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把事做得讓人對你另眼相看(3 / 3)

總經理說,“我也想過,但是哪那麼容易啊,在那種地方設一個銷售點,麻煩著呢!”

保羅說:“可以這樣,我有個遠房親戚在山裏邊的一個小鎮上開了一個小賣部,我們可以讓他來做我們的代理。這樣一來,他的信譽我可以做擔保,再者,那裏交通不太好,大多地方根本通不了汽車,山民極其需要自行車,所以說,銷量上應該可以保證。”

總經理采納了保羅的建議。結果,效果顯著,那批老式自行車很快銷售一空,甚至有些供不應求。

我們做事就應該像保羅那樣,一定要對結果負責到底,工作中的困難,自己想方設法去解決。在關鍵的時刻,如果我們立下“軍令狀”,常常會有驚喜的發現:自己對問題總能想出那個最佳解決之道,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概率就會增加。否則,連一些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更不要說什麼工作激情了。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那些與保羅的行為相反的人,那些人在工作中總是抱怨連連,遇到什麼困難都推三阻四,尋找各種借口為自己開脫,工作一旦出了問題,就總是推卸責任,卻不知道做自我批評,對於分配的任務挑肥揀瘦,對自己的單位、上司、工作等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正是這些人導致了職場上的怪異現象之一——現在找工作,一個字:難;但是現代企業招人,也隻有一個字:難。

許多時候,隻要我們敢於接受任務,敢於立“軍令狀”,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去實現它,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成功之人,也是一個受歡迎之人,這樣的人,別人定會另眼相看。

不斷超越自己,提高辦事能力

每個人都願意讓別人對自己高看一眼,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後受罪”,也有一句眾所周知的諺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獲得他人的肯定和讚賞,首先我們自己要有很強的辦事能力,但是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是辦事高手的,所以,我們要從“學徒”做起,不斷超越自己。

“學徒”時期是我們積累辦事能力的關鍵期,但是現實是:許多人,從學校剛剛畢業就趾高氣揚,什麼事情也不肯多做,哪怕一點點。

其實,“學徒”是很苦的——聽師傅的使喚,做一些不喜歡做的瑣碎小事,還經常挨師傅的罵,而且報酬又低,甚至沒有報酬。但也正是這個階段,讓我們學會了很多的本領,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也正是這段時期,讓我們不再一無所有。

然而,現代的許多年輕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段時期的重要性,所以,各方麵的積累不多,底子薄,工作起來自然就阻礙重重。

李華畢業後,在一家小企業工作,公司員工不多,規章製度也不太健全。她的工作很簡單,平時似乎還有點小清閑。

她的老板為了拉一個大項目,長期在新疆出差。每當老板不在的時候,李華就無比的高興。因為上班不用打卡,所以她經常遲到,也沒人說她;工作時間她不是上網聊天就是“煲電話粥”。

公司裏有個做財務的大姐曾好心地提醒她:“年輕的時候,要多學點東西,不要老在網上聊天、看電影。雖然老板不在,但也要對自己負責。”李華雖然表麵接受,可心裏卻認為同事多管閑事。

很快,一年過去了。老板出差回來,他拿下了新疆的大項目。

有一天,老板讓她複印一份資料,要求正反兩麵按比例複印。結果,李華在複印機前搗鼓了很久,紙張浪費了很多,但就是沒按要求印出來。老板急了:工作這麼長時間了,連複印機都不會用,當時她就被批評了一頓。

後來,老板讓她給客戶發一份英文郵件。李華又犯難了:雖然是英語專業畢業,但是一年多時間沒有使用英語,早忘幹淨了,何況這個郵件中還涉及了許多專業的詞彙。

看到李華寫英文郵件手忙腳亂的樣子,老板又不高興了。

後來,在公司項目即將啟動,老板招兵買馬的時候,李華被辭退了。

她走的時候,老板對她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年你在公司毫無收獲,對公司是一種悲哀,對你自己更是一種悲哀。”

所以,在年輕當“學徒”的時候,我們就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將超越自己作為一個習慣來養成,讓自己多積累一些經驗,虛心向前輩們學習。一旦遇到挑戰性的任務,我們就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即使公司效益不好,也為我們以後跳槽增加了一個資本。

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長久立於不敗之地,超越自己,除了放低姿態,從“學徒”做起外,還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認真去做每一件事情,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造物主賦予我們每個人一種突出的才能,就是我們的潛能。一個人總會有自己擅長之處,或者繪畫的天賦,或者寫作的悟性,或者思考的資質等。無論我們有什麼樣的才能,都不要把自己藏起來,我們要做的應該是積極地發掘自己的才能,並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才能被他人所發現,所重視,然後才能委以重任,進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其次,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製定一個高標準。

我們做事,需要製定一個高於他人的標準,這樣我們就能不斷超越舊我,發展新我。

1898年4月,美國和西班牙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麥金萊必須立即和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係,而當時加西亞在古巴叢林裏活動,沒人知道他的確切地址。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接到任務,要把美國總統的信交給加西亞將軍。當羅文接過信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怎樣去找?我怎麼把信交給他?”他孤身一人輾轉前往古巴,經過千辛萬苦,憑借他的勇氣、責任心和不屈不撓,終於把信交給了加西亞。這就是著名的《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羅文在送信給加西亞的時候,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比他人高很多的標準:不推脫、不敷衍、竭盡全力。正是這個高標準,促使他不斷地改進方法,堅持不懈,完成常人難以完成的任務。

無疑,這樣的人是異常優秀的,他們不僅會做別人要求他們做的,而且會將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完美。

在工作的時候,我們不要滿足於平凡的工作表現,要做到最好,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人。人類永遠不能做到完美無缺,但是我們可以不斷增強自己的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隻要提高我們做事的標準,那麼,我們一定會努力做到,做到了,便是超越了,超越了,便是提高了。

再次,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從內心做到第一。

每個人都渴望在單位裏得到重用,努力使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從內心做到第一。這樣在我們的意識中才會有信心做到完美。

前幾年,國外有一本很流行的讀物,名為《秘密》,說的就是意識的力量:意識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便是讓思想、精力集中到一件你想要辦的事情上。如果你一旦有了某種意識,就擁有了這樣做的能力,事情就能輕而易舉地做成。

最後,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拋棄敷衍了事的惡習,力求精益求精。

人類的曆史,總是上演著由於疏忽、畏難、敷衍、偷懶、輕率而造成的可怕慘劇。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奧斯汀鎮,因為築堤工人沒有照著設計去築石基,結果堤岸潰決,全鎮被淹沒,很多人死於非命。

像這種因敷衍而導致的悲劇,隨時可以看到。為了避免犯疏忽、敷衍、偷懶的錯誤,我們做事要力求精益求精。

然而,在許多企業中,許多員工做事隻求差不多,盡管從表麵看,他們很努力,但結果總是令人無法滿意。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似乎已經變成常態,很少有人能一絲不苟地把事情辦好,除非我們反反複複地苦口婆心,威逼利誘,或者奇跡會出現。

許多時候,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分水嶺就在於:成功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達到最佳境地,絲毫不會放鬆;成功者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會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因此,我們在做事時要嚴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允許自己隻做到次好,能完成100%,就不允許自己隻完成99%。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可以努力達到藝術家的水平,就不要淪為一個平庸的工匠。

不斷超越自己,提高辦事能力,能使我們的人格變得高尚。因為一個人一旦養成了敷衍了事的惡習後,人們最終會輕視他的工作,從而輕視他的人品。

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如果我們原地踏步,就隻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必須不斷超越自己,提高辦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