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部分 預防病情惡化——影響痛風的因素和合並症自測題(2 / 3)

機體血尿酸值長期處於超飽和狀態,血液中的尿酸就很容易在機體內沉澱,引發痛風。一般情況,血尿酸濃度正常,就不會發病,因此,保持體內尿酸代謝終身正常是痛風治療的關鍵。血尿酸的檢測關係到痛風的診斷問題,因此應力求結果正確無誤。

為做到這一點,在測定血尿酸時必須注意下列事項:

①病人應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血送檢。避免在吃飽後,尤其是在進食葷菜或高嘌呤食物後抽血,因此時的血尿酸值偏高。嚴格地說,病人在抽血的前1日即應避免吃高嘌呤飲食,並禁止飲酒。

②一些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在抽血前幾日即應停用,例如降尿酸類藥物阿司匹林、降血壓藥、利尿劑、泰爾登等。應至少停藥5日以上。

③抽血前應避免劇烈活動,如奔跑、快速登樓、負重或挑擔等,因為劇烈運動可使血尿酸升高。

④由於血尿酸濃度有時呈波動性,故一次血尿酸測定正常不能否定高尿酸血症,應多查幾次方屬可靠。

下列人員應進行血尿酸的常規檢測:

①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絕經期後的女性。

②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病人。

③有痛風家族史的成員。

④腎結石,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及雙側腎結石病人。

⑤原因未明的關節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單關節炎發作為特征。

⑥長期嗜肉類,並有飲酒習慣的中年以上的人。

⑦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

凡屬於以上所列情況中任何一項的人,均應主動去醫院做有關痛風的實驗室檢查,以及早發現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不要等到已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如皮下痛風結石)後才去求醫。如果首次檢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輕易排除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後應定期複查,至少應每年健康檢查一次。這樣可使痛風的早期發現率大大提高。

(二)控製尿酸的目標值

正常飲食24小時尿酸排出在600毫克以下。尿尿酸對診斷急性關節炎幫助不大,因有半數以上痛風病人小便尿酸排出正常,但通過尿液檢查了解尿酸排泄情況,對選擇藥物及鑒別尿路結石是否由於尿酸增高所致有所幫助。可將痛風或高尿酸血症分為產生過剩型和排泄不良型。

尿液中的尿酸檢驗24小時尿液的收集檢驗,可以作為使用哪一種藥物的參考。在一般飲食情況下,以每天由小便排出800毫克作為標準,如果大於800毫克,則稱為生產過剩型;若小於800毫克,則稱為排泄不良型(如果采用低嘌呤飲食5~7天之後再檢查,則以600毫克為區分標準)。

三、防治痛風的綜合對策

努力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營養狀況、工作及生活條件、嗜好、體力活動等狀況,可有效預防痛風的發生。下列一些措施就對預防痛風的發生有很大的作用:

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盡量避免吃嘌呤含量較高的飲食。多飲水,保持每日有充足的尿量。不要等到口渴很明顯時才想到飲水。

②根據工作與活動安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進食,不要吃得過飽,也不要隨意增加進餐次數,以免熱能及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應保持理想體重。

③對從事腦力勞動及辦公室工作的人員,應避免長時間地持續用腦與久坐,要注意勞逸結合。每日應安排一定時間的運動和體力活動,並要持之以恒。切勿成為“書癡”和“工作狂”。

④生活要規律,按時作息。消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徹夜的伏案工作,通宵達旦的玩牌、看電視或電影等,均對身體危害極大。情緒要平和,心情要樂觀。

⑤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等。

⑥每隔1~2年檢查一次血尿酸,以及時發現早期高尿酸血症,采取有效措施使血尿酸恢複正常,則可防止其進一步的發展。

隻要堅持上述預防措施,發生痛風的機會將大大減少。

對有痛風家族史的人,肥胖以及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者,積極預防痛風的發生尤為重要,因為這些人群發生痛風的幾率遠遠超過一般人群。對已患痛風的病人,堅持上述的預防措施,也對穩定病情、防止病變進展與加劇大有裨益。

四、痛風病人的“八防”

(1)防肥胖:

肥胖既是痛風發病的危險因素,又是痛風發展的促進因素。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通常高於正常人,若痛風伴肥胖還可影響藥物效果,降低藥物敏感性。因此,肥胖者應當減肥,主要措施是控製總熱量,限製脂肪攝入及堅持參加體育鍛煉。需要注意減肥時不宜操之過急,因脂肪等組織若分解過快可引起酮體及乳酸濃度增高,抑製尿酸分泌而誘導痛風的急性發作。一般減肥應以2~3周內減重2千克左右為宜。

(2)防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者血液呈高凝狀態,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並且高血脂症者常伴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因而高血脂症既構成痛風的危險因素,又將增加痛風病人的心血管並發症,降低病人生活質量。因此,痛風病人要定期測定血脂。若血脂濃度高,首先需要控製飲食,攝入低脂食物,避免高脂食物,必要時服用降脂藥,以使血脂恢複正常,減少心血管並發症,防止痛風發作。

(3)防高嘌呤食物:

