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能成功,每個人也都可能失敗。即使你是一個成功者,你也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風順的,在你取得成功之前,必定經曆過很多次失敗,或大或小。即使你是一個偉人,也不例外。
愛迪生在經曆了一萬多次失敗之後,發明了電燈。
失敗並不可怕,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習慣於失敗,不把失敗當回事兒,不從失敗中尋找原因。
然而,可怕的是,每一次失敗後,我們並沒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這樣,下一次還會失敗,成功是等不來的,它應該是我們在吸取失敗的教訓之後,改進做事方法而取得的成果。
和成功一樣,每個人失敗的具體原因也不會完全相同。但是,人畢竟是人,總有些東西是相通的。有些是失敗最為常見,而且也是最具破壞力的原因。仔細地反省自己,當發現在你身上曾出現過任何一種原因時,不要太過自責,因為誰都可能失敗,要做的是分析這些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
所以,西方有句諺語:“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牛奶已經打翻了,再怎麼悲傷哭泣也無濟於事,牛奶也不會再跑回杯子裏。但如果因為今天打翻的這杯牛奶,我們以後便不再打翻牛奶,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即使打翻一杯牛奶也沒什麼大不了。
其實,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人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也就是說,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遭遇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之後沒有經過認真總結以致繼續失敗。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在世間做事,總有成功的時候,也有失敗的時候。上天不會讓一個人總是成功,也不會讓一個人總是失敗。
所以,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無論是輸,還是贏,倘若都能泰然處之,便是難得的大境界了。
在跌倒的地方還能爬起來
有一個外科醫生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了一連串奇怪的現象:患心瓣堵塞症的患者,心髒奇跡般地增大,好像是在努力應付心髒所帶來的缺陷;腎病患者若摘去了左腎,那麼,他的右腎的生命力往往十分頑強。另外,在眼睛、肺等手術中,也是如此。
於是,醫生決定對此深入研究,他在對一所美術學院的學生進行調查後發現:學生十分之七視力不好。隨後,他又調查了100位擁有財富1000萬以上的人士,結果表明他們70%以上的人出身貧寒。
其實,這種現象可以從貝多芬生平的研究過程中得到解釋:貝多芬的聽覺從小就存在問題,20歲開始影響正常生活,28歲的時候已經聾得十分厲害了。
但貝多芬從小就喜歡上了音樂,創作力最為輝煌的時期,也是他的聽覺慢慢喪失的時期。當聽覺全部喪失的時候,他接連寫出了“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第五交響曲”……
一個人,一旦身體上有缺陷,必然會產生一種彌補的機能與心理。如果一個人在幼時就發現了自己的弱點,隻要沒有被弱點徹底擊潰,那麼,這些弱點很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達到別人無法達到的高度。其原因在於:這些人沒有被失敗所嚇倒,而是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堅強地重新站起來,從而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其實在我們的一生當中,無論誰都會遇到挫折、打擊和磨難……無論是什麼,隻要希望還在,我們就沒有真正失敗。
有一位鋼琴演奏家用了近二十年時間提高技藝,就在他的技術爐火純青之時,就在他聲名遠揚,想大展宏圖之時,一場車禍使他失去了雙手。他將如何去麵對這悲慘的命運呢?
