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會說真是無頭蒼蠅亂撞。那麼蜜蜂為什麼就氣力衰竭而死呢?從科學上講是它對既定方向的執著,是它對趨光習性這一規則的遵循。這僅僅是一個小實驗,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要學會變通,要學會在逆境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
小凡在一家曆史研究所工作,所裏的大部分人都是研究生。他不甘心,立誌要讀曆史方麵的研究生,這方麵的幾大權威資料幾乎被他翻爛了,可是連考數年都未考中。然而,在這期間不斷有朋友拿一些古錢向他請教,起初他還能細心解釋,不厭其煩。後來,問的人實在太多了,他想不如自己在這方麵編本書得了,一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二是為了給朋友提供方便。年底時,他的書是寫成了,但是他仍然沒有考上研究生,出人意料的是他的那本關於中國曆代錢幣的書卻被一家出版社看中,第一次印了l萬冊,當年就銷售一空。如今的小凡,早就是古幣鑒定方麵的專家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喜歡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努力奮鬥,但卻不是每個人的願望和理想都能實現。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目標奮鬥一輩子都不能成功,不能說他們一輩子就無才無能,可能是因為他生命中真正精華的部分未被自視而不見的機遇得以發現,或者不被看好的那一部分未能充分展示。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就能成功。
湖南師範大學年輕的教授陳誠剛結婚不久,妻子就因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年臥床不起。生下兒子後,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麵對常年臥床的妻子和剛剛降生的兒子以及剛剛開始的事業,陳誠心急如焚。
一天,他正在忙著做家務,兒子咿咿呀呀時斷時續的叫聲使他備感初為人父的欣喜。他頭腦一轉,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兒童語言的研究上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對於他這個想法十分讚同。
從此,陳誠辭掉自己的工作,專心在家裏研究兒子的語言。妻子這回也成了他最佳的合作夥伴,剛出生的兒子則成了最好的研究對象。家裏處處都是小紙片和鉛筆頭,兒子一發音,他們立刻記下第一手資料,同時每周一次用錄音機錄下文字難以描摹的聲音。就這樣堅持了六年,到兒子上學時,他和妻子開創了一項世界紀錄:掌握了人從出生到六歲半之間兒童語言發展的原始資料,而國外此項紀錄最長的隻到3歲。後來,陳誠《0到6歲兒童的日常語言信息》專著的出版,在國內外語言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愛因斯坦曾經說:“把一個舊的問題從新的角度來看需要創意和想象力,這成就了科學上真正的進步。”當然,作為普通人,在追求財富和夢想的過程中,就需要變通,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所取得的成效,不亞於科學家們的新發現。所以,如果執著到山窮水盡的時候,那麼就換個角度想問題吧,也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主動創新,靈活變通往往會給你帶來無限商機與財富。
智慧之源
生活中的事物不會總是一成不變的,當執著到山窮水盡時,就需要變通。
直路不通走彎路
在路途中,遇到大石頭擋道,我們一般都會想辦法繞過去。其實,這種走彎路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在我們的做事過程中。有時候,有些話不能直言,我們便可以兜著圈子去講;有些人不容易接近,我們就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如果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我們就要投石問路……在很多情況下,為了使對方放鬆警惕,減輕辦事難度,我們都需要使用迂回戰術。
(1)用感情做鋪墊
