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福蘭克林青年時期,他將自己所有的儲蓄都投資於印刷業中。他設法使自己被推舉為費城議會的秘書,這個職位給了他服務公眾同時也讓公眾了解他的機會。這個工作很好,他非常願意做。但他的前途出現了危機。議會中最有權勢的人,非常不喜歡富蘭克林,而且還在演講中公開詆毀他。
富蘭克林太聰明,不會掉進這種陷阱。所以他做了相反的事,他請他的仇人幫他一個忙。
富蘭克林聽說他有一本奇書,於是寫了一封短信給他,表示了要閱讀那本書的願望,請求幫忙借閱幾天。他立刻把書送來,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富蘭克林把書送回,並附上另一封短信,非常強烈的表示了謝意。
下次富蘭克林在議會廳遇見他的時候,他主動講話,以前從未講過,而且態度非常和氣。從那以後他表示,無論什麼時候他都願意幫忙,後來他們成了朋友,他們的友誼持續到他去世。
請對方幫一個小忙竟然產生了奇跡,使得陌生人很快成為朋友,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能否迅速的拉近彼此的距離,決定了你能否增加這樣一個朋友的機會,也決定了你的人際關係網絡的構建效率。學會快速的和陌生人拉近距離可以讓我們在交往的過程中遊刃有餘。
四、處處替他人著想,切忌自我中心
要搞好與陌生人關係,就要學會從其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善於作出適當的自我犧牲。要做好一項工作,經常要與別人合作,在取得成績之後,要求共同分享,切忌處處表現自己,將大家的成果占為己有。提供給他人機會、幫助其實現生活目標,對於處理好人際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替他人著想還表現在當他人遭到困難、挫折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是雙向互利的。您給別人的種種關心和幫助,當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得到回報。
五、要掌握與陌生人交談的技巧
在與對方交談時,要注意傾聽他的講話,並給予適當的反饋,聚神聆聽代表著理解和接受,是連接心靈的橋梁。在表達自己思想時,要講究含蓄、幽默、簡潔、生動。含蓄既表現了我們的高雅和修養,同時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說明觀點、不傷關係的作用,提意見、指出別人的錯誤,要注意場合,措詞要平和,以免傷人自尊心,產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語言的調味品,它可使交談變得生動有趣。簡潔要求在與人談話時掌握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與人談話時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這樣才會以情動人。此謂之生動。當然要掌握好表達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斷的實踐,並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文化紊養,拓寬自己的視野。
搞好人際關係是一門藝術。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能臻於嫻熟。希望您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作一個自我分析,從而衝破自我封閉的籬笆,虛懷若穀,去建立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
6、反木桶原理——凸顯自身特色
一、木桶和反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一個由若幹木板構成的木桶,其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對一個組織而言,構成組織的各個要素類似於木桶的若幹木板,而組織的能力又如木桶的容量,取決於組織中的要素。
反木桶原理就是說:木桶最長的一根木板決定了其特色與優勢,在一個小範圍內成為製高點;對組織而言,憑借其鮮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團的遊戲規則,獨樹一幟建立自己的王國。
在這個注意力的時代,特色就是旗幟,突顯才能發展。與木桶原理求穩固的保守思想不同,反木桶原理是一種提倡特色突顯的創新戰略,要求企業能打破思維定式,一切向前看,找準自己的特殊優勢,開辟一個嶄新的天地。
二、從企業受啟發——特色化那塊最長的木板
尖銳的釘子比笨拙的榔頭更容易突破重重包圍,再勇猛的武將一人舞著雙斧也無法抵擋千軍萬馬的軍隊。所以避實就虛,揚長避短才是我們在社會上四兩撥千斤的明智之舉。
