能會讓人難以感受到真誠,而如果把時間拖長,那麼就可能沒辦法再改變對方心目中形成的固有印象。

真誠的道歉無疑會讓對方有被重視、被尊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勢必會緩解他心中的憤怒。所以,當錯誤已經發生,與其等待批評或者為自己辯解,不如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真誠地道歉。

按部就班去說服,就能得償所願

命令是以權勢優勢來迫使他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說服則可以令他人心甘情願地主動去完成事主交代的事情。二者相比,當然說服更勝一籌。尤其是在我們沒有權利去要求別人做某些事的時候,說服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

說服就是用言語使對方接受你的建議。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總有些人需要我們去說服。無論對方是我們的長輩、上司、同事,還是晚輩、下屬、陌生人,甚至是一個敵對分子,巧妙地以言語說服他,無疑會對我們在實現目的的同時又不得罪對方大有助益。但是,人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想要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建議,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善於說服他人者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策略,隻要按部就班地去做,你也能輕輕鬆鬆地說服他人。

說服他人,首先要明確一個態度上的前提,無論對方是你的長輩還是晚輩,上司還是下屬,都要注意態度謙恭有禮,不可盛氣淩人,更不能去命令他人,要為別人保留麵子。這樣他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建議。

有了良好的態度,接下來就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場合。英國心理學家泰勒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隨機找出一批大學生,將他們分成三人一組,每組成員的說服力都是有強有弱,讓每組同學各自對一項議案進行討論表決。這些小組討論,有一半是在說服力最強的同學寢室裏展開,另一半是在說服力最弱的同學寢室展開。結果顯示,在那些說服力最弱的同學寢室裏舉行的討論,即便其他人有很強的說服力,大多數依然會選擇屈從於寢室主人。這個結果顯示,在別人的地盤裏,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接受主人的說服。所以,如果想讓我們的說服效果增強,就要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地點,比如自己的家、自己的辦公室,這樣在氣勢上已經勝出了一籌。當然,地理上的優勢具備之後,我們還要對自己進行包裝。說服者自身的包裝可以是地位上的,也可以是外表上的。如果職位或者輩分比他人要高,那自不必說,如果沒有這種優勢,那麼就要靠儀表來包裝。毫無疑問,和一個衣衫不整的人相比,人們更願意接受一個衣著得體、儀表堂堂的人的建議。

外部因素準備充分,接下來就是說服的技巧。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天生就喜歡追逐利益,想要說服別人,就一定要把利益擺出來。你的建議能給對方多少好處,能讓對方有什麼收獲,都應該在言語之間表明出來,這樣對方便可以權衡利弊,隻要利益足夠,那麼他自然會願意聽從你的意見。

球王貝利很喜歡踢足球,他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進了足球隊,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一次比賽結束之後,球隊裏的幾個隊友都點著了煙,這時候貝利也忍不住向隊友要了一支吸了起來。恰巧在這時候,貝利的父親來探望他,剛好看到了貝利抽煙的一幕。晚上回到家,父親把貝利叫到跟前,對他說:“今天你抽煙了,是嗎?”

貝利低著頭說:“是的。”

父親歎了口氣,在地上踱了幾圈,說道:“孩子,我知道你很喜歡踢足球,在這方麵也很有天賦,如果好好踢球,將來應該會有些出息,不必再像爸爸這樣整日為吃飽飯而辛苦。但是,現在你抽煙了,或許隻是第一次,可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你染上了煙癮,再也戒不掉。孩子,你必須知道,一個好的運動員,首先要有一個好身體,而抽煙隻會讓你的身體變差,到時候你想好好踢球,想進最好的球隊,就沒有可能了。作為父親,我的職責就是引導你向好的方向去努力,但是最終決定你未來發展的,還是你自己。現在,你麵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抽煙,讓自己的身體變壞;另一個就是以後再不抽煙,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說到這裏,父親拿出一些錢,放在貝利麵前,說道:“如果你不想做一名出色的運動員,那麼就拿這些錢買煙抽吧!”說完這些,父親就走了出去。

貝利看著父親的背影哭了起來,許久之後,他拿起錢,跑到了父親的房間,堅定地說:“爸爸,錢還給你,我以後再也不抽煙了,我要做一名出色的足球運動員!”

