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再仔細地想想,你想不開、吃不下、睡不著,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而且人體的各種器官在心情煩惱或怒火中燒的情況下會處於緊張狀態,往往會引起失眠、神經衰弱等。若是長期處於憂鬱狀態,還會誘發其他心理疾病。這時的你就得學會泄怒。你可以暫時避開,眼不見為淨,耳不聽則寧,或者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或者是去遊泳、去向親友訴說,學會尋找心理平衡,尋找快樂,要想得通、放得下,沒什麼大不了,一覺醒來,太陽依然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
再往深處想想,人生不就是一個過程嗎,在不經意中得罪別人,同事間磕磕碰碰,甚至為某種利益而結怨成仇,於是讓自己在這種矛盾中生活,值得嗎?
說到底,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想有一個好的心情,首先得戰勝自己。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別跟自己過不去。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將活得生機勃勃、激昂澎湃,哪裏還有時間去歎息,去悲哀,將生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無限的。隻要我們別跟自己過不去,不忘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句話千真萬確!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重要的是在生氣的那一刻要能夠更好地掌握分寸,那麼氣也許就會自動消散掉。
對自己說一句:樂觀一些吧!生氣隻是徒勞無益的情緒發作而已,解決不了矛盾。我們需要的是理智、豁達。別人讓你生氣了,這是事實。事實已經存在了,你怎樣處理這個事實呢?事情都是可以改變的,心情也是一樣。最重要的在於每個人的心態。
走出心靈的圈子,外麵是一片非常廣闊的空間。你可以漫步在林陰小道,輕聲低唱;可以流連於熱鬧的大都市,感受別人的熱情。相信片刻之後,你肯定感覺生氣是一種多餘的心態,這實在是不值得的。
人生如此短暫,為何要與別人過不去呢?與別人過不去就是間接地與自己過不去。如果這樣來思考,這個世界也許會減少許多矛盾與摩擦。
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誰都有自己的理論,都會盡可能地堅持自己的觀點。等到爭吵過後,也許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我這又是何必呢?
隻是那種浪尖上的情緒,很顯然不會一下子就能恢複平靜。所以,隻有時間才會給你改變的機會!
讓自己快樂開心起來吧!無論是誰的錯,我們都無法回避,為何一錯再錯呢?道歉其實隻是一句話、一個表情而已。假如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都不願意做的話,那麼你隻能讓自己停留在生悶氣的死胡同裏了。
走出來吧!讓我們的心情更加燦爛輝煌,讓我們的生活時刻充滿著陽光!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別跟自己過不去
“別跟自己過不去”,實在是一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話了。但當自己靜心下心來仔細想想時,你會發現,生活在愉悅與煩惱同在的社會裏,很多人沉浸在“跟自己過不去”的心境裏,他們既傷神又傷心,既費時又費力。跟自己過不去,往往是源於以下特定情形和心境。
第一,生氣
某大學畢業生,被分配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單位。去報到時,在公共汽車上,他鋥亮的皮鞋卻連續被人踩了幾腳,而且對方也不打招呼致歉。他很是惱火,原先的滿心歡喜一掃而光,以致到新單位報到時,還在生悶氣。
生活中這類事不少,別人碰撞了自己,使自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當別人已遠離而去時,自己還耿耿於懷,再一次同自己過不去。
第二,內疚
某人在一次歡送領導的茶話會上,出於誠懇,坦率地說了該領導的幾點不足。回到家以後,妻子怪他“怎麼能當麵讓領導難堪?”他於是懊悔不已。第二天到單位去,有的同事說他像“炮筒子”,更使他坐立不安,一股自責的內疚感油然而生。“我為什麼這麼笨?”“我可以找機會去澄清嗎?”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腦際,讓他徹夜難眠。
在跟自己過不去的煎熬中,內疚是一種嚴重的創傷。內疚使你沉湎於過去了的事件,讓回憶占據了你寶貴的現實,讓疑慮充塞了你日常的生活,不僅是最大的精神浪費,也是一種殘酷的心理折磨。
第三,悲傷
一位大齡姑娘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將要完成自己個人生活大事時,突然遇到不幸——男朋友出了車禍癱瘓。當得悉此事時,她哭得死去活來,在醫院當場昏了過去。此後幾個月,她還常常麵對男友的慘狀泣不成聲。
好友遇禍,已經不幸;過分的傷感,又使姑娘的情緒染上了一層暗霜。車禍使她“過不去”,而悲傷更使她“過不去”,這實在是雙重的傷害。
第四,苛求
有一位外語愛好者,經過艱苦努力,英文水平已達到可以進行著作翻譯的程度。他又發誓半年攻下德語,結果過度勞累,生了一場大病。
事實上,人的體力和精神承受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自己的限度,去苛求不現實的“成功”,是對自己的迫害。
