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才能把握成敗(3 / 3)

少數正確思考者一直都被當作是人類的希望,因為他們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都扮演著先鋒者的角色,充分施展了他們的優勢。他們創造工業和商業,不斷使科學和教育進步,並鼓舞發明和宗教。愛默生說得好:

“當上帝釋放一位思想家到這個星球上時,大家就得小心了,因為所有事物將瀕臨危險,就像在一座大城市裏發生火災一樣,沒有人知道哪裏才是安全的地方,也沒有人知道火什麼時候才會熄滅。科學的神話將會發生變化;所有的文學名聲以及所有所謂永恒的聲譽,都可能會被修改或指責;人類的希望、人類的思想、民族宗教以及人類的態度和道德,都將受下一代擺布。普遍化將成為神力注入思想的新彙流口,因此悸動也跟著而來。”

在克服自身劣勢的過程中,如果你是一位正確的思考者,則你就是你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你不應給予任何人控製你思想的機會,你必須拒絕錯誤的傾向。一般人開始時,會拒絕某一項不正確的觀念,但後來因為受到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影響而改變初衷,進而接受此一觀念。

一般人往往會接受那些一再出現在腦海中的觀念(無論它是好的或是壞的,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作為一位正確的思考者,你可以充分利用此一人性特質,使你今天所思考的到了明天仍然反複出現,並進而接受此一再出現的思想,這正是明確目標和積極心態的力量本質。

第二個缺點,就是不相信他們不了解的事物。

當萊特兄弟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會飛的機器,並且邀請記者親自來看時,沒有人接受他們的邀請。當馬可尼宣布他發明了一種不需要電線,就可傳遞信息的方法時,他的親戚甚至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檢查,他們還以為他失去了理智呢!

在調查清楚之前,就采取鄙視的態度,隻會限製你的機會、應用的信心、熱忱以及創造力。不要把質疑未經證實的事情,和認為任何新的事物都是不可能的兩種態度混為一談。正確思考的目的,在於幫助你了解新觀念或不尋常的事情,而不是阻止你去調查它們。

請學會思想——思想是一個人惟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因為你的思想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你必須借著有利的心理習慣,來控製這些影響因素,這種過程叫做“習慣控製”。

控製習慣的過程是不可思議的,它將你的思考力量轉變成行動,但如果你沒有這種習慣,或所學到的是不良習慣的話,則它可能會給你帶來悲慘和失敗。能否成大事須視你控製習慣的能力和品質而定。

把你的思想當成一張底片,底片會記錄任何反映在它上麵的事物,底片不會挑選應記錄的對象,也無法控製焦距和曝光時間,而你——作為一位攝影師,有機會挑選所要記錄的對象,決定影像焦距、光圈和快門。最後照片的品質,就取決於你控製這些因素的技巧。

對於你心裏那一張底片而言,構圖的主題就是你的明確目標。你按照你自己的抉擇挑選畫麵,以你強烈的欲望闡明挑選好的畫麵,並自行決定要讓你的思想做多久的曝光。

善於做自己人生的“加工師”

獲得卓越欲望仍然不夠,因為獲得欲望隻占整個解決問題過程的1\/10,其餘9\/10則是對欲望的善後工作,立即對欲望進行加工。欲望隻有與行動結合,才會走向成功。

凡是曉得自己需要什麼,曉得從目前所處的地位達到內心所想要的地位要經過什麼路程,而且不易覺得自滿,那麼,這樣的人就可成就事業。那麼一個人怎麼曉得他需要什麼呢?那些大人物的偉大誌願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是根據許多經驗,以及留心別人所未見到的,而造就出來的;他們是因為不滿足現在,自我覺悟出來的。

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鮮的,與昨日的事不同,明天也有明天的事。今天之事應該就在今天做完,千萬不要拖延到明天,拖延的習慣有礙於人做事。

