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一分鍾聊出好人緣》(6)(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11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80,\"start_container_index\":11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74},\"quote_content\":\"《天空之城》reference_book_ids\":[680351507819371213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Part 05 尋求合作與幫助的秘訣“世上最難是求人”,但如果掌握好方法,巧妙溝通,就能把求人變得容易。合作無處不在,隻要方法得當,就能有效地促進合作,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語氣比語意更重要

舒緩溫和的語氣給人一種輕鬆安適的感覺,能令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到放鬆,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

在溝通中,語氣起著很大的作用。有的人說話招人喜歡,有的人說話招人厭惡,這跟語氣是有很大關係的,因為語氣包含了說話者的感情色彩。同樣的一句話,如果用不同的語氣來說,結果是大不相同的。

劉老師的班級裏有一個孩子,性格比較孤僻,不善言談,與同學們不合群,大家都笑話他,說他弱智。

劉老師剛擔任班主任時,就暗地裏對這個孩子進行了深入了解,發現他的智商沒有問題,便有意識地鼓勵他。一次課外活動時間,劉老師見他獨自坐在教室裏,便走過去,溫柔地跟他說:“老師發現你上課聽講挺認真的,而且反應並不比別人慢,老師相信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隻要你努力學習,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這個孩子聽了劉老師的話,認真地點點頭。然後,劉老師把他帶到同學們中間,帶他一起和同學們做遊戲。同學們受到劉老師的影響,都爭著和他玩兒。慢慢地,這個孩子和同學的關係變得融洽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再也沒有人說他弱智了。

這位同學之所以能夠變得開朗活潑,主要是劉老師態度認真、語氣和藹的結果。劉老師的語氣充分地體現出他的真誠和關懷,讓這位同學不由自主地接受他的建議,從而走出了自卑和封閉。由此可見,合適的語氣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握好說話的語氣,在溝通中是非常重要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上午,女主人獨自在家。她剛聽完一段音樂,正要準備做午餐,突然聽到一陣門鈴聲。當她打開門時,發現一位彪形大漢手拿一把菜刀凶神惡煞般地站在門口。女主人見此情形,心跳加快,但是她很快鎮定下來,裝作不在意對方的菜刀,麵帶微笑溫和地說道:“喲,您是賣刀的呀!快請進吧。”進屋後,女主人請他坐下,又熱情地為他倒了一杯茶。這一意外之舉令本想來打劫的大漢不知所措。女主人播放音樂,又坐下來溫和地與大漢談論刀,還不時地討價還價。整個過程,女主人始終用一種親切的語氣和這位男子說話,一切都顯得非常從容。大漢緊張的心情竟然慢慢地平靜下來,搶劫的念頭也漸漸消散了。他借機把刀賣給這位女主人,就趕快跑掉了。

語氣的魅力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這實在出人意料。女主人憑著自己溫和而親切的語氣打動了一個有犯罪企圖的大漢,讓他迷途知返。

當然,能說會道的人都具備掌控語氣的能力。心理醫生就是掌控語氣的高手,他們用溫和平穩的語氣,放鬆我們的心情,讓我們慢慢被他們的語言所吸引,從而獲得解脫。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語氣的獨特魅力。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要想讓自己更好地掌控語氣,就要注意把握語速、聲調、音量,並且要注意自己的麵部表情,使對方能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真誠,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注意分寸,情急之下切勿口不擇言

說話也是一門藝術,說什麼、怎麼說都有講究。很多時候,一句恰當的話可以為你加分添彩,有時也許同樣是因為一句話而惹人厭,所以,我們應該管好自己的嘴巴。

在說話之前,一定要考慮一下,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如果口不擇言,很有可能傷害到別人。

有一個人請客,菜做好了,客人也陸續開始來了。當菜都擺好之後,還有一個重要客人沒來。大家都餓了,肚子開始咕咕地叫起來。主人等得焦急,在地上踱來踱去,自言自語道:“唉,該來的還不來。”旁邊的一位客人聽到後,心中尋思:這麼說,我們就是不該來的來了?他感覺很不舒服,於是便告辭走了。主人怎麼勸也勸不住,一著急又說道:“不該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聽了也不高興了:難道我就是那該走又賴著不走的?他一生氣,站起身也要走。主人拉住他的衣袖,百般勸阻,但還是沒攔住。主人苦笑著對剩下的客人說:“唉,他倆誤會我了,其實我不是說他們……”剩下的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說的不是他們,那就是我們了。於是,剩下的客人也紛紛起身告辭。主人眼睜睜地看著客人都走光了,無奈地拍著自己的大腿,懊悔不已!