顯然,別跟自己過不去,這是一種心理保護的機製,是達到心理平衡的橋梁。不過說來容易,但真正嫻熟駕馭卻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其實,你可以學習用以下幾種方法來過自己平淡的生活,這樣你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1.生活就是端在手裏的那隻碗,幸福就是一碗水那麼簡單,如果你想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就要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去看待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兩者缺一不可。
2.人的一切煩惱都比不上死更叫人痛苦,所以,世上再沒有比活著更值得慶幸的事了。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所謂的煩惱和擔憂便算不了什麼了!
3.不快樂的事當然會影響人的情緒,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判斷或理解事物,那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才是致命的。切記,將煩惱拒之門外,不要以這種惡性循環來左右你的生活。
4.心理上的狹隘、觀察生活角度的偏頗,是一些人不夠快樂的原因之一,若能以大慧眼來看、拿創意的耳朵去聽、用彈性的心境去麵對,你就會享受到生活的另一番樂趣。
5.不快樂的人最普遍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總喜歡照著計劃生活。他們不是在享受人生,而是在等待將來發生的事情。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問題,如果要快樂,就要給心情放個假。沒有壓力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6.你怎麼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回饋你。隻有讓內心的自我永不消失,做你自己的上帝,而不是讓命運主宰你,快樂才會永遠跟隨。
7.你的一切煩惱和痛苦都是因為欲求太高。背負的東西越多,便會覺得越累。如果你不患得患失,那麼,放下就是快樂。
說話口無遮攔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
——卡耐基
無論你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工作,溝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管是對上司、下屬、同事、客戶等,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然而,在職場中,難免會碰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會遭遇挫折。這時我們需要做自我溝通,自我調節心情,或者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有時候我們在溝通時會不自覺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對下”的說話方式,如:“你錯了,話不能這麼說。”“唉呀,我跟你說過幾百次了,你這樣做是不行的。我跟你說的你怎麼就是不聽呀……”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強勢的建議是一種攻擊。在某些時候,即使一個人說話的出發點是善良的而且是懷著好意的,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太不注意對方的感受,讓對方聽起來就會像是一種攻擊,很不舒服。因此,在溝通時,必須注意到對方的感受,畢竟每個人都有自我尊嚴感的需求,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肯定、被別人讚美以及被別人認同和被附和,而不喜歡被別人否定和輕視。
所以,有時候即使雙方的意見不同,你也必須做到異中求同、圓潤溝通。有話直說,但口氣要委婉些。
古人造字是很有意思的,想想“我”這個字,看起來簡簡單單,其實裏麵有著很大的學問。“我”是用兩個字結合起來的一個字——“手”和“戈”。“我”字竟然就是“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刀劍、武器”。所以,每個人都經常做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但是,在溝通時,人除了對自己進行防衛之外,也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想問題。要善用同理心,學會控製自己的舌頭。在適當的時候,要說出一句漂亮的話;也要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此時你不該說的話。
所以說,我們必須學會不急於說話、不搶著說話,而是要想著說,絕對不要因為逞口舌之快而後悔,因為說出來的話不能像橡皮擦“立可白”一樣,說出來就永遠都擦不掉了。還有就是,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學會情緒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為一旦脾氣來了,福氣就會沒有了。在我們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必須先冷靜下來,切忌衝動行事。要先學會處理自己的心情,然後再處理棘手的事情,免得把這件棘手的事情弄得越來越糟糕。
一直以來就流行這麼一句話:“一個人的生命長度是上帝所給予的,但是,生命的寬度卻是由自己掌握在手中的。”的確,我們雖然不能控製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製生命的寬度。我們可以在工作和學習中作更好的溝通,使人際關係更圓滿,也使生命過得更漂亮、更有意義。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以及快樂的生活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會有空兒去生氣呢?
