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氣的危害(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84967209991,7257453146853608507,7023706537877064711,7078184356296002568,7233628637570796605,7229640720594766906,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三章 生氣的危害

生氣有百害而無一利。愛生氣的人首先會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經常生氣會使你身體免役力下降,嚴重的還會鬱積成疾,縮短壽命;另外,經常生氣必然會影響到你和周圍同事的關係,從而也影響了你的正常工作和事業的發展。

情緒影響健康

做自己情緒的奴隸比做暴君的奴隸更為不幸。

——畢達哥拉斯

生氣和抑鬱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情緒體驗,通常人們說的“生悶氣”、“發悶躁”就是此類情緒的表現。抑鬱和胡亂發脾氣就是動不動因一些瑣碎的小事而大發雷霆,這種不良的情緒對人的心理及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不僅有才華,而且純潔又真誠。但自幼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在“風霜刀劍嚴相逼”的賈府,她又不會像薛寶釵那樣曲意逢迎、八麵玲瓏,而是經常鬱鬱寡歡,茶飯不思,夜不能寢,淚水漣漣。當她聽說心上人賈寶玉與薛寶釵結婚時,一氣而厥,悲憤而逝。從情緒心理角度看,正是因為她內心的抑鬱情緒而造就了自己的悲劇。

人的一生當中,如果處境不好,如家庭不和、疾病傷害、親友死別、天災人禍、意外損傷等,不僅可造成對抗情緒,也會使人趨於心理封閉,不願在他人麵前表現出心理的真實狀態,什麼事情都憋在心上。有句話說得很對,人一旦憋得太久了,身體自然而然地就會生起病來,從另一個角度說,鬱鬱寡歡本身就屬於一種病。

憂鬱是一個病魔,精神長期抑鬱可促使人們很早就會衰老,是導致種種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據國內某醫院調查資料顯示:精神愉快、性格開朗的人,到60歲仍能工作,患老年病的占30%;而精神受過嚴重創傷、性格沉悶內向的人,到50歲時工作精力就減退了一半。

情緒和健康是緊緊相連的。在心理學家的眼裏,情緒就是“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現代醫學家則認為,身體本身就是疾病的良醫,有85%的疾病是可以自我控製的,而情緒就是人們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有個病人38歲,肝區疼,去醫院作檢查,醫生告訴他:“不得了,你肝髒長了一個瘤,7公分,已經轉移了。”他一聽腿都軟了,當時就站不住了。回到家以後,他整宿沒睡,到天亮更疼,又去看醫生。醫生說:“你是肝癌晚期,我也沒辦法,你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喜歡玩什麼就趕緊玩吧。”一次他的上司去看他,順便問了一句:“你有什麼心願未了嗎?”他回答道:“別的沒什麼,我最大的遺憾是沒見過北京天安門。”單位滿足了他的心願。他在北京看過天安門後,有人說,既然到了北京,不如四處看看有什麼好的醫生。結果他就去了北京一家醫院,一個老教授極認真、仔細地為他作了檢查。他問:“我得的什麼病啊?”“你沒有病,你是嚇出來的,很多人都像你一樣是囊腫,誤診為癌症,結果精神崩潰、一病不起了。實際上,什麼病也沒有。”醫生跟他這麼解釋後,他豁然開朗了,回到家以後又能吃又能喝了,也能夠上班了。他說,幸虧想看一下天安門,要不然可能早就成骨灰了。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生活幸福、事業成功的要素之一。若是一個人能保持心理平衡,那就什麼病都不易得,即便有時候得了病也是很快就能好起來。情緒對身體健康起著十分強大的作用,有時候這種作用甚至十分明顯。

好情緒是福

有這麼一首小詩:“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情緒是什麼?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是主觀對客觀感受的外在表現。如果我們保持一份好心情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就能使自己進入灑脫豁達的境界,從而掌握生命的主動權。

世界醫藥學的鼻祖、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也曾說:“軀體本身就是疾病的良醫。”可見,人的情緒對健康影響極大。愉悅的心情,會給人以正麵的刺激,可減輕病情,有益於健康;而苦惱消極的情緒則會給人以負麵影響,誘發各種疾病,並使已有的病情惡化。

我們自己完全有能力來支配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如果我們能有一個好的心情,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使自己進入灑脫豁達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就能健康長壽。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生命在於運動,但更離不開一個好的心情。