過度鄭重與缺乏自信是做事的大忌。在興趣熱忱濃厚的時候做一件事,與在興趣熱忱消失了以後做一件事,其間的難易、苦樂真不知相差多少!在興趣熱忱濃厚時,做事是一種喜悅;興趣熱忱消失時,做事是一種痛苦。

擱著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著明天做,就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精力,實際上能夠將那件事做好。做以前積壓下來的事,會覺得多麼的不愉快而討厭!在當初可以很愉快容易地做好的事,拖延了數日數星期之後,就會顯得厭煩與困難了。接到信件,應該立刻作複,最為容易。因此有的機關、公司中訂下規則,不準任何來函隔夜不複。

命運無常,良緣難再!在我們一生中,每人都有良機佳遇的到來,但總是一瞬即逝。我們當時不把它抓住,以後就永遠失掉了。

有計劃而不去執行,使之煙消雲散,這對於我們的品格力量會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有計劃而努力執行,這就能增強我們的品格力量。有計劃不算稀奇,能執行訂下的計劃才算可貴。

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象、觀念閃入一位作家的腦海,生出一種不可阻遏的衝動——要想提起筆來,將那美麗生動的意象、觀念移向白紙。但那時他或許有些不方便,所以沒立刻去寫。那個意象不斷地在他腦海中活躍、催促,然而他還是拖延。後來那意象便逐漸地模糊、暗淡了,最終整個消失!

一個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閃電一般地襲入一位藝術家的心胸,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畫筆將那不朽的印象繪在畫布上。這個印象占領了他全部的心靈,然而他總是不立即跑進畫室埋首揮毫。最後這幅神奇的圖畫,會漸漸地從他的心版上淡去。

為什麼這些印象、衝動是那樣的來去無蹤?其來時,是那樣的強烈而生動?其去時,是那樣的迅速而飄忽?

就是因為這些印象之來,原是要我們在當初新鮮靈活時,立刻就去利用它們的,拖延往往會生出悲慘的結局。凱撒因為接到了報告沒有立刻展讀,遂至一到議會便喪失了生命;拉爾大佐正在玩牌,忽然有人送來一個報告,說華盛頓的軍隊,已經進展到拉華威,他將來件塞入衣袋中,牌局完結他才展開那報告,他立刻調集部下、出發應戰,但時間已經太遲了,結果全軍被擄,而他本人也以身殉國。僅僅是幾分鍾的延遲,使他喪失了尊榮、自由與生命!

應該就醫而拖延著不去就醫,以致病情嚴重而不能再被醫治,這樣的人為數不少吧!習慣之中最誤人的無過於拖延的習慣,世間有許多人都是為此種習慣所累而至陷入悲境。拖延的習慣,最能損害及減低人們做事的能力。

你應該極力避免拖延的習慣,像避免一種罪惡的引誘一樣。

假使對某一件事,你發覺自己有著拖延的傾向,你應該直跳起來,不管那事怎樣的困難,立刻動手去做不要畏難、不要偷安。這樣久而久之,你自能改變那拖延的傾向。

應該將“拖延”當作你最可怕的敵人,因為他要竊去你的時間、品格、能力、財富與自由,而使你成為他的奴隸。

要醫治拖延的習慣,其惟一方法,就是事務當前,立刻動手去做。多拖延一分,就足以使那事難做一分。

“要做立刻做去!”這是成功人士的格言。凡是將這句格言作為座右銘的青年,永不會有悲慘的結局。

以前日軍侵占馬尼拉時,菲律賓海軍的一名文職雇員被捕了。他被關進一個旅館,兩天後又被送往一個集中營,他叫哈蒙。就在到達集中營的第一天,哈蒙看見一個難友的枕頭底下有一本書。他向難友借了這本書。這本書叫做《人人都能成功》。在哈蒙閱讀本書之前,他的情緒很壞。他恐懼地望著在那個集中營裏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但是,當他讀了這本書時,他就被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擁有這本書,讓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麵那些可怕的日子。哈蒙在同難友討論《人人都能成功》中的問題時,認識到這本書是他自己一筆巨大財富。

