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不在意也是在給自己設下一道心理保護防線。要想做到不在意,不但不要主動製造煩惱的信息來自我刺激,而且即使是麵對一些真正的負麵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處之泰然,置若罔聞,不屑一顧。一定要做到“身穩如山嶽,心靜似止水”,“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不在意不但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妙方,而且也是堅守目標、排除幹擾的一種良策。我們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如果處處都糾纏於瑣事,被小事情所累,我們的一生必會一事無成。
不在意,也是一種豁達、大度和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沒有寬廣的胸懷和氣度,是很容易流於瑣碎和平庸。而當你實現了豁達和寬容,自然就會產生輕鬆與幽默,從而洋溢出一種性格的魅力。
不在意,體現的是一種修養,一種高貴的人格,一種人生的大智慧。那些凡事都要和別人計較、錙銖必較的人,自以為非常聰明,其實是以小聰明幹大蠢事;占小便宜,爭大煩惱。而不在意,乃是不爭之爭、無為之為,大智若愚,其樂無窮。
不在意之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非常瀟灑的人。因為沒有了瑣事的羈絆和纏繞,也就使身心獲得了解放,自然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馳騁。
當然,不在意也不等於逃避現實,它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紅塵後的精神頹廢和消極遁世,不是加繆筆下的對什麼都冷若冰霜、無動於衷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標途中所采取的一種灑脫、豁達、飄逸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你自然會擁有一個幸福美妙的人生。
生氣時,你的行為85%都是錯誤的
無論你怎樣地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根
每個人都有逞一時之氣的時候,這些生氣的人往往會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選擇。在這些選擇中,極少數人能夠控製住自己的行動與思想,但大部分人是無法克製自己的行為的。特別是在氣憤的時候,你所選擇的行為85%都是錯誤的。而在這15%的正確選擇裏麵,還有10%是靠運氣。
人人都會生氣,那可以說是太簡單了,連一個出生剛滿月的孩子都會生氣。但是因正當的理由生氣、用正確的方法生氣,那就不簡單了。而且這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駕馭得了的。
難道說我們就沒有辦法應付生氣了嗎?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在生氣時無論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在一家工廠,有一次老板到倉庫巡視的時候,看到有一個工人正躺在地上睡覺。這位老板最痛恨工人混水摸魚,此時看到這樣一幕,十分生氣地搖醒工人:“你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睡眼惺忪的工人慵懶地說:“2000塊!”老板馬上叫倉庫管理領班給工人2000塊,怒氣衝衝地說:“拿了錢給我滾!”事後老板問領班:“那個工人是誰介紹來的?”領班說:“老板,那個人根本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呀,他是別的公司派來送貨的。”
做老板的應該遇事冷靜沉著、三思而後行,絕不可意氣用事,圖一時的痛快。人在生氣時往往會做出一些愚蠢無知的事情,這些愚蠢行為會讓人失去很多;而生氣所產生的急躁或偏激,會讓人失去更多。所以說,在遇到此類情況時,無論如何也不要因一時衝動做出一時之氣的事情。
生活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裏,生氣或發怒時,我們不僅不要作出決定,還要學會克製自己的怒氣,因為怒氣是可以駕馭的。
憤怒是可以駕馭的
憤怒會暫時蒙蔽人的雙眼,而且令人做事違背常理。因此,無法抑製的怒氣容易成為傷害身心健康的本源。然而,憤怒如同其他的情緒,是可以控製的。
憤怒是醜陋的,而且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情緒,蟄伏在人的心裏,伺機操縱人的生活。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隻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有人說,憤怒的人恢複理智時,會把怒氣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銀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貯存在心中的怒氣,他日會累積成痛苦的根源。
所以,我們學會克製怒氣的方法。克製怒氣的方法主要還得靠高度的理智來克製怒氣的爆發,你可在心中默默背誦名言“忍得一肚之氣,能解百愁之憂”、“君子動口不動手”等等。萬一節製不住怒氣,則應迅速脫離現場,在親人麵前宣泄一番,傾訴不平後盡快地將心平靜下來。
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位白發蒼蒼、胡須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克製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真是過分!
