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爭吵不止,就在這個時候,左相陸秀夫再次站了出來,呼籲官員們尊重約法。既然大夥在約法大會上立誓,要以生命捍衛約法,就不要出於私心而試圖曲解它。否則,要此約法何用?

“約法不過是奸相文天祥攬天下大權於自己之手的工具,如今,他如願攬權在手,自然不會給我等好臉色看!”禦史大夫葉旭紅著臉在朝堂上咆哮道。

“此乃朝堂,葉大人若無應對之策,請勿說這等無憑無據之言!”陸秀夫不悅地斥責道。葉旭語塞,無奈地將頭轉向陳宜中,卻發現陳宜中又開始在朝堂上打瞌睡,不肯帶頭再發一言。

“老狐狸,你也難逃被裁撤的命運!”葉旭心裏恨恨地罵道,殃殃歸班。一幹冗員們議論紛紛,失去了有分量的帶頭人,他們反對聲音再大,也阻礙不了趙時俊提出的建議被通過。想想到了任上,還要硬著頭皮推廣新法,很多人都覺得地方官職索然無味。

“大家集體請辭,寧願回家,亦不去做地方官,看文丞相怎麼辦?”情急之下,不知道是誰出了個嗖主意。這個主意得到了很多人的讚同,牛不喝水不能強按頭,你文天祥不是想攬權麼,如今聖上年幼,太後軟弱,咱撼你不動,回家賦閑總成吧?抱著這種念頭,一些麵臨裁撤命運的冗官紛紛遞上辭呈,以此,向朝廷施壓。

“製定約法,就是為了整合各方力量,讓大夥莫把力氣花在內鬥上!”文天祥在福州得知行朝官員紛紛請辭的消息,搖頭笑了笑,派人用快馬給幼帝趙昺送去了大都督府的決議。

宋祥興三年冬十一月,文天祥舉薦庶人杜規為戶部尚書兼海關總長,總領大宋財政及海關事務,舉薦蕭資為工部尚書兼科學院長,總領軍械製造、科學研究和宮殿城防、河道修整諸事。請左相陸秀夫兼領刑部尚書差遣,總領修訂大宋律法、監督訴訟諸事。請前右相陳宜中領禮部尚書、外事大臣差遣,總管對占城、麻夷、渤泥等海國通好諸事。舉薦帝師鄧光薦兼職廣南東路安撫使,主管地方民政。舉薦原戶部尚書王世泰出任廣南西路安撫使。舉薦閩鄉侯蘇醒為流求節度使,總領流求軍政。

帝冕許之,百官心下稍安。六個新職位上有三個是行朝舊臣,這個結果讓大家又恢複了些對大都督府能“公正”處事的信心。新任戶部尚書杜規雖然非出身於科舉,但四年來此人籌糧籌款,保證補給的功勞在那裏擺著,誰也抹煞不掉。並且參照《臨時約法》,在大都督府任職三年以上的幕僚可出任七品以上官職,杜規出任戶部尚書無可厚非。

“不好,宋瑞要動手了!”逃脫了被裁撤命運的陳宜中從文天祥的這番舉措中,明顯感覺到了陰謀的味道。在約法通過之前,他就料定文天祥會憑借《臨時約法》對目前大宋內部的各方勢力進行一次暴風驟雨般的整合,但是,他沒想到文天祥的手段玩得如此高明,如此果決。

沒等陳宜中用自己的推測說服眾人做好準備,大都督府的另一個建議送到了趙昺麵前。文天祥舉薦大都督府幕僚和任滿三年的原福建地方民選小官七十餘人,出任廣南東、西兩路府縣官員,舉薦行朝無差遣六品以下冗官四十餘人任其從屬,同時,征調行朝冗官二百六十餘人,包括全部禦史和諫官為大都督府幕僚。

文天祥的建議上說,“若有堅持辭官者。念其患難之時護駕之功,大都督府給其銀五百兩,準其榮歸故裏。”

同時,文天祥下令,在大都督府下設監察院。由劉子俊出任監察院正卿。負責監督百官行為,防止貪汙舞弊。規定,監察院有監督之責,無拘捕之權。證據確鑿後,需交刑部陸秀夫處,由其裁奪是否對疑犯進行羈押。

原大都督府敵情和內政二司合並為諜報司,由陳子敬擔任總監。何時與另一位匿名人物,擔任南北總統領。

朝野震驚。

丞相府內部的變動,大夥不甚關心。內政和敵情二司的工作本來就很神秘,事關抗元大業,沒人會在這個時候對這個機構表現出過分的熱情來。但外派官員和征召冗官入幕的事情,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眾人到此時,才豁然發覺,文天祥不僅僅是個為人正直,又擅長領兵打仗的直臣。他也有“奸詐”的一麵,隻是不到萬不得已時刻,他不會將自己“奸詐”的本領充分使出來。

《臨時約法》規定,在大都督府入幕三年以上者,即使沒有功名,也可以出任高官。而從攻下福州,試行選舉到約法建立,差不多正好是三年時間。所以,文天祥舉薦的七十餘名地方官員,無論原來是否有功名在手,出任地方都名正言順。

這些人或在大都督府內,熟悉新政運作。或在地方任上,有過選舉和被選經驗,知道其中好處。他們一但主理地方,新政和約法自然會毫無阻礙地推行下去。

行朝群臣紛紛出言反對,但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所有人的任命都不違背約法,大都督府是在規定權限內,合法地使用自己的權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