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排在第二位,第一位出來時麵無表情,“看樣子是沒通過”,小明心裏竊喜,快步走進總監的辦公室。總監很和藹,他讓小明坐在沙發上,便開始跟小明聊天。總監談論的都是樂器方麵的知識,小明懂得很多,所以他的緊張感逐漸消失,話也多了起來。當總監跟小明談到鋼琴的即興伴奏時,小明的興奮勁兒上來了。因為小明最擅長的就是即興時候華彩的演奏,他能很貼切地配合歌曲本身,達到很好的效果。小明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開始坐不住了,甚至想要站起來表達自己。他的雙手揮舞著,食指一直對總監指指點點,他自己卻渾然不覺。總監看到小明這個樣子,覺得很不舒服,於是委婉地對小明說:“你的演奏能力的確很強,我們需要考慮考慮,你回去等我們的通知,好嗎?”小明的興致被打斷了,他感覺很突然,因為他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但也沒有別的辦法,隻好默默地退了出來。
過了幾天,小明去吉他老師那裏上課。有不懂的問題時,他便用食指指著老師詢問。老師注意到了他的動作,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小明啊,你說話時怎麼能用手指指人呢,要知道這樣會讓對方很不舒服。而且,在某些地區,用食指指人是侮辱和看不起的意思,以後可要注意啦!”
小明看著自己的手,很疑惑地說:“我平時怎麼都沒有注意到呢,我一激動就容易這樣,以後還真得改改呀!”
手是人的第二張臉,在日常溝通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用一些手勢來襯托、補充語言。但是,手勢的運用一定要注意忌諱,隻有合乎規範,才不至於引起是非。
下麵列出一些手勢禁忌:
1.蹺手指:蹺小指表示貶低、較小、較差的意思。用食指去指別人,會讓對方感到很大的壓力,而且還含有貶低、輕視的意味。
2.揮手:兩個人遠遠相見,揮手打個招呼,或者在分手時揮手告別,一般是手舉過頭頂,輕輕擺動。在美國掌心向下揮動打招呼是喚狗的手勢。所以,遇見美國人時一定要謹慎使用揮手的手勢。
3.OK手勢:拇指、食指相接成環形,其餘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勢源於美國,表示同意、順利、很好的意思,而在法國表示零或毫無價值,在日本是表示錢,在泰國表示沒問題,在巴西則是表示粗俗下流,在突尼斯表示無用,在印尼表示不成功。
4.V形手勢:這種手勢是二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率先使用的,現在已傳遍世界,是表示勝利的意思。如果掌心向內,就變成罵人的手勢了。
由於區域性的差異,手勢的含義也有很多差別。所以,我們隻有對手勢有足夠的了解時,才可以合理地運用。否則,還是要謹慎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讓批評的話在蜜糖裏打個滾兒
如果批評不可避免,不妨講究一下方式。往藥中加點兒糖,會讓苦藥更容易下咽;往批評中加點兒糖,會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許多人在聽到直接批評後的第一反應是憤怒,這樣的批評不但不能被接受,反而會得罪別人。所以當你批評別人的時候,不妨讓批評的話在蜜糖裏打個滾兒,先讓對方嚐嚐甜頭,再婉轉地說出其不足,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冬是一位靦腆的女生,平時很少說話,上課時不願意表現自己,回答問題也從不積極,王老師決定幫助小冬改掉這個毛病。
一次語文課上,王老師請小冬朗讀一段優美的課文。小冬用很小的聲音念完了課文,同學們聽後都開始議論她,有的甚至笑了起來,小冬很是傷心。
王老師對全班同學說:“小冬的聲音雖然有點兒小,但她的發音很標準,一個音都沒有讀錯,大家都要向她學習啊!”小冬沒想到王老師會表揚自己,她抬起頭,臉紅紅地看著王老師。王老師微笑著,繼續說道:“相信大家從小冬的聲音裏可以體會到桂林山水是多麼清幽了,不過,其他的部分要是她能讀得再響亮些,更能讓我們感覺到文字的優美和作者的情感。希望小冬同學以後多多練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王老師的這番話,既讓小冬感到舒服,又讓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此後,王老師經常叫小冬朗讀課文,她讀得越來越響亮。慢慢地,小冬也變得開朗起來。
1887年3月8日,美國偉大的牧師兼演說家亨利·華德·華奇爾逝世。之後,萊曼·阿伯特應邀為那些因華奇爾逝世而感到悲痛的牧師們演講。他很認真地對待這次演講,把演講詞改了很多遍,然後念給妻子聽。妻子聽後覺得枯燥無味,她本來想說:“你寫得太糟糕了,如果你這樣演講的話,我估計全場聽眾都會睡著的。”可是妻子考慮了一下,改變了自己的說法,她隻說了一句話:“這篇講稿如果放在《北美評論》雜誌上,會是一篇很優秀的文章。”這句話一語雙關,一方麵對這篇講稿的內容表示了認可,同時也暗喻了這篇文字不適合公開演講。萊曼·阿伯特明白了妻子的意思,把精心準備的演講稿撕了,到現場後他即興發揮,侃侃而談,取得的效果好極了。
一見如故好辦事
營造一見如故的氣氛,能給對方留下親切和深刻的印象,接下來的溝通也會變得更加順暢。
找陌生人辦事時,可以通過言談動作營造一見如故的氣氛,從而方便進一步溝通。
大趙是某中學的財務主任。春天來了,學校要舉辦大型運動會,大趙負責訂購服裝。他核算了學校的賬目後,發現學校的經費不太多,於是就想盡力節省一些。他通過朋友了解到一家服裝公司可以定製,價錢合理,還可以賒賬,便想去試試。
大趙按照朋友的指引找到了服裝公司的王廠長。大趙說明來意後,王廠長表示定製服裝沒問題,但賒賬不行,因為公司規定隻有長期合作的老客戶才可以賒賬。
大趙不甘心就這樣回去,便采取迂回戰術,先談點兒別的。他聽王廠長的口音有點兒特別,就問道:“聽您口音不是東北人吧?”