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幹脆好人做到底。於是,他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的首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於將自己用畢生心血注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與張良。
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誦讀研究,後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張良克製自己的不快,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窩囊,但這並不是軟弱的表現。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強力壯,處處禮讓,這既表現為對老人的尊重,也表現為對自身品格的完善。張良正是在不斷禮讓的過程中,磨礪了意誌,增長了智慧,最終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強者總是善於隱藏自己的鋒芒,成熟的管理者應該掌握一種外圓內方、綿裏藏針的管理、處事技巧。讓別人的攻擊因為沒有著力點而不能發揮作用,反之,自己隻需輕輕一擊就可以令競爭對手受到重創,這才是真正的經營、管理高手應該做的事情。
影響鄰裏關係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康德
有對夫婦結婚兩年了,可是吵架卻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無論是在周末,還是在半夜或是中午休息時間,他們從來不顧鄰居的感受,不考慮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和嚴重的後果。女的聲音尖厲,男的聲音沙啞,他們把全樓的人都驚動起來就為了比個輸贏,看誰吵得過誰。
他們兩個人的吵鬧總是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結束,女的斷斷續續地哭泣著,讓住在這個樓道裏麵的人們總為他們產生一點擔心。兩個陌生人走到一個屋簷下,原本為了愛的牽引,有著恩愛相依的美好願望,可他們不知有什麼大不了的恩怨,整日爭吵不休,相互折磨。有時候人們看到妻子蠟黃的臉、疲憊的麵容,看到丈夫充滿怒氣的表情和邋遢的外表,就有一種擔心他們的日子過不下去的悲哀。
我們周圍每天都有人在為某些事發生爭執,這是生活的內容之一。大家都有獨立的思想,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肝火旺盛。俗話說得好,舌頭和牙齒還有打架的時候,更何況大家要生活,要相處。一句不合心意的話,或是一點利益上的損失、一場關於麵子的紛爭,這一切都有可能會使人大動肝火。
每個人都有可能生氣。就像你剛把頭伸出窗外,便被樓上晾曬的衣物滴了一腦袋水,那衣物還是讓人不堪忍受的內衣;雨後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路上,可身邊的車卻在飛速行駛,濺了你一身泥水;商家滿口誠信謙和,可購回家的東西卻有著明顯的品質問題,你為此和他周旋最終卻遭到惡語相向;夫妻之間,明明是對方的不對,可是他(她)卻先聲奪人,不講一點道理。麵對這些事情,你會不生氣嗎?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似乎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也許,還沒有人能夠做到不生氣,可是很少有人捫心自問,生氣到底能給自己解決什麼問題,生氣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懲戒目的呢?
