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良好的心態才能創造出“一線萬金”的業績(3 / 3)

在茫茫的營銷大軍中,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在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而他們卻在下決心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2.主動積極的心態

生活中,機會總是青睞於那些有準備的人,主動積極的人往往比別人發現的機會要多,因而他成功的幾率就要比別人高。平庸的人隻會靜靜地等待機遇降臨,而智慧的人則主動地尋找機遇和創造機遇。

盛田昭夫總結其營銷哲學:“我不是去服務市場,而是去創造市場。”特別是我們做營銷的,你要懂得如何去創造產品的賣點,如何去挖掘市場的需求,隻有心中時刻保持著一種主動積極心態的人,才會在挑戰中發現和把握更多的機遇!

3.學習進取的心態

現在的行銷界,沒有人妄想能在公司幹一輩子,公司也不會妄想留用某個人一輩子,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同樣,人才的競爭也是殘酷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每個人都要有一種危機感,要有一種緊迫感,時時刻刻不忘“若吾止而不前,則人代之;若人止而不前,則吾取之”。

自古就有“人生有涯而知無涯”、“活到老學到老”的諺語,可見無所不可學、無時不可學。電話行銷人員會經常麵臨這樣那樣的瑣事,會經常麵臨這樣那樣的應酬,往往會在無計劃中勞碌奔波,缺乏時間管理和學習管理。

一名成功的行銷人員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學習,抽出時間來總結和反省。隻有具備學習進取的心態才會不滿於現狀,不停地去探索和追求,不斷地超越自我,才會在這激烈的人才競爭中不被淘汰。

4.奉獻感恩的心態

無論是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電話行銷人員都應該保持一種高度的奉獻精神。很多業績不好的電話行銷人員都有一個共同點:害怕吃虧!他們認為拿多少錢辦多少事,容不得別人占一點便宜,挑區域時都往成熟的區域市場挑,結果這部分營銷員幾年後卻仍在守著自己的那一小區域。而那些看似吃虧的營銷員幾年後有的卻成了自己的領導、有的已“跳槽”做大區經理了。

舍得舍得,先舍後得!道理簡單,內涵深邃。

經常怨天尤人的人是很難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為他總覺得,在這個世界上總是別人欠他的,或說是不成功是由於所處環境導致的。沒有奉獻感恩心態的人,心胸將會非常狹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生活也經常處於不愉快之中。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礪了你的心誌;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誌;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育了你應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智慧。

5.堅持不懈的心態

工作一旦開始,絕不可輕易放棄,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特別是電話行銷人員在各種業務談判中,千萬不要輕易放棄,要知道輕而易舉找到的客戶一定不是最好的客戶,而那些通過艱難談判達成合作的客戶才是優秀的客戶。

許多人成功的原因中,毅力是最重要的一項因素,它對人生的影響遠超過個人的才華。許多人之所以未能成功,差就差在到達目標之前就放棄的緣故。

沒有口水與汗水,哪有成功的淚水。電話行銷人員往往是要“說千言萬語、踏千山萬水、曆千辛萬苦”。沒有持之以恒的心態,沒有吃苦的心理準備,又何以在行銷大道走得很遠!

6.不斷創新的心態

近年來,企業界一直在高舉“創新”大旗。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作為一名電話行銷人員應順應潮流,迎接變化與挑戰,不斷地革新,不斷地去突破自我!

IBM原總裁郭士納曾說:“如果你想贏得比賽,你必須每天醒來期盼著變化,事實上,你必須樂意接受變化。”

以自己的變動來對付環境變化的挑戰,才有可能戰勝對手的挑戰。市場競爭越來越規範化,產品也越來越同質化,你又如何戰勝你的競爭對手呢?這就需要你有創新的能力,找到對手的弱點,發揮自己的優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你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7.敬業負責的心態

許多公司老板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他們認為做行銷的腦子都很精明。他們擇人、育人最看重的不是比誰比誰精明,而是比誰比誰更敬業、誰比誰更負責!

隻有具備高度敬業精神和高度責任感的人,才能謀求更大更快的發展。敬業精神和責任感是我們立身於職場的根本,也是受人尊重、敬重的源頭。

隻有有了敬業精神,市場上才會有我們忙碌的身影;因為有了責任感,信譽中才會有屬於你的響亮的名字。

有一位電話行銷人員,他在自己的小組中提問:“為什麼我和所有人所講的行銷故事是一樣的,但是客戶好像聽不到我的話,他們總是對我的行銷故事置若罔聞。我努力嚐試著想要影響他們,可為什麼我感覺我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呢?”