這位鋼琴演奏家沒有繼續他的鋼琴之夢,而是成了著名的演說家。
在打擊和磨難麵前,僅僅停留於無休止的歎息,隻會削弱我們和厄運抗爭的意誌,使我們在無可奈何中消極地怨天尤人,卻不會幫助我們改變現實。
怨恨和詛咒人人都會,然而,從怨恨和詛咒中能得到好處的人卻從來沒有。而事實上,在詛咒、怨恨和憤怒之中,真正受到傷害的並不是詛咒的對象,而是詛咒者本身。這也是我們自己自甘墮落、自我毀滅的開始。
用悲觀自卑來對待挫折,實際上是在幫助挫折打擊自己,是在既成的失敗中,再次為自己製造新的失敗;在既有的痛苦中,再次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
在挫折麵前,我們應該相信,這隻是命運的附屬品,它絕不能決定命運。能決定命運的是我們的內心,是我們的信念決定了我們能否再次爬起來。
格魯德史密斯曾說:“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
所以,跌倒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立刻爬起來。
跌倒之後,唉聲歎氣、詛咒命運、悲觀失望、自暴自棄、承認自己無能……這樣做是最容易的,但這樣做也是最毫無用處的。因為,現實終歸是現實,並不會因我們憤怒的詛咒而有所改變。
愛迪生在研究白熾燈燈絲的過程中,麵對7000多次失敗不退縮,終於發明了照亮世界、改變生活的白熾燈,當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麵對14000次的失敗……”時,愛迪生說:“那不是失敗,隻是14000種行不通的辦法。”
跌倒並不意味著失敗,隻是說明我們還沒有找到站穩腳跟的辦法。跌倒了爬不起來,那才叫失敗。所以,跌倒之後,我們要馬上爬起來。
第二,永遠不要自暴自棄。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挫折和不幸,而是自己踐踏自己。
當我們跌倒之後,我們可以選擇永遠不再爬起來,也可以選擇重新生活。麵對這兩種選擇,人人都覺得應該選擇後者,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照著後者去做。
當我們遇到挫折,我們要心平氣和地對待一切,永遠不要認為自己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每個人都有長處,既然不適合在這個方麵發揮我們的作用,那麼,我們就去尋找適合我們的地方。選好自己的路,堅定地走下去,因為明天會更好。
不要認為失敗了再試也是徒勞無益,無論成功有多麼遙遠,失敗的次數有多麼多,最後的勝利依然在我們的期待之中。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跌倒了再爬起來,抱著不屈不撓的無畏精神,向前奮進,最終便能獲得成功。
第三,不要對“跌倒”耿耿於懷。
“跌倒”是一種痛苦。有些人因為害怕“跌倒”,所以,跌倒了便不再行動,這樣的人雖然不會再跌倒,但是因為沒有爬起來,所以,也會從此與成功無緣。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從來都沒有真正享受過他們熱切盼望的幸福。原因在於他們從來沒有試過,沒有行動、努力過。當我們為了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而努力,為了實現自己夢想而奮鬥,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地跌倒,我們也無愧於今生。因為我們努力過。
當我們爬起來的時候,即使再跌倒,也遠勝原地不動,因為不行動,我們的大腦和神經係統便無法指引我們向成功邁進。
貝多芬有句名言:“乞求失敗!”
人人都追求成功,為什麼他要乞求失敗?因為每當失敗降臨,你不退縮,拚盡全力去克服,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又獲得增長,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是增長才幹的最佳途徑。
“跌倒”在悲觀者眼裏是災難,在樂觀者眼裏卻是生活的浪漫,有了“跌倒”的痛苦,才有成功的歡樂,有了“跌倒”的考驗,才有做人的成熟,“跌倒”會使生活充滿波折,從而為生活增添情趣。
第四,敢於嚐試。
哈伯德說:“一個人所能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他害怕犯下錯誤!”
隻要我們永不放棄嚐試,不斷地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我們便是在創造成功。假如,我們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成果,那麼,就將其視為一個結果,從中學習,改進我們的方法和行為,再試一次。
羅斯福總統說得好:勇敢地向強大力量挑戰以贏得輝煌的勝利,即使遭遇失敗也比那些從未真正經曆苦痛與快樂的人強許多,因為這些住在灰色昏暗地帶的可憐蟲,既不知道勝利的欣喜,也不曉得失敗的滋味!
總之,不管跌得是輕還是重,隻要我們不願再爬起來,那我們就將會喪失機會。所以跌倒了,我們一定要爬起來,並且要重新站立起來。就算再次跌倒,依然是勇者。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摔跤、跌倒之時。但有一點一定要記住:不管我們是什麼樣形式的“跌倒”,也不管跌得怎樣,切記在跌倒的地方一定要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