“讓我抄這本書吧!”他說。

“當然可以。你開始抄吧!”這是回答。

哈蒙立即開始抄書。一字又一字,一頁又一頁,一章又一章,他緊張地抄著。他時刻感到有可能隨時失去這本書的苦惱;這本書會在任何時候被拿走,這種苦惱激勵他日夜工作。真是幸運,哈蒙在抄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後不久,他就被轉移到臭名昭著的聖多·托瑪斯城集中營。哈蒙之所以能及時完成抄書工作,乃是因為他及時開始這項工作。哈蒙在三年零一個月的囚犯生活中隨時都帶著這本書,把它讀了又讀。這本書給他豐富的精神食糧;鼓舞他產生勇氣,製訂未來計劃,保持和增進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

聖多·托瑪斯監獄的囚徒在生理和心理上受著永遠的傷害——他們恐懼現在,恐懼未來。

“但是,我在離開聖多·托瑪斯時覺得好多了。在那兒我更好地為生活作了準備,心理上也更活躍些。”哈蒙說。

在他的談話中,你可感受到他的主要思想:“成功必須不斷地實踐,否則它會長上翅膀,遠走高飛。”

得過且過即對自己負責

有很多人在從事一項工作時,得過且過,甘願做一個掉在隊伍後麵的“末等公民”,而不能根據自己的強項,去爭做“一等公民”,因此無法成大事。

如果你已經踏入社會,並有些工作經驗,就會發現,不管是在哪個單位都有一種現象:有些人總是受人敬重,有些人就是被人看不起。那些被人看不起的人也許有少數人日後會出人意料地有所發展,但絕大多數人還是不怎麼樣,怎麼也被人看不起。

當你走上社會之後,工作就是你一生的重頭戲,你要靠工作來養家糊口,要在工作中發揮才能,實現自我。因此,當你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一定要記住:別在工作上被人看不起!被人看不起雖然不一定會影響你的一生,但絕對不是件什麼好事,對你也不會有什麼積極的一麵。

一般來講,工作上被人看不起的人大致有以下幾種:

混日子型——這種人不把工作當一回事,不但表現不積極,連犯錯也不在乎,他心裏總是想“反正混一口飯吃”,他總是采取一種應變的態度:“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這種人讓人看不慣,可是他每天準時上下班,對人又客氣得要命,讓你抓不到他的小辮子。這種人自己好像過得很舒服,其實人家早在心底把他看輕。

看輕工作型——這種人常說“這工作有什麼了不起?”或是“這職位有什麼了不起?”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他看輕自己的工作和職位;既然不喜歡,可他又不走,這樣他的行為就刺激了其他兢兢業業工作的同事,於是他們也就看不起他了。

遲到早退型——每個人都免不了遲到早退,可是不能經常如此,雖然老板有時不知道,但同事們卻會在乎,因為他們覺得不公平,可是他們又不習慣,也不願和你一樣遲到早退,同時也沒立場說你,在拿你沒辦法的情況下,就看輕你了。也許你有特殊的個人原因,可是別人是不管這些的,除非你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和績效,讓其他人不得不服你!

混水摸魚型——這種人機靈狡猾,看起來工作很認真,其實都是在做樣子,他永遠不必承擔責任,但永遠有好處可得。雖然能言善道,人緣不錯,但實際上別人早在心裏看不起他!

其他還有很多種類型,如爭功諉過型、孤芳自賞型、獨善其身型,但這幾種都比不上前幾種更易使人被看輕。如果你屬於其中的一種,那你就是不敬業。你不敬業,——則無形之中刺激、羞辱了那些敬業的同事,他們會看輕你以示報複;一則讓人認定你是個不求上進的無賴、混混,如果你的這種表現也被主管和老板知道,那你就別想在工作上有所表現了!因為他不敢好好用你!

