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去實現你的目標(1 / 3)

用智慧去實現你的目標

缺乏目標,每天生活都會粗糙

人世間各式各樣的“人”的係統也有同樣機能、同樣特征。當目標設定以後,人的“自我動機確立係統”立即開始“監視”與目標有關的反饋信號,並對意識下的“自動機”裝置裏的“自我形象”進行調整,同時下達實際目標所需要的各種“決定”。如果製定計劃的意圖含糊不清,或者選定的目標過分脫離實際,那麼“人”的係統就會尋來找去,徘徊不定,白白消耗自己,甚至自我滅亡。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為一條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約有95%的船是無舵船。他們總是漫無目的地漂泊,麵對風浪海潮的起伏變化,他們束手無策,隻有聽其擺布,任其漂流。結果他們要麼觸岩,要麼撞礁,以沉沒而告終。

還有約5%左右的人,他們有方向、目標,又研究了最佳航線,同時學習了航海技巧。這些船從此岸到彼岸,從此港到彼港,有計劃地行進。那些無舵船一輩子航行的距離,他們隻要兩三年就達到了。他們像現實中的船長一樣,既熟知下一個停泊或通過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暫不明確(譬如探險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標的特性、目的地上應有什麼和現在航行在什麼水域。如果出現狂風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他們不會慌張,因為他們知道,隻要把應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麼抵達目的地就是確定無疑的事。

人生需要仔細規劃,沒有仔細規劃的習慣,隻能使自己每天過粗糙的生活。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是善於在自己的人生規劃圖上精打細算!

曾經有兩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建築一堵牆,一名行路人走過,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我們在砌磚。”一個人答道。

“我們在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他的同伴回答。

後來,將自己的工作視為砌磚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磚,而他的同伴則成了一位頗具實力的建築師,承建了許多美麗的劇院。

為什麼同是瓦工,他們的成就卻有著如此巨大的差別?其實,我們從他們兩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經可以看到他們之間不同的人生態度——前者把工作僅僅當成工作而已,後者則把工作當作一種創造:前者在那兒隻知道把一塊塊磚砌到牆上去,別的一概不知不問,後者不僅是在把磚砌到牆上去,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確,要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

兩個人在做同樣的工作,一個有目標,一個無目標,這就是造成兩人成就不同、命運迥異的根本原因。

有一位哲人說過:“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這種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設計、規劃的過程就是事業目標策劃的過程。

目標不但使我們的行動有依據,人生有意義,還能激勵我們的鬥誌,開發我們的潛能。

這仿佛是個定律。在人生的前方設定一個目標,並且把它不僅當作是一個理想,同時也把它當作是一個約束,就像跳高,隻有設定一個高度目標,才能跳出好成績來。

“人”的基本行動係統,在“設計階段”就被確定是“目標探求型”的係統。它的基本部分似乎與自動誘導魚雷係統或自動操縱裝置係統類似。例如,一旦確定了目標,自動推進係統就自動跟蹤目標地區的反饋信號,隨時調整和修正航海誘導計算機設定的路線,決定擊中目標前一切必要的即時行動。

人生的敗者在其一生中從未達到過自我解放,從未作過給自己以人身自由的決斷。即使在最自由的社會裏,他們也不敢決定自己的人生如何度過。他們去工作是為了看看世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觀看別人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上了。

人生的成功者往往從起步時就有了生活目標。應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將誓死捍衛的是什麼?當自己離世以後,能為後者留下些什麼?——成大事者思索,並且明達。

成大事者很清楚,按階段有步驟地設定目標是如何重要。“五年計劃”,“一年計劃”,“六個月達標”,“本年度夏季運動會的目標”等等。然而,成大事者之所以成為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原則——成大事是在一分一秒中積累起來的。

成大事者每天的目標,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間製定出來,還要為第二天應該做到的事情排出先後順序,至少要寫出六個以上的明確順序的內容。於是,第二天清晨醒來,他們就按著事情的順序,一一去身體力行。

