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8
別人想“聽”的比
你想“說”的更重要
不要和別人辯論
不要指責他人的錯誤
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建議永遠比命令好
用請求不用命令
批評別人要適度
要顧全對方的麵子
順著對方的情況講話
“謝謝”最能贏得人心
永遠不要和他人發生正麵衝突。
天下隻有一種方法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勝利,那就是像避開毒蛇和地震一樣,盡量去避免辯論。
不要和別人辯論
在辯論之後,十有八九,各人還是會堅持自己的觀點,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
辯論產生的結果隻能是失敗,永遠無法獲勝。即使表麵上你取得了勝利,實際上卻與失敗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就算你在辯論會上勝了對方,把對方駁得體無完膚,甚至指責對方神經錯亂,可是結果又會怎麼樣呢?你是逞了一時之快,自然很高興,但是對方卻會感到自卑。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對你心懷不滿。
你應該知道,當人們被迫放棄自己的意見而同意他人的觀點的時候,就算他看起來是被說服了,實際上他反而會更加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釋迦牟尼說過:“恨永遠無法止恨,隻有愛才可以止恨。”因此,誤會不能用爭論來解決,而必須運用一定的外交手腕和給予別人的認同來解決。
林肯曾經這樣斥責一位與同事爭吵的軍官:“一個成大事的人,不應處處與人計較,也不應花大量的時間去和他人爭論。無謂的爭論不僅會有損你的教養,而且會讓你失去自控力。盡可能對別人謙讓一些。與其擋著一隻狗,不如讓它先走一步。因為如果被狗咬了一口,就算你把這隻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傷口。”林肯的話也應該成為所有女人的行動準則。
在你打算開口辯論之前,想想對方說的確實也很有道理。
在辯論時,也許你的意見和立場是對的,但是如果你想改變你對手的意誌,辯論是最糟糕的方法。
真理有時候並非越辯越明。
不要直接指出他人的錯誤,因為這可能會給你帶來一場無聊的爭論。在推銷中也是如此。真正的推銷術不是爭論,即使是不露聲色的爭論。
尊重他人的意見,不要隨便地給出你的判斷。
爭辯得勝隻能使你得不償失,逞一時之快不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好處。
你可以不同意他人的意見,同時你也要想一想,他人也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見。
不要指責他人的錯誤
為了指責別人的錯誤而被迫與別人一決生死,這是多麼愚蠢的一件事。
所以,永遠不要指責他人的錯誤。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會進行邏輯性的思考,他們都犯有主觀的、偏見的錯誤。多數人都有成見、忌妒、猜疑、恐懼以及傲慢的心理,而這些缺點將給他們的判斷帶來影響。
用這類話,比如“我也許不對”、“我有另外的想法”等等,確實會收到神奇的效果。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不會有人反對你說“我也許不對,讓我們看看問題所在”。
柏拉圖曾經告訴人們這樣一個方法:“當你在教導他人時,不要使他發現自己在被教導;指出人們所不知的事情時,要使他感到那隻是提醒他一時忽略了的事情。你不可能教會他所有的東西,而隻能告訴他怎麼處理這種事情。”
永遠不要這麼說:“我要給你證明這樣……”這對事情無益,因為你等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告訴你這樣去做才是對的。”你以為他會同意你嗎?
