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把事做得耐看又有新意(1 / 3)

《誰動了我的奶酪》reference_book_ids\":[7153556133808983054,7153556133821549582,715429241951145475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獨立思考,做個有創造性的人

我們常常這樣說:要想把事情辦好,做事就要多謀善斷,這樣做事才會有突破,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多謀善斷呢?

無論是多謀還是善斷,都依賴於我們的大腦。每個人都有大腦,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隻有那些在做事中能獨立思考,有創造性的人,成功的概率才會大。遇到問題,不做分析,不善於獨立思考的人,在作決定時,往往猶豫不決,而在作出決定之後,又不能堅決執行,這樣的人隻能錯失良機。

前幾年,市場上流行一本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故事主要說的是兩隻老鼠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故事。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要想成功,需要不斷地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和變化,進而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尋求自己想要的奶酪。

自古以來,求新求變,在創新變革中改變自己,改變社會是我們人類之所以前進的主要原因。而這種求新求變的品質是一直潛藏於我們人類的頭腦之中的。正是有了大腦的獨立思考,我們的生活才如此的便利,如此的豐富多彩。

成功之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成事之道,他們的成事之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取決於他們異於常人的考慮問題的角度——獨立思考。那麼,成功人士是怎樣獨立思考的呢?

獨立思考的第一個特點:敢於向“不可能”前進。

許多時候,我們所認為的“不可能”隻是自己給自己的設限,隻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

一天,拿破侖·希爾問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積極的心態)成功之道訓練班上的學員:“你們有多少人認為我們可以在三十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

在場的學員們都感到很困惑,甚至懷疑是否自己聽錯了。一陣沉默過後,拿破侖·希爾又重複了一遍:“你們之中有多少人認為我們可以在三十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在確信拿破侖·希爾不是在開玩笑以後馬上就有人站起來反駁:

“你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殺人犯、搶劫犯和強奸犯全部都釋放嗎?你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嗎?我們甭想有安寧的日子過了。不管怎樣,一定要有監獄。”

大家開始七嘴八舌起來:

“社會秩序將會被破壞。”

“某些人生來就是壞坯子。”

“如有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監獄!”

“難道你沒有看到今天謀殺案的報道嗎?”

……

還有人提出:有了監獄,警察和獄卒才有工作做。

拿破侖·希爾接著說:“你們說了各種不能廢除的理由。現在,我們來試著相信可以廢除監獄,假設可以,那麼,我們該如何著手?”大家有點勉強,沉靜了一會兒,有人猶豫地說:“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動中心可以減少社會的犯罪事件。”

不久,這群在10分鍾以前堅持反對意見的人,開始熱心地參與討論了:

“要消除貧窮,大部分的犯罪者都是低收入的階層。”

“要能辨認、疏導有犯罪傾向的人。”

“借手術方法來醫治某些罪犯。”

……

那次討論,一共提出了78種構想。

當我們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時,我們的大腦就會為我們想出種種做不到的理由。但是,當我們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確實可以做到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幫我們找出各種能做到的方法。

獨立思考的第二個特點:在不疑之處找問題。

我們做事,許多人都喜歡墨守成規,因為這樣做對於這個人來說,是最簡單的方法。然而,如果想把事情做得耐看而又有新意,我們還應該獨辟蹊徑,這個過程中,問題意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日本著名的日立無論是在製作辦公電器還是其他機械製作方麵,無時無刻不在求新求變,該公司能與東芝、三菱並駕齊驅,技術占日本第一位的秘訣就在於問題意識。

這個公司的前專利部長二味先生在國賓飯店演講時,曾經說過:“我們經常在商品開發或企業管理方麵為發掘新問題而不停地動腦筋,如果其思考的方向僅僅使用一種方法,那麼,經過兩年後,仍然維持原狀的話,就可能產生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加以研究。”

正是由於這個公司能夠秉持這種觀念,他們才能在不疑之處善於發現,思考問題,從而造就了其長久的成功。

獨立思考的第三個特點:讓思考更加周密。

產生一個新的想法,最初總是很粗糙的,我們要追求完美的態度和審慎的思維,這樣我們的思考才能更加周密。

日本卡式錄音機極精致、美觀,隻要按下不同的按鍵就可以快速轉動或者倒轉。其基本原理的專利權是由美國人獲得的,然而,這種美國人的發明專利卻是由日本技術專家們經過仔細的研究試驗,經過一係列的改進——擴大性能,賦予適當的音量及不易損壞的按鍵,使其小型化,基板底采用塑膠製,使用精密有力的電力係統和磁頭。這樣,運用基本原理,並且進行了精密設計,卡式錄音機迅速搶占了國際市場,讓日本在出口貿易戰爭中打了勝仗。

獨立思考的第四個特點:突破思維定勢。

許多人的思考範圍往往比較狹窄,這是人們的思維定勢所致。我們在做事時要想做出新意,有所創造,就要突破這種定勢,突破先入為主的觀念,擴大思維領域。

例如,設計一款杯子,杯子的形狀在我們的腦子裏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定的形態,在我們設計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那個固定形態的影響和製約,很難突破這個邊界,所以,設計出來的產品形態上都大同小異。

假如我們的思維能夠突破這個固定形態的局限,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思考:“杯子”的用途是“飲水”,這樣,如果我們設計“飲水的工具”,那思考的結果定會出人意料。我們仔細思考人們飲水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感受,從飲水的工具、攝取水的方式等角度去設計,那麼,“杯子”就會呈現出耐看而又有新意的不同形態:過濾式、水袋式、擠壓式、包裹式、親嘴式、吸管式等。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源於我們創造的理念,每當我們麵臨一個難題,而我們心中又有解決這個難題的信念時,我們的大腦就會為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種種辦法,隻要我們善於獨立思考。

當今社會,由於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如何生存已經不是問題。然而,由於各方麵的嚴峻競爭,如何生存得更好才是困擾我們每個人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地思索、不斷地開拓,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從常規中走出新路

有這樣一個問題:一位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個小孩,急促地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

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

公安局長說:“是我兒子。”

問題是: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麼關係?

這一問題,在100名被試中隻有兩人答對!後來向一個三口之家問這個問題,父母沒答對,孩子卻很快答了出來:“局長是個女的,吵架的一個是局長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個是局長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為什麼那麼多成年人對如此簡單的問題,回答得反而不如孩子快呢?這是一種心理學上的思維定勢效應:按照成人的經驗,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從男局長這種心理定勢去推想,自然是找不到答案的;而小孩子沒有這方麵的經驗,也就沒有心理定勢的限製,因此,一下子便找到了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