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交際場合,人們會因各種原因被逼迫到窘境,例如,發生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況,令人十分難為情,無所適從,甚至想找個地洞鑽進去,處於兩難境地而無法擺脫。這時人們應善用言語救場,打好圓場,讓場麵不再尷尬。
言語失誤,敏捷思維補救
俗話說:“人有失足,馬有漏蹄。”在現實生活中,總會出現話語失誤的現象,這是不可避免的。雖然,這其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話語失誤所造成的後果是極為相似的,或貽笑大方,或糾紛四起,甚至難以挽回。尤其是在當眾說話的時候,假如你無心造成了言語失誤,那可是相當尷尬的情形,因為有那麼多人親耳聽到,你還能怎麼辦呢?說出去的話就猶如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但有時我們還是可以挽回場麵的,這就需要敏捷的思維能力了,也就是看腦子轉得快不快了。失言是一種話語表達的錯誤,隻要你能及時找到挽救的方法來進行補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失言帶來的嚴重性。
那對於說話過程中的言語失當,該如何應付呢?
1.尋找挽救的辦法
言語失誤了也可以挽救,你依然能夠用語言來進行彌補,當然這其中需要靈敏的思維以及絕妙的技巧。隻要你懂得隨機應變,就能夠彌補自己言語失誤的過錯,比如,將錯話加在他人頭上,“這是某些人的觀點,我認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又或者將錯就錯,幹脆重複肯定,然後巧妙地改變錯話的含義,將本來的錯誤變成正確的說法。
2.誠懇道歉
如果是自己的無心造成了言語上的失誤,形成了尷尬的局麵,那我們應該誠懇地向聽眾道歉,以一份坦率的胸襟來麵對自己的失誤,以誠懇的態度贏得聽眾的認可。
在當眾說話時,一旦自己言語失誤了,即便你尚未找到任何解決的辦法,隻要能主動承認自己的失誤,並向在場的聽眾說聲“對不起”,也定能贏得聽眾的喝彩聲。反之,有的人言語失誤了非但不覺得羞愧,反而說得更起勁,這樣的人就隻能讓聽眾生厭了。
和稀泥,化解難堪情境
和稀泥,又被稱為“打圓場”。生活中,我們與人初次交往,都希望雙方的交談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每個人都身心愉悅,從而隨著交談的深入,令雙方的關係能進一步加深。但實際上,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常會因經驗或能力的不足而麵臨尷尬的局麵,或與客戶爭吵,或被上司批評,或被同級嘲笑等。此時,如果我們能巧妙地打圓場,幫彼此找到一個台階,從而擺脫難堪的局麵,那麼,對方一定會對我們產生好感,從而有利於交談的進一步進行。
可見,交際中遇到尷尬的場麵時,做到審時度勢,準確把握雙方的心理,然後運用說話技巧,借助恰到好處的話語及時出麵打圓場,化解尷尬,維護交際活動的正常進行,顯得十分重要和寶貴,也確實是十分必要和值得重視的。那麼,我們在交際中,怎樣才能不失時機地打好圓場呢?
1.找個借口,給對方台階下
人們之所以會在交際場合陷入尷尬境地,是因為他們在某些場合做了不合時宜的事,說了不合情理的話等,而要打破這一僵局,可以從人們不容易看到的方麵就這些有悖常理的話和行為作出另一番解釋,以證明他們的行為和語言是合理的、無可厚非的。這樣一來,對方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際關係也能得以繼續下去了,而我們在無形中也多交了一個朋友。
2.側麵點撥
即不直言相告,而是從側麵委婉地點撥對方,使其明白自己的不滿,打消失當的念頭,這一技巧通常借助於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
3.審時度勢,讓各方都滿意
交際場合,產生矛盾的雙方若就某一問題爭論起來,此時,是很難說清楚誰對誰錯的,而作為調解者,我們在調解時應一碗水端平,不可厚此薄彼,以免加深雙方的差異,要對雙方的優勢和價值都予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說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建設性意見,這樣就容易為雙方所接受。
4.轉移話題,製造輕鬆氣氛
當尷尬或僵局出現時,有些人由於情緒上的激動,往往會在一些問題上互不相讓,在打圓場時,不妨岔開他們的話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如朋友之間為了某個問題爭得麵紅耳赤,僵持不下時,可以適時說一句“要把這個問題爭得明白,比國家足球隊贏球還難”,或者說一個笑話,讓雙方的情緒平緩下來,在輕鬆的氣氛中讓尷尬消逝殆盡,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打圓場是一種語言藝術,但打圓場必須從善意的角度出發,以特定的話語去緩和緊張氣氛,調節人際關係。而從我們自身來說,掌握交際雙方的心理,運用說話技巧,幫人找回麵子,也可以使我們在交際場合左右逢源。
隨機應變,巧妙擺脫說錯話的尷尬
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一時的失言是很正常的現象。盡管每個人從內心裏都不願意說錯話,但是錯話往往會在一些意外的情況下從嘴裏說出來。說出去的話是不能收回的,為了挽回負麵的影響,不妨多動一下腦筋,隨機應變,用將錯就錯或者曲解詞意等方式來化解說錯話後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