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做到以上三點,需要我們控製好自己的脾氣,穩定自己的情緒,你可以先冷靜5分鍾,等到能夠平靜地麵對對方了,不妨試試把疾言厲色的批評或苦口婆心的勸誡換成情真意切的關懷。
先表揚,後批評,再表揚
俗話說,人無完人,生活中的人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涉及了批評的藝術,真正有口才的人絕不會不顧對方感受、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而是會掌握批評的藝術,讓對方心甘情願地接受。
有一種三明治批評法,比方說,有的人遇到一件事情,事情做得不夠好,大多數情況下,直接去批評的話效果一定不好,對此,要先使用讚美,然後使用小小的批評,最後再去讚美。眾所周知,三明治中間一般都是最好吃的東西,把批評指正放在讚美的中間,批評也就容易被下屬消化了。
美國著名的女企業家瑪麗·凱·阿什就善用“先表揚,後批評,再表揚”的三明治做法,使用這一批評方法,使得她在管理下屬上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她是這樣說的:“批評應對事不對人,在批評前,先設法表揚一番,在批評後,再設法表揚一番。總之,應力爭用一種友好的氣氛開始和結束談話,如果你能用這種方式處理問題,那你就不會把對方臭罵一頓,也就不會把對方激怒。”
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學習瑪麗·凱·阿什的這種批評方法,你應該努力發現對方的一些閃光點,你給下屬一些陽光,他會還你一片燦爛。
陽女士是某外企的公關部經理,公關部是公司的門麵,自然對員工的穿著都有一定的要求。但這天,新來的劉小姐身著一身街頭服飾,對此,陽女士不能不管,但她並沒有直接批評小劉,而是這樣委婉地說:“嘿,小劉,今天的發型很漂亮啊(第一步——讚美),如果配上咱們公司的職業裝(第二步——其實是批評),你會更精神更漂亮(第三步——讚美)!
這種批評方式就是“三明治批評法”,之所以稱之為“三明治批評法”,是因為它就像三明治,在麵包的中間夾著其他東西。使用這種批評方法,被批評的一方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激勵,也就能心平氣和地接受批評了。
的確,批評本身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自己在批評時的態度,即便有些個人成見,也要始終保持友善的氣氛。那麼,具體來說,我們該如何使用“三明治批評法”呢?
1.在提出批評之前,先對對方充分肯定
這有助於減輕他的恐懼心理,然後適時地提出批評,讓其理智地思考自己的過錯,而不是陷入情緒的對抗當中,最後再次給予肯定和表揚。
2.不要傷害部下的自尊與自信
批評要把握一個核心,就是不損對方的麵子,不傷對方的自尊。例如,“我以前也會犯下這種過錯……”“每個人都有低潮的時候,重要的是如何縮短低潮的時間”“像你這麼聰明的人,我實在無法同意你再犯一次同樣的錯誤”“你以往的表現都優於一般人,希望你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3.批評同類錯誤來加以影射
如果別人犯了錯誤,你又不好意思直接指責和批評,不妨批評和對方所犯的錯誤同類性質的錯誤,把你的不滿和指責委婉地傳遞給別人。因為沒有所指,所以沒有針對性,即使對方不願意聽,或者是有想法,也不會有直接的反擊。但是,由於所批評的錯誤和對方有同類性,所以即使是最笨的白癡,也能感受得到這份責備。
4.友好地結束批評
沒有人喜歡被否定,因此,批評不當,很容易讓對方感到一定的壓力,對其造成心理負擔,甚至令其對你產生對抗情緒。為了避免這一點,你可以在批評結束時以友好的態度表明你的期望,比如:“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這是一種鼓勵,而如果你說“今後不許再犯”,那麼,對方勢必會認為這是一種警告,那麼,這無異於另一次打擊。
三明治批評法就如三明治,第一層總是認同、賞識、肯定、關愛下屬的優點或積極麵,中間這一層夾著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第三層總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使之回味無窮。這種批評法,不僅不會挫傷對方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且會使他們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麵。
鼓勵代替指責,對方更易接受