為了更好地找到問題症結所在,小組的成員請他將整個行銷故事的情境重演一遍。通過現場演練,大家發現,盡管這位行銷人員講的是和大家一樣的故事,可是他在講故事時,身體卻在不斷地後退:他講一小段故事,就會不自由主地往後退一步;再講一小段故事,再退一步……問題的表症似乎被抓住了。

小組成員請這位行銷人員暫停了自己的故事。他們從小組中請另外一位行銷人員來扮演這位一邊講故事一邊往後退的行銷人員,而請這位行銷人員自己站在一旁觀察自己是如何講故事的。

“咦,我為什麼一直往後退呢?”旁觀者清。果然這位行銷人員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那麼這樣做會給你的故事帶來什麼樣不好的效果呢?”小組成員繼續啟迪他。

“客戶會覺得我對我們的商品和服務不是很有信心。而且我的舉動似乎也會不斷加大我和客戶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客人覺得疏遠、有距離。客人的情緒會不斷從故事中抽離出來,被周圍的東西所吸引。同時,我也不能通過手勢、語速加強故事的效果。所以故事的傳播效果就差強人意了。”行銷人員自己歸納道。

“那麼,你是對自己的故事沒有信心嗎?還是對自己的商品信心不足?”行銷小組更進一步地幫他分析自己的問題。

“我在自己所從事行銷行業已經超過5年了。所以,我對我們行業的現狀、產品質量的好壞優劣十分了解。以前剛入行的時候,盡管我對我們商品在行業中的排行、質量都還不是很清楚,可當時初生牛犢不怕虎,反而特別敢聞敢幹。當時也不懂得什麼有效的行銷技巧,見人就跟別人介紹我們的商品。奇就奇在那幾年的業績反而還不錯,不比現在差。就憑著我的衝勁,進入現在的行業內的領頭企業。有了更好的平台,我自認為這幾年的進步還是很大的:通過培訓和實操,我的行銷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對行業、對商品更了解了;尤其是商品的不足之處。因為每次在回訪老客戶,甚至拜訪新客戶的時候,總是要收到一大堆抱怨:我們商品價格高過競爭對手、我們的服務不到位、我們的商品返修率高。久而久之,我在行銷時就有強烈的擔心。我害怕客戶不能120%地滿意。我擔心公司的承諾不能兌現。我擔心我們行銷團隊內部的搶單。我擔心客戶的回款問題……我知道這種心態不利於我的行銷,可是我很難從根本上去遏製它。”

這位行銷人員分享完自己真實的想法後,他的小組沉默了。

“我也常常有這種擔心。”“我也是……”

負麵情緒好像病毒一樣快速地流傳,小組其他成員也袒露了自己的真實擔心。

其實,電話行銷人員都明白:要調動客戶的情緒,首先要調動自己的情緒。好故事必須依賴於良性的肢體互動來加強故事的效果。但是,行銷人員如何與客戶達成有效的肢體互動呢?在行銷人員和客戶之間的距離究竟意味著什麼?如何通過調整肢體互動有效地改變關係?

“其實在這種情形下,我很難真正快速地捕捉到眼下的這位客戶的需求是什麼,進而對其需求設計或描述故事的。所以,我會不由自主地往後退。今天的觀察,我想起其實有時候我還會無意識地把身體縮起來。可能在我的潛意識裏,我希望跟客戶保持安全距離。盡管從理性上,我也能認識到這種隻停留在頭腦層麵的互動並不能讓我和客戶之間建立起長期友好的關係,客戶也不會向我介紹新客戶。可是,我也沒有辦法停止自己的擔心。”

小組裏陸續有人發表自己的看法了。不過這次的聲音聽起來洪亮幹脆,似乎發言者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這樣的聲音很適合用來講故事,讓聽故事的人覺得不知不覺也開朗愉快起來。

隻有當行銷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在當下這刻的行銷活動中,他真正相信自己的商品能為客戶解決問題,他對自己和對客戶的選擇都充滿了信心時,他才能展現出最好、最專業、最親和的行銷風範,同時他才有可能針對眼前服務的客戶選擇最好的行銷工具。

如果行銷人員對自己的商品沒有信心、對自己的職業感到厭倦,他隻是想通過行銷故事來欺騙客戶,賺取眼前的利潤,那麼,無論他掌握了多麼好的故事技巧,他的潛意識也會通過無意識的肢體語言、語速、語調、麵部表情等因素將他的秘密泄露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