許多事實說明,生氣時可以讓自己失去理智,更可怕的是,生氣還能讓人做出不可想象的事情。
美國的生理學家愛爾馬曾經作了一個分析:一個人如果生氣10分鍾,那麼他所耗費的精力絕對不低於參加一次3000米的賽跑。人在生氣的時候是很難保持心理平衡的,同時人體內還會不斷地分泌出一些帶有毒素的物質,這些物質對人身體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有些人在自己生氣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我調節,如找個人傾訴,或是轉移話題、轉換自己的思維。但有些人生氣時卻是獨自忍受,俗稱“生悶氣”,也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生氣對人的身體傷害最大。
其實,生活也就是一部水平一般的長篇習作,隻有不苛求,才有欣賞的價值。與其責備別人,還不如擁有一顆平和的心,讓寬容和愛陪伴左右。而這種寬容、這種對別人的愛,事實上也是對自己的另一種保護,因為自己不生氣才是愛自己。
生氣的時候愛衝動,容易惡語傷人。要學會自得其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生氣需要“排氣閥”。我們要學會設身處地地想問題,運用逆向思維,從反麵進行類比。三思之後冷處理,四顧之餘多自省。讓自己不生氣還需要寬容大度,聞過則喜。當自己對別人有意見的時候,說明自己氣量小;如果別人對自己有意見的話,說明自己有缺點。
看看下麵這個因為一時之氣而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的小女孩兒吧。
姐弟二人因為爭看電視發生口角,姐姐把自己鎖在房中做傻事——用一條絲巾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麗麗自殺的那一天,她和弟弟、媽媽三人在家。午飯還是麗麗做的,懂事的她還把飯端給媽媽吃。之後,因為她和11歲的弟弟為爭著看電視發生爭執,麗麗便十分生氣地回到自己的房間,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誰也不理。大約過了三十分鍾,媽媽見兩兄妹鬧得不輕,便想敲門勸勸麗麗,可是怎麼敲就是不見裏麵有回應。媽媽開始覺得事情不對,但當人們破門而入的時候,不幸已經發生了。
結束麗麗生命的是一條長長的絲巾。麗麗和弟弟二人同住一個房間。麗麗睡的是一張單人床,床頭緊挨著牆壁,床頭上方一米高處是窗戶。當他們進入麗麗房間時發現,她的脖子上緊緊勒著一條絲巾,絲巾的上端就掛在窗戶插銷上。除了脖子上留下的那道勒紅的印跡外,麗麗臉上的表情仍帶著一些氣憤。
事情過去很久,麗麗的家人仍難以相信平時開朗的她會與自殺聯係在一起。
麗麗平時在學校學習非常好,在家既會做飯又會洗衣服,唯一的一點小毛病就是愛看電視。65歲的老奶奶提起自己的孫女仍舊哽咽不已、老淚縱橫,可見老人對孫女的思念。白發人送黑發人,一時間全家人都接受不了這個巨大的打擊。因為一時之氣不僅把自己的生命葬送了,而且讓全家人為她的所作所為傷感萬分,可見生氣會給人們帶來多麼大的危害。
一對結婚已有十餘年的夫婦,兩個人的身體都不錯,平時的感情也很好。一天,夫妻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發生了爭吵。在爭吵的過程中,丈夫因一時生氣,竟然動手打了妻子。這下可不得了,妻子在倒地的一瞬間感到又吃驚又委屈,隨後便頭暈、惡心、胃疼,而且還吐了好多血。丈夫立即帶她到了醫院,經檢查得知,妻子因為被他重重地打了一下,受不了丈夫對她的狠心,心裏一時氣憤,所以導致頭暈、惡心及胃疼,吐了好多血。
妻子病好以後非鬧著跟他離婚。經過他苦苦哀求,妻子還是因為對兒子放心不下,才沒有最終離婚。
事後,丈夫十分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不僅害妻子在醫院裏受罪,而且影響了夫妻間的感情。他暗自下決心,以後再也不跟妻子生氣了。
看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生氣於人於己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所以,當有些時候別人有意無意氣你時,你可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發怒,這樣隻會讓小人得逞,卻害了自己。
愛生氣的人不長壽
身體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精神的健康。
——約翰·格雷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一次被盜之後說:“第一,那個來偷東西的賊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那賊隻是偷走了我的部分東西;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這位總統善於從不幸之中發現一些大幸,所以他不為眼前的煩惱所困擾,這樣的人活得才有意思,活得也更有精神。
有時候你可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無論碰到什麼困難,你都不要感到苦惱與恐懼,活著就要盡可能地發揮自己活著的作用,活就要活個痛快。