主人本意是希望那個沒來的客人早點兒來,但是因為著急而口不擇言,傷害了其他客人。由此看來,如果我們說話時不考慮周全,就可能在無意之中得罪別人。

有一個人從開封到蘇州去做生意,在路上迷失了方向。他站在一個三岔路口上猶豫不定,不知該走哪條路。看見附近水塘旁邊有一位放牛的老人,他急忙跑過去問:“喂,老頭兒!從這裏到蘇州該走哪條路呀?”老人見這人說話這麼沒禮貌,心裏很不舒服,就說:“走中間的那條路,到蘇州還有六七千丈的路程。”那人聽了奇怪地問:“哎,你們這個地方計算路程怎麼論丈而不論裏呀?”老人說:“這地方一向都是講禮(裏)的,自從這裏來了不講禮(裏)的人以後,就不再講禮(裏)了!”

問路之人不懂得說話的分寸,傷害了別人,因此老人不客氣地回敬了他。

說話做事要講究分寸,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有衝突,就會有是非,就會影響彼此的關係。

高山得知老同學王帥的親戚很有能力,便找王帥,希望能通過王帥讓他的親戚幫自己辦一件事。王帥見老同學相求,雖然覺得有些難辦,但還是答應了。可是,當王帥問過親戚後,人家說沒有辦法,王帥便向高山說明了情況。高山聽了生氣地說:“你還能幹什麼?這麼一件小事你都不幫忙。”說罷便轉身走了,弄得王帥心裏很不是滋味。本來他還想起一個朋友,說不定能辦成這件事,但看高山這樣對自己,也不想再幫他了。

高山在求人辦事時不講分寸,意氣用事,到最後吃虧的隻能是自己。由此可見,說話講究分寸多麼重要。

在日常的溝通中,我們要牢記以下原則:維護別人的自尊心,也就是維護自己的自尊心;盡量說好話,惡言譏諷別人終究要吃虧;說話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即使是事實,也不要全說出來,免得傷害了別人。

玩笑要適當,避免交淺言深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放肆的言語很容易激怒別人。

玩笑是一種放鬆的方式,玩笑包含著智慧,在交際中開開玩笑能調節氣氛、增進感情,但不要以為玩笑可以隨便開,不知深淺地與別人開玩笑,很可能會造成悲劇。

小王在一家軟件公司上班,工作三年後,終於跟女朋友喜結良緣。新婚不到半年,由於心情愉快,生活穩定,他漸漸胖起來,和婚前有了很大的差別。

有一天中午,公司裏幾個同事在一起聊天。一位新來的同事突然對小王說:“王哥,你怎麼搞的,年齡不大就胖成這個樣子,滿臉橫肉,像肥豬一樣。”說著,還指著小王的肚子,發出“嘖嘖”的聲音,大家聽了都笑起來。

小王很是氣惱,但又不便發作。其實,這樣的玩笑話如果從其他人嘴裏說出來也沒什麼,但這個同事剛來不久,屬於晚輩,跟小王來往又不多,這樣說話小王自然難以接受。自此,小王就很討厭這個新同事,工作中也不配合他。要命的是,新同事沒有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後來又開其他人的玩笑,結果得罪了不少人,大家都不配合他、幫助他,他的工作進展得很不順利,幾個月後就被迫離職了。

跟初次會麵的人或交往不多的人開玩笑一定要謹慎,不要犯了交淺言深的錯誤。另外,切記不要拿別人的忌諱來開玩笑。

大偉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他能力很強,個人素質又高,因此在公司發展得很不錯。但是,大偉有一個心病,就是自己的禿頭,盡管這代表不了什麼,但是大偉總是不希望別人關注自己的頭部。

一次大學同學聚會,大家難得聚到一起,每個人都談了自己的發展狀況,大偉最近喜得升遷,大家都對他表示祝賀。這時,一個愛說愛鬧的女生拍著大偉的頭,說道:“你小子可真行,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你賺大發啦!”一句話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偉非常生氣,反駁道:“你的腦袋才不長毛呢!”就這樣,本來熱熱鬧鬧的同學聚會,鬧了個不歡而散。大偉傷了自尊,發誓以後再也不跟那個女生來往了。