在某市打工的李某,被一“的哥”拳打錘砸了一頓。
那天上午十點左右,李某走到某路車站附近,但他走的不是人行道,這時正好有一位心情不好的司機開著一輛出租車路過。本來就生著氣呢,偏偏又遇上了一個在機動車道上晃悠的人,於是這個司機開著車從李某背後躥到他麵前,搖下玻璃就罵了李某一句。李某當然不服氣,便還了那司機一句。
此時正有一肚子氣的司機聽見李某還了他一句,拉開車門衝下來就打,李某雖然一直沒怎麼還手,可是司機一直不依不饒,追著李某打。路邊的行人紛紛相勸,司機卻拿起了路邊店內的鐵錘,一下砸在李某的手腕處。
事後,在交警調解下,司機向李某道了歉,並且賠償了醫藥費以及誤工費。這位司機對此解釋說,主要是看到李某不走人行道而走機動車道,心裏有點氣。話雖如此,隻因他的一時之氣,他不僅受到批評,還為李某付了不少費用,這讓他後悔不已。
朋友,千萬不要在生氣時任由自己的性子亂來。不,應該說是不要動不動就生氣,因為生氣會給你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工作上不順心
事業是欄杆,我們扶著它在深淵的邊沿上走路。
——高爾基
以前,王太太和她的老公相處得非常好,但是到後來,她的性格脾氣變得一天比一天壞了。以前她老公酷愛釣魚,她認為老公情趣高雅,但現在她卻說老公不務正業;以前老公從不修邊幅,她認為在老公身邊多麼有安全感,但如今卻說老公拿不出手,甚至連出門時都不願與老公走在一起。
在家庭生活當中,王太太更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一句話——看什麼都不順眼。老公不明白王太太為何會轉變得如此快,以前她是多麼溫柔啊。當然,王太太脾氣轉變是有原因的。半年前,她所在的單位裁員,不幸的是,她被安排下崗。老公知道她心裏一定很不痛快,所以把情緒都發泄到自己身上。然而這種情緒已經嚴重地擾亂了他們原本快樂的家園,不僅僅是她老公感到極其痛苦,就連他們的寶貝女兒也常常感到家裏充滿了火藥味道。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總是過於脆弱和憂傷,那麼情緒就易失控。王太太的壞脾氣就是緣於內心的極度脆弱和憂傷。由於沒有了工作,她覺得自己的價值無從體現,繼而對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和追求,內心產生了一種自暴自棄的感覺,所以,麵對丈夫和女兒時,就會生出一種不耐煩或者賭氣的情緒。作為王太太,她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她應理解每個人的際遇都是不一樣的,應該重新擬訂自己的生活計劃,展開對未來美好的向往,有困難時想辦法,不要用發脾氣來解脫內心的痛苦。
人處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尤其是遇到困難、挫折,處於逆境之中的時候,往往容易心情抑鬱、煩亂,並由此影響到日常生活。此時便應自我安撫,向相反的一麵去設想一下。清代張廷玉認為:處順境則退一步想,處逆境則進一步想,最是妙訣。餘每當事務叢集、繁冗難耐時,輒自解曰“事更有繁於此者,此猶未足為繁也”,則心平而事亦就理。即祁寒溽暑皆作如是想,而畏冷畏熱之念不覺潛消。
每當艱難困苦的時候,能夠看到成績、看到光明、增加勇氣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事情總是會有轉機的。
