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6833642850618444808,695912273067116444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4,\"start_container_index\":10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5},\"quote_content\":\"《少年維特之煩惱》reference_book_ids\":[6915002082101562375,726709024893121644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8,\"start_container_index\":10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4},\"quote_content\":\"《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0781735331629660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別拿幽默不當素質——把幽默當作一種修養和素質
一、幽默是一種素養
在生活中,我們很少聽到一個人對另一個說:“請說一句幽默的話吧,讓大家放鬆一下。”
如果對方真是一個幽默的人,他也許會這麼回答:“您的話已經相當幽默了。”有幽默感的人是語言表達的智者。
一個幽默的人在說一句幽默的話的時候,通常隻是在說話,僅僅在說話。他不會事先絞盡腦汁的,他也不需要借助誇張的聲腔、表情和肢體語言。如果他竟那樣做了,人們將更視其為一個滑稽的人,而不是有幽默感的人。
一個幽默的人不一定有強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但是我們可以加以設想。有寬容心的人必是有同情心的人,他也許不夠勇敢,因而做不來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事;他可能也做不來為了替別人討公道挺身而出,伸張正義的事;他有時可能還比較本位主義,但他斷不會是一個毫無懺悔心和羞恥感的人。所以他斷不至於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一個有私心雜念的人,一個心懷鬼胎的人,一個有罪惡感的人是絕對幽默不起來的。因為一旦那樣,他可能就永遠幽默不起來了。
我們說,幽默是一種人性素養,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一個人一旦做了一次違背自己人生態度的事,他想再回到原來的人生態度是很困難的。好比脫軌列車回到原先的軌道要費一番事。一個犯了重罪的人,要再回歸到原來的人生態度是很難很難的,甚或是再也不可能的。
美國前總統福特曾因經濟政策得罪過富人階層,有次參觀汽車製造廠後,他對記者們說:“有些人希望我是林肯,而我更願意是福特。”林肯車是富人車,福特車卻屬於“大眾”係列。一語幽默泯恩仇。
而另一位總統卡特競選獲勝那一天晚上,偕夫人登台答謝選民。卡特夫人由於激動,撲倒在台上,高跟鞋跟也斷了;頓時幾乎全世界的電視都在轉播實況——卡特夫人舉著一隻高跟鞋走到麥克風前,謙卑地說:“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為你們的競選熱忱而傾倒的!”她隻說了那麼一句話,僅僅在說話。台下每一個人都微笑了;但沒有一個人哈哈大笑。微笑與哈哈大笑,這是搞笑與幽默的效果區別。
幽默是一種高品位的素養,我們隻有提高人生品位,才會有幽默感。千萬別把搞笑當幽默,如果那樣,您的品位會越來越低。
提高個人素養,提高做人品位是感悟幽默、品茗幽默、說話幽默的基礎。
二、曲線救國——答非所問有時也是一種幽默
一般說來,幽默感是一種輕鬆的情緒,它有利於寬鬆人際關係。過分緊張的對峙,會使幽默無用武之地。幽默可以緩和對峙,但不管怎樣緩和,它畢竟還是對峙。幽默有它的局限,它隻能在程度上緩和對峙,而不能在性質上改變對峙。在原則性的對抗中,能寸步不讓,又能帶上幽默的色彩,這種幽默屬於硬性幽默。但是對原則的堅持,並不一定要鋒芒畢露,收斂鋒芒而又英氣逼人才顯出硬性幽默的威力。
一個畫家去拜訪德國著名畫家阿道夫?門采爾,向他訴苦:“我真不明白,為什麼我畫一幅畫用了一天工夫,可是賣出去卻要一年?”門采爾認真地說:“請倒過來試試吧,親愛的!如果你花一年工夫去畫它,那麼隻用一天工夫就準能賣掉。”門采爾本來是批評這位畫家作畫粗製濫造的,可是用了一種建議的、假定的語氣來表述,特別是用了“倒過來試試”這樣的俏皮話,就把批評的鋒芒收斂在溫和的語氣之中了。
為了把硬性的鋒芒藏起來,幽默家常常使語言帶上玄虛感,讓你一下子摸不著頭腦時為他擊中。一位打扮時髦的富商的妻子,來拜訪一位名作家。她想知道的是什麼是開始寫作的最好方法。“從左到右。”作家回答。表麵上順順當當地作了回答,實際上等於沒有回答,這意味著,這個問題根本不值得回答,這裏硬性的鋒芒被“從左到右”的毫無實用價值的玄虛話語掩蓋了。