也許你會說,被人看輕就被看輕吧,有什麼了不起的?其實被人看輕的主要不利不在於別人,而是你自己。如果你因不敬業而被人看輕,這些評語會到處傳播,這對你相當不利,事態若太嚴重,你甚至連新的工作都會找不到,因為同行一定知道你不敬業,在一個單位,誰敢用一個不敬業之人呢?如果你不敬業,就算人們不去四處散播,那對你也沒有好處,因為你無法從工作中汲取更多的經驗,而一旦養成了一種不敬業的習慣,你一輩子就別想出頭了!

工作上被人看不起與自己的工作態度有太大的關係,如果你能力一般但拚勁十足,人們也還是會尊敬你。但他們不會尊敬一個能力很強,但工作態度不佳的人。如果你能力平平又不敬業,那別人肯定會看不起你——甚至會有卷鋪蓋走路的可能!

有的人認為,要想改變自己在工作中被人看不起很困難,其實並非如此。每天早晨,隻要我們下定決心:要力求在職務上做得更好些,較昨天當有所進步,而晚上離開辦公室、離開工廠或其他工作場所時,一切都應安排得比昨天為好。這樣做的人,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其業務必定有驚人的成就。

大多數人的弊病是,他們認為要改進自己在工作中被人瞧不起是一項一蹴而就的工程。他們不知道改進的惟一秘訣,乃是隨時隨地求改進,在小事上求改進,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其實,也隻有隨時隨地地求改進,才能收到最後的成效。

如果把這句話掛在自己的辦公室裏,一定會有所功效:“今天我應該在哪裏改進我的工作?”

如果你能在事業起步階段就把這句話作為格言,就會產生無窮的影響力。你會隨時隨地求進步,你的工作能力就會達到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程度,你最終會取得極大的成就。

用全身力氣向要害問題開刀

所謂向要害問題開刀,即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從主要問題入手的習慣,即從關鍵處下手,避開細枝末節,這樣能事半功倍。成大事者習慣就是這樣。

羅傑有個朋友是企管顧問,幾年前他要搬新家,決定請一個女性朋友幫他做庭院設計。這個設計師是園藝學博士,學問好又聰明。

這個主人自己有很多構想,因為他很忙,又經常遠行,所以一再向女設計師強調,庭園的設計一定要讓他不用經常維護,自動混水裝置等省力的設計更非常關鍵。總之,他一直設法減少需要花在維護庭園上的時間。

最後女設計師忍不住對他說:“我懂你的意思。但有個道理你應該事先明白,沒有園丁,就不可能有花園。”

其實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如果花園(甚至生活)能有自動維護設備,不必去理會,而結果卻繁花似錦,仿佛經年累月有人在細心照應一般,那該有多好。

可惜人生不是如此。我們不能撒幾顆種子,什麼都不管就走開去做別的事,卻期待著回來時能看到花團錦簇,然後悠閑地去采一籃子的花生、玉米、馬鈴薯、蘿卜。唯有平常不斷地灌溉、栽培、除草,才可能享受豐收的快樂。

當然,無為而治是可以生活,花園中也會長出點什麼。不同的是辛勤的園丁會有美麗的園圃,散漫放任的結果必然是荒草蔓生。

在這裏要告訴你的,就是辦事情要抓關鍵,就是要找出人生中最重要的花草,全力去栽培。而且播種、灌溉、除草,每個關節都不能忽略,也就是將人生的圓滿建立在“重要性”的觀念架構上。每周隻需花費30分鍾,你就能得到數倍的效果。而且不管你目前的生活品質如何,運用以下方法就能立竿見影。訂定人生關鍵的實現計劃,發揮潛能以追求符合自然原則的圓滿人生。