往往有些人受到誣蔑、誹謗、冤枉、委屈之後,最容易生氣動怒,“製怒”便是此時修養的第一要點。要認識到:怒會傷肝,還會讓人在不冷靜的情況下說錯話、辦錯事,從而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帶來無限的追悔。每要動怒,先告誡自己“克製三分鍾”,想一想“天大事,總平常事”,從而使自己能夠淡然處之。對每一個人來說,製服怒氣都是最大的勝利。
當我們在受到委屈和誹謗時,最重要的是“想得開”,也就是要思想超脫。以平靜的心態去據理力爭,不必希圖別人更多的同情,尤要警惕傳遞閑言者搬弄是非,此時若以“無辯”去“息謗”、以“無爭”去“止怨”,未嚐不是高明的對策。要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之氣度,自信自己心胸坦蕩,便可以我行我素。
從前,在一個水池裏,住著一隻壞脾氣的烏龜。它跟兩隻經常來這裏喝水的大雁成了好朋友。後來,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幹涸,烏龜沒辦法,隻好決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是它不會飛。於是,兩隻雁兒找來一根樹枝,叫烏龜咬著中間,雁兒各執一端,吩咐烏龜不要說話,就動身高飛。它們飛過翠綠的田野,飛過蔚藍的湖泊。地上的孩子們看見,覺得這個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來:“你們看啊,那隻烏龜很滑稽啊。”烏龜本來是洋洋得意的,聽到這些嘲笑後大怒,就想開口責罵他們。口一張開,就跌下來,碰著石頭死去了。
雁兒歎氣說:“壞脾氣多麼不好嗬!”
受到壞情緒的傳染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都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愛默生
“情緒鏈”可以叫做“情緒傳染”,它所指的是一個人的壞心情會影響到幾個人的好心情。外國有對此做了巧妙解讀的一個連環畫:有個小男孩兒心情不好,在路邊遇到一條小狗,便狠狠踢去,嚇得小狗狼狽逃竄;小狗無端受了驚嚇,見到一個西裝革履的老板便汪汪狂吠;心情不好的老板在公司裏逮住他的女秘書大發雷霆;女秘書回家後把怨氣一古腦撒給了莫名其妙的丈夫;第二天,這位身為教師的丈夫如法炮製,對自己一個不長進的學生一頓臭批;於是挨了訓的學生,也就是在這之前所說的那個小男孩兒,就懷著一種很惡劣的心情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又碰到了那隻小狗,於是他二話不說,又是一腳踹向了那隻狗……
其實,這種“情緒傳染”是要特別注意的,在家庭中更是常見。因孩子生氣,因家務生氣,因性格不合生氣,因在外麵不順心生氣,等等。總而言之,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就會生氣。有的人還會在早晨起床就生氣,這樣一來就鬧得全家人一天沒有好心情;在晚上生氣,氣憤心情無法轉移,往往會造成“戰爭”升級;在吃飯時生氣,使大人孩子都氣不順,吃不好。有的人動不動就生氣。三天一小氣,五天一大氣,輕則爭吵、吼罵,重則連摔帶砸。結果是夫妻不睦,四鄰不安,孩子不能安心學習,老人跟著操心歎氣。
有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家庭氣氛長期壓抑、沉悶的話,那樣很容易使一個人的神經係統發生紊亂,而且會使免疫能力下降,患病的幾率也會明顯升高。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情緒致病”。
