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要善於創新(1 / 3)

第八章要善於創新

新思路源於打破常規

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到希望,創造出新的生機。

盧迪的祖父去世後給盧迪留下了一大片美麗的“森林莊園”。可是好景不長,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就將其化為灰燼。麵對焦黑的樹樁,盧迪欲哭無淚,他失望極了。但是他不甘心祖父的百年基業在他這裏斷送,決心傾其所有也要修複莊園,於是他向銀行申請貸款希望重建家園。但是銀行卻無情地拒絕了他。

他再一次受到打擊,但是他還是不死心,決定向自己的親朋好友相借,然而依然是一無所獲……所有可能的辦法全都試過了,盧迪始終找不到一條出路,他幾乎是絕望了。他總是在想,多麼好的樹林呀,怎麼就沒了呢?為此,他閉門不出,茶不思,飯不想,眼睛都熬出了血絲。

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對盧迪說:“親愛的盧迪,祖母告訴你,莊園沒有了沒有什麼的,可你不能總是這樣消沉絕望。你應該多動腦筋想想,應打破常規思維的限製,莊園的樹木被燒了,但是不是被燒的樹木就真的一點兒用都沒有了呢?”

這些話倒是提醒了盧迪,於是他一個人走出了莊園。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在一條街道的拐角處,他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他下意識地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家庭婦女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裏的木炭讓盧迪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裏,盧迪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結果,木炭被一搶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不久,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後,“森林莊園”再次恢複了以前的模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新思路來源於打破常規,隻有打破常規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有時,打破常規還可以給自己一個意外的驚喜。

一天,公司總經理向全體員工宣布:“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他沒解釋為什麼。在這家效益不錯的公司裏,員工們都習慣了服從,大家牢牢記住了總經理的吩咐,誰也不去那個房間。一個月後,單位招了一批年輕的銷售員,同樣的話,總經理又向新員工重申了一遍。這時,小王在下麵小聲嘀咕了一句:“為什麼?”總經理瞪了他一眼,很嚴肅地說:“不為什麼。”總經理走後,小王的腦子裏還在不停地閃現著那個神秘的房間:那房間裏能有什麼呢?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命令呢?小王越想越覺得有必要進去看看這個神秘的房間。同事們紛紛勸他:“你是新來的,而且公司又有規定,還是不要違背經理的旨意吧。”但是他還是想一探究竟。他輕輕地推開門,不大的房間裏隻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張紙條,上麵用紅筆寫著幾個字:“將這張紙條給總經理。”看到這張紙條小王覺得有些後悔,但一轉念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著紙條去了總經理辦公室。可當他從總經理辦公室出來時,不但沒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為營銷部經理。

事後總經理解釋說,做銷售是最需要創造力的工作,隻有不被條條框框限製住的人才能創造更多的業績。

新思路源於打破常規,隻有敢於創新,才能打破陳規陋習,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才能不唯書、不唯上,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想別人所未想、所不敢想的事,做他人所未做、所不敢做的事,更容易成功。

智慧之源

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到希望,刨造出新的生機。

放棄對權威的“頂禮膜拜”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大哲學家羅素到中國給大學生講學,一上台就問下麵的學生“2+2=?”,台下一片寂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場的竟無一人敢回答,而這是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問題。最後,羅素笑著告訴大家“2+2不就等於4嗎”,難道大家都不知道了嗎?

於是全場嘩然。

為什麼呢?原因無非就是因為羅素是個大權威。大家都認為羅素不可能提這麼簡單的問題吧!於是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便沒有人敢回答。這告訴我們不要迷信專家、學者、教師、書本、權威。

權威有時也會犯錯誤。

有一次,工廠的機器出現了問題。這可急壞了大家。維修的師傅從開始就認為問題出在測速器上麵,但維修的工程師總是堅持認為變頻器的主板壞了,並很自信地說:“測速器99.99%沒壞,如果真的壞了,就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提示。但這沒有提示,所以應該不會有。”

於是大家都相信了他,人家畢竟是專家,對於維修保養可以算是行家裏手。所以把主板調試檢測了一次又一次,故障依然如故。主板現在北京又沒有現貨,這可怎麼辦呢?

於是大家都很著急,最後商量了一下說:“買一個測速器。如果沒問題就當作我們買了一個配件。如果是測速器的問題那就更好。”結果一換上,機器就恢複了往日的神氣。

江蘇江陰市隻有高中學曆的企業職工肖天甫成功地突破了石油鑽杆接頭鐓粗技術。石油鑽杆接頭的鐓粗技術是石油行業中一項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過去長期被國外跨國公司壟斷。國內某權威人士得知隻有高中學曆的肖天甫下決心攻克這一難題時,對他大潑冷水:“我搞了一輩子也沒搞成,你要能搞成我親自給你寫材料,上報院士。”

但肖天甫沒有理會專家的冷水,而是埋頭於技術攻關,最終取得了成功,並將這項技術提高到了新水平,吸引了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登門請求合作。

無獨有偶,江陰市的鄭金良,隻是一個初中學曆的農民,但他多年來潛心鑽研,專業書上教的辨別雌雄辦法不適用於大規模養殖,他便采取土辦法、笨辦法,在河豚產子時段整夜整夜地待在讓河豚越冬的大棚裏,一條條地看、一條條地摸,終於熟悉到一條魚隨便從手上一過,就能判斷出是雄是雌、是否到了產卵期。不僅修正了專業書上對“長江三鮮”——河豚、刀魚、鰣魚的某些錯誤觀點,而且以人工方式繁育出了長江刀魚。