特色突顯要求企業具有突出的的優勢,然後精益求精,不斷加固最長的那根木板,在一個點上突破市場領導者牢牢控製的局而,進而塑造一種新的態勢,最終達到某一個製高點。DELL電腦巧妙的繞開了IBLL根本無法於IBM相提並論,更何況還有其他廠家的殘杯冷淡分得一杯羹,無論你的服務做的如何到位,從小木桶到大木桶是一段漫長的曆史,更有可能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還沒有站穩腳跟就被大木桶撞的粉身碎骨。DELL創造性的開辟了電腦銷售的新模式,為自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點,這就是它最長的那根木板,在此基礎上,其他木板也順勢而上,不斷的向縱深處發展,雖然它的底盤沒有IBM大,但是經過其孜孜不倦的努力,高度遠遠超過了IBM的木桶,所以整個容積也不容小覷。這就是突顯的力量。
我們大多數人肯定都知道自己的弱點是什麼,但是不見得了解自己的長處所在,如果你說我唱歌很好聽,舞跳的很好看,這就是自身的長處,可以這樣說,我們對長處的理解太片麵了,這隻能叫做我們自身的特長,在你生存的集體中你還有很多人都會唱歌跳舞,也許比你跳的還要好看,我說的長處是你自己特有的,別人所無法效仿的。
以前,有沒有長處對於一個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生活在大鍋飯體製下的人們隻要聽從指揮,服從領導,就能衣食無憂,一個人的工作與職業,出生時就已經注定了:農夫之子長大了做農夫,工匠之子長大成工匠,一個人繼承父業,似乎天經地義,如果沒能子承父業,他就有辱天賦使命。(換工的說法)但是現在,人可以選擇要做的事,因此必須知己所長,才能知所歸屬。
發現自己長處,隻有惟一的方法,就是利用回饋分析法(feed back analysis)。這個方法是:每當做出重大決策或采取重要行動時,事先寫下你所預期的結果。9到12個月之後,再以實際成果與當初的預期相互比較。我自己運用這個方法,至今近20年,每次都有意外的收獲。
這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在相當短(大約2到3年)的時間內,顯示出長處何在,這可能是認識自己最重要的一點。也能顯示出由於你所做,或未做的哪些事情,使你的長處無法充分發揮。它會顯示出哪些地方你並不特別高明,或哪些地方根本毫無希望。
運用回饋分析法之後,接下來應該:
1.專注於你的長處。做你所擅長的工作,讓長處得以發揮。
2.加強你的長處。
回饋分析法會指出,你在哪一方麵需要改進技巧,或需要吸收新知,也會顯示你在哪一方麵的知識已經落伍了。我們可以借此了解該吸收哪一方麵的知識或哪一方麵的技能,以免被時代淘汰。
3.找出任何由於知識上的傲慢而造成的嚴重無知,然後設法克服。許多學有專精的人,往往對其他領域的知識嗤之以鼻。
例如,第一流的工程師常以人際關係的門外漢自居,並且沾沾自喜。相對地,人力資源工作者則經常以不懂基礎會計學或計算方法而自傲。事實上,為了充分發揮長處,你應該設法去獲得各種必要的能力與知識。
另一個重點是,改正不良習慣:任何會妨礙績效表現的習慣。這種習慣可以通過回饋分析法來發現。
例如,企劃人員的偉大企劃案所以會失敗,是由於沒有落實執行。許多絕頂聰明的人都以為,光靠想法就能移山填海,事實上,移山要靠推土機,而想法要用來指導推土機工作。許多企劃人員以為,企劃完成就表示工作大功告成,事實上,這隻是“工作”的起點。他必須去找別人來實行,向別人解釋計劃,還要視情況做調整,最後再決定計劃何時該告一段落。
這種將預期與結果相互比較的做法,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顯示出哪些是你不該做的事。在許多領域,我們往往缺乏天分,毫無才幹或能力,就連勉強做到“馬馬虎虎”都不容易,所以應該避免這些領域的工作與任務。
對於無能為力的領域,就不必再徒耗心力,試圖改進。畢竟,從“毫無能力”進步到“馬馬虎虎”所需耗費的精力,遠比從“一流表現”進步到“卓越境界”所需的功夫更多。然而大多數人,包括老師,以及組織並不了解這一點,他們總是費盡心力,想讓一個“毫無能力”的人變成“馬馬虎虎”。事實上這些資源、時間,應該用來一個“表現一流”的人進步到“登峰造極”。一個人的精力一定要用在自己所擅長的方麵。
什麼是自己最重要的價值?要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貢獻最大化,就要找到自己的最重要的才能,就是我最擅長什麼?我在公司的最大價值在哪裏?我可能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什麼是自己的最大價值?自己能給別人利用的是什麼?公司花錢請你來幹什麼?
什麼是我們撬動地球的支點?
我們雖然在探討反木桶原理,可是畢竟人既不是木桶,也不是鏈條,所以彼得杜拉克指出:“精力、金錢和時間,應該用於使一個優秀的人變成一個卓越的明星,而不是用於使無能的做事者變成普通的做事者。”在一個人的才能上也一樣,應該把精力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優勝的特長。我們應該把自己的80%時間用在優勢、核心項目上,不要老想著自己的劣勢。劉備的優勢在於收買人心、經營人脈,他就發揮他的優勢,找諸葛亮來策劃、營銷,找關羽、張飛來做推廣。
1972年,新加坡旅遊局給總理李光耀的一份報告上說,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國有長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幾米高的海浪。我們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什麼名勝古跡都沒有。要發展旅遊事業,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光耀批了這一行字:你想讓上帝給我們多少東西?……陽光,陽光就夠了!