卡耐基曾經說:“如果一個人有著快樂的思想,那麼他就會快樂;如果一個人有淒慘的思想,那麼他就會淒慘。”客觀的環境並不是決定快樂和不快樂的主要因素,隻有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才能起到重要的效果。
日本的一個心理學家名叫井上勝,他曾經在調查研究後總結出一個結論:“為今天而生”是人幸福生活的準則。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
蕭伯納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讓別人愁苦的一個秘訣,那就是有空閑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是不是快樂,盡量讓自己做一個最快樂的人。”投身工作、學習,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智慧把今天的事做好,有助於思想的平靜;轉移注意力,讓那些具有意義的活動把自己的腦子占滿了,那麼不良的情緒也就再也進不來了。
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更不要生氣。
大家都知道,人到老年會出現一係列消極的心理,如社會角色改變會空虛失落,身體日漸衰弱會憂心忡忡,親人喪失會孤獨寂寞,這都是難免的。不少老人讓這些消極情緒籠罩著自己,為過去不順心的事煩惱,為未來擔憂,不能把握今天,寶貴的“夕陽時期”就這樣虛度了。
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健康。古書說:“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現代醫學認為,不良情緒會影響消化係統、內分泌係統、神經係統、免疫係統等。因此,愛生氣的人是很難健康長壽的。
動怒對於生理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也都有極大的害處。所謂“怒火中燒”,非但會燒毀自身,甚或燒毀事業。忿怒之害,起於細小而毀於最終。永不向民眾發怒,是英國警察就職時的誓詞。他們官位無論大小,職位無論高低,都必須遵守這句誓言。對一般善良的民眾固然不得發怒,即使對蠻橫無理或無理取鬧的人,亦複如此。實際上該如何處理,有法可循,無需動怒。
從生理上剖視,動怒是傷身的行為,會嚴重地影響壽命;從心理上看,動怒也會給人生、家庭、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就算我們不能永遠保持心情愉快,笑口常開,起碼也需保持心平氣和,永不動怒才行。
容易發脾氣的人,會增加身體上種種不如意的痛苦。
總之,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你就要麵對現實,適應所有的變化,遇事從大處著眼,永遠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狀態。
影響下屬的工作積極性
天才的生命火花比平凡人的生命火花,燃燒得更迅速。
——席勒
一個明智的管理者所在意的是名聲,有一個好的名聲才有更高的威信,才能做到眾望所歸。所以說,作為一個管理者,不能不領會“厚德得人心”的內涵。隻有顧及員工對自己的品質評價,隻有在員工麵前樹立一個以身作則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樹立權威。中國人曆來講究以德服人,員工也希望他們的上司會是一個以身作則的長者,樹立一個好的管理形象,這樣才會有利於管理工作的開展。
有些管理者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收斂自己的老板脾氣。有一些上司脾氣特別暴躁,情緒也很容易失控,事無大小都喜歡以大發脾氣壓人,他們總以為大發脾氣可以造成一種震懾力。其實不然,脾氣發得過多,會讓員工見怪不怪,其效用也就會逐漸失去;一些員工甚至會形成一套自我保護的辦法,這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就是說,一個愛發脾氣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的,更不可能會贏得下屬們的擁護和愛戴。
看一下員工對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的老板的評價吧!
“老板”一詞時下已成為許多白領稱呼自己上司的一個代名詞。不管是國企還是外企,“老板”這個稱呼皆很適用。頂頭上司可以稱為“我的老板”,上司的上司,稱之為“大老板”……工作偶爾也有人一本正經地稱為“工作”,而在嬉笑間,很多人會用“給老板幹活兒”代替“工作”一詞。雖說這是一些談興而至的話題,但是裏麵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真實的想法。
老板也是人,難免喜怒哀樂。把“喜”、“怒”、“哀”、“樂”四個字帶上職場,便如靜池中投下一枚重石,有可能激起千層浪,也有可能泛起連綿不斷的漣漪。當然,所有的一切,都要看投石的力量有多大。
曾經問過幾位朋友:老板有情緒的時候會影響你們的工作嗎?沒想到這些一向善於控製情緒的部門主管們竟然立刻激動地喊道:當然會,別說是老板的情緒,就是老板的每一個舉動,有時候都會影響到我們對事情的判斷以及決定。還有人這樣說:老板喜的時候,大家就喜;老板怒的時候,大家就怵;老板哀,做員工的趕快躲開;老板樂,就是趁機表功的時候!
