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一位病人,因為曾經一次不慎說錯了話而出了紕漏,以後他每說一句話,就倒抽一口氣,表示已把剛才的話收回來了,不算數;或用手蒙住嘴,表示我沒有說,這樣心理就塌實多了。
如不小心打噴嚏沾到人,說對不起,以抵消自己內疚的心理。
(4)隔離。
隔離(isolation):將部分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此處所講的部分事實,乃是指整個事情中的一部分,最常被隔離的是與事實相關的感覺部分。例如,不說人死了,而說仙逝或長眠等,這樣感覺上不會感到太悲哀或不祥。
(5)幻想。
指一個人遇到現實困難時,因為無力實際處理問題,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應如何處理困難,使自己存在於幻想世界,以獲得心理平衡,這也是思考上退行作用的表現。理想化作用對一個人的安全感有幫助,但會釀成虛幻的自尊,因為理想化作用帶有濃厚的自我陶醉色彩。這種保護機製常被弱小者所用。理想化是幻想的表現之一,是指對另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或能力估計做過高的評價,以獲得安全感的現象。
例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現實社會裏倍受欺淩的少女,堅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幫助她脫離困境。例如:被人揍後,因為無力反抗,幻想痛打敵人以滿足自己的報複心理。
(6)轉化。
轉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從而避開了心理焦慮和痛苦,如歇斯底裏病人的內心焦慮或心理衝突往往以軀體化的症狀表現出來,如癱瘓、失音、抽搐,暈厥、痙攣性斜頸等等,病者自己對此完全不知覺,轉化的動機完全是潛意識的,是病者意識不能承認的。
(7)分離。
分離(Dissociation):暫時而劇烈地改變自己的性格或某種感覺,以期避免情緒苦惱。與神經症性否認同義。它可能包括神遊、癔症性轉換反映、一種突然的毫無根據的優越感或漫不經心的態度,以及短期地否認自己的行為或感情。它也包括為了消除焦慮或苦惱而顯得忙忙碌碌的行為、通過在舞台上表演來“安全”地表達本能欲望,以及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暫地濫用某種藥物或利用宗教的“歡樂”。分離比歪曲較易為別人理解,也比較體諒別人,較發泄來得短暫。
四、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製之幽默作用
當一個人處境困難或陷於尷尬境地時,有時可使用幽默來化險為夷,度過難關;或者通過幽默間接表達潛意識意圖,在無傷大雅的情形中,表達意念,處理問題。我們將這種心理防衛術稱之為幽默作用。
在春秋時代,齊國有個聰明善辯的外交家晏子,一次被派往楚國辦理外交事務。晏子身材矮小,楚王有意捉弄他,便在宮門旁開了小洞,要晏子從洞裏爬進來。晏子麵臨這種情況,心裏當然很生氣,但身為外交使臣,代表國家,一舉一動都不能有員國家形象,於是靈機一動,向楚王開玩笑似地說:“大國通常有大門,隻有小國才有小門,難道楚國是小國嗎?”楚王一聽,無言以對,隻好叫守衛開大門讓晏子進來。與此相同,西方有個關於辦格拉底的故事。這位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其妻的脾氣非常躁。有當蘇格拉底正在跟一位客人談話時,夫人忽然跑進來大罵蘇格拉底,接著拿桶說:“我早就知道,打雷之後,一定會下雨的。”本來很難為情的場麵,經蘇格拉底這麼一幽默,就把大事化小了。
由此可見,幽默也是一種高尚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製。人格發展較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適當的場合,使用合適的幽默,可以將一些原來較為困難的情況轉變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過難關,免除尷尬。它是一種成功的適應方法。