絕對硬性的幽默是沒有的,因為幽默之所以成為幽默就是因為它是軟的、含蓄的、輕快的。硬性幽默中,不管怎樣,也有軟性的成分,哪怕是攻擊性很強的,也得軟化。硬性幽默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軟硬兼施的工夫。硬性幽默的藝術可以說是某種用軟性語言表達某種硬性原則的藝術。原則是堅定的,但是軟化的巧妙各有不同,而把鋒芒別出心裁地偽裝起來是硬性幽默家的基本功夫。
有個向導,陪伴一位法官打獵。回來時,有人問他:“法官今日收獲如何?”“法官槍法高明,”他回答:“隻是上帝對於飛鳥特別仁慈。”實際上他說的是飛鳥很幸運地逃過了法官的子彈,可是他把原因歸諸上帝。軟化的玄虛感由於他口頭上肯定了法官的槍法高明而增加。這裏軟化的方法就是玄虛化的方法,間接化的方法,曲折化的方法,不怕自相矛盾的方法。
有時,為了更玄虛一點,更曲折一些,不惜采用答非所問的辦法。
德國一位名叫貝侖哈特的年輕鋼琴家為詩人席勒的詩《鍾之歌》譜曲後,特地舉行了一個演奏會,把大名鼎鼎的勃拉姆斯也請來了。勃拉姆斯凝神地聽著,有時還滿意地點點頭。演奏結束後,貝侖哈特問勃拉姆斯:“閣下是否很欣賞此曲?”勃拉姆斯笑著說:“《鍾之歌》到底是首不朽的詩。”問的是曲子如何,答的是詩很好。答非所問,似乎連起碼的邏輯也不懂,很玄,但也很曲折地暗示,他所欣賞的是席勒的詩而不是貝侖哈特的曲。回答越是玄,幽默的硬性越是減弱,而到了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它的程度,軟性就占了上風。原因是針對的鋒芒完全收斂了,正是為了回避正麵的攻擊性才不作直接的回答。
軟硬兼施,曲盡其妙,才是幽默家高明的表現。
2、談吐幽默的方法和實用技巧
一、追根溯源——幽默是什麼
“幽默”一詞最早見於《楚辭?九章?懷沙》:“眗兮杳杳,孔靜幽默”一句。但這個幽默是靜默、寂靜無聲的意思。而現代意義的幽默是由西方舶來的,是個音譯詞。由於沒有一個準確的詞彙與之對應,幽默大師林語堂便從古老的漢語裏揀出了“幽默”一詞,既作音義,又能找到某種相通之處。幽默究竟怎樣定義。到目前為止,均無法界定。
有人說“幽默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有人說“幽默是對發笑的事物寄與同情,是高級的笑”。《辭海》上這樣解釋:“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訛和不通情理之處。”這樣的定義都有它的局限性,不準確。湖南師範大學唐樹芝教授認為一個概念不能界定且描述。他指出:幽默是一種行為特征,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它的核心是由生活中反常的矛盾的不協調,違反常規常理甚至是可惡可鄙可笑的事物構成的,它的表現手段是暗示和含蓄,它的直接效果是引發笑聲。
無論幽默本身是如何定義,我們清楚一點是:生活需要幽默,生活離不開幽默。
二、幽默中的“隱含判斷”技巧
“隱含判斷”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技巧,能幫助你把一些不想直說的話間接地說出來,讓聽話的一方在作出延伸或深入判斷之後,領悟出被你“藏”起來的那層意思。這個技巧可以達到給對方留下回味的餘地的效果。同時又因其具有含蓄性,暗藏鋒芒,表麵觀點和實際觀點既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又有大跨度的差距,虛實對比之下往往會顯得風趣諧謔,所以能產生十分強烈的幽默感。
一天晚上,英國政治家約翰?威爾克斯和桑威奇伯爵在倫敦著名的牛排俱樂部共進晚餐。酒過三杯後,桑威奇伯爵帶著醉意跟約翰?威爾克斯開玩笑說:“我常在想,你一定會死於非命,不是天花,就是被絞死。”威爾克斯立即回擊說:“我的伯爵先生,那要看我是喜歡伯爵夫人還是喜歡伯爵了。”
“隱含判斷”,幽默就幽默在它不是一覽無餘,而是給人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間,這個空間裏趣味無窮,機鋒無限。
在一家高級餐館裏,一位顧客坐在餐桌旁,很不得體地把餐巾係在脖子上。餐館的經理見狀十分反感,叫來一個服務生說:你去讓這位紳士懂得,在我們餐館裏,那樣做是不允許的,但話要盡量說得和氣委婉些。服務生接受了這項任務,來到那位顧客的桌旁,有禮貌地問:\\\"先生,你是想刮胡子,還是理發?\\\"那位顧客楞了一下子馬上明白了服務生意思,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取下了餐巾。
“隱含判斷”是通過“隱藏“表達觀點、表現幽默的,露中有藏,藏中有露,是一經推演判斷就能發現真正意圖的,如果藏得太密太深,幽默效果就蕩然無存了。所以在使用這種技巧時一定要注意藏之有度,要讓人們經過短暫的思索後立即能判斷得出結論。
有一次,肯尼迪總統的父親約瑟夫對著肯尼迪誇獎自己的孫女卡洛琳:“卡洛琳真聰明,她比你這麼大的時候伶俐多啦,傑克(肯尼迪的小名)!”肯尼迪毫不示弱地說:“不錯,她是很聰明,還要看看她爸爸是誰啊!”
