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
聰明女人把話說得滴水不漏
說話要因人而異
高帽子不能自己戴
惡語止於智者
說話要看對象,辦事不難
看準對方的性格,投其所好
抓住良機,言到功成
不要把話說得太絕
說話要講究分寸
善於稱呼才能讓人喜歡你
完美收場留下好印象
我們主張說話一定要看場合和對象是為了遵循交際規律,進行有效的交流,根本不同於虛偽和圓滑。
說話要因人而異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意思是當你在和對方交談時,要盡量使用對方認同的語言,談論對方熟悉和關心的話題,並且也要視當下的具體情況靈活應變,以便在迎合對方心理的同時,也贏得對方的好感。唯有贏得對方的好感時,你才有可能得到你想獲得的東西,而這也是成就大事的一種語言技巧。
話總是說給別人聽的,至於說得好不好、是否有口才,不僅要看話語是否適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要看別人能不能確實理解並且樂於接受。如果你所說的話讓別人聽不懂,或者讓人沒有專心聆聽的意願,那麼這樣的談話還有什麼意義呢?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是不是曲意逢迎、逢場作戲呢?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可以庸俗化,歪曲為虛情假意,也可以實事求是,把它理解為人際交流的科學態度。我們主張說話一定要看場合和對象是為了遵循交際規律,進行有效的交流,根本不同於虛偽和圓滑。逢場作戲雖然也有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靈活應變性,但它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把表現自我與適應他人統一起來,不是為了直接交流,溝通心靈,而是為了依附討好對方,或是蒙蔽誘騙對方。這種人性的扭曲和虛偽的醜態與談話一定要看對象有本質的區別。我們應當也能夠劃清這兩者的界限,在真誠待人、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來看對象說話,以科學的態度來掌握人際交流的藝術。
社會上的人有民族、地域、年齡、性別、經曆、文化程度、生活習慣、性格特征、職業職務、心理狀態和所處環境、興趣愛好等等各種差異,而且每個人都有兩種屬性,一是群體的社會性,二是個體的獨立性。人與人的各種差異和兩種屬性在交往中有其和諧的一麵,也有其排斥的一麵。這樣的兩重性,再加上人際交流中的語言環境的不同變化,就要求我們說話不僅要看場合,還要看對象。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得好:“此時此地對此人說此事,這樣的說法最好;對另外的人,就應該用另一種說法。”
說話要看對象的道理,是眾人皆知的。但許多人往往不夠重視,往往看得不夠深入細致。所以在這裏強調:看對象要看對方的基本情況,要看對方的心理態度及其變化,還要看與交際雙方有關的人物關係。
冬天大西北的電影院裏,常有年輕的女觀眾入場後不肯摘帽子,影響後麵觀眾的視線。為此,放映員多次打出字幕:“影片放映時請勿戴帽子!”但許多人不予理睬。後來電影院出了絕招,打出字幕通告:“本影院為了照顧年老體衰的女觀眾,允許她們照常戴帽,不必摘下。”結果,所有戴帽子的年輕女觀眾全都摘下了帽子,因為她們誰都不願成為衰老之人。
說話看對象,還要看對方的文化程度。人口普查員填寫人口登記表,問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你有配偶嗎?”老太太很可能聽不懂,還會以為你是問她“買藕了沒有?”容易鬧笑話。
與智慧型的人說話,需要有廣博的知識;與學識淵博的人說話,辨析能力一定要強;與善辯的人說話,就沒有必要囉囉唆唆。與上司說話,就要把話說到他心坎裏去;與下屬說話,必須讓他們感覺到你的慷慨,從你這裏他們能得到好處。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勉強;而別人喜歡做的,應給予大力的支持。別人喜歡聽的話,要多說;別人不喜歡的,要少說,甚至不說。做到這些就算是管好了自己的嘴。
當你獨自頂著高帽子孤芳自賞的時候,似乎身邊的人都想要奪取。當你把高帽子摘下來和大家一起欣賞時,別人反而會異口同聲地稱讚和欣賞光環籠罩中的你。
高帽子不能自己戴
戴高帽看似簡單,其實最難,如果沒有好的技巧是無法完成的。作為女性,應該記住更重要的一點:高帽子不能自己戴。
一位銷售女主管這個月的業績很好,她手下的業務員談成的生意總額超出同級部門兩倍還要多。按照公司業績提成的管理製度,主管會得到一筆數目不小的獎金。老板很是高興有這樣一位得力的助手,慶幸自己沒有看錯人,決定在公司的例會上把她推為典型,以此激勵其他員工,於是特意安排這位主管做演講。
