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軍調整進攻戰術(1 / 1)

三、反擊取得勝利 誌願軍調整進攻戰術

11月18日,三十四師一〇六團由炮兵部隊抽調的卡車從休整地緊急調到上甘嶺。

這個團從九十三團手中接防的5377高地陣地,尚缺7號和8號陣地,這兩個陣地與美軍占據的537高地主峰山勢相接,距離隻有50米,防禦難度極大,而且沒有什麼戰略意義。

李德生不願再為這兩個陣地付出戰士的生命,特意囑咐一〇六團團長武效賢,對這兩個陣地不必部署部隊,隻用炮火控製。李德生還給一〇六團加強了一個營,要求該團堅持到底,不再使用其他部隊。一〇六團是由1938年陳再道在冀南地區組織的抗日武裝發展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是中野六縱的主力團,在魯西南戰役和挺進大別山的戰略進軍中,立下過顯赫戰功。

一〇六團時任團長武效賢,26歲就當上了團長,是十二軍最年輕的團長,是帶兵打仗的行家裏手。在他任營教導員時,營裏就出了聞名全軍的“愛兵典型”王克勤。在後來當師長時,又出了訓練尖子郭興福,並總結出“郭興福教學法”,在全軍推廣。在5時,一〇六團剛接防還不到3小時,南朝鮮軍第二師的進攻就開始了,南朝鮮軍此次進攻的主要目標是6號陣地。

6號陣地是5377高地西側的突出部,地勢又高,是西側防禦的要點,如果失守,不僅西麵陣地不保,東麵的1、2、3號陣地也很難守住,並且還能威脅到縱深的448高地,因此雙方對6號陣地的爭奪十分激烈。

南朝鮮軍先是以4架飛機進行轟炸,接著又是長達近一小時的炮擊,整個5377高地落彈兩萬餘發。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下,6號陣地上唯一的一個坑道被炸塌了,八連連長文法禮等20多人全部壯烈犧牲。

在炮擊過後,南朝鮮軍以一個連的兵力對6號陣地發起了集團衝鋒。守備部隊拚死抗擊,雙方的激戰一直到次日,即19日晚,終因部隊傷亡過大,6號陣地不得不落入對方。

20日4時,九連發動了反擊,一班負責主攻6號陣地,經過數小時惡戰,終於將6號陣地奪回了。

天剛亮,南朝鮮軍的攻擊又開始了,高守餘從天亮到黃昏,用手榴彈、爆破筒獨自帶傷而戰,擊退了南朝鮮軍6次衝鋒。

在這期間,由於南朝鮮軍密集的炮火封鎖,他得不到任何支援,一天就吃了口袋裏3顆慰問團帶來的糖果,堅守住了至關重要的6號陣地。

戰後,高守餘被誌願軍總部授予“孤膽英雄”的光榮稱號。

到了黃昏時分,作為首批上高地的部隊三營經過三天激戰,已經連一個完整的排都沒有了。武效賢隻好將二營調了上來,考慮到已經指揮3天戰鬥的三營長權銀剛對地形、敵情都比較熟悉,指定由他繼續指揮二營。武效賢見部隊在3天內傷亡很大,如果照這樣打下去,他的這個加強團最多隻能守10天,所以就向李德生請求改變戰術

武效賢認為守住5377高地的關鍵是保存部隊,在5377高地北側山腳下,有兩個總共可以集結一個加強連的屯兵洞,但從山腳到山頂還有500餘米的路程,在對方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增援部隊通常有一半人就在這500米路程上傷亡了。

針對這種情況,武效賢建議說:“如果我們在這500米的路程上,每50米挖一個防炮洞,在距山頂20米處再挖一個能容納一個排兵力的坑道。這樣,部隊沿著防炮洞進行蛙跳式運動,最後在坑道裏集結,陣地上傷亡一個,就從坑道裏補充一個。這就可以大大減少在運動途中的傷亡,集中最大兵力堅守陣地。”

李德生對這個建議很滿意,並很快采納了,他給了武效賢一周的時間去按這一計劃修築工事。一〇六團在12門榴彈炮和40門迫擊炮的火力掩護下,冒著夜間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突擊修築。同時,團政治部發出號召:一晝夜挖掘一米以上的防炮洞就給予記功!

經一周的艱苦努力,一〇六團終於在陣地上挖掘了7條坑道、12個屯兵洞和5個防炮洞,建成了完備的防禦作戰體係。

這樣,一〇六團隻需集中兵力堅守關鍵的6號、2號陣地,其他陣地白天用炮火控製,晚上組織小部隊出擊,一下子傷亡大減,士氣大增,不僅有足夠的兵力完成防禦,還有多餘的兵力可以進行反擊。

到25日,除7號、8號陣地外,其餘陣地全部恢複,並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