我們的建議另有一層裨益,是讓你將實現辦事情要抓關鍵的計劃融入日常生活中。而且在實現的過程中,你將更信守承諾,也更能以均衡、合乎自然原則的方法把最重要的事列為當務之急。

我們建議你仔細看看下麵提到的幾點,最好用筆記下來。投入的心力愈多,效果愈明顯。

你不妨利用計劃表來安排下麵的生活。

我們的計劃表與一般表不同的地方是以周為單位,而非以天為單位。以周為單位,我們會有更寬廣的視野。拉遠了鏡頭,我們才能“見山不是山”,也才能以相對重要而關鍵的觀點來評論每日的生活。

當你開始為下周生活做安排時,第一步應探討你整個生命中最需要辦的關鍵的事情是什麼?你的人生意義何在?要想得到答案,你必須先對下麵問題有明確的期許:

第一,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第二,你的人生意義何在?

第三,你希望成為什麼或完成什麼?

很多人會把答案寫下來,作為個人的信念或使命。其中包含的不隻是你對生命的期望,也透露出這期望背後的原則。你對上述問題一定要有清楚的答案,因為你的目標、每一次抉擇、觀念架構、時間安排,一切一切都會受到影響。

如果現在你還沒有明確的個人信念,不妨通過下麵的方法獲知究竟什麼事情對你是最關鍵的:

(1)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四件事。

(2)想想你有什麼長期目標?

(3)想想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什麼?

(4)想想看,你最希望有什麼貢獻?

(5)重新思索你最希望得到的感受是什麼,是和平、信心,快樂、意義,還是有所貢獻?

(6)假設你隻有六個月的壽命,想想看,這個星期你要做些什麼?

好好思索下麵問題,你就能了解辦事情要抓關鍵的重要性:

(7)假如你對自己的原則、價值觀、終極目標有清楚的認識,這對你如何安排時間有什麼影響?

(8)如果你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你對生命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9)如果你把人生的意義寫下來,對你有什麼價值?這會影響你如何安排時間與精力的運用嗎?

(10)如果你每天檢討一遍這樣的書麵信念,是否會影響你在這一天中所做的事?

如果你已經有這樣一篇書麵信念,在你還沒有計劃未來一天怎麼過以前,現在就拿出來檢討,反省你內心覺得最重要的事。如果現在還沒有把你的信念寫下來,請花一點時間查看內在的“軟盤”,想想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

有了這樣一個清單後,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你就可以掌握什麼事是你必須去做的,什麼事是會浪費的你的精力的。在解答了上麵清單中的問題後,你就會明白,生活其實就是各種角色的串連,這裏所說的角色當然不是虛假或演戲的意思,而是指我們選擇去擔當什麼。我們可能在工作、家庭、社區等各方麵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角色代表的是我們在處理責任、人際關係以及貢獻心力時能否站在最關鍵的位置上。

人生有很多痛苦,常是因為我們自知雖然成大事能扮演某一角色,卻犧牲了另一個可能更重要的角色。比如你可能是某家公司的副總裁,而且做得有聲有色,但卻不是一個好爸爸或好丈夫。你可能善於滿足客戶的需求,卻常無法滿足個人發展與成長的需求。

如果你對各個角色問的關係有清楚的認識,生活自然能維持秩序與均衡。而清楚的信念可自然衍生各個角色的定位。要在不同角色間取得均衡,並不是指花在每個角色的時間要均等,而是指要從這些不同的角色中抓住最關鍵的、最需要你下決心去完成的事情去做,隻要掌握了辦事情要抓關鍵這一原則,你的人生肯定會與眾不同。

天下最易失敗的人是“死板者”