這位主管在她的講話中把自己的業績歸功於自己調配人員是如何的技巧、處理大訂單是如何的果斷和聰明,以及如何辛苦加班。她說的這些確實很對,可以說沒有絲毫的誇張,她一直也都是這麼做的。整場報告她就坦然地接受員工對她的祝賀和上司對她的表揚。從始至終,她沒有對老板的信任表示感謝,更沒有提及同級部門的合作和下屬的努力。
下屬和同事們開玩笑要她請客慶祝一番的時候,她卻一本正經地說:“我得獎金,你們用得著這麼起勁嗎?下次我會拿更多,到時再考慮考慮……”
可是到了下個月,這位主管不僅沒有拿到獎金,還因為沒有完成銷售任務被扣掉了當月獎金。可悲的是,她沒有注意到下屬越來越懶散,老板也開始故意為難她了。
一個工作勤勤懇懇的人最終卻不一定能成為受歡迎的人,是不是很不公平?你有足夠的理由為這位有工作能力的主管打抱不平。但是,這並不證明“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是錯誤的,而是因為“好人”也有讓別人不樂於接受的瑕疵,這些小毛病往往會成為阻擋人氣的障礙。
其中,獨享榮譽是一個最容易讓別人心懷不滿、心生恨意的不良習慣。
試想一下,一大群人或平起平坐,或不分上下,你自己把一頂漂亮得惹人眼紅的帽子戴上了,相形之下,別人就矮了,就顯得黯淡了。漸漸地,你的存在對別人會構成一種威脅,雖然你並沒有做任何傷害別人的事。有誰會喜歡受到別人的脅迫呢?有誰願意和一個讓自己沒有安全感的人相處呢?自然而然,獨自享有榮譽、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頭上戴的人最終會變成孤家寡人,還談什麼招人喜歡、大受歡迎呢?
“居功”的確可以凝聚別人羨慕的目光,可以讓自己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你想把功勞一個人獨占,企圖讓光環僅僅環繞自己一個人,那不是自私就是愚蠢。“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更見不得別人搶自己的好”,可以說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也是人之常情。獨享榮譽就是搶別人的好,這樣,不僅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還會引起從上至下的公憤。
如果你謹記這個忠告,相信你會受益匪淺,因為這無論在什麼場合都適用,而且屢試不爽。比如你的學習有了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要忘記感謝老師的培養、同學的幫助、父母的鼓勵,甚至是嘲笑過你的人,畢竟他們也給了你前進的動力;工作有了業績,升職了,加薪了,不妨和同事們慶祝一番,對老板說聲“謝謝”,對下屬的配合與支持表示真誠的感謝;回到家中不要心安理得地享受舒適的床鋪、可口的飯菜,要擁抱一下辛勤操持家務的愛人和父母,讓對方明白你的感激。
如果你真正這樣做了,相信你會有驚奇的發現。你身邊的人將扶持著你走向更高的地方,他們期待著、仰望著你的高度,而不是嫉妒和冷眼旁觀。
你主動把高帽子饋贈給了別人,別人反而會畢恭畢敬地為你戴上;你感謝別人幫助你獲得了榮譽,別人也會感謝你,感謝你注意到了他。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當你獨自頂著高帽子孤芳自賞的時候,似乎身邊的人都想要奪取。當你把高帽子摘下來和大家一起欣賞時,別人反而會異口同聲地稱讚和欣賞光環籠罩中的你。
可笑的不是無知,而是不知自己無知的淺薄。
謹慎地使用你的舌頭。
多動你的腦子,少用你的嘴巴。
讓惡語終止於自己,那麼你就是一個智者。
惡語止於智者
用惡語詆毀自己並不了解的人和事,隻會顯露出自己的淺薄和無知。因為很多時候,詆毀他人的人不僅沒能貶低了別人,相反卻會讓人注意到她自己的醜惡和無知。
在公共汽車上,有兩位女士不知為什麼發生了爭執。年輕的是一個相貌平平、打扮時髦的女孩,年長的是一位氣質高雅的中年婦女,從她的相貌來看,她年輕時一定非常漂亮。也許女孩理虧,就用自己在年齡上的優勢作為武器,竟然嘲笑那位中年婦女是“老菜皮”。而那位中年婦女並沒有用髒話反擊她,而是嘴角帶著幾分微笑慢慢地說:“你也會老的,但是你卻永遠不會好看。”車廂裏的人都哄笑起來,那女孩立即啞口無言了。
是啊,這句話太精辟太富有哲理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年輕的時候,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曾經漂亮過。就像那個年輕女孩,她的年輕其實那位中年婦女也曾經擁有過,但是那位中年婦女的漂亮,那個年輕女孩卻永遠不會擁有。即使用現代化高超的整容手段重新打造她的麵容,那也是別人手下的“作品”,而不是她自己的長相。
事物總是相輔相成的。用惡語詆毀他人的人,往往是最缺乏知識的人。
在公共場所,我們不是經常可以聽見那種自以為是得令人發笑的評說嗎?