看來,作為一個老板,他在職場中的每一個情緒都關係到員工的工作情況。所以,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老板,你就得先學會了解員工,絕對不能對自己的員工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樣隻會讓你的員工對你有膽怯感——他們隻是害怕你,而不是服從你。有時候你的情緒很可能影響你的將來和發展。
管理者需要控製自己的情緒
控製、調整自己的情緒是許多管理者應該補的一課,而許多管理者並未意識到這是個問題,潛意識中還是“愛之深,罵之切”的思維方式。所以,管理者在管理中要懂得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先想,再行動”,而不是“先反應,再後悔”。
無論在企業中還是公司裏,“員工犯了錯誤,領導者當然會生氣,批評他們也是應該的!”——這在大部分管理者看來是天經地義、無可辯駁的。
有關調查表明:在職場中員工的挫折感產生的主要或者直接原因就是源於管理者的批評。曾經受雇於美國鋼鐵大王恩·卡耐基、年薪百萬的職業經理人施考伯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極易扼殺一個人雄心的就是他上司的批評。”
暴風驟雨般的批評固然會讓管理者一方的情緒得到宣泄,但其實對雙方來說,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鬥。因為這種不平衡和消極補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員工會產生一種給多少錢幹多少活兒,你讓我受挫我對你也愛莫能助的“磨洋工”、“不作為”的心態,或者受挫者會采取“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方式,大大縮減從事本職工作的時間,將一些時間和資源用在個人事務上,以擴大自己的特殊利益,彌補所受挫折中的損失,從而實現心理上的平衡。
所以,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在對自己的情緒體察後,還應該學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不管是生氣、發火、憤怒,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別人做的不對,惹到了自己。領導者內心一定有個聲音在說‘員工沒有聽我的話,按照我的意見去做,就是不對’,或者認為‘你做得不好,不完美,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或者‘犯了錯誤是不可以的’,等等。其實,情緒是本人的信念、價值的產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決定的。更進一步講,所有這些負麵情緒,必然都是本人的信念、價值裏有一部分受到了冒犯。因此,管理者要進行情緒管理就應該了解對方對待事物的想法和信念是什麼,和自己的想法信念、單位主張的價值觀有沒有不一致,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判斷雙方的目標是否是明確的、可以達成的。
因此,對於管理者來說,不管是對下屬也好,還是對其他人也罷,批評或者斥責表明:他已經被負麵的情緒所控製。在這個時候,通常所說出來的話,不會對事情和發展有建設作用,隻會起到破壞作用。因此,作為管理者,首要的是體察自己的情緒。
身為管理人員的你,本身的情緒不管好或壞,不可避免地會反映在為你工作的那些部屬身上。你必須控製這些情緒,不要讓情緒來控製你。
在一次軍犬訓練賽中,一隻名叫黑子的軍犬目光如電,精神飽滿,威風凜凜,每逢甄別嫌疑犯時總能讓做賊者先心虛起來。
隨著訓導員的一聲號令,黑子很快就用嘴把丟失的東西從隱秘處叼了出來,接著又向站著的人群跑去。沒費多少工夫,就叼住了那個小偷。
黑子興奮地望向訓導員,等待著嘉獎。但訓導員卻使勁搖著頭對黑子說:“不!不是他!再去找!”
黑子大為詫異,眼睛裏閃出迷惑的光。平時對訓導員的絕對信賴,又使它轉回頭重新開始了更為謹慎的辨認。專業素質告訴黑子,它沒錯!於是重新又把那個小偷叼了出來。可是訓導員卻不容置疑:“不對!再去找!”
黑子遲疑地盯著訓導員,轉回身去花更長時間去嗅辨。最後,它還是站在了小偷的身邊,向訓導員堅定地望去:就是他!不會是別人!