通常做工作有兩種方式:一死板,二創造。這與一個人的品性有關。完善個人創造的品性,尤為重要,它能讓你超越平凡。

美國有一位有“銀山之王”的稱號,傳說能“點石成金”的H.W.鐵巴,曾是個居無定所的醉漢。他身無分文地出發到西部去,得機會爬上了大富豪的地位。但是,他的榮華並不太長久。他再度沒落,又拿起鏟子和鶴嘴鋤,做著不能再實現的榮華富貴夢死去。由身無分文而築起了巨大的財富,又返回一文不名的沒落境地。

他的沒落是因為奢侈的生活和愚蠢的生活態度。他沉溺於酒色,卻不斷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欲以之欺誑世人,時至今日,迷尼礦山仍是西部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迷尼礦山起初為鐵巴所有。這座銀山,對處於鼎盛時期的大銀王來講,確實是微不足道的。況且,他認為那礦山的石質並非太好。於是迷尼礦山在不知不覺問,從他的手裏滑掉了。

一個由費城趕來的,斜肩窮相的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這座礦山。鐵巴穿著華貴合身的羅紗衣服,撚著胡須,不屑地微笑著說:“哼!這家夥——馬葉勒·格肯海姆,將他一輩子辛辛苦苦攢下的錢,投進這座廢礦,不變得身無分文才怪呢!”可是這位荷蘭籍的費城人,並不把礦山閑置著,不到6個月,他挖掘到了豐富的新銀礦脈,格肯海姆的好運來到了。

那時候,鐵巴已急轉直下地走下坡路了。為酗酒和女人所編造的那種借口,終於使他的運氣逆轉了。

相反的是,紐約首屈一指的毛紡織品批發商傑姆斯,有一年雇傭了一個少年雜役,名叫喬瑟夫。他每天早晨6點鍾要到達弗蘭克林街的辦公室,在7點30分辦事員們到來之前,把全部辦公室打掃整理好。白天一整天,還得為一位患腸胃病的董事,來回不斷地送熱水。

周薪升到5美元的時候,喬瑟夫斷然地申請到外麵去推銷毛紡織品。他既年輕,身體又弱小,然而居然得到準許,做了推銷員。不久,他便能取得訂貨了。

有名的1888年大風雪襲擊了全紐約。就在這大災難之後不久,一般推銷員都在將近中午時分才趕到弗蘭克林街的辦公室,爭先恐後地集攏到火爐旁,盡興地聊著天。

那天下午相當晚了,大門開處,一股寒冷刺骨的北風直衝進來。同時,幾乎凍僵了的喬瑟夫,像醉漢似地搖晃著蹣跚地走了進來。

“這是董事先生來上班了。”老資格的推銷員諷刺地說。

“不過,我把今天應做的工作全做完了。”喬瑟夫回答道,“像這樣的大雪,我更加奮發。而且在這樣的天氣裏,不會有競爭的對手,所以給客人們看了更多的樣本。我今天得到了43件訂貨。”

喬瑟夫立刻調升為正式的推銷員,薪水也加倍了。他後來成了世界最大的不動產商人。他是一個辦事的天才,從來就不曾有過製造借口或辯解的念頭。他知道,“今天不成”和“永遠不成”兩者意思相同。

天氣,對於怠惰者可造成無窮盡的借口。比如:做這件事情,天太熱了,或者說,太冷了,下雨不便,風刮得太大,天氣變壞了,等等。他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錯過了良好的機會,終至不可救藥。

“要有更好的工作地方,設備更加齊全的地方……”這也是常見的辯解之地。可是,居裏夫婦竟在荒廢的老屋中成功地分離了“鐳”。普雷謝在更狹窄、更破舊的木屋裏,製造了近代的天文望遠鏡。羅奇丹斯基在維也納的倉庫內,學習了病理解剖學。愛因斯坦在廚房裏,構想相對論。

工作場所的簡陋並不能挫折工作熱情,工作熱情受挫的根本原因在人本身。

“周圍的人真可惡,叫我無法工作。”這也是怠惰者常找的借口。

康納的《賀爾摩斯》中的幾篇,是在嘈雜喊叫的屋子的角落裏寫成的。喬勒瑞·山特在朋友的包圍中,一邊應酬著,一邊揮著鋼筆。寫作本來是個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但他們並不因有人在旁而心亂神昏,把工作耽擱下來。

