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附錄2:在解脫中成長成熟(2 / 3)

最後,業障是指行為和習氣上的障礙,人如果沒有恒心,缺乏定力,生活習慣不好或染上惡習,都是惡業。許多人以為自己體弱多病是業障,生意失敗是業障,這是錯誤的。真正的業障是自己被不好的思考、生活和工作習慣所阻礙,人所以有厄運,都是業障形成的。如果能從業障中解脫出來,就能看清事實,發展出得宜的適應。能從業障中解脫出來的人,就是有福氣的人。福氣不在占有,而是在“能用”;業障阻礙了你的“大用”,以致失去智慧,喪失機會。失去大機大用的人,又怎麼能活得幸福,活得成功呢?

人要從所知障、煩惱障和業障解脫出來,生活才顯得自在,思想才有自由和創意。不過,我們還須省思:如果沒有所知,又怎麼能解脫而生智慧呢?沒有煩惱,又怎麼能體會轉識成智的妙法呢?不是因為蹉跎歲月,又怎麼會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事實呢?從現在開始,隻要你肯改變自己,願意從執著與沉迷中解脫出來,你就能過成功的人生。

解脫占有才有自由。

我曾聽過一個很生動的說法:一位佛門弟子在臨終魂魄脫體時,從一個小門進入一個珠寶的世界,放眼望去,應有盡有。這遊魂拚命地攫取,於是陷入痛苦的地獄,走不出來。各種珍玩統統穿戴在身上,這時,地藏菩薩看到了,對他說:“把你占有的東西放下來,不就出離地獄了嗎?”遊魂說:“我舍不得。”遊魂繼續在那裏受著苦。

這段故事是很發人深省的。人一旦走入野心的占有,就會陷入心靈的地獄世界。反之,隻要一念能與別人分享,改變占有的態度,即使是經營龐大的事業,也是自由自在的。

解脫執著而後通達。

每一個人都應該為生活負起責任,為工作盡心力,為某些挑戰作堅持。目標明確,過程和方法清楚,能清醒地響應所麵臨的一切挑戰,這樣的人是通達而負責的;反之,如果缺乏清醒的思考和工作計劃,憑著欲心一頭栽,像工作狂一樣地猛幹,或者死心眼兒不肯變通,那就是執著了。

我們應該對工作負責,而不是對工作執著;要為自己盡本分,而不是讓自己執著放不開;要有通達的性情,而不是讓自己的心思打死結。

佛教有則故事說,有一次某地方洪水泛濫。某人被洶湧的洪水所困。有一位船夫勉強撐船來救他,他說:“我平時用功念佛,我要等觀音菩薩來救我。”

他不肯上船,船夫看到水勢越來越大,隻好把船劃開了。洪水越來越高漲。這時,他隻聽到一個聲音:“剛剛我來救你,你為什麼不上船呢?”這位佛門弟子太執著了,以致失去獲救的機會。人的心如果在追逐著物就會執著,死纏著一個頑固念頭也是執著;反過來,如果用心來看物,來檢討觀念的正確與否,就會通達無礙。大珠禪師說:心逐物為邪。物從心為正。

儒家所謂的誠意和正心,正是要破執著,顯智慧,要培養“君子不器”的通達胸襟。解脫執著能使人通權達變。那是自性真如展現的緣故。所以禪家說: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當一個人不被色相所縛時,就不會執著,成見和刻板的態度自然不起。他超越於變與不變,完全的通達,生活的適應能力也就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