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傳遞巨大的價值能量(1 / 3)

1成功者的成功之道

條條道路通羅馬,隻要選對了路才不會出現南轅北轍的事。在某個行業的成功人士,均是集智慧和膽識於一體的人物。隻有智慧不敢闖,終究難以跨越艱險而原地踏步。有勇無謀,隻知闖而不會用計,都會與機遇失之交臂。

中國國際教育產業投資集團、校園在線教育集團董事會主席、CEO郗慧林,就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女性。

有一天,22歲的郗慧林對父母和朋友說:“英語好的人應該出國闖一闖,不要白浪費資源”。於是她便帶著2萬美元飛到了美國華爾街。飛機降落在美國芝加哥國際機場時,她環視這個陌生城市,決心要征服這個美國人的天下。

像她這樣有膽有謀的人,到美國幾個月後,就在紐約和芝加哥成立了與First Chicago Bank’s First Option聯合的公司,專門為中國公司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到了1997年,她已擁有1000萬美元。她開始考慮開始新的業務,並選擇了回國。1998年,在世界網絡熱波及到中國時,她成立了校園在線教育集團。因為抓住了先機,她成為了中國網絡教育第一人,被譽為“天才商人”。

郗慧林的成功,在於她有一顆勇敢的心和對商業的敏銳嗅覺。選擇做什麼,如何去做,都需要我們克服心中的安逸和膽懦。

成功是不分職業貴賤的,不要以為自己身處服務業,隻是一名小業務員歎息。當你總為身世而歎息,這種觀念也會限製你的發展。

英雄不問出生

郭家富創業成功之前是一家洗腳店的小工,他勤於鑽研逐漸掌握了各種按摩手法。隨著技藝的嫻熟和對足浴按摩行業的深入了解,在當地小有名氣。他不再滿足於給別人打工而是想辦法湊錢,自己開了一家店 ,名叫富僑。

隻賺聲譽,不賺錢,三個月後,富僑有了很多回頭客。一年以後,富僑的兩家分店——重慶富僑沙坪壩店和富僑瀘州店開業。

2004年,郭家富辭去了重慶“富僑”保健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職務,注冊了重慶家富富僑保健按摩服務有限公司,開始獨立創業。郭家富采用連鎖經營的理念,幾年後家富富僑成為了足浴按摩業的航母,擁有加盟店500多家!

郭家富的成功給了眾多草根希望,也讓我們明白: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潛在的機會,看你是否善於觀察,找到合適的時機了。人有自己的理想,不一定要永遠做打工者。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哪個行業都有成功者。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1998年,41歲的牛根生被伊利董事會免職。1999年,牛根生賣掉了自己和妻子的股份,用100多萬元注冊了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聽到老牛注冊了蒙牛,伊利液體奶的總經理、冰淇淋的經理,有大約三四百人紛紛棄大就小,投奔了牛根生。牛根生告誡他們:“你們不要棄明投暗。”可大家紛紛表示要跟著他一起幹。這些忠誠的老部下,有的變賣自己的股份,有的借貸,有的甚至把自己將來的養老錢也拿了出來,在大家的努力下,蒙牛終於有了第一把“草料”。

為什麼在逆境中還有那麼多人支持和投奔牛根生呢?這與牛根生信奉並堅守“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經營哲學有關。在伊利任職期間公司曾出資讓牛根生買一部好車,可他卻為幾個部下每人買了輛麵包車。他甚至把自己應得的108萬元獎金平分給了大家……這種“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經營哲學,使他深得人心,也是他東山再起的原因。

也許你沒有牛根生這樣的好人緣,沒有郗慧林那樣的勇氣,但你一定有自己的優勢。成功者在成功之前也是默默無聞的人,有的人甚至遭遇困境,生活無著。麵對命運的挑戰,迎難而上、越戰思路也會越開闊。

朱駿通過代理奇跡和魔獸世界,成為了億萬富豪。有的人認為,是網絡時代給朱駿帶來了無限的商機。然而我們不禁要反問:商機各個行業都有,為什麼成功的是他。

朱駿的成功並非偶然,也不是運氣好的原因。20世紀90年代,朱駿與一家桑塔納經銷商合作銷售汽車。在當時,賣掉一輛桑塔納可以獲得2 500元盈利。他想普通人買不起轎車,就到一些消費高的地方去找客戶。於是朱駿在一座花園別墅的咖啡廳裏坐了一個多月,喝咖啡就花了500多元,車子卻一輛都沒有賣出去。他後來覺得自己當時真傻,住在附近的人不是來旅遊的,就是來出差的,誰會買一輛車呢。

