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份堅定的承諾(2 / 3)

人生之所以迷茫,歸根結底主要是沒有遠大的誌向和為之奮鬥的明確目標。沒有遠大的誌向,隻會變得慵懶,隻能聽天由命,歎息茫然,想不讓機會溜走都難。隻有靠誌向和理想衝出迷茫的旋渦,嶄新的人生之頁才將會為你從這裏翻開。

古人對“誌”的解釋,是認為“心之所指日誌”,也就是指人的思想發展趨向。當代漢語對“誌向”一詞是這樣解釋的:“未來的理想以及實現這一理想的決心。”解釋了誌向,我們就不難理解“立誌”了,即人生當早立誌。

世界上大多數人是安於平庸舒適的生活的。他們將“爬得高,摔得狠”奉為至理,對理想遠大的人排斥、嘲弄甚至打擊。有誌一飛衝天者,大可不必理會庸人的微詞,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在特定的年代,一個人想站得高看得遠,還必須具有勇氣。為了堅持自己的原則,追求理想,布魯諾被活活燒死在火刑柱上,劉和珍被打死在集會的人群中……但是,他們仍然高喊著自己的理想。在政通人和的時代,高瞻遠矚不必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還會帶來超值的回報。因為知識經濟成為萬人矚目的運作手段,在衡量人的時候,這是非常客觀同時也是非常理性的。一個人有沒有未來意識,直接決定了對他事業的估量。事實已經千百遍地證明了這個樸素的道理。

如果你有了高瞻遠矚的目光,勝利至少可能提前十年來臨。生活中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決定要跑5000米的時候,自然就進行著長跑準備。哪怕你跑到4000米的時候堅持不住了,也不必妄自菲薄。因為你已經把別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麵。因為他們隻確立1000米的目標,如今還在900米那裏徘徊呢!所以,立什麼誌就有什麼樣的目標。但是,前者實現的時間要大大少於後者,這就令一部分“聰明”人執著選擇。最初,他們確實立竿見影,那時候,“傻子”們還在刻苦努力,可是,幾年之後,一切都不同了。“聰明”人還是“聰明”人,“傻子”卻逐漸開始領導“聰明”人了。這是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當然,你們可能不服他們,這也難怪,你們最初的差別確實不大,每個人手中都拿著個望遠鏡,隻是你們站在了地平線上,而人家已經登上了最適宜眺望遠方的山頂。

為自己立一個鴻鵠之誌吧!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智慧之源

山登絕頂我為峰。誌向基本上決定了你的人生。誌向越高遠,一個人的才華才能發展得更快,生活也才能更有質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把夢想提升為具體的人生目標

夢想是那個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最深切的渴望,是一種強烈的需求。它能夠激發你潛意識中的潛能。當想起它時,你就會興奮不已。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奇跡、所有觸手可及的偉大成就都是夢想成真的結果。成功者一定是夢想者。夢想是成功的動力源泉,沒有夢想,就像一部車沒有發動機,這部車就不可能快速奔馳。有了動力,你就有了渡過艱苦的奮鬥路程支點,終將達到目標。

人都會生病,生病時我們就“夢想”早日恢複健康。為了治愈疾病,我們就要吃藥,吃藥嚐到苦澀的時候,想到自己健康的“夢想”,這個“夢想”像變成了解苦的糖水,讓你堅持完成了服藥的過程,終於達到恢複健康的目標。

“哀莫大過於心死”,人人都需要建築一個偉大的夢想,來支撐一生的奮鬥。從現在開始,就好好思考一下,那個你一生最大的夢想究竟是什麼,用一周的時間把它仔細地寫下來,堅持你的夢想,把它變成你的目標。夢想停留在想的階段就隻是空想,把它變成目標而為之奮鬥,就總有實現的一天。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36歲時就已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製片人和導演。電影史十大最賣座影片中,他個人就囊括四部。年紀輕輕的他是如何取得了此等驕人的成就呢?源頭就是兒時的一個夢。

