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近前,低聲語:“兒在校尊師訓,回家聽父言。尊師訓功成名就,聽父言吾有何為?”
言未盡,父淚流滿麵,說:“吾兒言簡而意重,父知過”,遂戒賭。
這個故事中,長子“掀桌”勸賭,結果激怒了父親,而次子勸父,說出兒子在學校學到了什麼,在家跟父親能學到什麼,從側麵指出父親的錯誤,從而感動了父親。
(7)注意場合和時機。批評的場合和時機非常重要。
在某連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戰士小張私自外出,中午連長在食堂裏當著全連官兵的麵,火冒三丈:“你還有什麼臉吃飯,馬上給我回班裏寫檢查,寫得不深刻我處分你!”
小張不服:“我就是到街上買點東西,也沒出啥事,有啥大驚小怪的。給一個處分我背著,兩個處分我挑著!”
可見,戰士對幹部的批評產生抵觸情緒的原因是:批評者的批評不分時間、場合,致使戰士在人前背後抬不起頭來。
我們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道理是人人都懂,但是道理再透徹,也難以遮掩良藥的苦澀。因此,對於“批評”這劑利於行的苦藥,我們要使用得當。當我們批評他人時,要換位思考一下:我做了這樣的事,希望別人怎麼批評我?或者我能接受什麼樣的批評?唯有如此,才能掌握婉轉批評的技巧。
及時而誠懇地為你的過失道歉
孫子說:“過也,人皆見之;更之,人皆仰之。”作為凡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做錯一些事情。而做錯事情並不可怕,隻要能夠及時地改正錯誤,誠懇地向他人道歉,並主動承擔責任,還是會得到他人的諒解的。
古時候,魏文侯得到了一隻天鵝,就派了一個叫毋擇的人給齊侯送去。
毋擇小心翼翼地捧著天鵝前行,誰知一不留神,天鵝直衝雲霄飛走了。毋擇嚇壞了,冥思苦想後他來到齊侯的宮殿,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呈上一隻空空的鳥籠,對齊侯道:“大王,我的國君派我給您送天鵝來了。”
“天鵝在哪裏?”齊侯見是隻空鳥籠,非常生氣地問。周圍的大臣也都露出憤怒和鄙夷的神情。
隻見毋擇不慌不忙地回答:“一路上,我非常小心地看守著天鵝,當我發現天鵝幹渴得厲害的時候,於心不忍,就將它放出來喝水,誰知就這一會兒的工夫,它就飛上了天,再也沒有回來,當時我難過到了極點。我原想,世上的天鵝那麼多,不如買一隻相似的送給大王吧,但又一想,這樣豈不是欺騙大王嗎?我責怪自己,連一隻天鵝都送不到,不如死了算了,但這樣一來,傳出去豈不會讓別人認為國君把鳥獸看得比人還要重要?我又想,沒有天鵝有何顏麵見大王呢?幹脆逃跑好了,但這樣豈不因為我而影響兩國的友好往來嗎?最後,沒有辦法,我隻好呈上一隻空鳥籠,請大王發落。”
聽完毋擇的話,齊侯被感動了,非但絲毫沒有怪罪毋擇,反而讚賞他說:“你這幾句話遠遠勝過了一隻天鵝,我封給你百裏之地好嗎?”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出,毋擇憑著自己及時而誠懇地道歉,不但沒有因丟失天鵝而被斬首,反而得到了齊侯的器重。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過失。然而,同樣的過失,對有的人的生活影響非常大,而對另一些人則沒有什麼影響。原因就在於後者不僅善於彌補自己的過失,而且能夠做到為自己的過失及時而誠懇地道歉。
倘若我們發現自己錯了,而又不及時地向別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計地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為自己辯解,其結果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諒解,相反,還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和形象上的損害,使我們失去朋友、失去友誼。
因此,當我們有錯誤、有過失的時候,一定要想到一種很好的辦法——道歉。當然,道歉要及時而誠懇。
首先,道歉時一定要及時。即使不能即時道歉,日後也要找準時機及時表示自己的歉意。及時道歉,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自己言行不當而帶來的不良後果。
其次,要有一個誠懇的態度。隻有態度誠懇,對方才會接受你的道歉。如果你隻是迫不得已,敷衍了事,那麼,道歉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語氣一定要真摯,在道歉的時候,一定要用真摯的語氣,隻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
一位學者曾經說道:“在我最初的記憶中,母親對我說,在向人道歉的時候,眼睛不要看著地上,要抬起頭,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樣對方才相信你是真誠的。”
道歉必須直率,要有誠意,能夠坦率地說:“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
最後,道歉要堂堂正正,不能躲躲閃閃。要相信——道歉是一種光明正大的事情,所以,沒必要躲躲閃閃、羞羞答答。但是也沒必要誇大其詞,一味往自己臉上抹黑,這樣別人不僅感受不到我們的真誠,反而會覺得我們很虛偽。
道歉,是要向對方表達出我們內心深處真誠的歉意。但是歉意的表達並不是僅僅一句“對不起”就能了結的,最重要的是及時而誠懇,要有立刻承擔責任的誠心和勇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時,誰都難免說錯話、做錯事。這不僅會得罪人,有時還會傷害別人的心靈,甚至給別人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這時,要做的就是坦白地承認錯誤。若是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地向別人道歉,並主動承擔責任,一般情況下,會平息事態,並且總會得到別人的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