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往往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所以與領導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裝傻”。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反駁對方所說的話。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要有很好的修養才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處,如果不表現得恰到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
職場最忌功高蓋主
在職場中,對於一個下屬來說,最忌諱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10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這樣的回答,劉邦怎麼能不耿耿於懷?
自以為有功便忘了上司,總是討人嫌的,特別容易招惹上司嫉恨。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惱恨的事情,所以你的上司被你超過,這對你往往會有不利影響……
劉濤從大學剛剛出來,就跟了現在這個老板,經過幾年的拚搏,公司現在也有了一定的規模,而他也算是勞苦功高的重臣了。所以,當人事部晉升他為總經理特別助理時,公司其他同事都沒有任何異議。自劉濤出任特別助理以後,凡事他總是親曆親為,對待員工,也是禮讓有加。公司的各項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這對於他的頂頭上司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在每次主管會議上,總經理都是對他大加讚賞。一次,總經理還特別提議,讓劉濤給公司做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好在國外開拓一個新的市場。
在了解各個部門的情況之後,劉濤把一份厚厚的計劃書交給了總經理。
過了幾天,總經理找劉濤談話了:“劉濤呀!你的計劃書做得很好,而且內容也很詳細,但是有一個問題,別的人對這個項目都不熟悉呀,對於人員問題,我考慮了一下,可能就隻有你最合適了。所以公司決定在法國設立一個辦事處,請你過去擔任駐法代表。同時為了使你無後顧之憂,公司還為你準備了一套房子,你的出差費全都由公司承擔。”多麼優厚的待遇啊!公司所有同事都對劉濤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可隻有劉濤自己心裏清楚,總經理是擔心自己一不小心“功高蓋主”,搶了他的風頭,阻礙了他的仕途,找了個理由把身邊最有能力的人外放了而已。
曆史上許多為草莽出身的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後來都沒有好的下場。劉濤的“功高蓋主”,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改革,凡事親曆親為。雖然看似對老板有利,但是因為和老板一起打拚多年,其威望在員工心裏也很高。而老板就怕這種情況會給自己帶來威脅。所以,最後他遭到了“外放架空”的命運。
在一些主子的眼中,臣子是他的工具,那工具對他有利時,他會重用;無利時,他就要除去。不要以為你給老板打拚多年,無功也有勞,他會一直善待你的。如果你自認是“芳蘭”,那麼你就要學會先下手為強的道理,在老板還來不及下調令前,就做好萬全的準備,使自己不至於陷入他的陷阱當中。
正如老子所說:“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智若愚……”這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成熟、睿智的標誌。而《周易》之《坤卦》篇:“六三,不顯露、炫耀才華,固守柔順之德,即使輔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會有善終。”這些古訓都在告誡我們,作為一個職場中人,要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在上司麵前,不要喋喋不休。對於取得的成績不要張揚,這樣的處事原則會讓你遠離很多的是非。假若立了幾次功,就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就覺得上司不配指揮自己,不論什麼事,少了自己別人就幹不成,居功自傲,對下屬以領導自居,甚至對上司指手畫腳,不可一世,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長此以往,不但會傷及上司和下屬的自尊心,而且會導致你和上司的情感不和。
即便你是公司元老、創業功臣,也切記不要居功自傲。要知道在封建社會裏,“功高蓋主”是為臣者的大忌。在現代一個相對成體係的企業裏麵,企業最高決策者的權威同樣不容置疑。我們見過為數不少的知名經理人,因為居功自傲、功高蓋主而黯然出局。這些教訓告訴我們,做一個成功的職業人士,特別是到了老板副手、準接班人等位置的時候,光有“直方大”的品德、運籌帷幄的能力和令人信服的業績還不足以擔此大任,還要懂得“大音稀聲”和“無成有終”的道理。
難得“糊塗”
曆來“難得糊塗”都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隻要你懂得裝傻就行。其實,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現代職場中,與領導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適時“裝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糾正對方的錯誤。人際交往,裝傻可以為人遮羞,自找台階;可以故作不知達成幽默,反唇相譏;可以假癡不癲迷惑對手。在這期間,你必須有好的演技,才能“瘋”得恰到好處。
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當你誌得意滿時,切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然,你不被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但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眾將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一顯身手。