後來,新加坡利用燦爛的陽光,種花植草,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花園城市、旅遊勝地。
上天不會給你太多。但隻要一點點就足夠多了:
上天給杭州一個西湖,杭州成了人間天堂;給海南一個椰子,海南成了海角勝地;給曲阜一個孔子,曲阜成了聖城;給趙普半部《論語》,趙普治平了天下(雖然隻是半壁江山而已。也許天下統一,趙普才會用上整部《論語》吧!);給了司馬遷一個教訓,成就了《史記》的大氣;給了李廣一把弓,成就了千古“飛將軍”;把一個蘋果砸到牛頓的頭上,成就了牛頓在物理學上無可撼動的地位;隻給了迪斯尼一隻老鼠,成就了一個動畫帝國;給了“魔法媽媽”一個小巫師,“魔法媽媽”的資產就超過了英國女王;給了李敖一枝魔筆,就使中文出神入化……
你不需要有很多才能,一項才能就可以賺到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找到你不可替代的能力!上天或者給你一本書,給你一個缺點,給你一個後媽,給你一個敵人,給你一個藥方,給你一個故事,給你一個漢堡包……僅僅優秀是不夠的,要卓越!給一個枕頭,我們就要開始做夢;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洪水就泛濫……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也要使得自己的某個點成為自己出彩的地方,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那塊最長的木板成為自己最耀眼的特色。
三、特色突顯的低成本性
特色突顯不需要一個人很大的精力去支持。能力的大小決定了木桶底盤的大小,於是這就成了一個常數,真正重要的是變量,也就是木桶的高度,所以如何讓木板越來越長才是問題的關鍵。
有誰能想到每天習以為常的木梳能成就一個公司?四川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就把梳子做成了文化,做成了全國知名的品牌,生產值達到幾千萬;上海的巴比饅頭把下裏巴人的點心做成了品牌;康師傅讓小小的方便麵走遍全球;義烏的小商品在默默無聞中走出國門……這些毫不起眼的隱形冠軍都是白手起家,他們愈戰愈勇,勢如破竹,帶動所有木板一起成長,最終成為一個領域的發言人,建立自己的標準。
揚長避短,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長處,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這樣的思路往往可以使我們成功的成本最少,代價也最小,達到與陌生人交往的最快途徑。
四、特色突顯的集中性
一個人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緊緊盯住最長的木板,將所有的資源都傾注在這塊木板上,保證這塊木板在所有木桶中最長的地位。
三花集團在空調製冷行業當了20多年的配角,在幾個主導元件上,已經和正在成為標準的製訂者。看著空調行業巨大的利潤,董事長張道才不是沒有心動過,但是每次抽完一支煙就放棄了這個念頭。“不能到客戶的市場裏去”,這樣會丟了自己的專業市場。
專業隻有專注了,才有事業的成功。浙江沿海地區有一大批低調的小企業,他們廠房簡陋,產品簡單,但是,往往不經意的一個小公司卻是其產品領域的帶頭大哥。在這藏龍臥虎之地,他們專心修煉自己的獨門秘笈,無論是紐扣、打火機,還是指甲鉗,隻要認準了就一頭紮下去,海豚潛得越深則跳得越高。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關注發展趨勢是必修課,但是千萬不能被光怪陸離的表象迷了眼,任爾東西北風,堅持自己的優勢,就算是握在手中的是芝麻也不要貪圖別人的西瓜,因為你擅長種芝麻,所以必定要有芝麻開花節節高的那一天。
一個人絕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陷入崇拜巨人症。始終抓住自己的優勢,把目光聚焦於最長的木板,做最高的那隻木桶,最終可以迎來屬於自己的成功。
五、從管理者角度對待自我優勢
有效的管理者對於工作的本身,也同樣需要從長處出發,使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
在政府、醫院或企業機構,許多管理者能了解他們不能做什麼。他們抱怨說:老板不同意他們做什麼,公司政策不讓他們做什麼。因此,他們的時間和才幹,都在無限委屈中浪費了。
當然,有效的管理者肯定關心自己所麵臨的局限性,但他們也應該了解自己能做得和該做的事還很多。盡管有人覺得委屈,不能做事,但有效的管理者卻能勇往直前。由於他們能勇往直前,所以被人感到非常嚴重的限製,在他們麵前都煙消雲散了。
美國某一民營鐵路公司的官層人人都知道政府的限製很多,幾乎不準許公司做任何計劃。但當一位主管財務的新任副總裁到任之後,這位副總裁由於還沒有顧慮到政府的限製,所以不久就直趨華盛頓,拜訪“洲際商業委員會”,提出他的構想中的幾項方案要求核準。委員會告訴他說:“你提出的方案,某幾項與我們無關,至於其他方案,你回去試行一下,如果可行,我們自會支持你。”
這樣看來,所謂“別人不讓我幹”,恐怕是惰性和沒有勇氣的借口吧。就算是客觀條件真有限製(事實上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限製),也一定仍然可以作出許多有意義的工作來。有效的管理者會發掘機會。它隻要先問:“我到底能做什麼?”他準能找出許許多多重大的工作,就隻怕他的時間和資源不夠而已。
進一步說,發揮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的能力和習慣,也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我們怎樣達成成果通常不難明了。我們從小到大,總知道自己在上午還是晚上最有精神。我們一定知道,當自己模擬一份文告時,是習慣預先寫好草稿才來修改,還是習慣於一字一句推敲隻有完成全文。我們一定知道,要向大眾發表演說時,先是準備好全文講稿呢,還是隻需準備一份綱要,或是根本無須準備便能講得頭頭是道。我們也同樣知道自己是適宜參加一個工作小組呢,還是一個人單獨做事更出色。