一年夏天,王女士到一家時裝商店選購連衣裙。她看中了一條純白色、腰間打著皺褶的連衣長裙。因為她個子很高而且比較瘦,所以對服裝顏色和款式的選擇範圍可以比較大。她正在試穿著,忽然聽到身後有一個大嗓門的女士說:“這條裙子蠻好看的。可惜阿拉囡兒胖得像山東人一樣難看,這種樣式的裙子她穿不下的!”
王女士是山東人,因此聽到有關對山東人的評論自然就會比較注意。於是她回頭看去,隻見說話的是一位長得比較矮胖的中年婦女,估計她女兒的身材也和她差不多。於是,好開玩笑的王女士假裝沒弄明白她的話的意思,笑嘻嘻地對她說:“哎呀,你也是山東人啊?我和你是同鄉嘛!”
那位中年婦女一聽王女士這麼說,仔細打量了她一下,忽然變得很尷尬,連忙轉身走了。周圍的女士們都笑了起來。
單純的無知並不可笑,因為我們即使從記事起就開始學習,到老還會有許許多多不了解不明白的事。可笑的不是無知,而是不知自己無知的淺薄。
就像公共汽車上的那個女孩,如果她沒有嘲笑那位中年婦女的年齡,那麼在別人眼裏她大約是個雖然不怎麼漂亮,但卻煥發著青春氣息的清純女孩,然而她的惡語卻使她顯得既淺薄又粗俗;就像那個時裝店的中年婦女,如果她不用惡語形容山東人,那麼在大家看來她不過是個長相普通的平常婦人,然而她的惡語卻使人們注意到她不僅長得醜,而且還很粗鄙淺薄。
謹慎地使用你的舌頭。說話者捕風捉影、信口開河,傳話的人隨聲附和、添油加醋,受害的人百口難辯、傷心不已。不過最終那個“罪魁禍首”
一定逃不過眾人對他的屏蔽和疏遠。有的人傳播流言是出於嫉妒、惡意、報複,有的人是出於好奇、有趣、嘩眾取寵。但是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種行為都是不可饒恕的——有意為之者卑鄙無恥,無意為之者魯莽輕率!
多動你的腦子,少用你的嘴巴。一旦意識到自己要說出來的話對別人不利時,就趕緊閉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別人的嘴巴你管不了,但是耳朵長在你自己腦袋上,完全可以對那些話置若罔聞。讓惡語終止於自己,那麼你就是一個智者。
話總是說給別人聽的,言語表達一定要看辦事所找的對象,要受對象的身份、職業、經曆、文化修養、性格、處境和心情等因素的製約。
說話要看對象,辦事不難
在我們生活中,求人辦事是在所難免的,往往會因為一句話而影響事情的成敗。人有口,就要說話,話說得好就能成全美事,說得不好就會惹出是非。來看這樣一個事例:
一位包裝時髦的白領小姐在為購買一件時裝而遲疑不決時,一位年輕的女營業員忙上前說:“這件衣服品味高雅,銷路很好,今天早上就賣出好幾件。”可那位小姐聽說後立即走了。不一會,一位中年婦女來了,準備買一件新潮的馬夾,那位服務員接受了剛才的“教訓”,便說:“這件馬夾很氣派,一般人穿著還壓不住它,從進貨到現在還沒有賣出一件,看來隻有你最適合了”。這位中年婦女聽了氣呼呼的走了。
上麵所說的女營業員說話不看對象,結果事情給辦糟了。現實生活中,有人很懂得說話的藝術,伶牙俐齒、口若懸河;也有人飽經世故,不敢多言多語。雖然說話並不難,但要把話說得恰到好處,使對方能愉快地接受,對交往產生積極的影響,確實存在說話技巧的問題。
進廟燒香要看神,辦事說話要看人。做人應該進退自如,說話必須八麵玲瓏、遊刃有餘。話總是說給別人聽的,言語表達一定要看辦事所找的對象,要受對象的身份、職業、經曆、文化修養、性格、處境和心情等因素的製約。
做到說話看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們時時處處做有心人。在聽別人說話時,細細品味人家說話的藝術,在看書時要注意欣賞書中人物的語言。多學習一下成功者的說話之法,不斷地積累經驗和知識,學會看人說話。說話看對象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可能這件事情就讓你給辦砸了,如果你看準對象,用語言出擊的話,想要人幫你辦事就不會是什麼難事了。
交談好比一把鑰匙,可以輕易地打開辦事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