後來的貝利也的確靠著他強壯的身體、良好的習慣和精湛的球技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足球運動員,創造了令很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出色成績,而這一切,和他父親的引導是脫不開關係的。貝利的父親在說服貝利的時候,一直以一種平和而尊重的態度和他說話,將他抽煙的壞處和戒煙的好處擺出來說,喜歡踢足球的貝利自然會選擇足球。從某種意義上說,以利益來引導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無疑是很高明的。當然,如果利益不夠多,或者吸引力不夠強,那麼給對方多一個選擇也是聰明的。

亨利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有一次,他的一位下屬因為母親生病住院而經常遲到,還曾因此犯下一個大錯,驚動了上層領導。亨利心想,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將這名下屬調去比較清閑的崗位,當然,薪資水平也會有所下降,這一定會引起他的不滿,他得想個更好的辦法。於是在第二天,亨利對這名員工說:“前兩天那件事讓領導很生氣,以你的情況,總這樣忙也難免出錯,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你換個輕鬆點兒的崗位。現在公司有兩個職位空缺,一個是西區新公司缺一名倉庫管理員,一個是我們這邊的行政助理,我權衡了一下,建議你還是留在這邊做行政助理,工作相對輕鬆自由,薪水也比倉庫管理員高,更重要的是探望你母親比較方便,你覺得呢?”聽了這番話,下屬不但沒有因薪水減少而惱怒,還很自然地接受了亨利的建議,他甚至對亨利說了聲“謝謝”。的確,在麵對一項抉擇的時候,人很容易產生比較心理。如果將一個差的和一個更差的放在一起讓人選,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相對好一點兒的。所以,在說服他人的時候,給他人留下選擇權也是很重要的,至少你要給他一種你很尊重他的感覺,也讓他明白,既然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那麼他就得一力承當。

如果是試圖說服某人去做一件事,那麼一定不能讓對方覺得這件事很難,最好能將之分成幾步,輕描淡寫地擺出思路,淡化困難。每個人都有畏難心理,這樣做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次,卡耐基去他的朋友托馬斯家參加周末聚會。在聚會中,托馬斯夫婦邀請卡耐基去玩兒橋牌,對卡耐基來說,這可是個很難的東西,他不願意參加。托馬斯便說道:“戴爾,不要這樣,其實橋牌是很簡單的,隻要你記住幾個簡單的規則,然後根據規則進行判斷就行了,你連關於如何記憶的文章都寫過,記憶這幾個小規則對你來說絕對是小菜一碟!”就這樣,卡耐基很自然地坐了下來,和托馬斯夫婦玩兒起了橋牌。

說服他人看上去很難,但是實際上隻要多動腦筋,多研究,自然就能掌握訣竅。按部就班地去做,你也能成為一名善於說服他人的高手。

拒絕請求要“拒”而不“絕”

麵對他人的請求,如果我們力有不逮,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話說得委婉一些,給人留麵子,讓人下得了台,這樣不得罪他人又能保全自己。拒事不拒人,可以“拒”,但不能“絕”,話說得太絕,勢必會影響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朋友、親戚、同學、同事甚至素不相識的人會向我們提出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請求——借錢、求出力、求出頭。這些請求讓原本就很苦惱的我們更是增加了些許煩惱,我們很想大吼一聲“別煩我”或者“不行”,但是因為擔心傷了和氣、傷了麵子,擔心給他人留下沒本事的印象,我們總是不肯說出拒絕的話。這樣的結果隻有兩個:一個是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幫了他的忙;另一個就是事情沒辦成,對方還抱怨你浪費了他的時間。最令人懊惱的是,即便你幫了他的忙,他也沒有對你表示出應有的謝意。你借了錢給他應急,但是錢借出去就打了水漂。麵對請求,究竟是幫還是不幫?生活中的我們就這樣經常掙紮於這兩個問題之間,不是傷了自己就是傷了他人。