綜上所述,當人遭遇挫折時,常會心情不愉快,甚至痛苦焦慮。為了不讓這些不愉快,痛苦的情緒壓抑折磨自己,特別是長時間地折磨自己,就要盡量避免或減輕焦慮心理的發生。建立心理防衛機製的目的在於處理自己與現實的關係,以消除心理的挫折,求得內心的安寧。是一種“自我”保護方法。
4、請開最安全的玩笑——開玩笑要把握住一定的分寸
一、無心傷害——沒有分寸的幽默很不好
生活中,人們總愛開玩笑。它能給枯燥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但是說笑話要謔而不虐。人的生活,不能過分嚴肅,過分嚴肅,生活便減了情趣,而精神的表現便流於呆板。同時因為你的呆板,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人家不願與你接近,所以精神要有張有弛才好。所謂精神的弛,就是有時你要與人有說有笑,說些風趣的話,說些詼諧的話。
幽默滑稽是調節精神的好方法,一般年老的人,因為少了這一點,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輕人便不太高興與他接近。如果年輕人整天鼓著臉,顯出嚴肅的神情,老年人也許稱你是少年老成,其實這是你的錯誤。年輕人應該活潑、高興,應該嚴肅時嚴肅,不應該嚴肅時,還是要嘻嘻哈哈,充分發揮你天真的一麵。可是幽默真懂得不是容易的事。
其實,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掌握分寸:用轉筆刀削鉛筆,勁兒用得稍偏一點,剛削好的鉛芯就會折斷;汽車上的售票員關門早一秒鍾就可能夾住人;醫生動手術,差一秋毫就可能使患者喪命;朋友之間,一件事處理不當,也可能使雙方成為冤家;在尖端科學上,常常是失之毫厘,謬之千裏。因此,無論是人與物,還是人與人之間,掌握分寸都是十分重要的。
現在,有些同學把自我意識、自我完善與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對立起來。
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人是生活在社會上的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作為社會產物的人,必須合作才能生存、創造和發展。而且,越是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得越迅速,人與人之間的聯係、配合就越是密切。
因此,更需要掌握分寸。這不是軟弱和無能,而是當代中學生對自我能力和局限應有的清醒認識,是對生活具有責任感和堅強意誌的表現。這恰恰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有些同學愛說:“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用不著考慮別人怎麼想。”“出了問題我自己負責。”“我認了,不用你們管。”大有好漢做事好漢當的大無畏氣概。其實,這樣說和做的結果,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可能的。比如,你上街不遵守交通規則,無論你撞人,還是車撞了你,都要牽扯到對方的單位、家庭,己方的學校、家庭。如果造成傷亡,那會給多少人帶來痛苦?怎麼會與別人無關呢?所以,那些話本身就有失分寸。
還拿開玩笑來說。適度的玩笑並無害處,但是如果失去分寸,那開玩笑者的一時快樂很可能要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且玩笑開過了頭,就成了攻擊和汙蔑。
在山西農村的一所中學初一班級裏,一天,有個男同學沒帶鋼筆,一個叫春花的女同學把自己的筆借給了他。放學路上,那男同學想起鋼筆還沒有還,就急忙追上去還她鋼筆。這時,一個叫二楞的男同學走到他倆跟前,開玩笑說:“嘻嘻,這麼親熱,談什麼悄悄話呢?”氣得春花捂著臉跑了,那男同學鄭重地告誡二楞,千萬別再開這樣的玩笑了。可第二天,二楞卻剪了兩個“喜”字分別放在春花和那男同學的課桌上,有些同學還故意朝春花喊那男孩子的名字……春花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壓力,悲痛地臥軌自殺了。當然,她不該如此輕生,但這些毫無分寸的“玩笑”畢竟使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喪失了生命,這真是太可悲了。
無論我和裴老師開的玩笑,還是二楞和春花開的“玩笑”,教訓都是深刻的:我們為人處世可千萬要注意分寸、掌握分寸!