幽默是大智慧的體現,它往往以獨特的視角、特有的方式來品評人物,反映社會生活,讓人在輕鬆愉快中明白作者的意圖。幽默語言精練,言簡意豐;構思奇巧,渾然天成,且這些手法產生的效果迅速而直接。由於它短小精悍,言近旨遠,深受讀者喜愛。無論是思維訓練還是寫作教學,幽默都可以說是最為精致的範例。長期接觸幽默可以形成一定的“幽默思維”。幽默思維是一種較高級的思維形式,善於從常人想不到的角度來思考和表達問題。
三、我們要幽默——如何把握幽默技巧
1.把握幽默的過程幽默都是有過程的。
為了幽默的效果更好更明顯更準確,我們把這過程分為四步:第一步:製造懸念;第二步:渲染氣氛;第三步:反接;第四步:突變。
下麵我們將看到一個小例子,這裏麵包含了上述過程:
①有一天下課,一位女同學突然走到我麵前說:“我不喜歡聽你講課!”
②我說:“為什麼啊?課堂不生動嗎?內容不深刻嗎?語言囉嗦嗎?”
③那位女同學說:“都不是!因為你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我不好在下麵看小說。”
④學生們聽罷,先是吃了一驚,而後大笑起來。
這段話是如何闡述了上麵四個過程呢?
第①句是懸念。這懸念往往講的是反常規的結果。說這話的同學主觀上並不是要否定這堂課,相反是要肯定這堂課:老師要求嚴,學生上課認真。如果直統統的說:“老師你的課太棒了太酷了。”那就達不到幽默的效果了。
第②句是渲染氣氛,將聽眾引入歧途。這裏要運用鋪陳的手法,排比的修辭,反問的語氣,時間上要長一點。
第③句就是反接。這一步要求幽默者運用反向思維的方法將包袱抖出。也是解答懸念的過程。
第④句是突變。它的直接效果是笑。
如果前三步是語言形式,這一步就是笑的行為。相聲、小品、微型小說實質上也是一種幽默。它們的結構就是按這個過程來編造的。“結尾逆轉”部分就是這裏的反接。
2.把握好你的時間吧——幽默不能急於求成。
如果你迫不及待的要把妙語趣事說出來,太急於引起聽眾發笑,太早的讓人知道有趣的“謎底”,就會顯得操之過急。太早泄露“天機”和驚奇,由於鋪墊不夠,火候不到,結果也就失去幽默感。所以,應娓娓而談,不徐不疾,使聽眾對結果有錯誤的預期,有一個緩衝思考的時間,然後再一語道破。但是也不能太慢,太慢會使聽眾忘了他所期待和預期的是什麼了。
文革期間,有一位右派在生產隊當記工員。那時候的隊長是有權的。正因為他有權,所以基本上不做事。譬如早晨,隊長早早的吹哨子要開工,等社員都到田頭地間開工了,隊長卻躲在家裏睡覺。群眾包括那右派很有意見,但不敢明說。有一天,右派給隊長的工分計零分。隊長看了後,大為惱火:“我怎麼計零分!”右派說:“你做了什麼事?”隊長說:“我東鑽一下西鑽一下沒有做事嗎?”右派想了想:“行,應該計10分。”隊長心花怒放的說:“好好幹,下一次不給你帶高帽子。”右派聽了後寫上:工分10分,事由:鑽、鑽、鑽。隊長看了後鐵青著臉:你這個死右派……這位右派會幽默。他的幽默時間把握得好。
大家知道唐伯虎給《祝壽圖》題詞的故事。唐伯虎就是一位幽默高手。麵對壽圖,開頭就說了一句與拜壽很是矛盾的話:“這個婆娘不是人。”不是人是什麼,這個懸念很是吸引聽眾,引得聽眾瞪大眼睛。假若他馬上說出“九天仙女下凡塵”的詩句,那就無幽默可言了。緊接著以同樣的方法說了下麵兩句“九個兒子都是賊,偷來仙桃獻母親”。這個故事同樣告訴我們,在製造懸念,渲染氣氛之後,一定要把握時間,吊足味口,紮好包袱。這樣的幽默才會引人發笑。
四、操縱修辭——幽默可以用多種修辭來表現
1.比喻會使幽默活潑生動。
比喻是幽默藝術中常用的修辭格式之一,有明喻、暗喻和借三喻種。幽默藝術在運用語言移植技巧時常采取明喻和暗喻手法,在運用語言交叉技巧時常采取借喻手法。
明喻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構成,暗喻由本體和喻體兩部分構成,借喻則是以喻體代替本體。在語言移植技巧手段中,本體、喻體和喻詞之間的差距極大,褒貶色彩也截然不同,含蓄而又出人意料的比喻給人以意料之外、清理之中的感覺,產生意味深長、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在語言交叉技巧手段中,巧妙的借喻使表麵意義上的喻體和其所暗示的、帶有一定雙關意義的本體構成交叉,令人在領悟了比喻的真正含義後發出會心的微笑,因而具有很強烈的幽默效果。