通過這次失敗的經曆朱駿明白了不管賣什麼東西,一定要找準客戶群,否則東西賣不出去,所做的都是無用功。

成功者的思想不能拷貝,但成功之道可以仿效。我們認為不存在毫不費力的成功,在行走的道路上多觀察多積累,也是為未來找到時機做準備。

2欲成大事者必膽大心細

從學校出來走上社會,到而立之年,中間也就隻有這麼短短的幾年。後半生是否能夠建功立業,就要看這幾年造化了。有人敢作敢為,有人思前想後,固步自封。在機遇麵前,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沒有魄力,必無法開拓事業。而敢作敢為者並非魯莽的人,往往膽大而心細。

華人首富李嘉誠是靠塑膠花生意起家的,而真正讓他衝出香港走向世界的還是房地產領域。

1958年的一天,李嘉誠因事驅車經過郊區,遠郊的荒涼和市區的繁華形成強烈的反差,他意識到:做生意就是給人們衣食住所提供服務,現在這麼多地閑著沒人開發,這不是房地產的巨大商機嗎?雖然香港富有,什麼都能進口,但這個房產是進口不了的。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房地產肯定是最穩定、最具升值潛力的產業,於是李嘉誠便開始留意相關資訊學習房地產知識。

當年他就在香港北角購買了一塊地皮,建了一座12層高的工業大廈。兩年後,他又在柴灣購地興建了兩座工業大廈。那時,長江實業已經擁有了20多萬平方米的地產。在香港這個房地產大起大落的地方,人們都為李嘉誠捏了一把汗。

幾年以後,由於香港局勢動蕩房地產業持續下跌。但李嘉誠卻沒有絲毫停下向房地產業進軍的意思,反而增加資金收購那些急於脫手的地皮。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地產業回暖,李嘉誠不但狠賺了一筆,而且一躍成為了香港房地產大王。

1979年英資企業“和記黃埔”將22%的股份割讓給長江實業,這無異於“蛇吞大象”的成功,這是香港曆史上第一家華資財團吞並英資財團,讓無數的華人華商吐出了久積胸中的悶氣。

李嘉誠才一路走來,靠著過人的膽魄在商場中如魚得水。就像美國億萬富翁哈默說的,隻要值得,刀口上的血也敢舔。李嘉誠的成功無異於刀口舔血,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他不敢冒險,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麼就沒有今日輝煌。

膽大心細

隻有膽量是不行的,創業不是做賭徒要有膽量,敢下注,想贏也敢輸,關鍵時刻要輸得起。成功之路絕非賭博和碰運氣,膽量和魄力是贏得財富和成就的前提,但一絲不苟的做事風格,是成功的保障。膽大心細,才能做得長久。

大事、大局,不過是無數小事、無數細節的累積。真正有心的人,無論大小事,都會全力以赴地去做到。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堅實的基礎,是成就大事的前提。“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事雖小,但卻是大事的根本,也是所有大錯的根源。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落實到行動上,方可造就卓越。下麵的小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做醫生,最要緊的就是膽大心細。”醫學院的研究生導師一邊做實驗,一邊教導他的弟子們。

“請問老師,”一位女弟子認真地問道:“什麼是膽大心細?請舉例說明。”

“看,就這樣。”導師說完,迅速將一隻手指伸進一杯病人的尿液裏,然後把手指放進自己口中!

“現在你們每個人照做一遍。”導師把那杯尿液遞給身邊的學生。

學生們麵麵相覷,鬥爭了一會,都慢慢地、極不情願地按著教授的要求去做了。

看到每個學生都忍著嘔吐,陸續把沾有尿液的手指放入口中,教授搖搖頭說:“不錯,你們都過了第一關,膽子夠大。但是你們心不夠細,沒有一個人注意到,我伸入尿液杯的是食指,可放進嘴裏的是中指啊!真是可惜!”

導師用行動告訴我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要關注細節。戰略決定方向,細節決定成敗!專注於細節而忽略了方向導致事倍功半,但隻關注方向而忽略細節,則會浪費我們大量精力,甚至因小失大,讓長久的努力功虧一簣。所以,欲成大事者切不可忽略細節,隻有膽大心細,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一步步走向目標。

不知道宗慶後的人很多,但提起娃哈哈,卻無人不曉。

宗慶後最初是一位42歲才開始創業的農民,之前曾經插過秧、曬過鹽、采過茶、燒過磚,還賣過冰棍……他用了20年時間,將一個連他在內隻有三名員工的校辦小作坊,打造成了今天中國飲料業巨頭。

宗慶後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我們來看看電視台對宗慶後的專訪。節目中主持人拿出了一個娃哈哈礦泉水瓶,一連問了宗慶後三個問題:

“這個娃哈哈礦泉水瓶的瓶口,有幾圈螺紋?”主持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