二、學會掌握幽默的分寸
所謂分寸,原沒有明確的標準,而對方心理上的反應程度,卻不能不注意。否則自己好意讓對方快樂,結果卻弄巧成拙,甚至會使彼此留下不快印象,對自己的人際關係產生不好的影響。
1.看場合,在嚴肅的場合或者當人家遇到不幸和煩惱時,不要開玩笑;
2.人家聚精會神地工作或學習時,不要開玩笑;
3.最好不要和性情孤僻的人開玩笑;四是不要拿人家的隱私或傷心事抖落出來取笑;五是不要捕風捉影,無中生有,道聽途說。
4.說話時要認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這種身份,也就是自己當時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裏,對子女來說你是父親或母親,對父母來說你又成了兒子或女兒。如用對小孩子說話的語氣對老人或長輩說話就不合適了,因為這是不禮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5.說話要盡量客觀。這裏說的客觀,就是尊重事實。事實是怎麼樣就怎麼樣,應該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實際。有些人喜歡主觀臆測,信口開河,這樣往往會把事情辦糟。當然,客觀地反映實際,也應視場合、對象,注意表達方式。
6.說話要有善意。所謂善意,也就是與人為善。說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恨難消。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把握好這個分寸,那麼,你也就掌握了禮貌說話的真諦。
概括起來說,要掌握好為人處世的分寸,就要注意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象的具體情況,確定我們的言行。凡事三思而後行,使自己總能保持一種分寸感,就能使言行恰到好處,有利於鞏固和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
三、取笑可以幽默,也請把握分寸
生活中,你要說笑話,總不會自己說自己聽,或自己逗自己發笑,一定要幾個人在一起,即景生情,臨時找出取笑的資料。但是問題就在這裏,普通說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對象,利用他的缺失,造成一個笑話;或利用他平常的言行,來製造一個笑話。這是我們最常見的情景,所以單單拿出來給大家提個醒——取笑也要有個分寸。
1.用意含蓄地暗示。
通過使用被動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關意思表達出來,以顯得婉轉一些。例如:如果事情成了,不會白操心的。
2.自說自話地暗示。
使用不定代詞代替“你”或“我”把有關意思表達出來,使有關話語聽上去稍微平和一些。例如:誰求不著誰?任何人都這樣做的。(比較:我隻好這樣做。)點名道姓叫人家幹這幹那或者強調自己必須如何,這常常是不怎麼禮貌的。如果換用一些代詞,就會顯得較為禮貌。
3.以多勝少地暗示。
使用“我們”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見、決定等表達出來,以免顯得主觀武斷。例如:“我們是實在是沒辦法了才來找您的。”(意即:這是大家的共同願望。)在現代交往中,利用“我們”代替“我”是比較常用的禮貌表達方法。在政治活動、外交事務、學術交流、商務交往中,使用更為廣泛。
4.旁敲側擊地暗示。
通過旁敲側擊的說話方式把有關意思暗示出來,以免直接驅使對方,令人感到麵子難下。例如:我要出差半個月,我養的那些花沒人澆水,就得枯死。(意即:你來幫我照看一下吧。) 請人做事,不必都要具體細細講明。有很多情況下隻要給對方一點兒暗示即可,這樣就顯得很自然。
5.提供線索地暗示。
通過提供有關線索,間接引導對方考慮自己的建議或請求,給自己和對方都能留下很大的餘地。例如:我們公司離你家很近,幾步路就到了。(意即:請你去一趟吧。)借助話語線索間接向對方發出邀請或請求,常常比直接講明心願更為得體一些。
6.預設前提地暗示。
通過蘊含的前提把有關意思暗示出來,使對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這院子前幾天是我打掃的。(意即:今天該你打掃了。)這句話蘊含了一個前提,就是“這院子應該你我輪流打掃”。說話人沒有把它直接說出來,則顯得比較含蓄。
7.輕描淡寫地暗示。
有意使用輕描淡寫的語言把有關意思表達出來,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你幫我把這房間稍稍粉刷一下。”(實際上需要徹底粉刷一下。)在提出建議、作出評價時,如果根據對方心理特點適當壓低調子,效果可能更佳。
8.最後通牒式地暗示。
用誇張的方法把絕望的意思表達出來,通過說明事情的難度等,求得對方的諒解。例如: “我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意即: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給你添麻煩的。)
在向對方表示歉意時,適當強調客觀原因,可以表明並非主觀不積極,因而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當然,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則就會顯得不實在。
9.唯一選擇地暗示。
借助同事反複的句式把有關解釋、勸慰等表達出來,顯得比較近情達理,例如:領導畢竟是領導。(意即:這事非你不行。)類似的表達方式在日常交際中很常見,聽起來非常自然。
10.用委婉替代斥責。