“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狡猾的怠惰者說道。是的,也許真的不知道,但若不試著做做看,將永遠不會知道。

“試著做一做,這太冒險了……”這也是常常聽到的話。如果不努力試試看自己能做多少,那是否定自己能力的怯懦者。

“我的身體怕會受不了。”這是寵慣自己的謹慎者的消極想法。

“讓別人做,可能做得更好。”這是本來可以借此機會來增加自己的能力,卻任其機會消失的一種借口。

“我十分盡力地做著。”裝扮成十分忙碌的偽善者會這樣的辯解。

“沒有人感謝,為什麼一定得做呢?”這是逃避自己工作的又一種借口。

“做一做是可以的。不過那麼一來,便會被認為那是應當的,因而招來更多的工作。”這種辯護,在不知不覺中會使自己的能力降低。

“不那樣努力也可以,反正錢是賺定了。”這是認為人隻是為賺錢而工作的那種人的借口。

以這些消極的想法而浪費掉的時間和能力,是令人惋惜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開動腦筋,積極地思考如何工作,切勿認可借口和狡辯,這隻是自己害自己。

養成工作的習慣吧!那些被世界稱譽為偉人的人物,之所以比普通人優秀,不外乎他們具有創造性的工作習慣。不論他們是否受惠於天賦的才能,總之他們做了天才的工作,收獲了天才的果實。他們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特點的獨特的工作習慣,那就是:

(1)他們在工作之際,不僅考慮眼前的事情,而且有計劃長遠目標的習慣。他們向著預定的目標前進,而那目標會使他們煥發出不屈服於任何困難和障礙,勇往直前的力量。

(2)他們有毅然執行計劃的習慣。他們驅除分神亂心的誘惑,有為著將來而暫時隱忍的勇氣。這便是有先見之明。

(3)他們對無益於工作的事情,經常有說“不”的習慣。他們努力直趨正道,不入歧途。

(4)他們有閱讀對工作有幫助的書籍報刊的習慣。他們不斷地吸收新觀念和新知識。

(5)他們有將不愉快的工作盡先盡快地處理完的習慣。他們不會因拘泥於過去,而遲緩了現在的活動。

(6)他們有自動工作、不怠慢工作的習慣。

(7)他們對細小的事情都有快刀斬亂麻,迅速加以解決的習慣,並能不厭其煩仔細周到地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

(8)他們有強而有力並且迅速開展工作的習慣,大都習慣於很早就起來工作的人,他們不會讓腳下的雜草蔓延。

(9)他們有以優秀技工的精神勞作的習慣。對工作並不太重視“量”,而更加注重“質”。絕不粗製濫造,爭取每一項工作都能取得滿意的成果。

(10)他們有利用閑暇,同一時刻做兩項工作的習慣,即使很短暫的時間也不虛擲,充分地加以利用,最忌無所事事地浪費時間。

(11)他們有和別人協作的習慣,善於訓練他人,使其成為自己的耳目、手足和腦子。

(12)他們有製定超過金錢價值的目標,並為之工作的習慣。完美的工作對於他們是比金錢更佳的報酬。

(13)他們有給予自己更多工作的習慣。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迅速地加快工作速度,以便能擔當更多的工作,以拓寬其前進的道路,而避免陷於守舊。他們認真工作,給自己增加壓力,布下“背水之戰”,並勇敢地迎接挑戰。

(14)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絕無尋找不工作的借口或為自己辯解的習慣。與其為自己的運氣欠佳而不平,不如鞭策自己奮發。

成大事人士與這些良好的習慣為友,完成了工作,並且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十分快樂地享受著人生,所以他們憎恨借口,從不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