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談話:開始一個高效對話(2 / 3)

5.講信用,守時間

現代社會,人們對時間愈來愈重視,並且往往把不守時和不守信用聯係在一起。若你第一次與人見麵就遲到,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所以最好避免。

溝通啟示

雖然我們也知道僅憑一次見麵就給對方下結論為時過早,第一印象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錯,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第一印象的感覺走。所以,我們若想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別人的好感和認可,就應當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說好第一句話,讓溝通完美進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與人溝通和交流更是如此。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抓不住說話的關鍵點,不能說好第一句話,不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溝通目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斟酌說話的技巧,不要讓第一句話毀了我們與對方接下來的交流。

王翠翠是一家服裝店的導購員。第一天上班的時候,走進來一位體形偏胖的女士。王翠翠趕緊迎上去說:“對不起,我們這裏不賣孕婦服。”

“你說什麼?誰是孕婦?”女士很不高興地瞪了她一眼。王翠翠這才明白過來,趕緊解釋說:“對不起,你肚子那麼大,我還以為懷孕七八個月了呢。”

顧客一聽更生氣了,大聲說:“你這人會不會說話?就你這樣還做導購呢?”說完氣呼呼地走了。王翠翠委屈地說:“我不過說了幾句實話而已,至於發這麼大的火嗎?”

作為一名導購,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案例中的王翠翠不僅不會說好開頭語,連基本的如何交流的問題都掌握不好,這樣怎能留住顧客呢?連顧客都留不住,又怎麼創造業績呢?

陳剛是一個人際關係非常好的人。無論是與陌生人談話,還是與熟人聊天,他都能製造出非常活躍的談話氣氛,並在交談過程中,使雙方友誼進一步加深,這就是他獲得好人緣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他參加一個同事的生日聚會,在會場上遇到了李涵,便走上前,彬彬有禮地說:“您好!聽說您和今天的壽星是老同學?”李涵高興地點點頭說:“您是?”“我是他的同事,很高興能認識您!今天還真是個好日子,不但能給同事祝壽,還能結交一個好朋友,真的很難得。”陳剛略帶微笑地說著,李涵也高興地迎合著陳剛的話題,就這樣兩人高興地聊了起來。

陳剛與李涵能成為好朋友,第一句開場白的作用最大。如果陳剛的第一句話沒有吸引李涵的注意,沒有為交談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那麼後麵的情況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

當然,說好第一句話,並不隻局限於與陌生人的交往中,還要滲透到朋友、夫妻、親人等的交往之中,這樣可增進友情、鞏固愛情、溫暖親情。

李哥因事外出,不小心將隨身攜帶的六千元錢弄丟了,他心裏非常著急,本來家裏條件就不富裕,這六千元錢是妻子小雨辛辛苦苦、奔波忙碌攢下來的,想到這裏,他不停地責罵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向小雨交代。無奈之下,李哥撥通了家裏的電話,當電話接通後,李哥支支吾吾地說:“對不起,我……把六千塊錢給丟了。”

小雨聽了以後說:“出門在外你的安全最重要,人沒有丟就好,趕快回家吧……”聽完小雨的話,李哥感動得不知所措,傻傻地站在電話亭旁,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其實,小雨非常節儉,丟了錢,她心裏一定非常難過,可是小雨很懂得道理,知道事情發生了,埋怨也沒有用。

李哥和小雨二人結婚五六年了,李哥從來沒有給妻子做過一次飯,那天回家後李哥親自買菜下廚房,為小雨做了幾道菜,雖然做得不是非常好,可小雨卻吃得比往常更香。

從此,小雨和李哥更能體貼、理解對方了,感情加深了許多。

俗話說:“酒逢知己幹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我們的身邊,有的人相處一輩子卻還是關係生疏,而有的人卻一見如故。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要想在短暫的時間內把彼此的關係變得融洽,從而達到心靈上的共鳴,那麼就必須做到說好第一句話。說好第一句話能給人以親熱、友善、貼心的感覺,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說好自己的開頭語呢?

1.要討人喜歡

也就是說,這句開場的話最起碼應該是禮貌的,讓人聽起來悅耳順心,能贏得對方的好感甚至強烈的情感共鳴。比方說,與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交談,你可以說:“您的孩子好可愛,比電視廣告裏的童星更招人喜歡!”這樣的開場白絕對能讓對方笑逐顏開。

2.從涉及對方切身利益的話題開始

有經驗的談話者,往往善於將自己的講話與對方的切身利益聯係起來。有時為了開始時能吸引對方,往往會繞個彎子,講一些對方關心的事,待對方興趣已起,而後轉入正題。

3.能開啟話題

誰也不希望與別人第一次聊天時,剛說完一兩句話就因再也找不到話題而冷場,所以,好的開場白必須能開啟話題,就像井眼一樣能源源不斷地湧出井水來。

4.用讚揚的話開頭

世人都想聽讚頌之辭,具體的讚揚會使別人更加注意聽你講話,同時,你也會被認為是和藹可親的朋友而被對方接受。

溝通啟示

第一句話表達了你的情緒與感情,你想要傳遞給對方的信息全在這一句話裏了,是好或是壞,都將有效地影響對方的心理。說好第一句話,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打消對方疑慮,增加信任感

我們在與人溝通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對方對我們保持警惕,心存懷疑。對此,你不必過於抱怨,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當一個人對所接觸的人或事不了解或者想不通時,很容易對此產生疑慮。因此,我們在與他人接觸之前一定要掌握溝通的技巧,打消對方的疑慮,這樣辦起事情來自然會順利得多。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難免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這個世界上,絕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絕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在與陌生人交往時,我們很容易遇到性格迥異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與對方聊得開心而又盡興呢?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不同聊天對象的性格有的放矢,從而真正做到把話說到他人的心裏去,也成功地打動人心。

毫無疑問,如果對於熟悉的人,即使我們說話不到位,也還有挽回的餘地,但是如果對於陌生人,一言不慎,就很有可能給對方留下惡劣的印象,哪怕我們事後盡力彌補,付出加倍的努力,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察言觀色,有的放矢,才能把話說到對方心裏去,把事情做到對方心裏去。很多看似難以解決的難題,實際上隻要聊得好,就能把問題迎刃解決。倘若我們一張口就使他們覺得不自在,或者對我們一點兒都不服氣,那麼我們就算能力超群,也很難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更不可能受到大家的歡迎。

有一則類似的關於如何溝通的案例:

李大叔到商店裏買手機,他看上一款之後就問售貨員王雲:“你們家的手機為什麼比別家的要便宜?”王雲反問道:“大叔,您為什麼這麼問呢?”李大叔解釋說,自己對手機知識了解較少,是幫孩子買的,一看手機便宜,便擔心自己買到假貨。王雲了解了情況後,笑著對李大叔說:“我們家的這款手機是廠家直銷的,進價要優惠些,我們又把廠家給的優惠直接讓利給顧客,所以價格就低了。”但是李大叔對這個解釋還是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