第一個項目擊劍格鬥。眾將都使出渾身解數,隻見短劍飛舞,盾牌晃動,鬥來衝去。經過輪番比試,選出了6個人來,參加下一輪比賽。
第二個項目是比箭,取勝的6名將領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有的射中靶邊,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來射箭的是公孫子都。他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隻見他搭弓上箭,3箭連中靶心。他昂著頭,瞟了最後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後一位射手是個老人,他叫穎考叔,胡子已經有點花白,曾勸莊公與其母親和解,莊公很是看重他。穎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擊,也連中靶心,與公孫子都射了個平手。
剩下他兩個人了,莊公派人拉出一輛戰車來,說:“你們二人站在百步開外,同時來搶這部戰車。誰搶到手,誰就是先行官。”公孫子都輕蔑地看了對手一眼,然後就開始跑了。哪知跑了一半時,公孫子都腳滑了一下,跌了個跟頭。等爬起來時,穎考叔已搶車在手。公孫子都哪裏服氣,提了長矛就來奪車。穎考叔一看,拉起來飛步跑去,莊公忙派人阻止,宣布穎考叔為先行官。公孫子都遂懷恨在心。
穎考叔不負莊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雲梯上衝上許都城頭。眼見穎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嫉妒得心裏發疼,竟抽出箭來,搭弓瞄準城頭上的穎考叔射去,一下子把穎考叔射了個“透心涼”,從城頭栽下來。
穎考叔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就是因為他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才華。如果他在那一輪中稍微地讓一步,適當地掩飾一下自己的本領,那麼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後果。當然,公孫子都的做法是可殺的,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職場中,也往往存在著這樣的一個道理。中國有個成語:“芳蘭當戶,不得不鋤”,就是說跟主子穿一條褲子打天下的臣子,常常第一個被殺掉。因此,作為一個職場中人要學會適當地掩飾一下自己的才華,有時“糊塗”也不失為一種良策。
推恩施惠
雖然在當今的職場中,已不同於當年“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奴才;當今的企業,似乎也不同於一言生死的朝廷。但古往今來,隻要自己不是一把手,就有可能麵臨“功高蓋主”與“兔死狗烹”的問題。
《黃石公兵法》中有一項“推恩施惠”的主張,頗有見地。意即:有功勞的時候,要懂得將功勞往上推;有利益的時候,則要懂得施惠給下麵的人。這個做法很值得人參考。
一個職場中人應懂得向上“推恩”,才能獲得上司的重視和信任。上司會認為你不貪功,是可輔佐他的可用之才。反之,經理人如果處處和上司或老板搶功,老板一定會以為你野心太重,將來勢力豐滿必將難於駕馭。此時上司不但不會把你放在重要的位置,也不會將你列為接班的人選。
當領導的總是要顯示出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君王喜歡有人輔佐,卻不喜歡被人超過。如果你某些事做得好,你應該表現得你隻是做了本來就該做的事。可謂是:盡管星星都有光明,卻不敢比太陽更亮。
倘使你的才幹遠超過你的上司,且有憤憤不平的感覺,並讓旁人聞知其事,這樣無異於自取失敗。但是如果你的能力會成為上司或老板的榮譽,他就會認為你是他訓練出來的,是他培養出來的。此時他對你還有什麼不放心呢?
除了懂得推恩之外,也要懂得“施惠”,將恩惠布施給下屬。如果你隻顧自己享受,下屬會認為自己為公司做到手軟,卻沒有受到激勵。這樣的話,組織的向心力自然就會變得薄弱;對你這個主管也會變得口服心不服。要知道,一個能接近你而又記恨你的部下,無疑是相當危險的。
你可以讓別人推你攀升,也可以讓別人拉你攀升,方法雖然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的。因此,把功勞讓給下屬,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必然會助你成功。因為你的下一步成功,也就意味著他下一步的成功。
因此.作為一個職場中人,在工作時,就應該適度地掩飾自己的才華,不要因過於顯示才華而落一個不好的下場。
5.先退一步,再往前跳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職場中人都希望自己越跳越高。但是做任何事都要事先考慮考慮,是否給自己留下了足夠的餘地。如果不慎跳錯槽,選擇了一個不適合的池塘,別說釣大魚,恐怕連小魚也成問題。有時候,退一步換一個小池塘來釣魚,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退一步再往前跳
碰上僵局,或者對方一直不掀牌,讓你感到高深莫測的時候,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一步。
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被公認為最偉大的作品,應該是他的大理石雕刻——大衛像。
有很多人不知道,當米開朗基羅剛雕好大衛像的時候,主管這件事的官員跑去看,竟然不滿意。
“有什麼地方不對嗎?”米開朗基羅問。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員說。
“是嗎?”米開朗基羅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聲:“可不是嗎?鼻子是大了一點,我馬上改。”說著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當當地修改起來。
隨著米開朗基羅的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員不得不躲開。
隔一會兒,米開朗基羅修好了,爬下架子,請那位官員再去檢查:
“您看,現在可以了吧?”
官員看了看,高興地說:“是啊!好極了!這樣才對啊!”
送走了官員,米開朗基羅先去洗手,為什麼?