在朱鎔基總理視察中央電視台的前一天,中央電視台的有關領導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說:“明天,總理來視察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得到朱總理的題詞。”敬一丹聽了既感到欣喜,又多少感到有些為難,心想:“我怎麼向總理提出這個請求呢?”第二天,朱總理在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的陪同下,來到中央電視台。當他走進焦點訪談節目組演播室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朱總理跟大家相互問好之後,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擁在他的周圍,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與總理交談。一位編導說:“在有魅力的人身上,總有一個場,以前我聽別人這樣說過。我看您身上就有這樣一個場。”朱總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裏的氣氛更加活躍、和諧起來。敬一丹感覺這是一個好時機,一個很短暫的、稍縱即逝的時機。於是她走到朱總理麵前說:“總理,今天演播室裏聚集在您身邊的這二十幾個人隻是節目組的十分之一。”總理聽了這話,說:“你們這麼多人啊!”敬一丹接著說:“是的,他們大多數都在外地為采訪而奔波,非常辛苦。他們也非常想到這裏來,想跟您有一個直接的交流。但他們以工作為重,今天沒能到這裏來。您能不能給他們留句話?”敬一丹說得非常誠懇,而且非常委婉,說完她便把紙和筆恭恭敬敬地遞到朱總理麵前。總理看了敬一丹一下,笑了,他接過紙和筆,欣然寫下“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16個字。
敬一丹的感情鋪墊可以說做得恰到好處。她在請求題詞前,先把在外“四處奔波”、“非常辛苦”的記者抬出來,在感情、道義上做了一番渲染,讓人不宜也不忍拒絕。另外加上她語氣誠懇,表述又貼切委婉,於是打動了朱鎔基總理的心,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題詞。
(2)在言語上下套子
意大利知名女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在采訪南越總理阮文紹時,她想獲取他對外界評論他“是南越最腐敗的人”的意見。若直接提問,阮文紹肯定會矢口否認。聰明的法拉奇當然不會這麼做,她將這個問題分解為兩個有內在聯係的小問題,曲折地達到了采訪目的。她先問:“您出身十分貧窮,對嗎?”阮文紹聽後,動情地描述小時候他家庭的艱難處境。得到關於上麵問題的肯定回答後,法拉奇接著問:“今天,您富裕至極,在瑞士、倫敦、巴黎和澳大利亞有銀行存款和住房,對嗎?”阮文紹雖然否認了,但為了洗清這一“傳言”,他不得不詳細地道出他的“少許家產”。阮文紹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敗,還是如他所言並不奢華,已昭然若揭,聽眾自然也會從他所羅列的財產“清單”中得出自己的判斷。
(3)巧妙設局
張某的一張借據找不到了,非常著急。於是,他妹妹幫他出了個主意,幾天後,借據果然就“補”回來了。原來,張某照妹妹的主意發了一封電報給借款人,要他快速寄還2100元。實際上對方隻借了他1200元,看到電報後,對方很生氣,回信說:“我隻借了你1200元,正準備還你,現在怎麼變成2100元了?”其實,張某故意把1200元寫成2100元,露出破綻,就是等著借方更正,主動承認借款,這也就等於補寫了借據。張某有了這樣一張“借條”後,心裏也就有底了。
(4)假意幫忙
明代嘉慶年間,“給事官”李樂清正廉潔。有一次他發現科考舞弊,立即寫奏章給皇帝,皇帝對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麵奏,結果把皇帝惹火兒了,以故意揭短罪,傳旨把李樂的嘴巴上貼上封條,並規定誰也不準去揭。封了嘴巴,不能進食,就等於給他定了死罪。這時,旁邊站出一個官員,走到李樂麵前,不分青紅皂白,大聲責罵:“君前多言,罪有應得!”一邊大罵,一邊叭叭地打了李樂兩記耳光,當即把封條打破了。由於他是幫助皇帝責罵李樂,皇帝當然不好怪罪。其實此人是李樂的學生,在這關鍵時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師。如果他不顧情勢,犯顏“直”諫,非但救不了老師,自己怕也難脫幹係。
生活中不少人做事情總是“一根筋”,為人處世不知變通,“不碰南牆不回頭”。這樣的人是難成大器的。在遇到難以直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就應該讓自己的思維多繞幾個圈圈,學學走彎路的方法,迂回接近目標。
智慧之源
直路雖短,但未必好走。前路不通時,繞道而行,可能會更省時省力。
適當進行逆向思維
在現實的生活中,當人們解決問題時,時常會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這是由於人們往往隻會朝一個方向看問題造成的。如果能換一換視角,逆轉思維來考慮問題,情況就會大大改觀,事情也會變得更有彈性,甚至讓人獲得意外的驚喜。
上個世紀60年代,香港發生了二戰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潮。房地產業一直是香港經濟的核心,移民潮使得香港房地產業轉入迷霧籠罩之中。許多房屋售價低得教人難以置信,眾多新落成的樓宇無人問津。地產商、建築商全都焦頭爛額,一籌莫展。李嘉誠長江集團旗下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照當時的房地產價格來算,李嘉誠可說是全軍覆沒了。
