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峰內的觀音洞,是直立式裂隙崩塌洞。觀音洞高113米,深76米,洞內有403級石磴,建有九房樓閣,洞壁有土地爺、一指觀音、側麵觀音等造型奇石。鄧拓《雁蕩山詩四首》之一:“兩峰合掌即仙鄉,九疊危樓洞裏藏。玉液一泓天一線,此中莫問甚炎涼。”合掌峰是從流紋岩疊嶂中分裂出來,中間有一條直立的斷裂,一峰裂開為二,層內同時發生崩塌與斷裂作用,形成高大直立的洞穴,留下“一線天”的美景。此類洞穴還有仙姑洞、七星洞等。
三、剝落洞。小型流紋岩或凝灰岩內的岩石角礫,經流水侵蝕,岩石碎塊逐步剝落而成孔洞,雁蕩山到處可見,顯勝門的石佛洞為此類洞穴的典型。
四、堆積洞。巨大岩塊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塌下的岩塊相互架空堆積而成,形態極不規則。如靈峰古洞,俗稱“倒靈峰”,有雲霧、透天、含珠、隱虎、多寶、玲瓏、涼風等七個洞,總麵積400多平方米。洞內冬暖夏涼。
此外,還有別具風韻的龍鼻洞、天聰洞;天生兩側通透的洞穴——仙橋。
變幻莫測的水景
雁蕩山水景有五類:飛瀑、清泉、深潭、澗溪、湖海。
雁蕩山瀑布具有數量眾多,形態多樣,變幻莫測三大特性,自古有“千條瀑布萬條澗”之說。有名者有23處,著名的瀑布有:氣勢磅礴的大龍湫,坦蕩而下的小龍湫,濺珠潑玉的散水瀑,淫雨霏霏的梅雨瀑,上下合一的羅帶瀑,一枝分叉的梯雲瀑,二泉分流的燕尾瀑,一水三態的三折瀑,直瀉中溝的西石梁大瀑等。明代廖希顏《大龍湫》詩:“千尋瀑布瀉芙蓉,一派銀河走玉龍。疑是天孫裁素練,麵前遺下剪刀峰。”
形多態美的雁蕩山瀑布成因有四:一是高處有寬廣盛水區,構成瀑布源頭。二是流紋岩層構成斷崖,流水跌落成瀑。三是水量和風向的變化,形成奇形瀑壁,有半桶狀、豎井狀、弧形狀、葫蘆狀等。
四是瀑壁內凹水體懸空,出現瀑體變幻。
三折瀑岩石為流紋岩,至少是三次火山噴溢而成,厚度最大。
因上部、中部、下部岩石結構不同,斷裂與水的作用下形成階梯狀斷崖,構成一水三折。中折瀑瀑壁呈半桶狀,是由瀑水衝擊、侵蝕不斷後退而生成。郭沫若有詩:“奇峰傳百二,大小有龍湫。我愛中折瀑,珠簾掩翠樓。新鬆待千尺,水量當更遒。煌煌烈士墓,風光第一流。”
瀑布的形成與發育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流水的侵蝕,瀑布後退時形成澗穀;瀑布跌落衝擊形成深潭;潭水外溢下流形成小溪。
從而出現了上有瀑,下有潭,外有溪的景觀組合。
山石景觀是雁蕩風光的骨骼,溪流澗潭湖乃是動脈。溪流有仙溪、岩溪、白溪、錦溪、碧玉溪、鳴玉溪、龍西溪、臥龍溪、筋竹澗等。深潭有石門潭、凝碧潭、湖南潭、十八潭等。平湖有雁湖、龍湖、芙蓉湖等。
雁蕩山還有豐富多彩的生態。雁蕩山生物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1400多種,動物與鳥類180餘種。龍湫茶、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官、香魚等,自古有“雁蕩五珍”之譽。雁蕩的潤楠、連香樹、鬆葉嚴、半瘋荷、野大豆等,是珍稀瀕危植物。雁蕩馬尾杉、全腺毛蕨、雁蕩潤楠、雁蕩毛蕨、樂清毛蕨、雁蕩鱗毛蕨等模式標本,產地均為雁蕩山。雁蕩山東臨樂清灣,沿海灘塗上的縊蟶、泥蚶、文蛤、泥螺、牡蠣、蝤蛑、跳魚、望潮及各種小蟹等,構成了另一幅優美的生態景觀。
飽覽自然風光,享受地質美學,這是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吸引中外遊客的魅力。
(獲2008年溫州市科普作品征文比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