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幽默。
幽默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一種綿裏藏針、軟中帶硬的智慧說話術。幽默的談吐能使緊張的氣氛頓時變得輕鬆活潑,能讓人感到說話人的溫厚和善意,使說話者觀點容易被人接受。
林語堂先生說:“幽默是一種人生態度。”
幽默的話語無處不在,它已成為一種健康的文化和藝術,是人際交往的調節劑。它能使我們的談話氣氛變得愉快輕鬆。
20世紀80年代末,老詩人嚴陣和青年女作家鐵凝等一行出訪美國。
有一次,他們去參觀博物館,開館時間未到,他們便在廣場上散步。恰巧有兩位美國老人在旁邊休息,看見中國人來,他們很高興地迎上來交談,說中國人是他們最為敬仰的。
其中一位老人為了表達這種崇敬之情,熱烈地和鐵凝擁抱,並親吻了一下。鐵凝十分尷尬,不知所措。
另一位老人抱怨那位老人說,中國人不習慣這樣。那位擁抱過鐵凝的老人,頓時像犯了錯誤似的呆立一旁。
這時候,氣氛變得很尷尬。嚴陣走上前去,微笑著說:“嗬,尊敬的老先生,您剛才吻的不是鐵凝,而是中國,對吧?”
那老人馬上朗聲笑道:“對,對!我吻的是鐵凝,也是中國!兩種成分都有。”就這樣,尷尬的氣氛在笑聲中煙消雲散了。
這裏,老詩人嚴陣機智幽默地將美國老人親吻鐵凝這件事轉移引申為“親吻中國”,把鐵凝個人這個屬概念引申為“中國”這個種概念,這就使當事人雙方的緊張情緒得以緩解,從而使得談話的氣氛變得輕鬆愉快。
幽默,人人都喜歡,可是許多人認為學會幽默很難。事實上,幽默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關鍵之處在於跳出原有的思維,把導致氣氛不輕鬆不愉快的事物、事件和問題變換一個角度重新向好的方麵加以解釋,從而使當事人認同這種全新的、美好的說法。
如果我們想在生活中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就應該巧用樂觀和幽默來活躍交談的氣氛,使我們的交談變得愉快,讓人越聽越愛聽,越聽越想聽。
培養受人歡迎的說話態度
在與人交往時,態度會主導很多事情。在我們與他人見麵的一瞬間,對方就能決定是否繼續相處下去,因為我們的態度首先就告訴了他人,我們是否願意與之交往。說話時的態度,可以直接影響別人對說話者的看法。
例如,我們板著臉跟人說話,與微笑著跟人說話,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字字鋒利地與人交談,或溫文平和地與人交談,給人的感覺也會截然相反。
所以,我們要培養受人歡迎的說話態度,在交談中,至少要重視以下幾點:
首先,以平等的態度與人交談。
交談中,不要因為交談雙方的身份、地位不同,就采用不同的方式。以自然平等的態度與人交談,對方才能認可。
不論在何人麵前,都應該保持坦誠平等的態度,在與人交談時理解和信任對方,才能使交談得以進行。
其次,表達出自己的熱情。
熱情不僅僅給人一種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更能給人一種溫暖,所以每個人都喜歡與熱情待己的人交往。
以前我在外麵問路,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非常冷漠,隻幹自己的事,頭也不抬地告訴我一個大概的方向,讓我自己去找,或是冷冰冰地蹦出三個字:“不知道!”像是在暗示我:“別搗亂,我這兒正忙呢!”
有的人非常熱情,他詳細地給我指明道路:“先經過左邊的一個胡同,然後在第一個紅綠燈處右拐就到了,一定要注意,不要走過紅綠燈,這樣吧,你不熟悉,還是我帶你去吧!”每次遇到這樣的好心人時,我都非常感激。我如此的感激,不僅在於他們給我指路,主要在於他們指路時的熱情。
再次,控製自己的衝動情緒。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矛盾,朋友間、同事間、領導間、客戶間都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很多年輕人血氣方剛、脾氣暴躁,由於一時衝動而與人爭吵、發生衝突,造成不良後果,悔之晚矣。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一個法官在宣判一個殺人犯處以死刑後,走到這個囚犯麵前,對他說:“請問,你還有什麼話對你的家人說嗎?”
“你去死吧!你這個偽君子、混蛋,你對我的裁決不公正!”囚犯狠狠地罵了法官一通。法官很生氣,於是對著囚犯非常粗魯地數落了十多分鍾。等法官說完,囚犯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一次,囚犯很平靜地對法官說:“法官先生,您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受過高等教育,讀了很多書,可以說是一個文明人。可是,隻不過聽別人罵了一句,就如此的失態;而我,一個文盲,小學沒畢業,大字不識一個,做著卑微的工作,別人調戲我老婆,我因一時衝動,殺死了對方,最終成了死刑犯。雖然我們的結果不一樣,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都是情緒的奴隸!”
負麵情緒是我們交談的大敵,這樣的人,誰也不願意同他交談下去,更不要說受人歡迎了最後,注意禮貌。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他們單位招聘大學生,100多個麵試對象中,隻有一個麵試者事後對考官們說了一聲“謝謝”,離開的時候,又輕輕地把門關上,而其他的麵試者在麵試結束後都沒有任何表示就徑直走了出去。這個有禮貌的考生給考官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終他被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