如果我們讓情緒做了自己生命的指揮棒,那麼我們就不懂得“放下”,從而我們的沮喪也會增多;如果我們不讓情緒做自己生命的指揮棒,懂得“放下”,我們的世界則會更廣闊。

美好的情緒也會帶給我們好運。許多成功人士,個性上都不免有所缺憾,但他們卻能揚名立身。這是因為他們能夠正確調整心態,不讓壞的情緒隨心所欲地傷害自己。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的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僅是他對周圍環境刺激的主觀反應,也往往決定著他的生死存亡。樂觀的情緒使人積極向上,充滿朝氣;低靡的消沉隻會使人頹廢,一蹶不振。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得了點小病便精神萎靡,整天愁眉苦臉,疑神疑鬼,情緒低落,自感病入膏肓,其實許多人則是杞人憂天。

在醫學史上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病例。如在美國休斯頓有個腫瘤專家,他每在治療病人之前,總是娓娓動聽地向病人預言好結果,並能使他們深信不疑:自己一定能戰勝疾病。他還會把病人帶去見那些患過同一種疾病,並且已經治愈的患者,結果,確實能夠起死回生。而另一所醫院卻出了大問題:醫院麻醉師的手下,原先從未有病人因麻醉致死,出事的病人也處在正常麻醉狀態,手術也非常順利,突然,病人心髒停止了跳動。原來,有人在手術前告訴過病人,麻醉可能使人喪命。

由此可見,精神作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何等的重要。我們都熟悉張海迪、林健、奧斯特洛夫斯基等等這些光彩照人的形象,他們堅強不屈的精神,成為那些身處逆境卻能與生命抗爭的人們的精神支柱。

氣大傷身

身體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精神的健康。

——約翰·格雷

從前,有一個人出於嫉恨和誤解,就惡罵釋加牟尼佛,罵得非常凶,整個人被怒火燒炙著。但是釋加牟尼佛平靜地閉著眼打著坐,並沒有理他。最後那個人罵累了,就喘著氣問:“你為何不說話?”釋加牟尼佛緩慢地睜開眼問:“如果你送別人一份禮物別人不接受,這一份禮物在誰的手裏?”那人不假思索地說:“當然還在我手裏啊。”釋加牟尼佛又說:“你剛才怒罵我一通,我聽而不聞,你那怒氣不還是回到你自己身上嗎?”最後,釋加牟尼佛語重心長地說:“氣大會傷身,你傷的是自己。”

在跟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發生激烈的爭吵,更要竭力避免“拍案而起”和“怒發衝冠”,而要學會在大怒時采取“緩兵之計”。如果雙方都在火頭上,不但爭不出一個結果,還會激化矛盾,這個時候就要采取“退策”。

管理員老張巡查到了蔬菜區,發現一個中年攤販將菜筐擺在菜攤外麵的通道上麵,影響了行人走動,便要求他把菜筐收回去。但是那人卻置之不理。見到這樣的情況,老張自己上前將筐推到攤位裏麵。但是他剛轉過身,菜販又把筐推了出來。於是雙方發生了爭吵。目擊者說,老張當時的臉色特別不好,明顯是氣得夠戧。爭執了幾分鍾以後,攤販仍然沒有服從管理,老張要他去市場管理辦公室解決問題。於是,兩個人就一前一後地離開了蔬菜區。剛走出幾十米,走在後邊的老張突然晃了幾晃,一頭栽倒在地。旁邊的人圍攏過來一看,隻見他像是中風了,神誌不清,情況非常危險。當急救人員趕到的時候,老張已停止了呼吸。急救人員稱,從症狀上看,老張是因為心腦血管疾病而死的,這樣的疾病最忌的是大喜、大悲和大怒。

誰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說的是周瑜心胸狹窄,度量很小,雖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但不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常敗在諸葛亮的手下。他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氣得口吐鮮血,一命嗚呼,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由此說明,生氣的危害該有多大呀!

說到氣大傷身,不得不提生氣的種類。在這裏,生氣大凡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生別人的氣。這種人總認為別人與自己過不去,在他們眼裏,隻有別人的過錯,沒有自己的事,一碰上不順心的事,心境就無法平靜,隻是一古腦兒地生氣,而且還氣得咬牙切齒,這樣的生氣還不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嗎?顯得十分不明智。你自己倒是耿耿於懷,而別人悠然自得,根本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這樣生氣,隻能傷害自己,損害不到別人的一根毫毛。

第二種是自己生自己的氣。這種人還不如上一種人,連自己都無法理解自己,連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成心與自己過不去。兒子的班上有個女同學,考試成績一不理想,就要掉眼淚,氣得連飯也懶得吃。據說,她沒有父親,僅靠母親一個人供養她,她決心好好讀書,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光著急、生氣有什麼用呢?應該尋找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吸取教訓,爭取下次考好一點就行了唄。如果隻會與自己過不去,經常為自己的過錯而生氣,人生還有什麼快樂可言?