絕對不會,因為你直接打擊了他的智慧、他的判斷力以及他的自尊。這永遠不會改變他的看法,他甚至有可能起來反對你。即使你用嚴謹如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來和他辯論,你也不能改變他的看法。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感情。
當別人犯了錯誤,脾氣不好的女人會忍不住大發雷霆,當麵指責批評對方。然而,狂風暴雨之後,她也可能沮喪地發現,自己的“善意”不僅沒有被對方接受,而且讓對方產生了抗拒心理。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被批評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尤其是當著很多人的麵,更會讓被批評者“顏麵掃地”,所以,會說話的女人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會避免第三者在場。
當有人犯了錯,尤其當他自己已經知道錯了,如果你能夠以溫和的方式低調處理,那麼他一定會認真改正,心懷內疚,並會對你心存感激。相反,如果你當眾指責他的過錯,那麼一定會將事情擴大,甚至會為你們之間的關係蒙上陰影。
其實,批評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令人難為情的事情,尤其當著很多人的麵,會更讓人感到尷尬,甚至受到傷害。實際上,批評的真正目的並不在將對方批評得體無完膚,徹底地打敗對方,而是為了糾正對方的錯誤。那麼,批評的方式和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我們不分場合地批評對方,被批評者永遠隻會怪罪於你,甚至會對你進行反擊,來證明他的正確,以維護他的自尊,而絕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認錯誤。
隻有愚蠢的女人才會在人多的時候,不顧一切地去批評別人,比如她會說:“你徹底錯了,當初如果你聽我的話……”你的話就等於在說: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由於你的“不給麵子”,被批評者的反擊也會毫不留情。
當別人犯了錯的時候,不要將門敞開高聲地叫嚷著批評,好像要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一樣。會說話的女人知道,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個人不對,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還可能會對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此外,你指責他人不僅傷害了他人的自尊,並且使自己也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即使在溫和的情況下,也不容易改變一個人的主意,更何況在其他情況下呢?當你想要證明什麼時,你大可不必大聲聲張。你需要講究一些策略,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觀點。
你要知道,在將近2000年前,耶穌就已經說過:“盡快跟你的敵人握手言和吧!”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的2000多年前,古埃及國王阿克圖告誡他的兒子說:“謙虛而有策略,你將無往不勝。”我們似乎也可以這麼理解:不要同你的顧客或你的丈夫爭論,不要指責他錯了,不要刺激他,你需要講究一些策略,這樣你才會成功。
承認錯誤時一定要誠懇。讓人們相信,你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將會盡力去改正。
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育要誠實,但很遺憾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做不到這一點了。當然,我們可以找出各種理由來為自己辯解,來使自己能夠既撒謊又心安理得。
在多數情況下,我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或者出於自我保護而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承認錯誤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懲罰——拒絕承認錯誤好像成為了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就算我們並不清楚是為什麼。
這是一種可怕的行為。如果你確認自己犯了錯誤,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認它。這並不會給你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愚蠢的人,總會想辦法為自己的錯誤辯解或者掩飾;而聰明的人卻恰恰相反,他們通常會毫不掩飾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這會給他帶來更多的東西。
史狄芬是一家裁縫店的老板,由於他經營有道,裁縫店的生意很好。一天,一位叫哈裏斯的貴婦人來到店裏,要求趕做一套晚禮服。史狄芬做完禮服之後,卻發現禮服的袖子比要求的長了半寸。不幸的是,他已經沒有時間再進行修改了,因為哈裏斯太太規定的時間已經到了。
當哈裏斯太太來到店裏取她的晚禮服的時候,她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問題。她試穿上晚禮服,發現它為自己平添了許多氣質,於是連連稱讚史狄芬的高超手藝。不料,等她試完之後打算按照原定的價格付錢時,史狄芬卻拒絕接受。於是,哈裏斯太太問他為什麼。
“太太,”史狄芬說,“我之所以不能收你的錢,是因為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我把你的晚禮服的袖子做長了半寸。我很抱歉,我希望你能夠原諒我。如果你能夠給我一點時間的話,我將免費為你把它做成你需要的尺寸。”
哈裏斯太太聽完話後,一再強調她對這件禮服很滿意,而且並不在乎袖子長那麼半寸。但是,她並不能說服史狄芬接受這套禮服的錢,最後,她隻得讓步。
哈裏斯太太回去對她的丈夫說:“史狄芬以後一定會出名的,他認真的工作、精湛的技術、誠懇的態度使我堅信這一點。”
事實果然如此,史狄芬後來成為了世界有名的服裝設計師。
我們可以舉出上千個這樣的例子來。這個道理人人都懂,隻是實行起來有一些困難罷了。
如果你確實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有錯就勇敢地承認,這正是所有偉大的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
不要害怕別人會笑話你主動承認錯誤,事實上,如果你不承認的話,他們不但會給你指出來,而且更容易譏笑你的怯懦和虛偽。
承認錯誤時一定要誠懇。讓人們相信,你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將會盡力去改正。
不要使別人覺得他在被命令做某事,要讓別人覺得這是他應該去做的。
我們要使對方樂意去這麼做,而不是不得不這麼做。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會發揮他的潛能。
建議永遠比命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