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把話說得讓人言聽計從(1 / 3)

《人性的弱點》reference_book_ids\":[7257453146463538176,6959122722660027428,6959122722664238111,7236256847953398842,7046309027503934500,7270452714696346687,7116814441978530824,6875174664553892871,7267090249862351928,707896904664482102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以事實為依據

我們常說,一千句話說到耳朵裏,不如一句話說到心坎上。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想讓聽者對自己言聽計從,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贏得人心,獲得他人的同情。

第二,贏得對方的信任。

第三,說服對方。

第四,讓他人沒有反駁的餘地。

那麼,如何做到以上幾點呢?“以事實為依據”。

事實的力量首先體現在:事實勝於雄辯。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曾在政治上出現過嚴重的危機。

1952年,尼克鬆還是年輕的參議員,艾森豪威爾以他為競選夥伴。當尼克鬆為競選奔忙時,《紐約時報》卻拋出了抨擊他在競選中秘密受賄的文章。這篇文章傳遍全美,頓時輿論嘩然,壓力越來越大。使他化險為夷的是,他做了一次震撼美國的演講。

在演講中,尼克鬆采取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把自己的財務全部公開——從自己的家產,一直到他的欠債。這樣,尼克鬆首先得到了聽眾的信任。

緊接著,他詳細說明了自己的經濟收入情況,連如何花掉每一分錢都告訴聽眾。他還告訴大家,“這次競選提名之後,確實收到一個禮物,那就是得克薩斯州有人送給我孩子一隻小狗。”

當他講完時,歡呼聲響徹競選會場的上空。有近百萬人打電話、電報或寄出信件,從郵局彙來的小額捐款達6萬美元。尼克鬆的演講以事實來說話,使誤解得以澄清,而且獲得了他人的同情。

其次,事實的力量還體現在:贏得信任。

日本“美津濃”是年銷售額達40億日元的世界性運動用具廠商。該公司生產的運動內衣統一在袋子裏附有一張紙條,上麵寫道:

“這件運動內衣在日本是用最優質的染料,用最高超的技術染色的。但遺憾的是,茶色的染色技術還沒有達到完全不會褪色的程度,還是會稍微有些褪色的。”

這張說明書十分奇特,毫不隱諱地公布了自己產品的缺點。雖然指出了產品的缺點,但給人的感覺是“白璧微瑕”,是誠實可信的表現。

“美津濃”公司的做法贏得了各界人士和社會大眾的信任,為公司樹立了極高的信譽。

再次,事實的力量,能夠讓對方信服。

1988年7月22日,南京《揚子晚報》刊登了一篇駭人聽聞的新聞:“一台‘沙鬆’牌的冰箱爆炸了”,還配以現場照片。

這條新聞立即在南京幾十萬“沙鬆”用戶中引起軒然大波,公眾紛紛視“沙鬆”冰箱為“定時炸彈”,強烈要求廠方作出解釋。有的用戶還將冰箱搬出了房間。

作為沙鬆冰箱廠的領導,怎樣來處理這一事件呢?針對社會公眾急於了解事實真相的心理,沙鬆冰箱廠領導用事實“說話”,爆炸的真正原因是:用戶將乙烷氣瓶放入冰箱內從而引起爆炸。雖然電冰箱的門被炸破了,但冰箱仍保持製冷的作用,可見“冰箱質量不錯”。

正是事實本身使得領導者言重如山,從而能夠取信於公眾,使企業擺脫了窘境。

最後,事實的力量,可以讓對方喪失反駁的餘地。

一天,林肯的律師事務所來了一位蹣跚行走的老年婦人,經過了解才知,她是一位南北戰爭時陣亡士兵的遺孀。

她向林肯泣訴道:自己應該領取的400美元撫恤金,被那位發放撫恤金的官吏扣去了200美元手續費。

看到眼前可憐的老婦人,林肯立刻為她向法院對那位官吏提起了訴訟。

開庭的時候,林肯用憤怒的目光看著被告,說:“時間一直向前邁進,1776年的英雄早已經故去了,他們被安置在另一個世界。但是,他的年老衰頹而且盲目又跛的遺孀,此刻來到了我們麵前,請求替她申冤。曾經,她也是體態輕盈、聲音曼妙的美麗少婦,現在她是貧無所依了,她沒有辦法,隻好來向享受革命先烈所爭取的自由的我們,請求給予同情、幫助。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援助她!”

當林肯把事實擺在大家麵前時,居然有人感動得流下眼淚,大家一致認為老婦人的撫恤金是分文不能少的。

正是事實的力量,讓對方沒有任何反駁的餘地,從而增加了勝利的籌碼,使得林肯贏得了這場官司。

總之,要使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心服口服,我們就要用事實來說話,因為以事實為依據能讓我們的交流言重如山。交談中,我們可以用事實,開誠布公地與對方進行交流,這樣,我們的言談才能打動人心,使對方信服。

講清利害效果最佳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裏,一般來說,每個人都很關心與自己有關的一切利益,因為,我們要生存就離不開各種與自己有關的利益。

我們每個人的行動,幾乎都會按照我們認為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前進,而避開我們認為有害的方向。所以許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與他人爭得麵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這樣既傷了彼此的和氣,事情也會辦砸。倘若我們跟對方講清利害關係,或許大多時候能夠得到和平解決,甚至會讓對方對我們言聽計從,因為“趨利避害”是每個人的行為準則。

所以,當我們與他人談話的時候,如果想說服對方,就應該告訴他這樣做對他有哪些好處,反之對他有哪些壞處,那麼,任何人都會為之所動。

一方麵,想要說服一個人去做某事,就要告訴他做成這件事對他會有什麼樣的好處,這樣別人才能夠信服,從而按照說話者的意願去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