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兩人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的漁船,最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前者和後者,麵臨同樣的處境,遇到同樣的恩賜,然而,結果卻大不相同。區別僅在於後者有團隊協作的精神,而前者則沒有。
在當今社會,僅靠單槍匹馬,笑傲江湖是越來越難了。每個人都需要合作夥伴。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紅花還要綠葉扶”,就是說現代人要有合作意識,團隊意識。
然而我們中國人是缺乏這種精神的。台灣作家柏楊曾說過: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這話在中國曆史上也是經過印證的。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三個和尚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簡單的故事反映的就是不懂團隊協作的深刻道理:人越多,幹活的人也應該越多,事實卻恰好相反,最後竟然沒水喝?這就是合作精神的缺失。
現代社會,為官者為了平步青雲,玩遍政治手腕;從商者,為了收斂錢財,更是爾虞我詐;為了得到心儀的女人,為了評上職稱……太多的誘惑導致了太多的追逐。在追逐欲望的過程中,人性扭曲了:同室操戈,手足相殘!
在單位裏,很多人都是天生的紅眼病,嫉妒心強,見不得別人好,為了排擠對方,不惜一切代價,也不擇一切手段,把人往死裏整。這些人並沒有想過換一種思維,或許就能達到雙贏。
我們做事,如果發揮團隊協作的精神,那麼,人越多,力量就會越大。但是發揮這種精神,克服“窩裏鬥”,達到共贏,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拋棄個人英雄主義。
很多擁有高學曆的人,尤其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過於看重自己獲得的學曆和十幾年來學到的係統知識,在步入社會時表現出自負和自傲。他們總是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認為憑借個人一己之力就可以把工作輕鬆做好,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更不願讓別人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分一杯羹,因此,不屑於與人合作,甚至把與人合作看做是有辱自己身份的事情。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一個人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那些最為出色、最為能幹的人,也不可能。相反,有些人之所以傑出、之所以成就卓越,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高度的合作意識,以及同他人協作的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開創一番事業,必須形成一個團隊,隻有團隊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第二,培養合作精神。
管理學中有一個理論是“木桶理論”,是說木桶的最高儲水量取決於木桶最短板的長度。木桶的儲水時間由木板之間的密合度決定。木板的長度代表專業技術,木板的密合度代表團隊工作能力。
當今經濟社會,我們可以這樣來看這個理論:木桶是一個團隊,水是事情,事情的結果取決於團隊中最弱的一環。
現在社會處於知識爆炸時期,新技術層出不窮,隨著硬件水平的飛速提高,項目越來越大,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絕大部分項目已經不能憑一人之力就能完成,團隊協作能力已經上升為最重要的因素。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
在一個團隊裏,效率往往被能力最差的人所拖累,最長的那塊板不可能長期被閑置,要麼被鋸短來補短板,要麼加盟其他桶。
所以,我們做事,要培養合作精神,因為如果不符合團隊的整體實力,個體水平再高也無濟於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那麼,怎樣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合作精神的人呢?
首先,應該善於交流。
同在一個團隊工作,我們與同伴之間一定會存在某些差別,知識、能力、經曆造成你們在對待和處理工作時,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合作的開始,你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多聽聽對方的想法。
其次,平等友善地對待同事。
即使自己各方麵都很優秀,即使認為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解決眼前的工作,也不要顯得太張狂,因為無論是誰,以後肯定會碰到自己的弱項,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讓我們還是與同事做個朋友吧,友善地對待對方。
再次,經常站在同伴的角度去想一想。
在一個團隊中,我們要努力去了解別人、理解別人,從別人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這樣既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又能增進友誼、促進合作。
最後,還應該勇於接受批評。
一個對批評暴跳如雷的人,大家都會對他敬而遠之。如果我們能把同伴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評,那麼,他一定會樂於與我們合作。慢慢學著與人合作,我們將會變成一個善於合作的人,我們的業務能力將會大大提高,必定會做出更大的成績。
第三,信任是團隊協作的基礎。
高效團隊的一個特點是,團隊成員之間相互高度信任。
然而,從個人關係中不難知道,信任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來,卻又很容易被破壞,破壞之後要恢複又很困難。
就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關係而言,研究發現,有五個維度:正直、能力、一貫、忠實、開放,這五個維度的重要程度是相對穩定的,通常其順序是:正直、能力、一貫、忠實、開放。正直程度和能力水平是一個人判斷另一個人是否值得信賴的兩個最關鍵的特征。
如果團隊成員對彼此的個人品質產生懷疑,很難想象他們能為了某個團隊的共同目標而毫無猜忌地竭誠合作。同樣,如對彼此的專業能力不放心,他們也勢必不敢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合作的事業上,要贏得他人信任必須具備優秀的個人品質及過硬的專業技能。作為團隊成員,必須誠信、負責,對自己所經手或承辦的工作做到誠信、負責,也對團隊其他成員做到誠信、負責。時刻牢記自己是團隊的一員,時刻牢記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關係到整個團隊目標的實現與否,關係到其他成員事業的成功與否。
信任是相互的,對於團隊成員來說,在贏得他人信任的同時要信任他人。團隊成員應具備豁達的胸襟,充分信任他人,認可他人的個人品質及專業素養。
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永遠無法做好所有的事情。即使一個人精力無限充沛,也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所以,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其實合作是為了更好地競爭,因為一個人、一個企業不論它發展到什麼程度,總會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缺點和不足,如果與能彌補自己缺陷的同行合作,也許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同時,我們也能用自己的長處去幫助合作者,達到雙方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優先考慮合作各方的利益
當今社會,無論是誰,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單槍匹馬是很難成功的。凡是事業成功的人,他們都有一群為其服務的好搭檔,這一群搭檔就是他們成功的很大因素。那麼,怎樣才能與這些搭檔相處融洽呢?
我們都知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誰無私心,也沒有誰無欲望,人生一世,誰都渴望成為好漢轟轟烈烈、飛黃騰達;誰都希望像諸葛亮一樣揚名四海、名垂千古。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人們不擇手段,大打出手,拚個你死我活,窩裏鬥的風氣橫行。或者兩麵三刀,或者背後放槍……本來好好的一件事最後弄得烏煙瘴氣。
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我們常說,解鈴還須係鈴人。解決這種尷尬,隻要我們將利益分配得各方麵都滿意,那麼這種情況自然就不會存在了,所以,我們做事情要優先考慮合作各方的利益。
然而,人都是自私的。如何做到優先考慮合作各方的利益呢?我們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私心,在利益麵前要學會三點:感恩、分享、謙卑。
首先,克服自己的私心,要學會感恩。
做事情有了成績,不要認為這都是自己的功勞,要考慮到自己的成就來源於他人的協助,對於他人的協助,應心存感恩。感謝同仁的協助,感謝上司的提拔、指導、授權。倘若同仁的協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維,那麼,感謝也有必要,這樣可以使我們避免成為他人的箭靶。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上台領獎時,首先講的話就是:“能有今天,我要感謝……”道理就是如此。
其次,克服自己的私心,要學會分享。
主動與他人分享,這讓他人有受尊重的感覺,如果你的榮耀事實上是眾人協力完成的,那你更不應該忘記這一點。你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與人分享,如請大家吃幾顆糖,或請大家吃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