委婉實際上可以說是一種修辭手法,即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義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在社交中,人們往往會遇到不便直言之事,隻好用隱約閃爍之詞來暗示。
在分寸以內,大家歡樂,超過了分寸,便要搞得不歡而散了。一個人最好是能說笑話,但說笑的資料最好不要取材於聚在一起的人,而要取其他方麵,比方拿眼前某種事或物來做說笑話的資料,絲毫不牽涉到聚在一起的人,或拿最近發生的社會奇聞,做說笑資料,也可以無中生有,臨時編造一個笑話。
而笑話的內容,更要針對聽笑話的人承受的程度,對有地位,有學問的人說粗俗的笑話,會顯出你的鄙陋;對普通人說高雅的笑話,他們無法領會,不會覺得好笑。同時,取笑的幽默隻要出自善意,討論也就和談話一樣。否則,幽默可能演化成怒氣衝衝的爭吵,一方激烈地攻擊另一方,同時拚命地維護自己,這正是良好談吐的大忌。
說笑不是件容易的事。
5、幽默並非神秘來賓——如何變得幽默
一、生活不能沒有幽默
沒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為了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富有色彩和情趣,每個人都應學會些幽默,才能舒展你的愁眉,化解你的煩惱,驅散不良情緒,同時也給你接觸的人以歡樂。其實要想做到這一點,相當不容易,它需要長期的觀察、積累和學習,還要有對生活深刻的領悟,因此,要有意識地培養才可能獲得幽默的自然流露。
被稱為“世界幽默大師”的林語堂專門寫過《認幽默》一文,他說:“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國的文化,到了相當程度,必有幽默的出現。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由此可見,幽默是人類科研成果的產物,也是思維敏捷的結果。幽默是用影射的手法,機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別人的缺點和優點,在微笑中加以否定或肯定,幽默不是油腔滑調和哈哈大笑,也不同於嘲笑和諷刺,幽默是在玩笑的背後隱藏著對事物的嚴肅態度,它沒有那種使人產生受嘲弄或被辛辣諷刺時的痛苦感。
古人把幽默的作用概括為:“義存箴警,一笑舒憂”。功能之一是以幽默為箴言使人警覺;功能之二是“幽默消愁解憂”。
在現實生活中,幽默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情趣,誰都喜歡與談話不俗、機智風趣的人交往,而不喜歡跟抑鬱寡歡的人接近,幽默能緩解矛盾使大家融恰和諧,幽默還能使批評教育的效果更好。陌生人喜歡幽默也就不難理解了。不過,要想養成良好的幽默感並非輕而易舉。有些人不管大事小事,不分正式場合,總是不苟言笑,有時他們的幽默像棍子,打得對方蒙頭而逃,這其實是嘲諷、揶揄、奚落,不是真正的幽默;有時,他們對別人的幽默表達不能心領神會,這不免讓人掃興。
二、什麼是我們需要的幽默
要想擁有幽默感,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幽默。幽默並不是天生的,誠然,每個人生下來是互不相同的,有些人天生從長相、語言或動作上就有滑稽和惹人發笑的天賦,但那隻是滑稽,是幽默的一個基本方麵,並不能稱為幽默;有些人看過並記住了很多笑話,並擅長以其逗人發笑,這也不能稱為真正的幽默。
幽默是一種特殊情緒的體現。它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是人類麵臨困境時緩解精神和心理壓力的方法。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
幽默還是一種品位素質的展示。它不是油腔滑調,也不是嘲笑或諷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氣浮心躁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鑽牛角尖難以幽默,捉襟見肘難以幽默,遲鈍笨拙難以幽默,隻有從容大度、平等待人、超脫世俗、遊刃有餘、聰明透徹才能幽默。
幽默更是一種聰明睿智的表現。它必須建立在成熟閱曆和豐富知識的基礎上。一個人隻有有了審時度勢的能力,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才能做到談資豐富,妙言成趣。
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和會說笑話或能逗人發笑的人是有區別的。隻有深刻領會幽默的內在含義,機智而敏捷地指出他人的缺點或優點,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懂得幽默的人。這樣的人充滿生活情趣,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之事,他們卻應付得輕鬆自如。以幽默來處理煩惱與矛盾,可以使人感到和諧愉快,相融友好。
幽默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是比較落後的。中國是一個經曆幾千年封建體製的國家,人們的思想自我約束感很強,顧慮太多,與人交往中更希望展示完美自我,難以自嘲。縱使幽默也是多為針對第三方的,簡單而直接的多,智慧而含蓄的少,現在更是發展到了“葷”的笑話、短信、打油詩滿天飛的狀況,個人認為這些葷笑話多為庸俗而低層次的,應該杜絕。所以,生活中的我們都應當學會幽默,多一點幽默感,少一點氣急敗壞,少一點偏執極端,少一點你死我活,少一點低級趣味。
三、如何培養自己的幽默感
1.要學會自我“調控”,陶冶自己高尚的情趣,為幽默鋪平思想和情感之“基”。
