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的第一天,圍繞著第一次約法大會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讚頌和抨擊的聲音如此之激烈,以至於在文天祥等人都作古數百年後,華夏國的百科全書裏,關於約法大會的評價,還是不能讓所有人都心平氣和地接受。

肯定約法大會的人往往把其與英國的《自由大憲章》誕生的意義相提並論,認為從這一刻起,東西方兩個幾乎隔絕的世界,同時向憲政與民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約法大會所表達的精神,是華夏走向現代的基石。約法大會的召開,代表著華夏從朝代國家,開始向憲政國家演變。從此以後的華夏,無論采用哪種製度,都是群策群力商議並妥協而成,而不是由某個先賢異想天開地拍拍腦門,隨意設定個框框便從朝廷套向全國。

而對約法大會持否定態度的人則認為這不過是群見識短淺的人召開的一次不成功的分贓會議。參加會議的人本身皆有這樣那樣的汙點,沒有一個大公無私的完人。

“農民在哪裏,城市手工業者在哪裏,既然彼時大宋已經有了近代農業和工商業的萌芽,為什麼沒有人站在農民和手工業者的角度上說話!”有激進者義正詞嚴地質問,“既然參加約法大會的人隻是當時社會的極少數,他們就不能代表全體社會。他們訂立的約法,依然是少數人決定多數人的命運,和腐儒們閉門造車的製度根本沒有任何分別!”

“臨時約法不是完善的,它的製定者似乎也沒考慮到後世的諸多情況。所以,千年來的每一次修改,都未取締其頭上的臨時二字。而正是因為臨時二字的存在,在座諸君才能根據時代需要不斷修改它,讓它逐步走向完善。”一千年後,第十版《臨時約法》的執筆者,華夏國的大法官耶律達林在召開約法修訂大會時,對著數千代表大聲說道,“但是,我們睿智的先輩,開創了一種體製,那就是,一個國家內部的爭端可以由各階層的代表坐在一起,通過協商和妥協來解決,而不是以武力相向。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人類的進步,約法會保護越來越多的人的權力,直到這個國家的每個人,不分民族和膚色,都能在其庇護下,獲得平等、自由和幸福!”

代表們對耶律達林的演講報以長期熱烈的掌聲,隨著電波、視頻和網絡,演講的內容與掌聲傳遞到了每個關注者麵前。人們為此興奮,為此歡呼,很少人注意到,千年前,他們那些所謂睿智的先輩在約法大會上,曾經進行了多麼‘拙劣’的表現。

在華夏國立大圖書館裏,如果你向機器助手發布命令,可以查閱到關於第一次約法大會的文獻。殘缺不全的報紙掃描版本上如是記載,‘約法大會召開第一天,諸代表群毆,受傷被抬出場外和被驅逐出場者,蓋四十餘。’

約法大會第四天,被天外飛石打破腦袋的大會主持者陳龍複在代表們開始發言前,臨時增加了如下規則,

第一,每個發言人必須募集到四十人以上支持簽名,才可以提出上前台說話的申請。

第二,每人每天隻有一次簽名支持他人發言的機會,不得重複使用,濫用簽名權者,將被驅逐出會場。

第三,每個發言人每次隻能提一條建議,每次發言不能超過一刻鍾。非經發言者允許,台下不得中途打斷其講話,不得蓄意喧嘩。經警告不聽者,將被驅逐出場。

第四,會場中打架、起哄、亂扔髒物者,清除出場,今生永無入仕資格。

……….

