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兒子不好意思地說,“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個月的電話賬單?那陣子因為要回紐約,一大堆事急著聯絡,所以確實打多了。”

吃完飯,海德很得意,覺得自己把要說的“省錢、少打電話、別誤了功課”這些話,全換個方法說了,卻沒一點不愉快。

4.用正麵思考的方式對待別人的錯誤。

說話真是大學問,美國的小學甚至會教家長怎樣對孩子說話。

小學三年級,學校告訴家長:“孩子的美術作品不夠好,你不能說‘你畫壞了’,而要說‘你們想,是不是還能改進些?’而當孩子的功課做錯了的時候,你最好別說‘你錯了’。要很委婉地講‘你檢查一下,有沒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

“永遠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學校的老師說,“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都能用很正麵思考的方式對待他,他將來也會以正麵的方式對待別人。相反,如果他從小接觸的就是惡意的、否定的言詞,他將來也會以‘負麵思考’看這個世界。”

美國《讀者文摘》上有這樣一個笑話,說得很好。大意是:一個丈夫找東西找不到,叫太太幫忙找,太太一眼就發現了,於是太太指著丈夫的眼睛說:“上帝給你這麼好的東西,你不用。”

丈夫笑笑,指著太太說:“上帝給我這麼好的太太,我正在用。”

那太太當時再忙,聽到這句話,不是也會開心嗎?

精明的勸說者往往知道怎樣使門開著,以便對方能從他以前的立場上改變過來,而又不失麵子。

要顧全對方的麵子

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這時,你要勸說別人從他的立場上改變到你的立場上,如果說話不當,就會使別人下不了台階而沒有麵子,甚至有可能使別人惱羞成怒,與你發生爭執。

一般來說,除非有的人已經做出了許諾和決定,而不願改變自己的立場外,大多數人還是會很高興地改變其觀點轉而同意你的觀點的,隻要你的勸說有理而且得體。精明的勸說者往往知道怎樣使門開著,以便對方能從他以前的立場上改變過來,而又不失麵子。

有兩種方法可以借鑒運用。

一種方法是假定別人在一開始沒有掌握事實的全部。這時,你可這樣說:“當然,我完全能夠理解你為什麼這樣想,因為當時你還不完全知道其中的細節。”如果對方錯了,你最好幫他從錯誤中找借口。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不管是誰,都會這樣想的。”或者,你這樣說:“開始,我也是像你這麼想。不過後來,我偶然知道了這些資料,因此我的想法才得以改變。”

第二種方法是你建議以某種方式,讓對方的不同意見轉移到別人頭上。

一位老太太在某商場為其丈夫購買了一套西服,拿回家給丈夫穿後,丈夫有點不大喜歡這種顏色。於是,這位老太太急忙包好,幹洗後拿到商店去退貨。她對服務員保證道:“這件衣服絕沒穿過。”

服務員接過衣服看了看,發現了衣服有幹洗的痕跡。機敏的服務員並沒有當場指出證據,來說明那位老太太說的是假話,如果那樣的話,顧客會為了顧及自己的麵子,死不承認的。這位服務員而是為顧客找了一個台階。

服務員微笑著說:“夫人,我想是不是您家的哪一位搞錯了,把衣服錯送到洗衣店去了?我自己前不久也發生過這件事,我把買的新衣服和其他衣服放在一起,結果我丈夫把新衣服送去洗了。我想,您大概是否也碰到了這種事情,因為這衣服確實有洗過的痕跡。”

這位顧客知道自己錯了,而售貨員卻把錯誤轉嫁給這位顧客的丈夫身上,反正,這位可憐的丈夫又不在身邊,背一背黑鍋也無妨。這位太太笑著罵道:“遭天打的,一定是他搞錯了。”於是體麵地拿起衣服,離開了商場。

說話必須看對象,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

隻有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對方心窩裏去,實現成功的交流。

順著對方的情況講話

說話必須看對象,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隻有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對方心窩裏去,實現成功的交流。否則,你再能言善辯,別人也不買你的賬。

那麼,說話的時候如何順著情況說話呢?