“我是山東棗莊人,30多歲的時候來東北做服裝生意,一晃已經有10多年啦!”王廠長感歎道。
“啊,棗莊是個好地方啊,我讀小學時就在連環畫《鐵道遊擊隊》上知道了。我3年前去了一趟棗莊,還頗有興致地玩兒了一遭呢。”
聽了這話,王廠長馬上來了興趣,二人就棗莊和鐵道遊擊隊談開了。大趙剛來時的拘謹全部消散了,跟王廠長說得不亦樂乎。王廠長覺得大趙和自己非常投緣,就邀請他共進晚餐。飯桌上,兩人邊吃邊聊,大趙又向王廠長說起賒賬一事,王廠長爽快地說:“咱倆雖然初次見麵,但就跟老朋友一樣。我就給你這個麵子,我不僅給你賒賬,還給你打折,你們學校什麼時候資金寬裕了再把貨款送來吧!”
從此,大趙和王廠長成了好朋友,每年學校訂購服裝,王廠長都給大趙優惠,大趙也動員學生們幫著宣傳王廠長公司的服裝。有個學生的父親是開布料生產廠的,就是通過大趙的介紹跟王廠長成了生意夥伴。
大趙和王廠長雖然是初次見麵,但大趙找到了一個好話題,跟王廠長談起了他的家鄉,從而使兩人一見如故,成功地得到了王廠長的幫助。
在向別人求助之前,可以做一番調查研究,從而有的放矢,迅速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
用恭維“逼”對方出手相助
充滿著真誠的恭維能讓聽者身心愉悅,情不自禁地伸出援助之手。
求人辦事時,可以先稱讚對方,讓對方產生飄飄然的感覺。然後,再向對方提出請求,必要時還可以巧妙地為對方設置一些“挑戰”。對方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便會竭力幫助你,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約翰遜是美國黑人富豪。他想在芝加哥為公司興建一座辦公大樓,但是缺乏資金,出入了無數家銀行後,他始終沒貸到一筆款。
這天,約翰遜邀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一個主管一起吃飯。趁這個機會,約翰遜拿出帶在身邊的一張設計藍圖,準備鋪在餐桌上。保險公司主管對約翰遜說:“這兒不方便,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談吧。”
第二天,約翰遜如約前往,得到的答複是大都會公司很有希望給他抵押貸款。對此結果,約翰遜並不滿意,他微笑著說:“好極了,但有一個問題,我今天就需要得到貸款的承諾。”
“你一定是在開玩笑,我們從來沒有在一天之內給過這樣的貸款承諾。”保險公司主管說。
約翰遜把椅子拉近說:“你是這個部門的主管,依我的經驗來看,你年紀這麼輕就能當上主管,一定非常了不起。我知道你在公司裏很有威望,你們公司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你說了算的,不是嗎?”主管聽到約翰遜的恭維,很是高興,但瞬間他又謙虛地說道:“哪裏啊,我做不了主的,我們公司通常要開董事會來研究和討論的。”“我知道你們是個大公司,但是也許你應該試試看你有無足夠的能力把這件事在一天之內辦妥,我想,這也是檢驗你自己的一個機會吧。”約翰遜緊接著說道。主管笑了,說:“你這是在逼我啊,不過還是讓我試一試吧。”
主管經過努力,終於把這事辦成了。約翰遜成功地貸到了資金,大樓順利地建了起來。
約翰遜首先用美妙的話語誇獎主管,讓主管覺得自己很有麵子;接著,約翰遜又建議主管挑戰一下自己,主管感到權力和威嚴受到了質疑,便努力證明給約翰遜看,幫助約翰遜順利地得到了貸款。
每個人都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旦得到對方的肯定,就會極力維護自己的形象,麵對別人的求助就會努力去做,甚至幫不上忙反而會覺得過意不去。
小剛是一名業餘的音樂愛好者。一次,他跟幾個好朋友打算開一場小型的演唱會,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鋼琴伴奏者。通過朋友的介紹,他知道北京有一位音樂人小真鋼琴彈得非常棒。於是,小剛來到了北京,想請小真為自己的演唱會做伴奏。