斯皮爾伯格在十二三歲時就夢想自己能成為一名電影導演。在17歲那年的一天,他參觀了環球製片廠。那不是一次普通的參觀活動,在他得窺電影製作的概況之後,當場他就決定了自己要怎麼做。之後,他偷偷地觀看了一場實際電影的攝製,然後又與剪輯部的經理長談了一個小時,才結束了參觀。對於許多人而言,故事可能就到此為止了,但斯皮爾伯格卻不一樣,他有夢想,他知道他要什麼。從那次參觀後,他知道他的目標是什麼了。第二天,他穿了一套西裝,提起他爸爸的公文包,再次來到那個攝影現場,裝作那裏的工作人員。他避開了大門守衛,找到一輛廢棄的手拖車,用一些塑膠字母,在車子上拚成“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等字。之後他利用整個夏天去結識各位導演、編劇、剪輯,流連於他夢寐以求的世界。通過與別人的交談和自己的學習、觀察,他產生出越來越多關於電影製作的靈感和經驗。終於,在20歲那年,他成為了一名正式的電影工作者。環球製片廠放映了一部他拍的反響良好的片子,並因此簽訂了一份7年的合同。從此,斯皮爾伯格走上了他的導演之路,他的夢終於成為了現實。

許多人不能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夢想。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為什麼不能成功呢?因為他們沒有把夢想變成可以完成的目標。人生想獲得成功,就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沒有目標就不知道為夢想而奮鬥的方向。猶如一艘巨輪夢想駛上大海,但卻沒有既定的航標。許多人也曾遭遇了機遇,也曾夢想過成功,但他們沒有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的目標,從來沒去為自己的夢想拚搏過。若夢想不能變成明確的目標就會變成夢幻;若你從來不為你的夢想付出行動,夢想就會變成夢幻。夢幻是不可能變成現實的。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夢想詳細地寫下來,認真地思考一下,讓你的夢想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和期限,把它變成你人生的目標。

天上人間的距離也許並非逾越無望,現實的一切也許可以不再暗淡無光,夢想的國度也許也能讓你自由徜徉——隻要你把心中的夢想插上目標這一翅膀,就能扶搖九天而翱翔!

智慧之源

“我要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我要擁有億萬身價,做商界舉足輕重的驕子!”對於這些激蕩人心的夢想也許每個人都會懷著熱忱的希冀,但並非每粒種子都會變成參天大樹。隻有把希望的種子變成具體的目標,夢想之樹才會拔地而起。

欲與天公試比高

兩個旅行者在森林裏遇到了一隻狼。甲立刻向前飛奔,乙卻彎下腰係緊自己的鞋帶。

“你為什麼不趕快逃命?”甲邊跑邊問乙。

“我在緊鞋帶,這樣可以跑快些。”乙說。

“但是你跑得再快也跑不過狼的。”

“我不需要比狼快,隻要跑得比你快就可以了。”乙係好鞋帶,不一會兒就把同伴甩在後麵。

這個老掉牙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命運的狼時刻對我們虎視眈眈,我們卻像甲一樣茫然不知所措。那年風靡全國的“超級女聲”,有一種“PK”的淘汰製度。PK已成為流行詞彙,PK意識深入人心。其實PK自古就有,無處不在。人類自誕生的那天起,就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競爭之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能在競爭中取勝,就要淘汰出局。

勇於競爭和擅於競爭才是使自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和在事業上卓爾不群的基本原因之一。一味埋頭趕路而絲毫不顧及其他對手的情況,缺乏在社會上立足的競爭意識,則很可能落伍於同時起跑的群體。

現代人的心靈裏無時不在奔湧著參與競爭的欲望。不論什麼方式的競爭,也不論競爭對手是誰、競爭的具體內容怎樣,總之,凡是競爭都能強烈地激發人們的生命衝動,隻有在競爭中才能感覺到生命的存在,隻有在競爭中才能感到自己活得充實而有意義,隻有在競爭中才能真正實現自我。

我們知道,不論什麼方式的競爭,也不論競爭的對象是誰、競爭的具體內容怎樣,總之,競爭都是為了自己的感覺和利益壓倒對方、超越對方,你就在這種壓倒和超越對力的競爭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實現生命的意義。

肯尼迪家族的口號:“不能甘居第二。”因為有這種必勝的競技心理狀態,約翰·肯尼迪在1961年競選美國第35任總統時,擊敗了實力強大的尼克鬆。

喬治·大衛·伍茲在一家股票經紀機構當小廝時,便萌發壓倒對手,一定要在華爾街這個世界金融中心爭到一席地位的堅強信念,他每時每刻保持著良好的競技心理狀態,終於脫穎而出,步步高升,直至躋身世界銀行行長之職。

