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注意溝通禁忌:別讓禍事從口出(1 / 3)

一些人說話不顧及場合,常常在公共場所說話滔滔不絕。殊不知,很多時候就會給自己造成“言多必失”的境地,有可能還會為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白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否則真的會禍從口出。不良的溝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溝通,都是由於溝通者不自覺地觸犯了影響良好溝通的禁忌。那麼,在與人溝通時,哪些行為是應該禁忌的呢?本章我們將為大家進行詳細地介紹。

遇人不言人過,說話不揭人短

俗話說的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懂得說話的技巧,切忌揭人短處,戳到別人的痛點。例如,某個人曾經有過一段不光彩的經曆,或是小偷小摸,或是小打小鬧,或是受到過製裁,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不想提起的往事,如果你說話不注意或者是為了壓服對方而拿出這些來打擊他,那麼你的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他們的自尊,還會收到周圍人的蔑視,最終你的人際關係將會出現嚴重的危機。“打人不打臉,說話不揭短”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重視的信條,在與人溝通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謹記這一點。

有一天,竇太後召見一個很有名氣的儒生,叫轅固生,請他談談《老子》一書的要旨。轅固生輕蔑地說:“這是村婦的看法,不值一提!”

恰巧太後出身農家,聽後勃然大怒,大聲責問說:“難道要讀司空、城旦書嗎?”為了懲治這個頑固的儒生,太後命令轅固生:“書不要讀了,把你送進豬圈,看你有沒有能耐將那口野豬製服?!”

轅固生無意之中的揭人之短,因一言而獲罪,實在是冤枉得很啊。幸好,邊上的景帝悄悄送給轅固生一把利刃,才把野豬刺死,留得性命。然而朱元璋的一個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做過牧童、和尚、乞丐,經曆了很多的磨難,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元璋富貴了之後,昔日的窮親戚、窮朋友就到京城投靠他。這些人都以為朱元璋會念在昔日共同受苦的情分上,給他們個一官半職。

誰料到,朱元璋最怕的就是別人知道他的老底,翻他的舊賬。這樣對於他的威信大大有損,因此,朱元璋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但是,有位兒時的好友能耐不小,幾經周折總算進了皇宮。朱元璋不得不見上一麵,誰知那位兒時好友一見麵,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一塊光著屁股玩耍,你幹了壞事總是我幫你頂著。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了嗓子眼兒,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怎麼,不記得啦!”

聽得那位老兄喋喋不休越說越離譜,朱元璋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最終坐不住了,大喝一聲:“住口,你是何許人也,敢在此地大放厥詞,來人,給我拉出去斬了。”

這位老兄也很冤枉,還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錯了,就懵懵懂懂地丟了性命。

轅固生和那位窮朋友都犯了一個忌諱,即揭人傷疤。

“一句惡語三伏寒”,傷害人的話說出口,給對方的自尊造成傷害的同時,對方的“自衛反擊”也會給自己造成傷害。因為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所以說,我們在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不揭人短處,和善交流。

1.學會體察別人的心思

與人交往和交流,其實就是在交心,應該學會體察對方的心思,體貼對方的心理和需求,不能張口就來,甚至哪壺不開提哪壺,這樣就容易得罪別人,造成關係的破裂,阻礙了正常的交往。

2.對待有缺陷的人說話要有所回避

俗話說:“當著矮子不說短話。”當著個頭低矮的人,最好不要提及“短”“小”以及“木墩”“武大郎”等與矮小相聯係的話語,免得別人由多心而傷心。當著犯過罪、判過刑的人,最好不要提及“監獄”“罪犯”等與他的忌諱相關聯之事。否則,他會認為你在指桑罵槐。

3.巧妙委婉指正別人的錯誤

有時候,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無法回避,必須直接麵對。當你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時,要顧及場合,別傷及對方的麵子。這時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說法,避免發生衝突。尤其要注意“避人所忌”,麵對別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時,最好不要主動引出這些有可能令對方尷尬的話題。

4.心懷寬容,接納更多不同的聲音

有一點寬容和善良之心,不要把別人的觀點、做法看得一無是處。俗話:“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沒有幾個人不在乎自己的顏麵。聰明人會盡量給他人留麵子,因為他們相信,隻有自己處處給別人留足麵子,自己才會收獲麵子。

溝通啟示

在為人處世中,場麵話誰都可以說。但並不是誰都會說,稍不注意,也許你就踏進了言語的“禁區”。觸到了對方的短處和痛處,做了對方忌諱的事,對他人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如果你不了解對方的性格、經曆和背景,那麼就盡量少說對方的缺點,多說對方的優點和長處。一個人能照顧他人的感受,不談論他人的是非,不對他人責難,就一定會贏得好人緣。

玩笑講分寸,不可隨意開

與人溝通,想要拉近彼此的關係,我們需要必備一項技能,那就是開玩笑。開玩笑不但可以活躍氣氛,融洽關係,增進友誼,還可以讓開玩笑的人具有幽默感。但是,凡事都有個“度”,超越了這個“度”,不但達不到自己預想的目的,還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把控好這個“度”,這樣既給人帶來一種親切的感覺,又能讓自己因玩笑而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王琦和孫成是某公司的員工,他們兩人是同時進入這家公司的,因為工作任務相似,兩人被分配到了一間辦公室,不久,年齡相仿的兩個年輕人迅速成為了好朋友。王琦長得高大、帥氣,再加上性格活潑、開朗,在辦公室裏很受大家的歡迎。而孫成則恰恰相反,不但身材較矮、長相難看,而且性格也較自卑、內向,不擅長交際。

周一中午吃完午飯,辦公室裏的人都在休息。這時王琦走到孫成的背後,想看看他做什麼。當王琦發現孫成正在用手機看他和女朋友的相片時,王琦把手機從他背後一把奪過來,並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故意大聲喊:“哇塞,孫成談女朋友了,大家快點過來看看啊,長得好漂亮!”,說完便把手機遞給了大家傳閱。

一時間,好多同事都被召集了過來,大家紛紛圍著看照片,對孫成女友的長相讚不絕口,這時候王琦開玩笑地說:“孫成啊,你真的是太幸運了,找到這麼漂亮的女友!真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潘金蓮遇上武大郎了!”說完還一直喋喋不休地重複著。孫成生平最恨人家說他長得矮,現在王琦不僅當著眾人的麵說他是武大郎,還說他女朋友是潘金蓮,這讓孫成非常生氣。孫成一把奪回手機,並將王琦推倒在地。這一推把王琦惹火了,於是兩人便在辦公室裏扭打起來……

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適度、得體的玩笑,可以使周圍的人鬆弛自在,並能營造出適於交際的輕鬆活躍的氣氛,這也是具有幽默感的人更受歡迎的原因。然而,如果玩笑無度,或者是拿人的短處肆意開玩笑,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更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破壞雙方關係,影響交際。

那麼,對於開玩笑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把控,需要注意點什麼呢?

1.分清玩笑的實質,不要以為捉弄他人也是開玩笑

捉弄別人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會讓人認為你是惡意的,而且事後也很難解釋,這絕不在開玩笑的範疇之內:輕者會傷及你和對方之間的感情,重者會危及你的“飯碗”。記住“群居守口”這句話,不要禍從口出,否則你後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