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測試:讓兩個媽媽分別帶著孩子去郊外散步,當兩個孩子追逐嬉戲的時候,不約而同地摔倒在地。一個媽媽走上前去,斥責道:“你咋回事啊?怎麼這麼不小心啊!”孩子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而第二個媽媽則沒有指責和批評,而是拍了拍手說:“寶貝,站起來,跌倒一次沒什麼,在媽媽眼裏你永遠都是最棒的。”孩子爬起來,拍了拍身上的土,嘻嘻哈哈地跑開了。
同樣是麵對跌倒的孩子,一個媽媽用指責去批評,而另外一個媽媽用鼓勵的言辭去“批評”,結果,兩個孩子的表現截然相反。心理學專家解釋了這種現象:當人在犯了錯誤之後,擔心會受到外界的批評而心生恐懼,同時,也因為遭受了挫折而感到委屈。在這種複雜的情緒之下,指責隻能使恐懼變多,委屈變大,相反,鼓勵則能讓恐懼變少,委屈變小。這就是為什麼兩個母親采取的方法不一樣,兩個孩子有不同的表現。基於人們的這種心理,在表達批評的時候,不妨用鼓勵代替指責,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唯一蟬聯三次世界冠軍的天才教練藍柏第挑出了一位身材高大的後衛,叫作衛傑瑞,可是在比賽中,他屢屢失誤,以至被迫下場。教練把他叫到跟前,訓斥說:“你是個拙劣的運動員,你沒能阻止住對方的進攻,你完了!”後衛沮喪地走進了更衣室。過了一會兒,當藍柏第走進更衣室的時候,看到後衛在低頭哭泣,他走上前去,用手臂環繞在後衛的肩膀上,說:“孩子,你是一個拙劣的運動員,然而,憑良心說,我應該告訴你,你自己的內心有一個偉大的橄欖球運動員,我正要緊緊地抱住你,直到你內心的運動員有機會站出來,並且申明他是一個偉大的橄欖球運動員為止。”這些話讓衛傑瑞感動不已。
麵對後衛衛傑瑞的拙劣表現,藍柏第並沒有繼續指責他,而是改用鼓勵的方式,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有了藍柏第的鼓勵,才出現了曆史上的天才球星。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葛萊瑟說:“批評是管教孩子最糟糕的方法。”因為,當一個人做錯事之後,內心之中更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鼓勵,而不是嚴厲的斥責,鼓勵能讓他重拾信心,而斥責則會讓人更加灰心。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多。這天,女兒正在專心致誌地練習書法。爸爸走上來看了一眼,撫摸著女兒的頭,說:“很不錯,繼續努力。”聽到這話以後,女兒的心裏美滋滋的,練起字來更加地認真仔細了。過了幾分鍾,媽媽湊上來看了一眼,說:“真難看,你都二年級了,字寫得這麼難看,我到你這麼大的時候,字寫得可漂亮了。”女兒很不高興,她嘟囔著說:“爸爸都說我寫得好看呢。”媽媽笑著說:“那是因為你爸爸怕你不高興,才這麼說的。”女兒生氣地把筆一扔,說:“我不寫了。”同樣是對女兒的指導,爸爸用了鼓勵的方式,媽媽用了批評的方式,結果截然相反。可見,用鼓勵的言語去批評別人能更好地達到改變的目的。
那麼,究竟如何用鼓勵的言語去批評對方呢?
1.肯定對方的積極態度
不管對方是犯了錯誤,還是失敗了,他的努力付出是抹殺不掉的,這時候,與其去指責他,倒不如肯定對方的積極態度,讓他更加有信心。比如:代表班級參加比賽的同學沒有拿到名次,不要怪罪他能力不行,而要肯定他的努力付出,這樣,對方內心的愧疚和難受也會得到適當的減弱。
2.把你的希望和寄托說出來
盡管別人的表現與你期望的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這時候不要責怪別人,在對對方肯定的同時,把你的希望和寄托說出來,讓對方明白自己還有多遠的距離。比如,孩子的字寫得很難看,你與其指責,不如說:“你已經寫得不錯了,要是再耐心一些,認真一些,效果會更好。”這樣,你的鼓勵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
3.為對方繪製一幅藍圖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懈地努力,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優秀深信不疑。當對方做錯了事情,或者是遭遇到了挫折時,與其批評指責,不如告訴他,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這樣,別人的心裏會重新燃起熊熊烈火,事實證明,信心對一個人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關鍵時候,不妨為對方構製一幅藍圖,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