怎樣才能防止“情緒傳染”?主要是要加強品格和心境的修養。要多一些理性,克服自己的蠻性。要能夠清醒地認識到,不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傷身,這樣做是不值的。家和萬事興,從容歲月長;隻要人長久,“麵包會有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都不是調侃之語,是有其心理上的科學道理的。
人心情愉悅時,就能分泌更多的人體咖啡——內啡肽,使人精神快樂,健康長壽。不管做什麼事情,如果缺乏理智,或者是任性蠻幹,憑性子辦事,都會傷人害己,是有害無益的。於是,有識之士便提供了一些相處的箴言:“為一些小事爭吵是愚蠢的,而為大事爭吵是無能的。所以,要做你該幹的事情,不要做一些無謂的精神消耗。”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讓你避免受到情緒傳染。
第一,離開激怒的場所或者是對方
如果是火氣上來了,那麼這個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會成為導火線。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請選擇離開現場,保持頭腦的清醒,然後再仔細想一下,也許你就會認為真的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第二,暫時停一分鍾
一分鍾的時間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發生事端前暫停一分鍾也是非常寶貴的。因為這一分鍾的暫停就會製止一場爭鬥,挽回一場災難,有時候還可以搶救一個生命。有很多人提出這樣的倡議:在吵得很激烈的時候,一定要暫時停下來一分鍾,在罵得咬牙的時候也要暫時停下來一分鍾,在棍棒拿起以前要暫時停下一分鍾,在你打算拚命的時候也要暫時停下一分鍾。可以像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說的那樣:“先數到10,然後再說話,假如怒火中燒,那就數到100。”這樣,繃緊的弦就會慢慢地鬆弛下來。
第三,轉移注意力
發怒的時候,在大腦中就會產生一個強烈的興奮灶,這個時候你就要建立另外一個興奮灶。在遇到倒黴事情的時候,你會越想越氣憤,此時你就不如把那件事情先丟開,而是去看看報,或者是看看電視、唱唱歌、洗個澡,做一些輕鬆的事情,這樣的話你會漸漸地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是這麼美好。
第四,讓怒氣合理宣泄
如果你的怒氣膨脹起來,那麼你的胸口就會像有一團火,這個時候你也不要強行去壓抑它,因為強製壓抑的話反而會傷到身體。此時你可以先把自己單獨關在一間房屋裏或者是跑到沒有人的空曠的地方,然後對著牆壁或對著空氣,任你打,由你罵,打完罵完以後,怒氣就可以得到消除,而且不會傷害他人。為了使你的形象逐漸高大,你要學會做一個有涵養、有教養的文明人,要學會控製自己,不要隨便就發怒。
人比人氣死人
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
——呂坤
生活中,我們也許經常聽到妻子說自己的丈夫:“你看,別人家的老公多瀟灑、多威風。三樓的阿強開個出租車,一個月掙三四千是不成問題的。對麵的老張坐在家中搞創作,每個月的稿費單就有幾十張,少說也有兩三千。你看你,要錢沒錢,要車沒車,單位又不好,我怎麼就這樣沒福氣,當初怎麼能看上你這種人呢?”