下麵是科學家研究的生氣對人體危害的結果。

科學家的研究證實,人的大腦中有一個腦島皮層,當人的精神受到刺激、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便會通過腦島皮層把信息很快傳遞到心髒,使心肌負擔加重,心室纖維發生顫動,嚴重的則會因心跳停止而死亡。當人處於憤怒狀態出現衝動高峰時,人體的促腎上腺皮激素大量釋放,並與血液中的白細胞擁抱結合,使白細胞殺滅致病微生物的能力減弱,以致各種病原體在向人體進攻時,人體衛士無法進行有力的反擊,疾病就難以避免。

那麼,怎樣才能不生氣發怒呢?心理學家提出這樣的幾條參考意見:

第一,注意心理衛生,遇事要“三思而後行”

“思”什麼?思前因、後果和方法。衝動情緒往往是由於對事物及其利弊關係缺乏周密思考引起的,在遇到與自己的主觀意向發生衝突的事情時,若能先冷靜想一想,不倉促行事,情緒也就衝動不起來了。

第二,鍛煉自製力

盡量做到處急不驚、寬以待人,不要動輒以“兵戎相見”,像個“易燃品”,見火就著。

第三,拓寬自己的胸懷和度量

要學會人際交往禮儀,做到克己讓人,想開些,這樣常能避免產生憤怒的情緒。另外,要加強自身的思想修養,提高文化涵養。人的修養同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見多識廣常能使你避免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去發火。

俗話說“不要氣、不要惱,氣氣惱惱人易老”。

一個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原諒自己,也要學會原諒別人,別讓自己的過錯來折磨自己,也別讓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有人說:“樹大傷根,氣大傷身。”“食多傷身,氣多傷神。”這話說得多好呀,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平氣和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凡事都要有度,不可不及,也不可過。在心理健康上也是這樣的,一定要盡量地學會自我約束,並且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

大怒是致病的第一因素

生命是刹那間的事實,而死是永久的事實。

——長穀川如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怒也是其中之一。憤怒是人心理上的一種消極且極有害的情緒,它是七情中最強烈的一種情緒。由於強烈的願望受到壓抑,特別是在追求某種目標時,由於人為的不合理,甚至是惡意的阻撓和破壞,造成許多挫折,從而產生一種對周圍不滿的情緒,這種情緒就叫做憤怒。

一個人在怒不可遏的時候,正所謂“火從心頭起,怒從膽邊生”,就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行為,同時還會影響自己身體的健康。

大怒是致病的第一因素,它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千金要方》指出:“衛生切要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傷真元氣。”《老子恒言·戒怒》中說:“人借氣以充身,故平日在乎營養。人們最忌恨的就是‘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傷我氣,即足以傷我身。”這些都指出了大怒之所以傷害人的原因及其嚴重的危害性。

英國著名化學家亨特就是因為在一次醫學會上被別人頂撞而大動肝火,導致心髒病複發,當場就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兩句詩值得我們永遠記住:“長壽應止雷霆怒,求健須息霹靂火。”

醫學家曾經說過“救人要先救心,治病卻治不了命”。命運其實也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性格和心理又是分不開的,性格、心理改變了,就可以改變命運。關鍵是第一句——救人要先救心,也就是說給人治病先要治療他的心理症、精神病,從內心著手。

心理健康學認為,心理和生理的劃分是相對的,並非是形而上學的,所以心理與身體是一體的,不能生硬地分割,這就是辯證法。生理與心理在本體上是統一的,其劃分是為了理解和處理的方便。科學的劃分是合理的,但不是萬能的。心理健康學認為:心理對身體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一種不良情緒、一種違反自然的觀念、過分執拗的想法,這些都有可能導致人體內氣血的不良運作,不但會給身心帶來一定的痛苦,而且會導致器質性病變。也就是說,人體內氣血運行正常與否,不是間接,而是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有時一個看來對己有利對人不利、暫時滿足自己卻有害於他人的念頭或行為,就是致病的根源。馬克思說:“擁有一個較好的心情,要比數千副名貴藥材更能夠解除生理上的疲憊以及痛楚。”