若對方真的遇到了難處,而恰好我們僅僅舉手之勞便可助人渡過難關,那麼就不妨助人一把。但如果對方隻是習慣性地請人幫忙,隻為自己輕鬆快活,那麼在其初次求助於我們的時候,就要予以堅定的拒絕,否則以後還會有麻煩。如果對方所求之事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或者違反了法紀、個人原則,那就一定不能答應。那麼如何才能既拒絕他人,又不至於傷彼此的情誼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話說得委婉又不傷雙方的麵子了。拒絕他人時,有些事情千萬不能做。當別人剛說出一個請求,你就立刻拒絕,那無疑會讓對方覺得沒麵子。即便是拒絕,也應該表現得謙恭有禮。請人幫忙者大多在態度上是謙恭有禮的,老話說“抬手不打笑臉人”,我們傲慢的態度隻能讓人更受傷害。

喬治剛剛走出辦公室,就“恰巧”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學威廉。“嘿,喬治,下班了?今晚一起吃頓飯吧!我太太生日,她也很久沒見你了。”威廉很熱情地說。“哦,是嗎?”喬治當然知道威廉的用意,他就是想借著晚餐談合作,從自己的手中得到那項工程,這種請求一定不能答應,於是喬治笑著說:“我真的很想親口對你太太說聲‘生日快樂’,但是——唉,我剛約了家人去聽音樂會,如果不去,我太太一定很生氣,要不你代我對她說聲‘生日快樂’吧!謝謝你了!”

威廉很遺憾地聳聳肩,說道:“好吧,不過這包茶葉你可不能拒絕,是我朋友從中國帶來的呢!”威廉把裝茶葉的袋子遞到喬治的手中,就開車離開了。喬治暗暗苦笑,打開袋子一看,裏麵果然裝了一遝錢,看樣子起碼有5000美金。喬治正在為怎麼歸還這筆錢而苦惱,突然看到另一個同學,於是他立刻對同學說:“能看到你太好了,我前段時間向威廉借了5000元,本來打算還給他的,結果家裏突然有事要馬上趕回去,你能幫我把這筆錢交給威廉嗎?”

同學點點頭,接過袋子正準備走,喬治又說:“對了,麻煩你告訴威廉,讓他把設計圖做得簡潔一些。”

從這件事情裏,我們就能看出喬治在拒絕朋友時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了。在對方提出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很快找到了一個“和家人聽音樂會”的托詞。之後想要拒絕對方的賄賂,也很自然地借用他人的口和手巧妙地將錢還給了對方。當然,喬治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做到了“拒而不絕”,在拒絕了威廉之後,又給予了一個很關鍵的點撥——把設計圖做得簡潔一些,這樣又等於幫了威廉一個小忙。

具體到拒絕的策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可以讓人明白你的確有不得已的苦衷,也可以找合理的托詞,或者在拒絕了一個請求的同時給他另一方麵的幫助。無論過程如何,要保證在拒絕的時候不能太過直接,語氣委婉才能保全大家的麵子。

讚美和鼓勵比批評更有效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讚美下屬,多對下屬給予肯定性評價,不僅可以滿足下屬對榮譽感和成就感的追求,還可以活躍上下級談話時的氣氛,溝通上下級之間的感情。

肯定性評價是對一個人工作、能力、才幹及其他積極因素的肯定。無論是讚美還是表揚,都可以使下屬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因此,哪怕是下屬取得了小小的成績,領導都要及時表揚,給予肯定性的評價。