幽默所采用的比喻手法和一般修辭意義上的比喻在審美要求方麵是截然不同的。一般的比喻以貼切、神似、諧調為原則,但幽默則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追求由反差過大、或因對比荒謬所造成的不諧調,這是比喻的一種特殊用法。
丈夫就好像火一樣,稍稍不加注意就往外竄出去了。有些人就好像茶包一樣,要等到茶在熱水中,才知道自己的力量。做生意不登廣告,就好像在黑暗中向女人眨眼一樣。打高爾夫球就好比說笑話,你總是希望下次會好些。不要侮辱了他的智慧,那無異於慈悲殺人。年輕人就好比花園,細心照顧的話,會有美麗的花朵可供欣賞;如果任其自由生長,就長成一叢蘆葦。女子是世上的鹽,世上若沒有這種鹽,人生就毫無滋味。鹽固然是提味,不可少的,然而用時,要有節製。美人如河豚魚:男子雖然知道,吃多了或不善吃必然會死,然而全是死也甘心,拚命爭食。
2.運用對比,往往能收到出乎意料的幽默效果。
對比是產生幽默的基本手法。幽默的對比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互不相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間沒有曆史的或約定俗成的聯係的事物放在一起對照比較,以揭示其差異之處,即不諧調因素。在幽默中,對比雙方的差異越明顯,對比的時機和媒介選擇越恰當,對比所造成的不諧調程度就越強烈,觀賞者對對比雙方差異性的領會就越深刻,此時對比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尋味。
幽默的對比可劃分為畫麵、語言、人物和情境等四大類。畫麵的對比用於繪畫藝術,語言、人物、情境的對比用於文學、戲劇、影視等藝術。這四類對比手法又可歸納為語言手段(包括文字語言、繪畫語言、音樂語言和舞蹈語言等)和情節手段兩大部類。大多數幽默作品是將語言手段的對比和情節手段的對比交織使用的。這種交織具體地體現在反複、移植、顛倒和交叉等四種幽默創作主要技巧手段上。
例如:愛情固然可以戰勝困難,但是金錢更可以戰勝愛情。滿口談道德的男子,必是偽君子;滿口講貞節的女子,多是醜妞人。男子一生多為婦女用心,女子一生多為衣飾用心。結婚前,要睜開眼;結婚後,要閉上眼。
3.諧音廣告詞既幽默又好記。例如有情世界,無限風光。騎樂無窮。默默無蚊。百衣百順等。
4.用上回環可以使幽默回味無窮。例如長城電扇,電扇長城。來客敬茶新洗手,手洗新茶敬客來。
5.仿真也可構成絕妙的幽默。
中學生模仿歌曲廣告語寫中學生活的片斷:50分到60分:近在咫尺。單選題:ACD四小姐全美。判斷題:使你左右為難的困惑。差生作弊:腰不疼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勁了。獎學金:差生永恒的美。拖堂:時間與饑餓搏鬥,通常是時間獲勝。
6.引用典故亦可達到幽默的效果。
一家理發店的對聯是:相逢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上聯取“彈冠相慶”的典故,含有準備做官之意,又正合理發人進門脫帽彈冠之情形,下聯意人人中意,心情舒暢。有了這樣幽默含蓄,充滿魅力的對聯,理發店的生意自然紅火。
7.反語可以使幽默更加有效。
魯迅是幽默大師,他常常運用反語來幽默。下麵的反語就起到了譏訕和激勵的作用。《記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當三個女子從容的轉輾於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嗬,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文中正反雜陳,含義明顯,“文明人”、“偉大”、“偉績”、“武功”均為漢語,這種幽默,極富辣味。
掌握幽默技巧,就可以培養幽默感,提高幽默能力,生活中經常運用幽默。因為人生離不開幽默。幽默的力量體現在它可以潤滑人際關係,消除緊張,解除人生壓力,提高生活品質。也可以使我們獲得自由,振奮精神,令人永難忘懷,享盡人生樂趣。
