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以往的作戰經驗,隻有用麻袋裝土構築工事。李德生立刻叫人打電話給後勤人員,命令他們立即送1000條麻袋來,當天夜裏,汽車就將麻袋送到了前方。

因地麵工事被毀,坑道工事沒有形成與戰壕相連接的戰鬥體係,屯兵坑道與山頂工事相距有好幾十米。在戰鬥進行中,增加的兵員就要在暴露的陣地上通過,這樣就常常遭到對方火力的殺傷,特別是當對方占領表麵陣地後,就可以封鎖誌願軍屯兵的坑道口,從而使得我防守分隊的處境十分被動。

在這種情況下,我十二軍一上陣地,就要解決站住腳和屯兵的問題。

運來麻袋裝上土,圍成一個圓圈,雖然暫時可以蔽身,但這樣的工事仍不能抵禦“聯合國軍”猛烈的炮火,所以誌願軍戰士一上陣地就首先要突擊挖掘坑道和搶修戰壕。

為了使一線部隊休息好,保存體力準備第二天再戰。首長決定由預備連隊上去挖坑道,並提出挖一米堅石坑道立三等功一次,鼓勵大家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人民立功。

有了這些措施,陣地狀況日益改善,屯兵作戰就有了保障,解決了在陣地上“站住腳”的問題。

在部隊“站住腳”後,保障通信暢通,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問題。

對方的炮火晝夜不停地往這兩個陣地上打,電話線經常被打斷。通訊聯絡不能保證,命令就難以下達,情況不能上報。由於戰鬥十分激烈,接線員的傷亡也很大。

麵對這種情況,誌願軍接線員提前多準備了一些電線,部隊上去打一次反擊,通信排即拉一根新線,在稍微靠後的一些地區,則把電線埋在塹壕一側專挖的小土溝裏,這樣就基本上保證了由團到前沿的通信聯絡暢通,後來步話機也配備到了連和排。

5979高地的11個陣地不是一條直線排列,而是由兩條山脊向南,形成前三角形,部隊將山上重要的無名高地個別編號,西北方向一條山梁,從後到前,分別命名為6、5、4、0號陣地。

東北方向一條山梁,從後到前是2、8、1、3號陣地,交叉到前麵正好是三角形,主峰為3號陣地,其西南還有10號陣地,正麵是9號陣地,再往東南下去是最近的7號陣地,山腳東麵是11號陣地,東北麵就是上甘嶺村,11號陣地東麵是一條山間公路,公路向東即是5377北山。

犬牙交錯的地形,部隊運動相當複雜,但山形有前有後,彎彎曲曲,卻也提供了從前後和兩側觀察戰況的好條件。

團裏由偵察股組成一個觀察網,各陣地上都設有觀察員,他們及時地將看到的情況,彙集上報。

連、營、團還在晚上不斷地派小分隊到對方陣地前沿了解情況,有的點還配備了步話機。

由於采取了一係列嚴密的通信觀察措施,使上級指揮機構,對團、營、連直至前沿班的雙方情況,均能及時掌握,對指揮作戰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步炮協同,有時誌願軍的步兵發給炮兵指示目標,使用猛烈的火力,成連成排地殺傷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