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附錄:雁蕩山,天然的地質博物館(1 / 3)

2005年2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上,雁蕩山從77家參評的地質公園中脫穎而出,成功地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成為當時我國14家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雁蕩山,是一個典型的火山立體模型。它是複活性破火山,經曆了四期數十次噴發後,經過一億多年的地殼抬升、斷裂切割、重力崩塌、雨水侵蝕、溪流衝刷、風化剝落,出現了如今的奇特的地貌。它生動地演繹了破火山的生命史,記錄了火山噴發、塌陷、噴溢、複活隆起等完整的地質演化過程,是一部火山學巨著。

雁蕩山,是一座天然的流紋岩博物館。由於火山的噴發方式不同,形成了流紋質熔結凝灰岩、空落凝灰岩、基底湧流凝灰岩、岩穹和各種流紋岩層等不同的岩石。雁蕩山流紋岩厚度大,麵積廣,種類齊全,結構典型,幾乎涵蓋了陸上流紋岩所有的類型和成因,為地質學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野外實驗室”。

雁蕩山,是一部獨特的風景地學叢書。它初名芙蓉山,開發始於晉,興於唐,盛於宋。雁蕩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550個景點,分雁湖、大龍湫、靈岩、三折瀑、靈峰、顯勝門、仙橋、羊角洞等八大景區,自古有“百二峰、六十六洞天、二十七飛瀑、二十三嶂巒”之說。雁蕩山的山嶽生態地學景觀,結構獨特,神奇靈秀,意境深邃,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天下奇秀”之譽。

雁蕩山自然景觀主要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綺麗多姿的地貌

雁蕩山山體地貌景觀類型豐富,主要有以下五大特色。

一、疊嶂。雁蕩山疊嶂懸崖峭壁,高聳入雲,方展如屏,層層相疊,氣勢非凡,奇秀並蓄。著名的有鐵城嶂、倚天嶂、屏霞嶂、朝陽嶂、遊絲嶂等,明代王光美《鐵城嶂》詩:“天回遝嶂列長城,壁色渾凝積鐵成。夜月猿猱愁莫度,千峰縹緲白雲平。”

“嶂”,地質學稱為“斷崖”。雁蕩山疊嶂是多次火山岩漿溢流堆積而成的巨厚流紋岩層,從疊層可考察火山噴發的次數,從橫紋曲紋可考察岩漿流動。這種富有個性的疊嶂,在中國東部火山岩帶中首屈一指。

二、銳峰。以觀音峰、紗帽峰為代表。清代方尚惠《觀音岩》詩:“岩如大士身,水月光綽約。無數薜荔垂,儼然佩瓔珞。”

銳峰成因是火山噴發的巨厚熔結凝灰岩層高溫冷卻後,發生柱狀節理,經斷裂崩塌,風化剝蝕,使峰體聳立,峰頂尖棱,故成銳峰。

三、孤峰。雁蕩山孤峰獨柱眾多,如天柱峰、一帆峰、卓筆峰、含珠峰等,或側立於疊嶂之旁,或聳立於峽穀之中,挺拔插天,蔚為壯觀。宋代王十朋《天柱峰》詩:“女媧石爛若為修,四海鹹懷杞國憂。

誰知山中真柱石,擎天功業勝伊周。”明代徐霞客《遊雁蕩山後記》描述含珠峰:“孤峰插天,忽裂而為二,自頂到踵,僅離咫尺,中含一圓石如珠,尤其絕。”疊嶂、銳峰、孤峰是雁蕩山山體地貌景觀的主體。

四、門闕。又稱“門柱”,指兩岩屹立,對峙如門,雄險幽奧,景色絕佳。如顯勝門、響岩門、石柱門、南天門、東嶢闕、連雲嶢等。賀天健《顯勝門》詩:“堂堂紅日照門開,大地歡心紫氣來。滿眼東風春水活,雁兒不必更來回。”

門闕、孤峰是由組成疊嶂的巨厚流紋岩,經流水衝擊與重力作用,斷裂切割,劈開成縫,形成兩岩對峙。再繼續作用,岩塊崩落分離而成孤峰獨柱。

五、崗尖。雁蕩山有兩條北東方向分布的岩崗-岩尖。一為雁湖尖-雁蕩崗-百崗尖-烏岩尖,二為大珠坑-牛才山。百崗尖海拔1056.6米,是雁蕩山最高處。

崗尖是石英正長岩,是深部岩漿沿裂隙侵入結晶而成。它結構均一,不成層狀,從地表直插地下深處,是雁蕩山這座大廈的基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