生氣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俗話說:“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

所以,醫學專家們說:“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以下八大害處:

第一,傷腦

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溢血。

第二,傷神

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

第三,傷膚

經常生悶氣會讓你顏麵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

第四,傷內分泌

生悶氣可致甲狀腺功能亢進。傷心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第五,傷肺

生氣時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氣逆、肺脹、氣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第六,傷肝

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

第七,傷腎

經常生氣的人,可使腎氣不暢,易致閉尿或尿失禁。

第八,傷胃

氣懣之時,不思飲食,久之必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

有的醫學專家針對生氣對身體的危害也總結了八條:

第一條,令皮膚長出色斑

美國的醫學人員對5000名臉上長色斑的女性研究顯示,當她們處在情緒的低穀時,任何藥物對色斑的治療都顯得不盡如人意,而當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際關係得到改善時,她們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當人生氣時血液大量湧向麵部,這時的血液中氧氣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產生色斑等皮膚問題。”醫學人員分析道。

第二條,引起胃潰瘍

生氣時腦細胞會工作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髒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同時還會導致人吃不下去飯。

第三條,加快腦細胞衰老

生氣會加快腦細胞衰老,減弱大腦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湧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來說不亞於毒藥。憤怒時的思維混亂就是大腦缺氧的明證。

第四條,令心肌缺氧

每一次的生氣都會引發心跳加快,心髒收縮力增強,血壓升高,血液變黏稠。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和麵部,會使供應心髒本身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髒為了足夠的氧供應隻好加倍工作,一通亂蹦,於是心跳更加不規律,也就容易致命。

第五條,傷肝

生氣時機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從而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增加。

第六條,引發甲亢

生氣令內分泌係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過多。甲狀腺是身體中參與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當你感覺到熱血沸騰的時候就是甲狀腺受到刺激了,久之會引發甲亢。

第七條,傷肺

情緒衝動時,每分鍾流經心髒的血液猛增,對氧氣的需求也就增加,肺的工作量驟增。同時,由於激素作用於神經係統,使得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地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

第八條,損傷免疫係統

一旦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皮質固醇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在身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撓免疫細胞的運作,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會讓免疫係統昏了頭去攻擊身體的正常細胞。

朋友,由此可見,生氣對自己的危害有多大呀。要想使自己健康,那就請你放鬆心情,別動不動就生氣了!

生氣隻會害了自己

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畢達哥拉斯

有時候一個人感到心煩意亂時,會覺得周圍的一切都與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是相反的,更奇怪的是有時還會自己生自己的氣,看什麼都不順。可往往就是自己的一時之氣,害了自己的一生。

從前,有一隻駱駝在沙漠中無力地向前走著。中午的太陽簡直就是一個大火球,像要把整個大沙漠吞沒一樣,把駱駝曬得又餓又渴,焦急萬分。駱駝裝了一肚子的火,不知該往哪兒發。

這時正好有一塊小小的玻璃片把它的腳掌硌了一下,氣呼呼的駱駝頓時火冒三丈,抬起腳狠狠地將碎玻璃片踢了出去。卻不小心將腳掌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鮮紅的血液立刻把沙粒給染紅了。

生氣的駱駝因為疼痛一瘸一拐地向前走著,身後留下了一串血跡,血跡引來了空中的禿鷲。它們叫著在駱駝上方的天空中盤旋著。駱駝心裏一驚,不顧傷勢狂奔起來,在沙漠上留下一條長長的血痕。跑到沙漠邊緣時,濃重的血腥味兒引來了附近的沙漠狼,疲憊加之流血過多,無力的駱駝隻得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東奔西突,倉皇中跑到一處食人蟻的巢穴附近。鮮血的腥味兒惹得食人蟻傾巢而出,黑壓壓地向駱駝撲過去。一刹那,食人蟻就像一塊黑毛毯,把駱駝裹了個嚴嚴實實。一會兒工夫,那隻可憐的駱駝就滿身是血地倒在了地上。

臨死前,這個龐然大物追悔莫及地歎道:“我為什麼跟一塊小小的碎玻璃片生氣呢?”臨死前才明白不應該動不動就生氣,這隻駱駝顯然明白得太晚了。其實人和駱駝是一樣的,人在生氣的時候也會亂發脾氣,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對自己有害的事,等到真正麵臨嚴重後果時才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因為一時之氣,卻造成了可能是永遠無法挽回的過錯。

是啊,生氣隻能害了自己!又沒有人理解,何苦呢!