開玩笑還要注意對象。有的人本身敏感而多心,這樣的人玩笑就開不得。

一天中午,幾個同事吃完飯後聊天,其中有一位王小姐剛配了一副眼鏡,於是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她戴眼鏡好看不好看。大家都說很不錯。這時,小趙想起一個笑話,就立刻說了出來:“有一個老小姐走進皮鞋店,試穿了好幾雙鞋子,當鞋店老板蹲下來替她量腳的尺寸時,這位老小姐——我們要知道她是近視眼,一看到店老板光禿禿的頭,以為是她自己的膝蓋露出來了,連忙用裙子將它蓋住。她立刻聽到一聲悶叫聲:‘該死!’店老板接著說道:‘保險絲又斷了。’”

大家聽了都笑個不停,王小姐卻悶悶不樂。大家發現,從那以後王小姐再也沒有戴過眼鏡,而且碰到小趙也不打招呼。

原來,在小趙口中不過是一則近視眼的笑話,到了王小姐的耳中就變了味兒。她想: 你們不僅是在取笑我戴眼鏡,而且還影射我是個老小姐。我才27歲,怎麼能說我老呢!

所以,開玩笑之前,先要考慮對方能否接受,不能想到什麼隨口就說。有的人聽後不高興不會馬上發作,但是會記在心裏,這對以後的交往必定不利。

總之,在交流中一定要注意收斂,避免玩笑開過了頭。有時,寧可不開玩笑,也不要讓別人不舒服。記住,在溝通中玩笑隻是調劑品。

言多必失,口無遮攔種苦果

烏鴉哇哇地叫著,人們到處驅趕它;口無遮攔地隨便傾訴,人們也會遠遠地離開你。

俗話說得好:敏於事,慎於言。語言隻是溝通和表達的工具,說得適當才是硬道理。隻憑一時之快就信口開河,喋喋不休,隻會令別人感到厭煩,最終吞下苦果。

小王已經30歲了,俗話說“三十而立”,小王到了該成家的年紀,而他依然單身,所以父母常常催促他。

父母托人給他介紹了個對象,讓他們在休息的時候見一次麵。周六這天,小王收拾利索便出發了。到了約定的餐廳後,小王發現對方已經到了,便不好意思地說:“我今天起床有點兒晚,所以來遲了。”對方很體諒地笑了笑,兩人就算是正式見了麵。

服務員為他們點完餐之後,小王便主動地介紹起自己的情況。他說了自己的學曆、工作情況、個人愛好,而對方就一直微笑著傾聽。小王說完以後,對方慢慢地說:“我感覺你很優秀啊,那為什麼到現在還是單身呢?”小王苦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啊,我感覺自己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可不知道為什麼感情總是不順利……”小王打開了話匣子,開始向對方曆數自己交往過的幾個女朋友。每一個女朋友他都挑出了幾個毛病,然後總結說是緣分不到,所以才沒有碰上讓自己滿意的。對方聽著小王的訴說,隻是淡淡地回應。吃完飯後,兩個人禮貌地互道再見。

小王回到家時,父母問他感覺怎麼樣,他皺著眉頭說:“我對她感覺不錯,但是她一直聽我說話,也沒發表什麼意見,我看不出她到底是怎麼想的。”父母沒辦法,隻能通過介紹人探聽一下女方的意思。第二天,介紹人打來電話說:“唉,女方覺得小王挺優秀的,就是性格上合不來,她覺得小王太挑剔了,說了那麼多,每個交往過的女孩子似乎都有不少毛病,像他這樣很難找到滿意的對象。”最後,介紹人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家小王啥都好,就是太能說了,以後再談對象可要注意點兒啊。”

很多年輕人喜歡侃侃而談,小秘密、個人喜惡都不懂得保留。所謂言多必失,尤其是跟初次見麵的人交談時,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容易禍從口出。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就是一個典型。楊修自恃聰明,往往口無遮攔,在曹操麵前一再顯示自己,曹操對他很是忌恨。

一次,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在斜穀界口被困住,進退兩難。就餐時,曹操看著碗中的雞肋,不禁有感而發。這個時候,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答道:“雞肋,雞肋。”於是,夏侯惇傳令眾官,讓大家都稱“雞肋”。楊修作為行軍主簿,見上麵傳下“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後,夏侯惇大吃一驚,於是請楊修至帳中問道:“你為何要收拾行裝呢?”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來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去了。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而現在,進兵不能勝利,退兵恐人恥笑,在這裏沒有益處,不如早日回去。我斷定明日魏王必然班師還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裝,免得臨走時慌亂。”夏侯惇說:“您真是明白魏王的心事啊!”說完,他也動手收拾行裝。於是,軍中的諸將領都開始準備回去。曹操聽說後大怒,傳來楊修說:“你怎麼敢造謠生事,動亂軍心!”隨即喝令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將他的頭顱掛於轅門之外。