有人做是需要先有一個詳細的計劃,換言之,他們是要經過周密的通盤思考之後才能動手。但也有人已開始就做,最多隻要縣擬定幾個粗枝大葉的要點。有人做是要靠人催逼,但也有人凡事都心急,沒有到期就先交卷了。有人是屬於讀者型,也有人是聽者型。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習慣,自己最清楚,就像是自己習慣用左手還是用右手一樣,每個人都一定有自知之明。
但是這些習慣都隻是表麵的,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大家都是反映一個人的個性,反映他對客觀世界和對他自己的認識。不過,即使是表麵的,這些工作習慣也事關有效性。而且這些習慣,大部分都可與任何種類的工作相適應。有效的管理者都能了解自己的類型,配合自己的習慣而行動。
重要的是,有效的管理者會順應自己的個性特點,不會勉強自己。他注意的是自己的績效,自己的成果,從而發展出自己的工作方式來。他會問:“那一類工作別人做起來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我做起來卻是輕而易舉?”舉例來說,有人能夠很快寫出一份報告書,有人卻覺得難之又難。有人覺得起草報告很容易,但分析報告,並針對報告來做決策卻十分困難。換言之,這樣的人更適合擔任幕僚,因為幕僚隻需要把材料綜合起來,把問題羅列出來,它不適合擔任決策者。
有人適宜單獨行動,從頭到尾一手包辦。也有人擅長談判,特別是進行情緒激烈的談判,例如勞資合約之類的談判。在這方麵,往往需要預測勞方的對策,有人料事如神,有人卻常常判斷錯誤。
在討論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時,人們很少考慮到上述這些情況。他們想到的通常隻是針對一門學問的知識,或一種藝術才能。但是,人的性情卻往往是事情成敗的重大關鍵。成年人一般都能了解自己的性情。我們要求有效,就要以了解自己能做些什麼為基礎,然後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做下去。
在此所討論的如何用人之長,不僅有個態度問題,而且有一個敢不敢去實踐的問題。用人之長,可以從實踐中活的改進。我們隻要注意認識我們的下屬,觀察我們的上司,多問“此人能做什麼”,而不必問“此人不能做什麼”,最後我們肯定能養成重視人之所長及善用人之所長的態度。久而久之,我們也能以同樣的問題來問自己。
在一個組織中,有效性的每一麵,都是“集會的開發,問題的消失”。尤其是對人,這一點特別重要。有效的管理者,把每一個人都是為可以開發的機會,包括他本人在內。他知道唯有長處才能產生成果,而抓住弱點則隻能造成令人頭痛的問題。縱然沒有弱點,也不能產生什麼後果。
而且,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任何一個團體,其行事標準都取決於領導人的表現。所以,有效的管理者會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發揮所長上。
領導人和一般人之間總有一段差距。領導人的績效高了,一般人也競相爭高。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明白這個道理:提高領導人的水平容易,但提高全體人員的水平很難。所以,他一定要找出有條件作出突出貢獻,並能起帶頭作用的人才,賦予他們領導人的地位,把他們安置到能“製定標準”並能創造成績的位置上。這就要求管理者能重視人的長處,而不介意其缺點。當然,如果缺地足以阻礙其長處的發揮,則另當別論。
總而言之,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管理者的任務,在於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幹。就先聖經中那段“塔蘭特寓言”所說的一樣,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讓個人的智慧、健康以及靈感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組織的整體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長。
一杯溫水,保持溫度不變,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當先將手放到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當先將手放到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涼。同一杯溫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感覺,這就是冷熱水效應。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隻不過是秤砣並不一致,也不固定。隨著心理的變化,秤砣也在變化。當秤砣變小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大,當秤砣變大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小。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就是受這秤砣的影響。人際交往中,要善於運用這種冷熱水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