如果一個人比較容易上火,那麼難免就會有些事情做不好,甚至可能得罪人,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生氣,應該知道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上火問題還是存在的。生氣隻會害了自己,一個人生氣,全世界的人都在笑,何苦呀!人來到世上不容易,遇到上火的事情為什麼不動動腦子,先把氣壓一壓,好好想個辦法,把不利轉化成有利,也許一時衝動會壞了一件好事,隻要靜下心來好好考慮,就會把壞事變成好事!

當你在生活上或工作中遇到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時,你不妨讀一讀下麵這首不氣歌。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時間不等人: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忙也樂觀,閑也樂觀;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B市有一婦女正站在一居民樓上,想跳樓自殺。當地的民警立即趕到現場,經過半個多小時苦口婆心的勸說,這位婦女終於放棄了跳樓的念頭,民警將其安全解救下來。

經過詢問,民警了解到,這名婦女在B市農貿市場賣菜。四五天前,她和臨近的一位賣菜的老漢發生口角,起因是老漢賣菜的價格比她的稍微低了點。原來,這位婦女的菜攤和老漢的挨著,前幾天老漢把自己的菜價調得比她的低,結果生意就比她的好了點。這位婦女看不過去,就和老漢理論,說著說著兩人就吵了起來,吵了半天也沒吵出個結果來。回到家後,這位婦女越想越生氣,就把這件事和丈夫說了。第二天丈夫就和妻子(這位婦女)一起來到市場,找老漢算賬,丈夫把老漢揍了一頓,為妻子出了氣。

老漢的家人報了警,由於老漢受了點輕微傷,經民警調解,這位婦女和她的丈夫賠償老漢醫藥費等共1000塊錢。但是這位婦女覺得這錢賠得冤枉,一時非常生氣,賭氣就想跳樓。

事後,這位婦女對民警說,“我也是一時太生氣了,為這點小事就要跳樓,要是真跳下去,我不僅是害了自己,也害了我的家人。”

常常因小失大

量小者易怒。

——戴裏

有一對夫婦,吃飯時閑談,妻子也是興致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順耳的話來,不料丈夫就不依不饒,把這句話細細地分析了一番,兩人心中不快,很快爭吵起來,直至掀翻了飯桌,拂袖而去。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多,細細地想來,也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這些人實在是有一些小心眼,太在意身邊一些瑣事了。其實,很多人的煩惱,並不是由多麼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來自對身邊一些瑣事的過分在意、計較和較勁。

比如,有的人對別人說的話總是喜歡一句一句地琢磨,對別人的過錯更是加倍地抱怨;他們對自己的得失常常耿耿於懷,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易於敏感,而且總是曲解和誇張外來的信息。這種人無非是在用一種狹隘而幼稚的認知方式,為自己營造著可怕的心靈監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尋煩惱。他們不但會讓自己活得非常累,而且也使周圍的人活得非常累,他們給自己編織了一個非常痛苦的人生。

要知道,人生中如果養成了過於在意和計較的毛病,天長日久,很多的小煩惱就會鑄成大煩惱。

關於這一點,古代的智者早已有了清醒的認識。早在兩千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裏克利斯就向大家發出振聾發聵的警告:“注意啊,先生們,我們太多地糾纏小事了!”後來,法國作家莫魯瓦更是這樣深刻地指出:“我們常常為一些應當迅速地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幹擾並且失去理智,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隻有幾十個年頭,然而我們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可見,過於在意瑣事的毛病已嚴重影響了大家的正常生活,使生活失去了光彩。顯然,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選擇。

百歲老人陳椿有這樣的一句話:“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既然活著,就一定要活好。”有些事會不會引來麻煩和煩惱,完全取決於自己怎麼樣看待和處理它。所謂事在人為,結果就大相徑庭。讓我們學會不在意,換一種思維方式來麵對眼前所有的一切。

不在意,就是別總把什麼都當回事,不要去鑽牛角尖,別太要麵子,別事事小心眼。不要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別過於看重名與利得與失;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著急上火,動輒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後悔莫及;不要有那麼多的猜疑敏感,不要曲解別人的意思;別誇大事實,製造假想敵;不要把和你愛人說話的異性都打入“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視之;更不要像林黛玉那樣見花落淚、聽曲傷心、多愁善感,總是顧影自憐。要知道,人生真的需要一點點的“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