洛克是某大型公司的一名清潔工,負責全公司的保潔工作。

一天下午下班後,洛克像往常一樣開始打掃衛生,當他來到17層的時候,發現一個人鬼鬼祟祟地潛入了公司的財務室。他悄悄跟在那人後邊,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想把他送到保安處。誰料想,那人拿出一把刀子刺向了洛克的胳膊,洛克疼痛難耐,隻得鬆手。小偷倉皇逃跑,洛克邊喊邊追,追到一樓時和保安一起把小偷給製伏了。

清潔工是公司微不足道的角色,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公司險些被竊時與小偷進行殊死搏鬥,為公司挽回了重大的損失。

事後,公司為洛克舉行表彰大會,主持人問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勇氣,洛克說:“總經理吉森從我身旁經過時,總會讚美我‘你掃的地真幹淨’,這讓我覺得自己對公司很重要,所以我願意為公司做任何事。”

肯定性評價就像溫暖人心的陽光,激勵人上進。吉森肯定洛克的工作做得好,使得洛克更加全心全意為公司服務,為保護公司的財產竭盡所能。

管理中難免會有批評,領導批評下屬一定要口下留情,在下屬工作出現失誤時,千萬不要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從鼓勵的角度出發進行批評,幫助其改正錯誤,獲得進步。

小王上班經常遲到,李總看在眼裏卻沒有說什麼。一次,小王來得很早,恰好在電梯口碰到李總。李總對小王說:“來得很早啊,公司的員工都像你這樣就好了!”李總的表揚讓小王心情大好。

為了對得起李總的表揚,小王改掉了睡懶覺的習慣,從此再也沒有遲到過。

不要拒絕表揚有缺點的下屬,有缺點的人更需要表揚。表揚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促進下屬彌補不足、改正錯誤,而領導的冷淡和漠視則會使這些人失去前進的動力,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米拉在一家公司的宣傳部門工作。

米拉最佩服的人是經理查理。查理平易近人,最會誇獎下屬,令下屬心情舒暢,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建立了融洽的上下級關係。

一次,米拉拿了一份網頁設計圖給查理看。查理看完後連連稱讚:“米拉,你真不愧為咱公司的金牌設計師,設計出的網頁新穎、獨特,整體效果很好。另外,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若試著把色彩調亮些,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米拉聽了查理的讚許,覺得自己很厲害,非常開心,對查理的建議也很樂意嚐試。於是米拉當天連夜加班,做出了更完美的設計圖。

肯定性評價是激勵下屬奮發圖強的興奮劑。在表揚有缺點的下屬時,也要做到公正,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點就看不到他們的成績。哪怕下屬隻是有了小小的進步,也不要忘記表達你的讚揚和認可。

領導對下屬多一些肯定性評價,滿足下屬的成就感,就能巧妙博得下屬的心,使得下屬全心全意地為工作付出。

說話也有好時機

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說話,無疑會對增強語言效果,獲得他人好感,得償所願都是有所助益的。真正的口才高手絕不會隻顧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的感覺。

中國人做事最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這樣才能加大成功的砝碼,提高成功的概率。其實說話也是一樣,找對時機,選對場合,有針對性地說話,言語就更能打動人心。

曾有一段時間,森林裏鳥與獸之間戰爭不斷,崇尚安寧的蝙蝠自然也難逃戰爭之苦。為了讓自己免受傷害,蝙蝠每次都很巧妙地躲過了劫難。

獸類一方在戰爭中占了優勢,蝙蝠立刻飛到獸類那邊,它對獸王說:“大王,我們並肩作戰,一定能夠打敗鳥類!”

獸王看到它的翅膀,立刻大叫:“你自己就是鳥類,肯定是來做奸細的,快把它抓起來。”

蝙蝠很鎮靜地說:“大王,我可不是鳥類,您找最有學問的來問問,我雖然有翅膀,卻是不折不扣的獸類呢!而且您看我長得多像老鼠啊,再說了,我有可以巡視敵情的雷達係統,在戰爭中也許能幫上您的大忙呢!”