“不!絕對不是!”訓導員大聲吼著,表情也嚴峻起來。
黑子的自信心被擊潰了,他相信訓導員超過相信自己。它放棄了那個小偷,去找別人。可是不對啊!氣味騙不了黑子。它焦急地踱著步,在每個人的腳邊都停一會兒,忽兒急促地嗅辨,忽兒扭回頭去窺測訓導員的眼神……最後,它根據訓導員的眼色把一個假小偷給叼了出來。
訓導員與那些人一起哈哈大笑起來。黑子糊塗了,愣在當場。之後,訓導員告訴黑子:“你本來是對的,可錯就錯在沒有堅持。”
當黑子明白這是一場騙局之後,它極度痛苦地“嗷”了一聲,幾大滴熱淚流了出來——世界頓時失去了光彩。一個沒有準則、沒有對錯的荒唐世界,把它所有的信念擊得粉碎。或許訓導員隻是想考驗黑子,或許這隻是一個玩笑,可是,從此以後,黑子不再信任訓導員,不再信賴任何人,不再目光如電,不再奔如疾風,不再虎視眈眈,更沒有了威風凜凜……
由此聯想到了我們的領導。作為管理者,你的信念和評判,有可能影響你下屬一生的旅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有一種無形的氛圍,一不小心就會上演黑子的悲劇。
作為管理者,你如果心情好,下屬可以肆無忌憚地與你開玩笑,但若你在不高興時就向下屬發脾氣,你的形象就會在下屬心目中大打折扣。作為管理者的你,不能在喜怒無常的時候給出正確的褒獎與懲罰,這樣不僅會打擊下屬工作的信心,而且會改變他積極的人生態度。管理者,請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做個明智的領導吧。
影響人際關係
嫉妒潛藏在人心底,如毒蛇潛伏在穴中。
——巴爾紮克
有時候生氣就像穿衣服,不同的衣服有著不同的式樣以及風格,它們所適合的場合也是不同的。如果精於此道,你就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有一天你最親密的人得罪了你,怎麼辦?你的最佳方案就是選擇一個與他的反應恰恰相反的方式,這樣能迫使他從你的立場看問題。行動勝於語言,這句話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管用的。
如果怒火燃燒在辦公室,怎麼辦?辦公室是一個最不應該喜怒“形於色”的地方,不恰當的生氣或亂發脾氣隻會使自己顯得缺乏能力並且四處樹敵。所以說,你在辦公室裏的一舉一動都要非常小心。
對同事,要以“對事不對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條永遠都將會是上上策。你隻需要告訴他這種情況需要如何解決,而不要對他的能力或者性格作任何評價。對上司,不要輕易發火或指責,除非你已經準備好換另外一份工作。
這裏所提到的一切都是你在抑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必須了解的地方,有的時候,也許正是一些小小的疏忽導致你種種的不順。當然,無論是在何種情況下,生氣都是在背水一戰的時候才用得上的。在生氣的時候,要切記,不能任由性子胡來,要學會忍耐。
在一次明星評獎時,羅素·克洛被認為極有可能再次捧走奧斯卡小金人。但是,到了領獎的前幾日,不少人發表看法說“羅素·克洛是不會得獎的,並不是因為競爭的激烈,而是因為他有著暴躁的性格和亂發脾氣的習慣”。
一旦離開了攝像機,羅素·克洛簡直就成了一隻暴躁的獅子。他是個愛發脾氣的人,雖然觀眾喜歡有性格的演員,可是,就像羅素這樣大的脾氣根本就沒有幾人能招架得住。他愛生氣,生氣以後就亂發脾氣。
羅素·克洛是好萊塢最為炙手可熱的明星之一,他已經是第三次角逐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了。領獎的日子到了,人們都說他不久前因為自己的臭脾氣而犯了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
因為他獲得了英國電影學會獎的最佳男主角,一時興奮,便在領獎時賦詩一首,沒想到在播出時被BBC給刪掉了。這下可把羅素激怒了,雖然他後來為自己的魯莽道了歉,但卻沒有得到大家的原諒。他們認為羅素縱然把納什演得出神入化,可是他本人卻是脾氣大得讓每個人都接受不了,所以他最後被取消了領獎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