因為他剛才隻是偷偷抓了一小塊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麵做做樣子。
從頭到尾,他根本沒有改動原來的雕刻。
但是,試想一下:如果米開朗基羅不這樣做,而跟那位官員爭,會有這麼好的結果嗎?
人的胸襟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爭一時不如爭千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反倒是處處是出路。
一位留美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思前想後,他決定收起所有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幹得一絲不苟。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這時他亮出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崗位。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於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過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博士證,老板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職場中,經常會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難題。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有時往後退一步、兩步、三步,都不失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以退為進,由低到高,這是自我表現的一種藝術。能屈能伸,能上能下,才是跑贏職場的一種策略。
學會讓一步
赫爾鮑姆是礦冶專業的高才生,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之後,又進德國的佛萊堡大學深造,拿到了碩士學位。然而,當他來到美國西部的一個大礦上找工作時,卻發現很不順利。
按照預約的時間,赫爾鮑姆走進大礦主的辦公室,準備麵試。他先把文憑遞上,心想對方看了之後一定會感到滿意。可大礦主對此一點也沒有興趣,斷然拒絕了他的求職要求。
“先生,正因為您有碩士學位,所以我就不能聘用您。”大礦主毫不客氣地說,“我知道,你們學了係統的理論,可那些東西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我可用不著這種溫文爾雅的工程師。”
原來,這位大礦主是工人出身,一步一步地從基層提拔上來的,後來成為大礦的“掌門人”。此人生性耿直,脾氣倔強。由於自己沒有上過大學,因此不喜歡有學曆的人。尤其對那些張口能講出一大套理論的工程師,更沒有好感。麵對應聘時出現的這種尷尬和無奈,聰明的赫爾鮑姆腦子一轉,很快想出了對策。他毫不惱怒,而是巧妙地轉換話題,以緩解氣氛。
他微笑著說:“大礦主先生,我想向您透露一個秘密,可您得事先答應我的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告訴我父親。”大礦主對此頗感興趣,表示決不泄密。
“說真的,我在德國佛萊堡大學的3年時間一直是在混日子,什麼東西也沒有學到。”他小聲地告訴對方。一聽完這話,大礦主的臉馬上由“陰”轉“晴”,哈哈大笑起來,然後當場拍板:“很好,您被錄用了,明天就可以來上班。”
赫爾鮑姆之審時度勢,靈活多變,采用了以“退”為“進”的策略。求職場上情況複雜,變化多端,讓步有時是必要的。讓步是一種暫時的虛擬後退,是為了進一尺。讓步是一種修養,並非懦弱,更不是失去人格。
或許會有人擔心,赫爾鮑姆此舉不妥。可他這樣做的結果既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又可以使問題得到解決。更何況赫爾鮑姆並不會因此而使自己貶值,他的學識水平如何日後自有公論,不在於自己的評價。
擇業需要退一步
在人才擇業過程中,隻要走進職場,不少人都是抱著“高就”的念頭。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是,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隻要用人單位能夠用己所長,無論是高走或是低就,都是很正常的。尤其對技術和知識結構比較欠缺的擇業者來說,攀高還不如低走。
試想,一個單位的人才結構總是呈金字塔形,不可能人人都坐上高職位。通過競爭憑自身的過硬本領求得高職位,固然值得慶賀,但假若一時難以獲得機會,求高不成,就應該低就一級,那樣自己也能有個更為寬闊的空間和能量的積累機會。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這個道理。
某汽車製造公司招聘員工,名牌大學汽車製造專業的幾名畢業生前去應聘,結果一個個失敗而歸,而一個自學成才的修理工卻馬到成功,當場簽約。原因很簡單,大學生們隻想坐辦公室,而這名工人則是自願到生產一線去。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初進這種現代化大公司,誰都得先去一線見習,與其被動下放鍛煉,不如主動去當工人;二是自信比其他工人更具理論基礎和發展潛力,在現代化管理的人才選拔機製下,相信自己早晚會被提拔。這種心態,使他不但容易擇業成功,而且日後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人才市場有關擇業流向的分析資料表明,有些人在擇業過程中明明有許多選擇,卻非高職位不就。這雖是有誌向的表現,但也有失偏頗。特別是有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大學生,時常忽視自己缺乏實踐經驗和尚未經受社會環境考驗的弱點,他們應聘時信心十足,開口談工資、閉口談工作條件,結果往往失望而歸。
如果把自信心和奮鬥精神建立在“持久戰”基礎上,退一步進兩步,結果往往不一樣,不妨試一試。
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時為了更進一步,就需要我們去忍一時,需要我們去讓一步。因此,做任何事都要學會給自己留餘地,先退一步再往前跳實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