不論你麵對什麼樣的競爭,也不論你所處的環境怎樣惡劣,怎樣於你不利,你不要氣餒、不要畏懼,你要相信自己。知識的不斷更新和智慧的日益豐富使你能夠永遠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永遠都能參與競爭。隻要你富有壓倒對方的智慧,富有充足的知識,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之下你都能取得勝利。

甚至可以說,你總是能以良好的心態積極地參與競爭,這本身就是你的勝利。

以良好的心態參與競爭是積極健康的競爭。

心理學告訴人們,一般人,在遇到一個陌生人時,都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對陌生人的估價往往略低於自己。這種感覺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自覺的。所以,要客觀公平地評價一個人,往往要對這個人有較全麵的了解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果把社會生活中的一切利害關係帶進去評價自己的對手,得出的結論往往是有失公允的,甚至是錯誤的。這也是人在競爭視野中的“盲點”,用時下的詞說就是“誤區”。在競爭中還容易犯的另一個毛病就是妒忌。這些對心理健康都是極不利的。

年輕人在競爭中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情緒上大起大落。比如一個人在一陣爭強好勝激烈的心理衝擊後,又感到十分悲觀,一旦發現條件不如他的人都上去了,於是又自卑起來,甚至在事業上產生了垮掉的感覺。從心理學上來講,這種感受又叫作“自卑型失意”,這種情緒如果占據了主導地位,對工作和事業是十分有害的。

上麵講的是在事業競爭中比較典型的心理及情緒上的反映。還有一些人,由於失敗而忌恨,甚至產生報複心理,這是極端自私的變態心理。這對於群體生活和個人的心理品質都有莫大的害處。

人的一生充滿了各種競賽和競爭,成功有先後,勝利有遲早,隻要目標是合乎客觀實際的,加上自己頑強的努力,人人都能成功。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圖一時的利益而背棄了遠大目標,爭一日之長短而有損於自己的素質與品行。美國總統布什,在總結他成功的經驗時說:事業上的競爭與做人是不矛盾的,良好的品格修養隻會在競爭中有利於你。

隻有明白了這些,我們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健康的心理,才會在事業上不斷地取得成就,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不應該讓自己的生活總是平靜如水。如果沒有奮發的動力,就應該主動為自己找一個競爭的對手,否則,長期置身於枯燥乏味的生活之中,很可能會使自己逐漸頹廢消沉下去。

有人說,作為一個英雄,最大的悲哀並不是被別人打敗,而是在征戰的疆場上沒有一個可以與之一比高下的對手。

給自己找個對手,就是積極地處世和主動地競爭,就是在向人生的理想目標挺進的過程中為自己尋求底蘊、尋求動力。隻有堅持爭上遊做前驅,才能創造出人生的輝煌。

不過,你要找的“對手”是有條件的,而不是胡亂找的。

你應以你周圍的同事或同學為目標,當然你要找的目標一定要目前他無論是成就或能力都比你好的,換句話說,是“跑”在你前麵的人!但也不能找跑在太前麵的人,因為你不一定追得上,就算能追上,也要花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力氣,這會讓你跑得很辛苦,而且充滿挫折感。例如,如果你隻是個小職員,一個月賺兩千元,你若要和年薪兩百萬的總經理比,那你的日子就不要過了!

“對手”找到之後,你要進行分析的工作,看他的本事到底在哪裏?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平常他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際關係的經營、能力的增進等等,你都要有所了解。你可以學他的方法,也可以在自己的方法上下功夫,相信很快就有成績出現——你慢慢地和他並駕齊驅,然後超越了他!

等超越了你的“對手”,你可以再跟住另一個“對手”,並且再超越他!

當然也有可能你找到了對手,但就是一直跟不上去,甚至還被後麵的人一個個超越過去,這實在令人難堪。碰到這種情形,我要說的是——馬拉鬆比賽講求運動精神,跑完比名次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盡力比成就更重要!隻要你盡力了,不愧對自己,那就可以了!就怕半途退出,失去奮勇向前的意誌,這是人最悲哀的一件事!

跑道就在腳下,對手就在身邊,你準備好了嗎?

智慧之源

不論你麵對什麼樣的競爭,也不論你所處的環境怎樣惡劣,怎樣於你不利,你不要氣餒,不要畏懼,你要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山窮水盡的時候就要變通

生活中的事物不會總是一成不變的,當執著到山窮水盡時,就需要變通。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幾隻蜜蜂和蒼蠅放進一隻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暗處。結果,有目標地朝著光亮拚命折騰的蜜蜂最終氣力衰竭而死,而無目的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