嘌呤是尿酸生成的來源,如果進食含嘌呤量大的食物極易誘發高尿酸血症,誘使痛風發作。

(4)防酗酒:

飲酒是痛風發作的最重要誘因之一。這是由於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使體內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製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乙醇還能促進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同時,酒類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內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大量飲酒可致痛風發作,長期慢性飲酒可發生高尿酸血症。痛風病人最好戒酒,一時戒不掉也要注意避免大量飲酒,更忌酗酒。

(5)防劇烈運動:

劇烈運動後體內乳酸增加,可抑製腎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酸升高。劇烈運動還可致出汗過多,機體失水而使血容量、腎血流量減低而影響尿酸排泄,引起一過性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風病人不宜劇烈運動。進行運動鍛煉宜選擇運動強度較小的有氧運動項目,如散步、步行、騎自行車、遊泳等,而要避免球類、爬山、跳躍等運動強度大的項目,同時注意運動過程中要有休息,並應多飲水。

(6)防受寒及過度勞累:

受寒及過度勞累均可使人體自主神經調節紊亂,易致體表及內髒血管收縮,包括腎血管的收縮,從而引起尿酸排泄減少。因而痛風病人要在寒冷季節穿暖和些,避免受寒。在日常生活中要勞逸結合,避免過分勞累和精神緊張。

(7)防腎結石的發生:

痛風病人腎結石的發生率較高,主要與尿酸的排泄增加有關,即尿酸濃度越高,腎結石的發生率越高。因此,為促進尿酸排泄和預防腎結石,必須多飲水,每日飲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同時注意堿化尿液,可每日口服碳酸氫鈉0.6~0.9克,分2~3次服。此外,若為高尿酸排泄性病人不宜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丙磺舒、磺吡酮等,以避免結石生成。

五、痛風的合並症、並發症及其防治

患了痛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痛風合並症、並發症,肆意侵害著病人的生命與健康。因此防治痛風,積極治療合並症、並發症,刻不容緩。

(一)痛風的常見合並症

痛風病人多數有一種或多種合並症,常見的合並症包括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

(8)防慢性痛風性腎病發生: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尿劑、

青黴素、抗結核藥等藥物的病人應定期檢測血尿酸,因為這些藥物可抑製腎小管排泄尿酸。如果血尿酸長期升高,不但引起痛風發作,而且血中過飽和尿酸鹽易沉積在各主要髒器而引起器質性病變,尤其是腎髒,高濃度尿酸鹽在腎組織內沉積可引起痛風性腎病發生。因此,選擇藥物要謹慎,避免使用對腎髒有毒副作用的藥物,也要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濃度的藥物,並積極控製高尿酸血症,以預防腎髒損害及急性腎衰。

(1)高血壓病:

痛風和高血壓都屬代謝性疾病,統稱“富貴病”。兩病伴發的概率很高,有人報道,10%~20%的高血壓病人伴發高尿酸血症或伴發痛風,痛風伴有高血壓者高達30%以上。

高尿酸血症對高血壓的影響:高血壓病人如發生高尿酸血症,其血尿酸水平常和腎血流動力學有關,能反映高血壓病引起的腎血管損害的程度,並可作為腎硬化的一個血流動力學指標。病程愈長,尿酸愈高,病情愈重,腎血流損害愈重。

高血壓對高尿酸血症的影響:痛風病人如合並高血壓,可影響尿酸排泄,使高尿酸血症更加明顯。

高血壓本身有引起腎功能減退的趨向,進而影響腎排泄尿酸的功能。包括:①高血壓病可引起腎小動脈硬化。②高血壓時血管緊張素和兒茶酚胺濃度升高,使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管缺氧乳酸生成增多,後者對尿酸排泄有競爭性抑製作用,使尿酸分泌減少,影響腎排泄尿酸,造成尿酸瀦留。③高血壓病人長期使用某些利尿劑如噻嗪類、氨苯蝶啶等,亦影響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使尿酸排出減少。

總之,高血壓病與痛風可能互為因果,互相促進,高尿酸血症與同時存在的高血壓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腎硬化共同導致腎血流的降低和惡化,從而加重了病情的發展。

(2)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或高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血症明顯與血尿酸增高有關。有關資料顯示,痛風病人75%~80%伴有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病人60%~80%伴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與三酰甘油數值有顯著的正相關。有學者認為高三酰甘油可降低腎尿酸排泄是痛風的原因之一。

(3)糖尿病:

痛風病人常合並糖尿病。有關資料顯示,痛風伴糖尿病達18.6%,痛風與糖尿病兩者有許多共同的影響因素,如年齡、肥胖等。人類尿酸值像血糖一樣,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升高傾向。有學者認為過高的血尿酸濃度可直接損害胰腺β細胞,而誘發糖尿病。甚至部分痛風病人存在胰島素抗體加重糖尿病。

反之,糖尿病病人也容易產生高尿酸血症。嘌呤的分解代謝增強和尿酸的生成增加是糖尿病的特點。糖尿病病人發生高尿酸血症可分為3型:代謝型、腎型、混合型。代謝型的特點是尿酸在體內產生增加,腎型的特點是腎的尿酸排泄降低,混合型的特點是尿酸的生成增加和排泄降低兩者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