獸王覺得言之有理,便將蝙蝠留在了身邊。

後來鳥類一方在戰爭中占了優勢,蝙蝠立刻又去投奔鳥類。鳥王氣呼呼地說:“你不是獸類嗎?到我們這邊做什麼?”

蝙蝠笑著說:“您快別開玩笑了,我身上長著翅膀,怎麼會是獸類呢?”之後蝙蝠又侃侃而談,說得鳥王不住地點頭,就這樣,蝙蝠又站到了鳥類的隊伍中。

或許有人會說蝙蝠圓滑不誠,但是趨利避害又何嚐不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在不同的情勢下,麵對不同的人,就要說不同的話,這是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去做的事情。

在說話方麵,我們所說的天時,指的是場合的重要性。說話要看場合,毫無疑問,即便是同樣的一句話,放在不同的場合去說,效果也是不同的。在比較嚴肅的場合,我們說話也要莊重一些;在比較輕鬆的場合,我們說話也可以隨意一些。在前文中,我們曾經說過說服他人可以選擇在“我的地盤”進行,這樣首先就讓自己有一種心理上的優勢,可以減少說服的難度。但是,如果我們的目的不是說服而是勸慰,那麼就要在“他的地盤”進行,這樣就可以讓對方放鬆下來,氣氛變得活躍,大家也更容易把話說開。

說話的地利,可以說就是聊天者的心情了。《三國演義》中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遭到通緝追殺,緊急時刻他逃到父親的好友呂伯奢的家裏。正驚魂未定的時候,曹操聽到有人說:“先捆起來,再殺掉,怎麼樣?”曹操以為呂家人想要殺掉自己,便先發製人,將呂家人都殺了。直到在廚房發現一頭被捆住的豬,他才明白自己殺錯了人,原來呂家是想殺了這頭豬來款待自己。之所以會發生這場誤殺的慘劇,關鍵就在於當時曹操的心情是恐慌的,所以呂家人習以為常的說話方式在曹操的耳中便有了別的意思。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除了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之外,還要留意對方的心情。

同樣的一件事,在對方高興的時候和他說,他可能會很樂意去聽你說話;如果他心情不好,工作正忙,你再去找他說,那麼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導致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當然,這並不指在不恰當的時候就不能和人說話了。如果對方正忙,你可以過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在幫忙中慢慢引入話題。如果對方正因為一件事情而悲傷,你也可以先對他勸慰一番,待其情緒好轉之後再帶入話題。如果兩個人在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交情,或者完全是陌生人,那麼就應該先寒暄幾句,再引導對方說一些他感到驕傲或欣喜的事情,這樣關係就會慢慢地熟絡起來,再引入正題,別人就樂於去聽你說了。

所謂人和,就是看人,看對方的喜好,看對方的個性。一般來說,和一個中年女性說話,最穩妥的就是從孩子的教育說起;和專業人士說話,就試著向他請教一些專業的知識;和年輕女孩說話,最保險的就是探討一些著裝扮靚的技巧。人都是以自我為重的,從對方的喜好入手,自然就能讓他們放鬆下來,樂於和你交談。當然,在采用何種說話方式的時候,也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對方是一個言語流利、說話條理清晰、看上去很親切的人,那麼我們也應該采用類似的說話方式,輕鬆而不失委婉地與之展開交談;如果對方說話爽快,直來直去,那麼在說話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盡量少拐彎抹角;如果對方說話時喜歡旁征博引,看事物的眼光也富有遠見,那麼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雕飾言語,多附和少爭辯;如果對方說話語言淺白質樸,多是經驗之談,那麼我們應對的時候也應該態度誠懇,多多請教。

如果說話的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都能掌控,那麼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就能少走彎路,說話做事盡如人意,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喜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