楊修的才學智慧的確令人佩服,但是他說話不注意分寸、對象,最後招致殺身之禍,令人惋惜不已。現今社會,也有很多有才華但得不到重用的人,一方麵是因為個人機遇的問題,另一方麵也跟其溝通能力有關係。

會說話很重要,慎言謹行更重要。要記住:話多無益,適當控製好嘴巴,對自己、對他人都是有好處的。

關上抱怨的閘門

抱怨的語言就像牆頭的草,被風一吹就倒。如果任由抱怨的雜草滋生,隻能使不如意的現狀變得更糟。

抱怨是快樂溝通的攔路石,但很多人都控製不了自己的抱怨。其實,真正會溝通的人是不會抱怨的,因為抱怨不僅沒有任何正麵作用,相反還會帶來負麵影響。

曉東大學畢業後,到了一家傳媒公司做銷售專員。他畢業於名牌大學,個人能力也很突出,因此難免會有做大事的想法和衝動。

曉東對麵的小劉是一個專科的畢業生,跟曉東同時入職。跟小劉相比,曉東明顯各方麵都有優勢。所以,盡管兩人都是同樣的職位,但是曉東平時喜歡指手畫腳,多出風頭。

做了一個多月後,兩個人都熟悉了業務,工作也熟練和輕鬆起來。曉東喜歡在小劉麵前炫耀自己,而小劉總是謙虛地笑著。曉東以為小劉自卑,心裏很是看不起他。

又過了一段時間,曉東覺得自己的能力做這份工作已經綽綽有餘了。仗著自己的高學曆,他去找領導要求升職。領導肯定了他的能力,同時認為他需要在基層再多磨煉些時日。曉東認為自己沒有受到重視,感覺很是煩躁和委屈。

曉東開始向小劉抱怨起來,最後說憑借自己的能力,還可以找到更合適的職位。不過,曉東自己也知道換工作很麻煩,但是目前又得不到迅速升職,所以他時不時地就向小劉抱怨。

小劉總是微笑地聽著,不怎麼回應。看到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樣子,曉東常常勸他:“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不需特別認真啊,在這樣的公司裏,做得再好也沒有用。”

慢慢地,曉東越來越散漫,工作湊合著做,抱怨卻越來越多了。隨著與小劉越來越熟悉,他什麼事情都跟小劉說,比如自己的房東很吝嗇,坐地鐵很擠,女朋友又讓自己煩心,等等。剛開始的時候,小劉還微笑著並象征性地點點頭,到了後來,小劉也不願意聽了,有時幹脆就埋頭工作,也不看曉東。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五個月就過去了。

一天,公司召開了大會,老板號召全體人員一起努力,讓公司更上一個台階。

在銷售部門的會議上,小劉和另一個銷售人員被提升為銷售組長,工資翻了一倍。曉東和其餘幾個新來的員工工資隻是有了微微的上調。

散會後,曉東非常鬱悶。他找到領導,終於明白了原因。原來,曉東的能力的確很強,但是他性子太急,經受不起考驗。同時,他又喜歡抱怨、發牢騷,而公司認為這樣的人是不能擔當大任的。小劉雖然學曆較低,但是他的態度積極,個人綜合素質也很過硬,並且他的作風很符合公司的要求,所以得到提升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抱怨是最不理智的行為。經常抱怨,隻能顯得自己沒有出息,對不如意的現狀絲毫不起作用。

每個人都有不順和煩躁的時候,如果不能有效地控製,就會像烏鴉一樣不停地聒噪。貪圖嘴上逞一時之快,隻會消磨自己的鬥誌,惹來別人的厭煩。

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要學著關上抱怨的閘門,以積極的心態麵對生活。如果你相信每一天都會幸福,那你就能獲得幸福。

小心手勢的禁忌

當我們伸開手掌仔細觀看,會發現五根手指排列得是那麼完美。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一份精美禮物,我們可不能胡亂使用它。

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有效地利用手勢,對加深彼此的關係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有些手勢是不能隨便用的,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

小明參加一個大型藝術公司的招聘。公司經理對包括小明在內的12個應聘者首先進行了統一麵試。麵試結束後,小明和其他3個人被留下接受最終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