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行業最新資訊
現代社會,信息的多寡常常是我們做事成敗的關鍵因素。可以想象,一個閉目塞聽、信息不暢的人,做起事來必定目光短淺、孤陋寡聞,這樣的人很難取得成功。在現在這個激烈競爭的信息化社會,誰掌握了行業的最新的資訊和信息,誰就掌握了世界。
敏銳的信息是商業頭腦聰慧的家族的製勝法寶。
說到成功,我們往往羨慕那些能“呼風喚雨”的人,殊不知,那些人叱吒風雲的背後有著共同的規律:他們善於抓住本行業的最新資訊,抓住關鍵信息,從而伺機而動。
財富一定屬於這些先知先覺者。
亞洲首富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新事物出現,隻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羅斯柴爾德家族也認為:家族繁榮的命脈是信息和情報。因此,很早就建立了橫跨全歐洲的專用情報網,並不惜花大價錢購置當時最快最新的設備,從有關商務信息到社會熱鬧話題無一不互通有無,而且,情報的準確性和傳遞速度都超過了英國政府的驛站和情報網。
依靠家族情報網提供的快速準確的信息,尼桑在倫敦金融界出盡了風頭。在拿破侖戰爭中,尼桑獲知英國打算給威靈頓將軍所在的部隊以強大的財政支持。此時,正好趕上一家公司要大量出售金條,尼桑當機立斷,全部購進。英國政府得知後,馬上找到尼桑,希望購入這些黃金,這是戰爭時期唯一不會貶值的硬通貨,尼桑將黃金送到軍中,得到了極為豐厚的酬勞。
1815年6月20日,尼桑又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導演了空前絕後的一幕。那天上午,交易所內的氣氛十分緊張。因為就在前一天,英法兩國之間進行了決定兩國命運的滑鐵盧戰役。如果英國獲勝,毫無疑問,英國政府的公債則會暴漲,反之,則必將一落千丈。此時,尼桑通過家族情報網,已經先於英國政府知道了戰役的結局。但是他並不急於買進國債,而是將自己手中原有的國債大筆大筆地拋出。人們看到消息最為靈通的尼桑開始賣國債,都以為英國戰敗了,於是,紛紛跟著他低價拋售國債。而尼桑則用人將這些國債統統吃進。
當英國正式宣布本國獲勝的消息時,尼桑已經在這場證券交易中賺了380萬英鎊。
信息的巨大作用,令任何一個置身於商圈中的領導者都不容忽視。
就如一個高明的戰爭中的指揮員,必須對敵我雙方情況了解清楚。掌握雙方行動的規律,才能製訂正確的作戰計劃,采取適當的軍事行動,這樣才能克敵製勝,否則隻會遭到失敗,古今中外許多戰爭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現代商戰中,一個高明的CEO,隻有大量地掌握本行業的最新資訊,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隨機應變,才能洞察敏銳,預測失誤的發展軌跡,適時變化,才能做到運籌帷幄,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很喜歡講一個故事——2001年第一次網絡熱,美國西部的一名農場主運了一車皮的大蒜到紐約去賣,但是等他把大蒜運到紐約時,各州運來的大蒜已經充斥於紐約交易市場,他這一車皮的大蒜怎麼也賣不出去。
天漸漸下起雨來,眼看著大蒜腐爛,無奈的農場主隻好躲到一家網吧的門前避雨,恰好網吧的老板的生意也不太好,出來和他寒暄。
農場主對網吧老板說:“大蒜都賣不出去,咋辦哩?”