人比人是一種較常見的心理活動,如果能以積極的心態進行比較的話,不僅沒有任何的害處,還可激勵人們的鬥誌,鼓舞奮發進取精神。反之,若用消極的心態攀比,不僅會迷失方向,甚至可點燃嫉妒之火,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就是嫉妒心理作怪的惡果。人比人,最重要的在於你與人比什麼,怎麼去比。
現實生活中“人比人,氣死人”的事雖然並不多見,然而通過攀比把人氣得夠嗆的事依然不少見,尤其在一些私心較重、心理欲望較高的人群中,發生的幾率會更高些。這些人往往心胸較窄,總喜歡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好計較個人名利得失,這樣越比就會越感到自己是“吃了虧”或“運氣不好”,甚至埋怨自己“生不逢時”。假如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同事、同學當了官、發了財,學業上有了些成就,自己的心理就不平衡,總想著當初他學習不如自己、進步也沒自己快,但就是不去追究他以後努力的原因或動力。當然,社會上的事情錯綜複雜,不排除機遇與運氣方麵的因素,凡事都要公平、合理是根本不可能的。對此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就可以省去許多麻煩。如果你斤斤計較、什麼都要比個高低的話,那麼早晚掉進泥坑裏也是避免不了的。
“有比較才有鑒別”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如果我們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把自己擺到一個客觀、公正的位置,實事求是地進行比較,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這樣越比心胸就會越開闊,越比越會及時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麵存在不足,從而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激勵自己就此奮發進取。
有這樣一句名言:“弱者的思路是嫉妒,強者的出路是競爭。”當我們在與別人作比較時,為何不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呢?變消極的心態為積極的心態,變嫉妒為競爭,那麼必然就會迸發出一種非常大的動力,在人生的舞台上就會上演更加精彩的一幕。
人生在世,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是在所難免的,有些人或事甚至會讓你暴跳如雷,大動肝火。科學家提醒說,那些容易生氣的人需要注意了,生氣所引發的心律不齊的心電圖比一般心律不齊的心電圖來得更加混亂,也更加不穩定,因此它是最致命的。假如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顆“奔騰的心”,那麼請努力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吧!
隻有知足者才能常樂
俗話說:“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例子:本來小兩口生活得幸福自在。可某一天妻子對丈夫說“你看人家隔壁的老張,衣冠楚楚,哪像你這樣邋遢”,丈夫聽後臉色馬上由晴變陰,盡管當時不一定言語,但心中總覺得不痛快。過一會兒,丈夫怒氣衝衝地說:“你若看重生活上追求吃喝穿戴、工作上馬馬虎虎的人,那你就幹脆找人家去!”妻子隨便一句比較的話,使丈夫的尊嚴受到傷害,由此,妻子在丈夫心中也失去了不少光彩,一場舌戰也常由此爆發。
其實,生活中還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女人羨慕別人的丈夫會體貼妻子,會幹家務,卻不知那人的妻子正抱怨他不會掙錢、沒有社會地位、不像個男人、沒出息;有的女人羨慕別人的丈夫會掙錢,去哪兒都風光,妻子也能穿金戴銀,光彩耀人,回到家中就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卻不知自己的丈夫每天都在為她的嘮叨或責罵頭痛,甚至恨不得不回家;有的男人羨慕別人的老婆溫柔、漂亮,走出去又體麵,又風光,卻不知那家的丈夫常常為她的“柔情似水任意流”而苦惱,為她的“漂亮全世界”而受煎熬。
幸福的家庭,家家有一個快樂的源泉,然而無論多麼幸福快樂,也總有揮之不去的缺憾。要不人們怎麼會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呢。
如果說人生是加減法,那麼有得必有失,幸福不可比。因為它沒有止境,沒有標準,如果硬要比較的話,你永遠都是吃虧的一方,因為比較時常常忽視了自己的幸福,即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想心理平衡的話,就幹脆別去比。所以,生活中的人們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生活中,隻有知足者才能常樂。可是,人生活在社會之中,很難不與他人相比較。而比較的內容,大而言之,可以是成就之大小、地位之高低、經濟之優劣;小而言之,可以是妻子是否美麗賢惠,丈夫是否英俊瀟灑,孩子是男是女、聰明與否……特別在熟人或同學、同事相遇之時,這種比較就會很自然地在雙方心中暗暗進行。而比較之後,又難免要生出種種感慨來。
與不如己者相比,當然可以聊以自慰,甚至可以比出一種優越感來;但與優於自己的人相比,則很容易比出自卑感、失落感,或是比出一股不平之氣。
如果自己想通了,就不氣了。因為,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合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受到不公正待遇,這時,隻有自己控製自己的心情才行。如果任其膨脹,越想越生氣,對身體便會產生危害。喜歡和人比高低的人,會經常心情鬱結。清代石天基在《長生秘訣》中說:“每遇不如意事,即將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樂矣。”如古人雲:“他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上雖不足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