處在驚濤駭浪中的李嘉誠,臨危不亂,沉著應變。他仔細分析局勢,不相信香港會就此垮掉。他認定香港還將進一步繁榮發展,而房地產的價格必然會回升。基於這樣的分析,李嘉誠毅然做出了“人棄我取,趁低吸納”的驚人決策,並把它看作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在整個地產行市都在拋售的大勢中,他逆流而行,不動聲色地大量吃進。
朋友們知道後都為他的“逆勢而行”捏著一把汗,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同業的地產商,也在等著看他的笑話。但李嘉誠毫不動搖,他依然不改初衷,繼續逆潮流而行。
事實證明李嘉誠的做法是明智的,他又一次獲得了成功。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回升,李嘉誠從中獲得了200%的高利潤。到1976年,李嘉誠公司的淨產值達到五億多港元,成為了香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企業。
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把別人臆想的災難變成了自己成功的機會,其原因主要在於他獨特的思維方式。最危險的地方是人人都懼怕的地方,但是反過來想,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最危險的地方,正是眾人紛紛騰出來的“空檔”。有眼光的拚搏者往往能夠在眾人的思維上空,冷靜觀察,轉變思維,把握全局,扭轉乾坤。有很多的成功者都能夠想人之所不敢想,到危險的地方去尋找安全,到眾人紛紛撤離的地方尋找商機,並且非常穩妥地實現了最大的成功。李嘉誠就是根據這個道理,頂住壓力,以其獨到的眼光,人舍我買,終於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有利的時機隨時都有可能變為不利的,不利的條件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變為有利的機遇。在很多情況下,這一變化的關鍵就在於你的思維方式,就在於你是否有按照逆向思維行動的勇氣。
很多人不敢逆向思維,或者說不願意逆向思維,這是因為他們頭腦中關於得失、是非、安全、冒險等價值判斷的標準已經固定,這使得他們根本就想不到要用逆向思維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而實際上,一旦我們把同一問題顛倒過來考慮時,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會,收獲很多新的成就。
事物發展變化有一定的因果聯係,既可以由因及果,也可以由果及因,具有順推和反推的交換作用,突破習慣思維定式的束縛,就可以獲得認識上的自由。逆向思維要從結果人手,反向思考,步步深入,直到得出正確答案。綜觀曆史,凡是有逆向思維的人,無不創造了不朽的功績。如“破釜沉舟”的項羽、“背水列陣”的韓信、施“空城計”的孔明等等。
逆向思維法就是要從對立、顛倒、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倒過來想問題。逆向思維有許多種具體的方法:
(1)反轉型逆向思維
這種方法是指從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進行思考,“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從事物的功能、結構、因果、狀態關係等方麵做反向思維。
例如,用鋸和刨來加工木頭時,一般都是木頭不動而鋸子和刨子動,那麼反過來,可不可以用木頭動而鋸子和刨子不動的方法來加工呢?通過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後來人們發明了固定的電鋸機和電刨機,實現了木頭動而機器不動的設想。
(2)轉換型逆向思維
這種方法是指在思考一個問題時,由於解決問題的手段受阻,因而轉換思考角度來提出解決問題的手段的思維方法。
例如,圓珠筆剛發明的時候,往往芯裏的油還沒用完,圓珠就被磨壞了,弄得使用者滿手都是油。人們認為是由於圓珠的磨損造成的,因而在強化圓珠硬度、耐磨性上下功夫。但是嚐試了很多材料都沒有成功。就在大家認為圓珠筆將被淘汰時,有人拋棄了改進圓珠的做法,改換思路,把筆芯變小,讓它少裝些油,使油在珠子還沒壞之前就用完。於是,棘手的問題就這樣輕鬆解決了。
(3)缺點逆向思維
這種方法是在事物原有缺點的基礎上擴大缺點,將缺點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
例如,某時裝店的經理不小心將一條高檔呢裙燒了一個洞,其身價一落千丈。如果用織補法補救,也隻是蒙混過關,欺騙顧客。這位經理突發奇想,幹脆在小洞的周圍又挖了許多小洞,並精心修飾,將其命名為“鳳尾裙”。一下子,“鳳尾裙”銷路頓開,該時裝商店也出了名。
逆向思維的方法還有很多,隻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勤動腦,多從事物的反麵思考問題,我們就一定能夠提高做事效率。
智慧之源
悖於常理的逆向思維可以讓你突破思維禁錮,為你開創一片更廣闊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