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誰都有個求人幫助的時候。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求人辦事是誰也無法回避的問題,可為什麼有的人辦事順風順水,有的人辦事卻磕磕絆絆呢?這在於說話的技巧,懂心理才能把求人的話說得真誠暖心。
以情動人,有效打動對方
生活中,時時刻刻都需要運用心理學,深諳心理學,說話也能讓人心悅誠服,辦事也能讓人豎起大拇指,即使是求助,也能如願以償。既然每個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不是萬能的神,那麼,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困難,也都需要得到他人的援助。尤其是當困難大到超乎我們的想象,即使竭盡全力也無法戰勝時,我們就必須借助於他人的力量。常言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隻要眾多的火焰團結一致,就能凝聚成巨大的力量。
人,總是各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擅長所有的方麵,如果需要處理的問題恰恰不是我們所擅長的,那麼我們不如求助於擅長這個問題的人,如此一來解決問題的效率就會成倍增長。尤其是在這個以人脈關係為重要資源的社會,甚至有人說一個人成功的概率與他求人辦事的次數呈正相關。雖然這句話未必絕對正確,但是的確很有道理。為什麼那麼多富二代明明上學時成績很差,但是一旦走出校園,就能呼風喚雨呢?就是因為他們借助於父輩的積累,享受著得天獨厚的人脈資源,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對他們而言也許就是一個電話搞定的事。很多事情在普通人眼裏簡直難於上青天,在他們眼中卻再簡單不過,也因此,富二代從一出生開始,就比普通的人民子弟占據更有利的優勢。通常情況下,我們求助的人都是比我們更強大的人,因而,我們隻有以情動人,打動對方,才能如願以償地獲得幫助。很多情況下,隻要你一句話說得打動人心,對方就不會計較回報,而是講義氣地把你的事情當成是他自己的事情去辦。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辦事之前,首先一定要多了解對方,這樣才能避免說錯話,做錯事,或者是與他人話不投機。其次,為了與對方的交談更加愉快,也可以說些讓對方高興或者是對方感興趣的事情。最後,既然我們是求人辦事,當然不能趾高氣昂,適當地降低姿態,說些感動他人的軟話,是很有必要的,隻有從心理上打動對方,你才能得到對方真心誠意的幫助。
20年前,劉媽四處籌集了1000元錢,給準備去北京打拚的三弟一家作為盤纏和啟動資金。到了北京之後,三弟和妻子一起奮鬥,起早貪黑,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個服裝攤點,在隨後的幾年裏,他們更是穩紮穩打,不但賺了錢,還在北京買了房子,安了家。此時,三弟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連1000元盤纏都要劉媽四處拚湊的人了。
後來,劉媽的兒子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學,因為學費昂貴,劉媽根本沒有錢供養兒子,這時,劉媽想到了在北京的三弟。她給三弟打電話說:“三弟,你們在北京還好嗎?生意好做嗎?”三弟說:“還好啊!不過,錢沒有以前好賺啦。嫂子,你有什麼事情嗎?家裏好不好?”劉媽沒有回答三弟的問題,而是繼續說:“日子再難,也比當初你剛去北京的時候強多啦。想當初,家裏窮啊,你沒有盤纏,我們也是連1000元錢都沒有,隻好四處去借。”三弟也感慨萬千:“是啊,嫂子。當初要不是你,也許我們就來不了北京了,真是窮得連車費都沒有呢!嫂子,我哥的身體怎麼樣呢?”劉媽:“你哥身體挺好的,也總惦記你們在北京過得好不好,最近,你哥也發愁呢!二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但是學費要1萬多元,連借錢都沒地方借。”這時,三弟停頓一下,說:“嫂子,這樣吧,我給你湊1萬元錢。缺的零頭,你自己再想想辦法,行不行?二子要來北京上學太好了,到了我家門口,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會多多照顧他的。”劉媽趕緊說:“那太謝謝你了!我這就告訴你哥,讓他也別再煎熬了。”
劉媽很聰明,在準備向三弟開口借錢時,她並沒有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帶著三弟憶苦思甜,想起了當初他去北京創業時的艱難。因而,當劉媽裝作漫不經心地把二子考上北京學校的事情說出來時,三弟馬上就知道了劉媽的心思。對於這個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自己的嫂子,三弟知恩圖報,主動說幫忙湊齊1萬元錢。本是求人辦事,卻讓被求的人主動給予幫助,最終皆大歡喜。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在求人辦事時,我們都應該以情動人,這樣對方才能心甘情願地幫助我們。如果求的是官位比自己高的、有權有勢的人,則也可以適當示弱,說明自己的困難,從而讓對方產生同情心,盡力幫忙。人生在世,有誰能說自己萬事不求人呢!在必須求助時,我們如果能夠運用心理技巧,以最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求助之心,則一定能夠如願以償。
適時鋪墊,再說自己請求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同樣的道理,這個世界上也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即使是一母同胞的雙胞胎,雖然長相看起來讓人難以辨別,兩人的性格也是大相徑庭。如此一來,也就決定了我們在與不同的人說話時必須采取不同的策略。有些人不分情況,總是喜歡開門見山;有些人不管說什麼事情,都要迂回曲折。當然,並不是說開門見山不好,也不是說迂回曲折就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你麵對一個脾氣急躁的土匪,卻依然迂回曲折地哀求活命,隻怕土匪還沒聽完你囉裏囉唆的話,就直接送你見閻王了;相反,如果你遇到了文質彬彬的學者,卻滿口粗話,說話一點兒彎都不拐,則一定讓學者難以接受。倘若把對付土匪和學者的方式調換一下,也許就剛剛好了。
根據交談的對象,選擇最適合其特征的表達方式,這是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情況下,開門見山雖然好,但是如果沒有事先鋪墊,則往往讓人覺得突兀,甚至無法接受。尤其是求人幫忙辦事,一定要提前進行鋪墊,這樣對方才不會因為事出突然,一時之間不知應該作何反應。
小昂已經28歲了,獨自一人在大城市生活。說獨自一人,是因為小昂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在本地,不過,小昂也並非完全孤獨,因為他的姑姑一家就在這所城市生活。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的周末,小昂就會買些禮物去看望姑姑一家,順便也嚐嚐家常菜的味道,解解饞,就這樣,小昂與姑姑一家人相處得很好。
最近,小昂談了個女朋友,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不想,丈母娘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小昂買房。其實,丈母娘說的也有道理:錢多錢少,都可以過日子,但是如果沒有地方住,總不能睡大路去。在丈母娘的一通大道理下,小昂隻得和父母說了這件事情,然而,父母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有辦法為小昂提供經濟支持。左思右想,小昂覺得姑姑一家人都是吃國家飯的,手裏應該有閑錢,因而,他在周末時帶著很多禮物,再次來到姑媽家。也許是因為不好意思,也許是因為內心自卑,小昂決定開門見山地直抒胸臆。見到姑姑,剛剛坐在沙發上不到1分鍾,小昂就直截了當地說:“姑姑,我想和你借錢買房。”小昂這句話一出,屋子裏的氣氛陡然變了。姑姑半晌沒有說話,姑父說:“你怎麼突然要買房,之前沒聽你說過啊!”小昂說:“是這樣,我要結婚了,丈母娘讓買房。”屋裏又陷入尷尬的沉默之中,姑姑良久才說:“小昂,很不湊巧呢,我和你姑父也剛剛在雲南的一個城市買了套房,準備過去養老。你要是早點說,我們或者就不買了,先把錢給你用,但是現在,首付都已經交了呢!”姑姑的話讓小昂的希望徹底破滅了,他立即尷尬地告辭了,以後也都很少去姑姑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