到了小真的住處後,小剛很有禮貌地說:“我聽朋友說你的鋼琴彈得很棒,所以來拜訪一下,順便向您請教。”小真聽了很高興,把小剛請進了屋。兩個人聊了一會兒,小剛便希望小真表演一下,小真愉快地答應了,因為他非常喜歡彈琴給別人聽。小真精湛的技藝征服了小剛,小剛下決心此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小真一曲彈罷後,小剛熱烈地鼓著掌,對小真說:“真精彩,我從未聽過有誰的《天空之城》彈得比你好。你能隨心所欲地駕馭鋼琴,我非常羨慕。今天有幸聽到你彈曲子,我非常激動,都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練鋼琴了呢。”“哪裏,哪裏,雕蟲小技罷了,再說了,彈鋼琴好的人太多了,北京就有無數呢。”“但是,你的琴聲深深打動了我,你把感情全部融進了琴聲裏,這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小剛真誠地說道。“嗯,你真是我的知音,我的確在彈琴的時候很用心。”小真也認真地說。“小真,你琴彈得這麼好,可以幫我一個忙嗎?我打算開一個演唱會,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鋼琴伴奏者,因為他們都是在機械地演奏,跟我的感覺很不一樣。而你的演奏深深地打動了我,我覺得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合適的人選了。”“是嗎?我其實也是業餘的。”“我從外地來到北京,就是因為仰慕你的演奏才華,你要知道,你是唯一讓我覺得非常適合的人選。”小剛真摯的話語讓小真深深感動,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他覺得小剛這麼遠趕來,又這麼欣賞自己,如果不答應他的請求實在是過意不去,便痛快地答應了。
小剛通過真誠的讚美讓小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最後在小剛的極力邀請之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小剛的請求。
永遠不要低估真誠讚美的威力,事情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話語能不能讓對方甜到心裏。
誘“敵”深入,成功達到自己的目的
此處的“敵”並非真正的敵人,而是指求助對象。當你預知對方可能會拒絕自己的請求時,不妨耍點兒小“花招兒”。
如果你請求別人為你做的事非常重要或者難度很大,別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會拒絕。為了實現目的,你最好對自己的主要目的避而不談,先從簡單易行的小事入手,讓對方不知不覺中走入你預先設定的軌道。美國某報的總編輯雷特就是采用這一方法為自己成功地招募了得力幹將。
雷特擔任某報總編輯的時候,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他通過尋找和比較,盯上了年輕的約翰·海。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任外交官,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伊州從事律師職業。
雷特看準了約翰是把好手,可他怎樣使這位有為青年拋棄自己的計劃來報社就職呢?雷特想了一個好計劃。
一天,雷特請約翰到聯盟俱樂部去吃飯。飯後,他提議約翰到報社去看看。帶領約翰隨便參觀報社的過程中,雷特“突然發現”了一條重要消息,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條消息的社論吧。”約翰沒有拒絕,提筆就寫。
社論寫得很棒,深受讀者歡迎,於是雷特請約翰再幫忙頂缺一星期、一個月,後來幹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
就這樣,約翰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
雷特憑借這一策略,獵獲了他物色好的人選。約翰在試一試、幫朋友忙的動機下,不知不覺地扭轉了人生航船的方向。事前,雷特一點兒都沒有泄露自己的本意,他隻是請約翰幫他趕寫一篇小社論,最後卻圓滿地實現了延攬人才的目的。
先請求別人做點兒容易的事情,給他一些成就感,他就會非常樂意去滿足你接下來的請求。等他一步步接近你的目標,才會發現你的請求對他來說並不難。
另外,激發興趣也是“引誘”別人幫你實現目的的好辦法。
貝爾是電話機的發明人,他一直在尋求能提供資金的合作者。大資本家許拜特非常有錢,如果能夠獲得他的資助,貝爾就能夠接著進行實驗。但是,貝爾知道許拜特是個脾氣古怪的人,向來對電氣事業不感興趣。於是,貝爾決定先想辦法調動許拜特的興趣。
貝爾來到許拜特的家中後,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說明預算能獲得多少利潤,也沒有對他解釋電話機的科學道理。
貝爾坐下來,先彈起客廳裏的鋼琴。彈著彈著,他忽然停下來對許拜特說:“您可知道,如果我把這隻板踏下去,向這個鋼琴唱歌,這鋼琴便會跟我學。譬如,我唱一個do,這鋼琴便會應一聲do,這事您看有趣嗎?”