8.反複。
反複是幽默創作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反複作為一種修辭格式和藝術手法,可以是情節、語言、物體、動作。畫麵、音響、場麵等的重複出現,但在幽默藝術中的反複則出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迥然不同的人物身上或兩種毫無共性的環境之中,使之同人物的某種特殊性格、氣質、經曆,同環境的某種特征以及藝術家的某種獨特風格聯係起來,產生一種明顯的不諧調,以表達與人物正常邏輯、合理預想大相徑庭的結果,或表現某種一意孤行、無法遏製的執拗,使原本枯燥的重複出現了喜劇性的色彩,取得強烈的幽默效果。這種反複的技巧不僅能在喜劇中產生幽默的效果,有時在悲劇中也能產生幽默的效果。
9.錯綜。
以不同的形式重複表達相同(或基本相同)內容的一種修辭格式和藝術手法,錯綜手法是反複手法的延伸和發展,用以避免情節手段和語言手段反複時的呆板、單調,使幽默效果更加強烈。以錯綜形式出現的反複在戲劇、曲藝、電影等藝術樣式中的運用極為廣泛、頻繁,在語言作品中也多有應用。錯綜式反複具有巧妙、自然的特點,對強調、渲染、深化反複內容,引起觀賞者的注意和聯想,造成充滿情趣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起著重要作用。
10.張冠李戴有時也是技巧——移植的應用。
移植是幽默創作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把在某種場合中顯得十分自然、和諧的情節或語言移至另一種迥然不同的場合中去,使之與新環境構成超出人們正常設想和合理預想的種種矛盾,從而產生幽默的效果。
移植包括情節移植和語言移植。情節移植以違背人們的正常思維邏輯為前提。對情節內容進行與環境失調的移植,即有意無視時間、場合、條件、對象等因素的變化,使人物和環境,現實和曆史、不同社會環境和不同社會地位之間產生強烈的不諧調對比和矛盾衝突,從而創造出趣味橫生的幽默審美價值來。語言移植是對修辭手法的反動;即有意打破語言的正常使用習慣。打破語言條件和語言手段之間的正常對應關係,有意選擇似乎是最不恰當的詞、詞組和句子,進行反常組合,造成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的失調和錯亂狀態,從而產生了幽默感。語言移植往往借助於對不同語體的錯綜使用即語體移植,或借用某些修辭格式如比喻、拈連、仿擬、飛白等,有時甚至對某些詞語作更新詞義的創造性處理,給人以新鮮、風趣之感,增添了幽默的情趣。
11.不協調的藝術——拈連法。
拈連作為一種修辭格式,是指利用上下文聯係,巧妙地把適用於敘述一事物的詞語用來敘述另一事物。在語言移植技巧手段中,拈連的詞語在新的語言環境裏造成了明顯、強烈的“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的矛盾,使人在兩種格格不入的事物拈連中領受到別具一格的情趣。是一種以不諧調為前提的幽默技巧。
12.創造的藝術——仿擬法。
仿擬,是指對現成的詞語、句章經改動個別成分後,“臨時仿造出一種新的詞語、句章的修辭格式。仿擬可分“擬詞“、“擬句”、“擬章”“擬調”、“擬語”等數種。作為幽默藝術的語言移植技巧手段之一,仿擬住在借助於某種違背正常邏輯的聯想,把適用於某環境的詞語用於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之中,或借現成句式、篇章、詞調的形式,仿造出內容相反或相對的新句章,造成不諧調、不搭配的矛盾,使人有新奇感和生動感,產生出強烈的幽默效果。
13.明知故犯其實也很聰明——飛白法。
飛白是明知其錯而故意仿用的一種修辭格式,可分為文字飛白(白字)、語音飛白(白音)和詞義飛白(白義)等數種。白字是相近文字形體的利用,白音是相同或相近發音的利用,白義則是詞義理解錯誤的利用。有時,白字、白音、白義連用更能增添幽默效果。這種幽默語言技巧常被用於揶揄和諷刺不學無術而又自以為是的否定性幽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