以上例子表明,科技創新須破除權威崇拜心理。

權威的意見未必代表真理。我們應該放棄對權威的“頂禮膜拜”,勇於向權威發出挑戰。隻有敢於挑戰權威的人才能成為成功者。

智慧之源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專家、學者、教師、書本、權威是神聖的,是知識的化身,是不可否定的,人們對其充滿了崇拜與信賴。其實,權威的意見未必代表真理。我們應該放棄對權威的“頂禮膜拜”,勇於向權威發出挑戰。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你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蒼蠅,肯定會感覺不好受,但時間長了,你會接受它們甚至喜歡上它們。這些動物都很聰明,也願意與人交流。”山東省濟陽縣孫耿鎮一處養殖場內,麵對滿眼飛舞的蒼蠅,艾寶榮笑著說。

艾寶榮,濟南大學計算機專業2000年畢業的女大學生,懷著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踏入社會,多方求職,卻均以失敗告終。她擺過地攤賣過涼席,開過肉食店……

就在她創業舉步維艱時,一篇養蟲子致富的報道引發了她的極大興趣。她帶著找到創業項目的興奮,前往山東農業大學學習養殖技術,開始了她的“養殖人生”。

最初,艾寶榮每當看到那些蒼蠅和蠅蛆的照片,都會惡心不已。現在的艾寶榮已經把蒼蠅當成了寶貝。她介紹說,她養殖的蒼蠅叫家蠅,是一種在封閉環境中經馴化可以養殖的生物,與綠豆蠅和紅頭蠅有很大區別。家蠅的幼蟲蠅蛆營養價值很高,經過滅菌、除臭、脫水可以製成濃縮蛋白質,可做食品添加劑,也可做生產醬油、味精的原料,成本低廉,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艾寶榮的蟲子養殖場已經達到月產鮮蟲三十多噸的水平,她還建立了蟲子網站,通過網絡將生意做到了英國、韓國。她的新廠房也將很快投入使用,她還準備充分利用蠅蛆,再建一個養豬場和一個高檔養雞場。

這就是“第一個”產生的效果,簡直迅雷不及掩耳。即使大公司也看到了這種產品,想開發,也會感到大勢已去。因為,第一個就是第一個,沒有誰願意在這個狹小的專業市場空間中去和對手硬碰硬。

海特發展有限公司劉董事長是個30歲出頭的年輕人。1997年他在某設計院工作時,曾受命設計一條公路的涵洞工程,由於每條涵洞都必須循規蹈矩地進行大量結構設計和繪圖,這讓一向比較“懶惰”的劉某望而生畏。因此他想到何不利用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嚐試將其程序化,同時在創業路上也能另辟蹊徑。因此,當他終於開發出當時市場上一片空白的公路涵洞CAD軟件,將設計人員從每天大量重複煩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時,他立即創辦了一家公司,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由於這種產品是市場上的“第一個”,他迅速走向了成功,如入無人之境。

當看到很多人在同一條路上擠的時候,你就該有點兒創新意識了。此時不妨另謀他路而行,也許會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這樣做事,自己覺得也輕鬆,別人看了也精彩。

智慧之源

有創新意識的人做事與常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他們敢於創新,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因而他們往往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讓自己“冒尖”,讓自己的事業越做越順,越做越大。

換個角度,你就成功了

人生在世,難免碰壁,這時切莫鑽牛角尖,不妨換個角度,說不定就能闖出一條道路來。換個角度,你就成功了。

曾經有個年輕的畫家,他傾盡家產,在巴黎著名的藝術街上開了一家畫廊,展示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像大腕畫家一樣被人買走。

畫廊開張後,年輕的畫家才發現:這條藝術街上已有太多的畫廊,大多裝修考究,像他開的這種小畫廊根本沒有什麼人光顧。苦苦支撐了幾個月後,畫家決定關掉畫廊。

關門前的一天下午,他心情極其煩悶,於是他來到街頭一家小咖啡館。小咖啡館的生意很好,客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他一聲不吭地喝著咖啡,邊喝邊想為什麼小咖啡館生意那麼好?他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為何不在藝術街上開一家咖啡屋?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接下來的一周,他將自己的畫廊改造成了一家咖啡屋。當人們走進咖啡屋,坐下來喝咖啡的時候,驚奇地發現,咖啡屋的牆上掛滿了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客人們邊品嚐可口的咖啡,邊欣賞動人的畫作。於是,年輕畫家的咖啡屋很快走紅藝術街。當然,來這裏喝咖啡的客人也有投資老板,很快年輕畫家的作品就被人們搶購一空。

年輕畫家所經營的畫廊一開始並不是很好,幾乎到了要關門的地步。幸運的是,畫家後來找到了不尋常的經營策略,利用“咖啡屋老板兼畫家”的身份來吸引眼球,最後名利雙收。

換個角度,你就成功了。請別把你的想法固定化模式化,更不要在你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做一個“頑固派”,而是要機靈善變。

一個跑了很多次但又被拒絕了很多次的業務員王建國,一早又來到了董事長辦公室。秘書把名片交給董事長,一如預期,董事長厭煩地把名片丟回去。很無奈地,秘書把名片退回給王建國。王建國笑了笑,說:“沒關係,我下次再來拜訪,所以還是請董事長留下名片。”拗不過業務員的堅持,秘書硬著頭皮,再進辦公室,董事長一見名片就發火了,將名片一撕兩半,丟回給秘書,接著說:“10塊錢買他一張名片,夠了吧!”可是,秘書把錢與被撕掉的名片遞還給王建國時,王建國卻很開心地高聲說:“麻煩您跟董事長說,10塊錢可以買兩張我的名片,我還欠他一張。”隨即再掏出一張名片交給秘書,秘書很為難地愣了愣。突然,董事長哈哈大笑起來,接著說:“這樣的業務員不跟他談生意,我還找誰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