陳龍複的眼睛很紅,明顯,這些規則是他與文天祥等人連夜想出來的。而台下的代表們不得不對規則表示支持,因為經過前三天的混亂,各方都損失巨大。甚至有些核心人物因傷失去了出場資格。

文天祥給大夥的時間隻有三個月,一想起三個月無法達成協議,大都督府就要決定一切,並有可能強力推行選舉的後果,諸位代表們就不寒而栗。

約法會在充滿火藥味的氣氛中繼續進行,每天,都有好事者將會場上發生的一切記錄下來,以合適的價格賣給在場外翹首以盼的報紙寫手。

而寫手們,則將會場發言記錄和代表們的狼狽形象,添油加醋地吐抹一番,交給東家快速刊刻印刷。第二天,新聞和謠言就同時傳遍了福建各個角落。

南到流求北至遼東,幾乎所有英豪的目光都被這個鬧劇般的約法會所吸引。相對於約法會上層出不窮的花樣,忽必烈在遼東和乃顏的激戰,反而顯得異常平淡,平淡到幾乎吸引不起人們評論的興趣。

八月初,流求。

幾個文官打扮的大臣從狹小卻精致異常的大宋行宮裏走出來,一路吵嚷著向遠方走去。流求天氣熱,所以官員們的火氣也隨著氣溫暴漲,身上看不出士大夫們半分溫文爾雅的樣子。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一個沉重裏帶著陰柔的聲音,衝著帝師鄧光薦譴責道。說話的人個子不高,臉上帶著陽光與風雨的滄桑,一雙眼睛非常深邃,仿佛包含著千秋大義在裏邊,讓人在其麵前自覺渺小。

此人正是大宋前丞相陳宜中,剛剛從安南回來沒多久,但在朝堂上的表現卻異常活躍。禦史們幾次彈劾文天祥專權誤國的折子,都是在他的授意下遞上去的。而他本人也經常在庭議中痛陳車駕回福建的重要性,認為福建之所以出現亂相,之所以放著大好收複失地機會不把握,而舍本逐末去召開什麼約法大會,就是因為皇帝車駕距離那裏太遠,黎民們感受不到皇家雨露之恩的緣故。

隻是楊太後沒有什麼主見,小皇帝對一切建議都聽不懂,帝師鄧光薦總是裝傻充楞,流求安撫使,閩鄉侯蘇醒又出海在外,導致了陳宜中的提議一直拖延到約法大會召開,也沒有通過。

對此,陳宜中很是不滿。所以今天下了朝,他特意找了幾個義氣相投的言官,把帝師鄧光薦堵在了皇宮外,開口,即以聖人之言相責。

“鄧某不才,請丞相大人賜教!”鄧光薦停住了腳步,端端正正地給陳宜中施了個禮後,坦誠地說道。

虎兕自然指的是文天祥和他的新政,而龜玉自然指的是皇家威嚴和大宋祖宗成法。陳宜中不相信,以鄧光薦的驚世之才,連這麼淺顯的比方都聽不懂。但麵對鄧光薦的裝傻大法,他又實在沒轍,隻好強壓住心頭火氣說道:“宋瑞弄權誤國,先是不奏請朝廷,擅自取締了江淮軍。眼下又召開什麼約法大會,篡改大宋祖製成法。難道大人身為帝王之師,對此就一點兒也不著急麼?”

又來了,鄧光薦心中不滿地譏笑道。表麵上,卻不得不做出深思的樣子與陳宜中等人敷衍,“這個?江淮軍是被張弘範擊潰而亡,實非宋瑞之責。至於約法大會麼。我想,宋瑞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吧!”

“怎是不得以而為之,分明是蓄意而為,欲以瞞天過海之計竊居權柄。我大宋自有祖宗成法,三百年國運皆賴於此,文相不經庭議,不奏明聖上,擅自改之。膽大妄為之處,實乃古今第一奸人也!”禦史大夫葉旭上前,大聲說道。

他與陳宜中,李麟等人素來交好,把持朝廷清議多年。陳宜中去了安南後數年不歸,幾人失了主心骨,才消停了下去。眼下雖然陳宜中平安歸來,葉、李等人在朝堂中也漸漸恢複了昔日的活躍。

鄧光薦輕輕皺了皺眉頭,向側麵走開了數步,沒有答話。對於陳宜中以及他的朋友,鄧光薦甚有成見。在他眼裏,陳宜中這樣隻通權謀,不通政務的丞相,還是乖乖在安南呆著好,免得給混亂的局勢增添變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