許拜特放下手中的書本,好奇地問:“這是怎麼回事?”
這時,貝爾才詳細地向許拜特解釋了和音和複音電話機的原理。通過這次談話,許拜特願意負擔一部分貝爾的實驗經費,貝爾如願以償。
這裏必須指出的一點是,你對別人的求助必須是合法、正當的,如果你以正當的事情來掩蓋自己的非法目的,即使僥幸得手,最終的結果隻會害人害己、自食其果!
巧妙地把“借”字說出口
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拮據或者短缺的情況,隻要我們掌握方法,就能大方地把“借”字說出口。
有這樣一則小笑話:
門外傳來了敲門聲,喬對妻子說:“我敢打賭,準是隔壁的布魯格那家夥借東西來了,我們家一半的東西他都借過。”
“我知道,親愛的。”喬的妻子說,“可你為什麼每次都向他讓步呢?你不會找個借口嗎?這樣他就什麼都借不走。”
“好主意。”喬走到門口,去給布魯格開門。
“早晨好,”布魯格說,“非常抱歉來打攪您。請問您今天下午用修枝剪嗎?”
“真不巧,”喬答道,“我今天整個下午都要和妻子一起修剪果樹。”
“果真如我所料。”布魯格說,“那麼您一定沒時間打高爾夫球了,把您的高爾夫球杆借給我,您不會介意吧。”
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向別人借一些東西。這個時候,掌握一點兒溝通技巧,能讓別人高高興興地把東西借給自己。
首先,我們要用商量的語氣跟對方說話,並告訴歸還時間,正所謂“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小明要抓緊時間寫一本書,可是電腦出了點兒毛病,他便想跟同學小東借用電腦。小明找到小東商量說:“小東,我最近要趕寫一本書,但是我的電腦突然壞了。你的電腦能借我用幾天嗎?我可以支付給你一定的使用費。”“看你說到哪裏去了,反正我平時用得不多,也就是看看電影,你要用就拿去吧。”小東笑著說。“謝謝你啊,小東,我會抓緊時間寫,五天後一定還給你。”“不急不急,你慢慢用吧。”
小明真誠地跟小東商量,並告訴對方歸還時間,從而緩解了對方的心理負擔,順利地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卡耐基曾經說:“向人借錢應當直截了當地提出來,不必解釋這解釋那的。對方願意借的話,你不用多說也會借給你;反之,說得再多也是白費口舌。你直接提出借錢,對方不答應,你隻要說聲‘沒關係’就行了,這並不會發生尷尬;如果你先講了一大堆借口,對方卻依舊拒絕,這樣反而使雙方都可能陷於尷尬之中。”
卡耐基在讀書時代,有一次交了學費之後,身上隻剩下幾美分。他打算打工賺取生活費,但是他得先解決眼前的吃飯問題,便準備向同學借點兒錢。
“傑克,請借給我10美元吧。”他直截了當地說。
“戴爾,”傑克說,“真是對不起,這段時間我手頭也不太寬裕,請原諒。”
雙方都十分坦率,所以都很自然。
“沒關係,傑克。”卡耐基坦然地說,“我另想辦法就行了。”
“戴爾,這樣吧,”傑克又說,“湯姆好像有富餘的錢,你不妨向他借借看吧。”
“好的,謝謝你,傑克。”
當卡耐基遇到湯姆的時候,說:“湯姆,你能不能借給我10美元?”
“戴爾,”湯姆說,“真是抱歉。我本來有錢借給你的,不過今天正想買一輛自行車,也不知道買了之後能剩多少錢。”
“沒關係,湯姆。”卡耐基笑著說。
“等我買了自行車後,如果剩下的錢多,我就拿給你。”
“好的,謝謝你,湯姆。”
下午,湯姆走進卡耐基的宿舍,說:“戴爾,我的錢還剩下很多,你借10美元夠用嗎?”
“夠了,謝謝你。”卡耐基說。
湯姆主動表示說:“錢多一點兒方便些,借你15美元好了。”
“不用了,湯姆。”卡耐基婉言謝絕,“10美元就行了,謝謝你的好意,湯姆。我很快就會還給你的。”
由此可見,“借”不是什麼難事,隻要真誠有禮,別人一定會理解並主動借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