網吧老板靈機一動,建議他通過互聯網交易。他幫助農場主將供應信息發布到了網上,令農場主大跌眼鏡的是,幾分鍾後,一車皮的大蒜就找到了買家。
於是,嚐到了甜頭的農場主就主動開始上網了,憑借信息的觸覺,很多蔬菜水果超市都知道他這裏有全美最物美價廉的大蒜,於是訂單紛至遝來。農場主由隻是零打碎敲地賣自己的大蒜到批發大蒜,最後到代理一個州的大蒜批發業務,他在商界漸漸有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快,他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蒜批銷公司的老板兼CEO。
可以說,是信息造就了這名農場主的事業和幸福。
信息未必決勝千裏,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沒有最新最準確的信息,就沒有正確的決策及運籌帷幄。
對於企業家而言,信息並不是任意的資料,也不是什麼道聽途說的陳芝麻爛穀子,也不是什麼虛假能夠阻擋人視線的表象。
抓住最新的,最關鍵的信息,需要我們有清醒的頭腦、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曆、準確的判斷力,這樣才能在市場的大潮中披沙揀金,將信息為我所用。
有“東北電器大王”之稱的孫峰,是某電子集團的董事長,他創辦的“電器”集團有100多家連鎖店,同時還開辦了多家燈飾城、裝飾城、電子城、七彩娛樂城等,此外,還在美國經營房地產生意。
孫峰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於他的信息意識:他發現了各地市場差距之間的信息,並以此為突破點,善於做“地域差”和“時間差”這篇文章。
例如,1987年,孫峰發現南方許多城市的收錄機過多,賣不出去,積壓在倉庫。而東北的大城市裏收錄機卻很緊俏,尤其是年輕人,熱衷於交際舞和流行歌曲,但苦於市場缺貨。
抓住這個最新的“地域差”資訊,孫峰從南方大批購進收錄機,運到沈陽,結果很暢銷,隨後,他在沈陽建立了十幾家連鎖店。一年來獲得利潤700多萬元。
孫峰的成功,充分說明了信息的價值。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的世紀,要想取得成功,我們需要依靠更迅捷、更可靠的信息。因此,我們做事需要先人一步,率先搶占最新市場信息,並果敢地采取行動,從而不斷充實自己的實力,把事情做好,乃至完美。
掌握與本職工作有關的豐富知識
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更優秀。這倒不是因為人人都自私,而是人的需求層次是逐級遞增的,人不僅有吃、穿、住、行等生存需要,而且把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視為更高的奮鬥目標。表現不凡是人的社會地位的最寶貴的資本,同時也是人才的基本要求。
成才是人所共有的願望,成才的過程就是在職業生涯中奮鬥、實踐、自我表現和得到社會承認的過程。
但是人才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誰都不能企及的怪才。人才是個動態的概念,不同時間、地點,群體中有不同的人才標準。橫向分不同的專業,每種職業中都有表現優異的人才;縱向分高級、中級、初級等不同的層次,這些層次是根據個人在某一類職業中表現出來的能量的大小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從事每一類職業都能成為人才,在每一個職業群體裏也都有人才存在。
那麼,怎樣成為一個職業群體裏的人才呢?
在一個規範化的市場裏,我們作為職業人士,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職業就像一個門檻,門裏門外是我們生活的兩個不同的天地。有了職業,就等於邁進了“門檻”。但進門以後,優劣表現,卻是因人而異的。
我們的職業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豐富的職業知識,也就是說要掌握與本職工作有關的豐富知識。做到這點需要我們付出一定的努力,當然不隻是學習上的努力。
首先,我們要正確看待我們曾經的專業。
專業是一個人經過係統的學習獲得的某項才能或本領。現代社會是一個分工很細的社會,在各種各樣的工作領域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我們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便可以在特定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然而,現實狀況往往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在工作中,我們所學的專業不一定能用得上,我們從事的工作不一定就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工作,我們需要服從社會對我們的分配和選擇。在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隻能去適應工作。
所以,走上社會,走進工作,我們要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專業,既要看自己的需要,又要看社會的需要。成功的人往往將兩者結合得很完美,失敗的人往往隻取其一。
其次,尋找自己事業的“資本”。
要想成為專業人士,成就一番事業,我們需要有一筆資本,這筆資本就在我們的身上,是努力、進取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先有一番計劃與準備,否則就成就不了事業,現實中很少有年輕時沒有打好基礎,到後來卻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
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要抱著奢望或僥幸心理,而應該先將學問與經驗一點點地輸入自己的腦中,將其作為將來成功的本錢,要知道社會上所需要的是受良好教育和受過良好訓練的人。
同時,我們還需要具備各種優異的技能,這樣才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創造機會。一個人若沒有一種特長,即使你手中握著大學文憑,背靠著親戚朋友,也不會有長足的發展。
最後,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掌握學習的方法。
在這個日新月異、網絡信息技術日益升溫的時代,如果每天不學習、不充電,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落伍,就會被這個時代淘汰。因此,無論何時何地,每一個現代人都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樹立一種“終生學習”的觀念。
學習必須講究一定的方法:
第一,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
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有了良好而穩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孜孜以求、學而不厭,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一個人隻有對自己的職業感興趣,才會孜孜不倦地去學習職業知識,去鑽研本職業的問題。
第二,專心致誌。
學習是複雜的腦力勞動,它需要調動所有的感覺器官,全神貫注,並且使大腦的興奮神經中樞處於最佳狀態,任何一點分心都會影響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