具有幽默心理品質的人,在任何情況下,能夠積極熱情、富有同情心,並能以巧妙的語言和動作,或以自嘲的方式“化幹戈為玉帛”,改變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也使自己處於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情緒狀態之中。
2.加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麵廣一些。
因為幽默是一種文化的積澱,需要達到一定層次的文化水準。一個人知識的存儲與個人的涵養是成正比的。知識淵搏的人,才能具有審時度勢的能力,才能夠談資豐富、妙言成趣,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比喻,才能不以眼前的區區小事計較得失,才能多些雅量、少些魯莽。
3.勤於思考,培養深刻的洞察力。
幽默是一種心理的健美操,需要經過長期的思想鍛煉。因此,不斷提高我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實踐中開拓自己的機智,培養敏捷的作風,是提高幽默感的一個重要方麵。而生活則是幽默的源泉,隻有以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對未知領域的向往、探索,對新事物本質的深刻認識、迅速捕捉,才能發現生活本身的幽默,創造出生活真正的幽默來。
4.要擴大知識麵。
平時我們要多讀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麵。因為幽默是建立在豐富知識的基礎上的,隻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作出恰當的比喻,讓人回味無窮。另外,幽默首先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要具有審時度勢的能力,深刻的洞察力,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質,深廣的知識麵,這樣才能夠談資豐富,妙語成趣。可見,我們想要使自己有幽默感,必須廣泛涉獵各類知識,用人類的文明成果豐富自己的頭腦,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從名人趣事的精華中擷取幽默的寶石。
5.陶冶情操,灑脫麵對人生。
要有一顆寬容之心,善於體諒他人,要學會雍容大度,克服斤斤計較。同時還要樂觀對待現實,樂觀與幽默是親密的朋友,生活中如果多一點趣味和輕鬆,多一點笑容和遊戲,多一份樂觀與幽默,那麼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就不會整天愁眉苦臉、憂心忡忡了。
6.培養洞察力和提高觀察事物的能力。
培養機智、敏捷的能力,是提高幽默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麵。隻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質,以恰當的比喻笑談詼諧語言,才能使人們產生輕鬆的感覺。當然在幽默的同時,還應注意在處理不同問題時要把握好靈活性,做到幽默而不落俗套,真正體現幽默的魅力。
7.寓寬容於詼諧之中。
因為幽默常常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重大原則問題當然不能馬虎,但生活中並非萬事都值得認真。考慮問題、處理問題要有靈活性,要善於體諒他人,幽默輕鬆,布笑施歡。如在公共汽車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你不但沒有責備對方,而是幽默地說:“看來是我的腳放的不是地方吧?”大家一笑了之,效果反而更好,那位踩你腳的人在紅臉笑過後,一定會提醒自己以後千萬謹慎下腳。
8.由樂觀到達觀。
因為幽默觀和樂觀精神是一對朋友,很難想象一個成天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的人會有出色的幽默感,中國有句名言:“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當一個人經濟窘迫,生活潦倒時,這句話給人以精神力量,幽默也常常是這種精神的表達。俄國的寓言大師克雷洛夫,有一次和房東訂租契,房東在租契上寫道:租金逾期不交,罰款10倍。克雷洛夫大筆一揮,在後麵添了一個“0”說:“反正一樣交不起。”它體現了一種樂趣自信的精神,絕不為一時的困難壓得喘不過氣來。
9.注意對象和場合。
俗話說:寧與大人打一架,不和孩子說笑話。意思是說,與孩子開玩笑時,孩子說話無分寸,因此常常會使人難堪。所以幽默要看對象,如對不苟言笑的老師、長輩和不熟悉的人,最好不要與之開玩笑。有哲言道,真理和謬誤隻差半步,其實玩耍和貧嘴和幽默也隻差半步。對象不同、場合不同,講話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
10.勿以對方的生理缺陷或痛苦作幽默的話題。
有人往往一不小心就拿同學的生理缺陷開玩笑,引得眾人哈哈大笑,但這種做法絕對不是幽默,是一個道德品質問題。同樣,他人的心理痛苦也不應該作為幽默的話題,這是對別人的一種侮辱,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快樂的基礎,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幽默必須是高雅的、有回味餘地的,同時也是善意的。
11.勿粗鄙庸俗。
高雅的幽默是一種精神享受。林語堂在台灣時,曾參加過一個酒會,會上一些紳士們爭著做長篇發言,輪到林語堂時,他卻說:“演說應像外國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這種幽默俗中含雅,令人回味無窮,當是幽默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