1.根據別人的興趣愛好說話。

人們因職業、個性、閱曆及文化素養等方麵的不同,興趣和愛好也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的興趣、愛好還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年輕時對垂釣感興趣,而到了晚年,卻愛好養花種草。而你若知道你的交際對象對某方麵感興趣,你與之交際時如果先談些與其興趣有關的話題,對方就容易向你打開話匣子。

2.根據別人的性格特點說話。

平時,我們麵對的交際對象性格迥異,有的生性內向,不僅自己說話比較講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別人說話有分寸、講禮貌。因此,與這樣的交際對象交談時,要注意說話方式,盡可能對其表現得尊重和謙恭些。

也有的交際對象性格比較急躁、直率,講話猶若拉風箱般直來直去,同時,也不太計較別人的說話方式。所以,與這樣的交際對象交談時,要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

3.根據別人的潛在心理說話。

話要說到別人的心坎上,就要注意揣摩你的交際對象心裏在想什麼。如果你說的話與對方的心理相吻合,受話人就樂於接受;反之,你說的話就會使受話人產生排斥心理。

某絲織廠繅絲車間女工小王創造了該廠接線頭操作的最高記錄,引起了廠長的極大興趣。此刻,生產科長根據廠長的潛在心理隨即建議說:“廠長,我們是否召開一個技能操作現場會,讓小王現身說法介紹操作經驗,這樣,就能以點帶麵,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益。”結果,廠長當即采納建議並對生產科長的想法大加讚賞。

4.根據別人的不同身份說話。

我們在生活中要與不同身份的人交際說話,因此,針對不同的身份,所選話題也應有所不同,即要選擇與之身份、職業相近的話題。比如,你在旅途上遇到了一位老農,如果你把話題引向美容與健身上去,就是“驢唇不對馬嘴”了。倘若你說:“大叔,今年的收成咋樣啊?每畝地的包米能收多少?”這樣,就能激起老農與你談話的共鳴點和興奮點。

土地失去水分便成了沙漠,世間如果沒有了“謝謝”,比沙漠更可怕。

即使你一文不名,也沒有出色的才能,但是隻要你有良好的修養,善於說“謝謝”,那麼你一定會大受歡迎。

“謝謝”最能贏得人心

一個懂得感謝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懂得感恩、懂得奉獻、懂得知恩圖報、有責任感的人。

有人總結出對於人生最重要的十八個字,即:“謝謝,您好,對不起,麻煩您,再見,我錯了,請,我們。”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謝謝”二字。英文中也有一個詞使用率最高,人們幾乎每天詞不離口,那就是“Thankyou(謝謝)”,由此可見“謝謝”這個詞被使用的重要性和頻繁性。

一所著名大學的一批研究生被導師安排到一個大型企業的實驗室參觀。

全體同學坐在會議室裏等待總經理的到來。秘書給大家倒水,同學們都表情木然地看著她忙前忙後。隻有一個同學在秘書給他倒水時,輕聲地說了聲:“謝謝,辛苦您了。”秘書覺得很感動,因為這句很普通的客氣話,卻是她今天聽到的唯一一句。

不久總經理進來了,對他們說:“歡迎同學們到這裏來參觀。我看同學們好像都沒有帶筆記本,這樣吧,李秘書你去拿一些部裏印的紀念冊,送給同學們做紀念吧。”

接下來,總經理雙手把紀念冊發到同學們手中。大部分同學都坐著很隨意地接過手冊。總經理的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這時,還是那位同學,在總經理把紀念冊送到他麵前時,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握住手冊恭敬地說了聲:“謝謝您!”總經理這時點了點頭,伸手拍著他的肩膀問:“你叫什麼名字?”知道答案後總經理微笑點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兩個月後,那位彬彬有禮的同學的畢業分配表上赫然寫著該大型企業。

有幾位頗不服氣的同學找到導師說:“他的學習成績隻算是中等,為什麼選他而沒有選我們?”

導師看著他們說:“這是總經理點名來要的。除了學習之外,你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修養是第一課。”

無論你有什麼樣的出色才智,一旦表現出無禮,你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就會大打折扣。隻要我們多加修飾,注意舉止文明,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良好的修養足以彌補你的其他缺陷。

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作為社會的一員,你們享受著方方麵麵的悉心照顧;作為家庭的一員,我們享受著父母的百般嗬護。可是,你們中又有多少人曾經真誠地對小溪對樹木說一聲“謝謝”呢?

又有多少人曾經真誠地對父親對母親說一聲“謝謝”呢?又有多少人對於他人給予自己的幫助銘記於心呢?或許,這一切給予來得太平常、太持久、太理所應當了,以至於忘了感動,忘了感激。

“謝謝”不但是一句感謝的詞,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