每天結束時,他們再次確認這張目標表。完成的項目用筆劃去,新的項目追加上去,一天內尚未完成的,順推到下一天去。

一個成大事的目標,對自己和家庭,從現實到長遠利益都應是周全的。

目標,應該是明確的。怎樣才能進行積極的“目標設定”呢?其秘訣就在於明確規定目標,將它寫成文字妥為保存。然後仿佛那個目標已經達到了一樣,想像與朋友談論它,描繪它的具體細節,並從早到晚保持這種心情。

海上行舟與我們的人生何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逝的時間像吹到船上的風,揚起風帆的船隻有我們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都無法代替我們去駕馭那隻屬於我們自己的小船。

別忘記牢牢地把穩你的船舵。製訂了計劃,勢必推進它而不搖擺拖曳。一天有一天的目標,即刻行動起來!對確立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執行到底。隻要你能夠這樣每天“彩排”一遍,潛在意識就能自然接受它,使你一天天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外國有句諺語:“有一天好好思考,勝過一周的蠻幹徒勞。”

每天都要激活自己為目標而行的動力

一個人身上的動力最重要,但動力的殺手往往是“惰性”。惰性是每個人身上都時隱時現的“敵人”,有很多人就是無法靠激勵機製調動情緒和幹勁,因此無法打敗惰性。成大事者的人生習慣是:必須讓惰性在身上“死亡”掉,否則在任何時候你都會是一個平庸者。

對於命運的主宰能力和程度來說,人在達到一定的發展層麵之後,特別是進入了享受上的層次之後,就會開始出現動力上的“惰性”。為此,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激活”,也就是刺激——強烈地刺激。要通過強烈的和有效的刺激,達到對人們的動力調動與喚醒,消除惰性。

(1)獎勵機製

在以往的做法中,主要是物質刺激與精神鼓勵兩種類型。精神鼓勵,就是表彰和宣傳以及發給各種榮譽證書,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這很重要,形象也是力量)。現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在用這種方法。另外,就是在物質方麵予以獎勵,最著名的要算是“諾貝爾獎金”一類的了。

上麵說的這兩種方式,在現實中,都是複合式操作。就是說,都是精神鼓勵與物質刺激兩方麵相結合的運作方式。當然,這種激勵型的獎勵式激活方式,也不是沒有極限的。不管它具有多麼大的獎勵份額,歸根結底,還都是“封頂式”獎勵。也就是說,獎勵不可能是“無限的”,而人們的野心卻是“無限的”。凶此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獎勵式的激活方式,也還是不願意接受的。還必須研究出其他的激活方式。

(2)回報機製

就是讓你“天天得,天天賺”,支付一點賺到一點,永無止境。可見,強大的回報機製的建立是用以遏製和滿足人們的野心的。所謂回報機製就是回報與奉獻都有止境。你創造多少,就回報你多少,甚至擺出一副讓人“富可敵國”的回報架勢(至少在形式上如此)。所謂上不封頂,隻要你勞動,隻要你創造,國家與市場經濟的機製就保障你的勞動所得,讓你的勞動所得合法化。

(3)嫉妒激活機製

這是一種輿論導向式的東西。大千世界什麼人都有,特別是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溫飽即可,小富即安,有一點就行,就是不願意做事,成就一番事業。因此,對於這些人,你必須激發他的“努力和獲得的欲望”,讓他知道,生活本來是可以更美好的,隻要你做出努力,一切會更加美好,而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讓他明白人生的意義所在——讓他看到榜樣和擁有的力量。

我們的事業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可是作為“個人”來說,是允許他選擇自己的生活,存有“並不想得那麼多,少幹一點啦,得太多了心累”的想法!但是,作為國家、企業、老板、事業來說,都是想得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為此,就必須想出辦法來,讓所有的人都始終保持旺盛的活力,終生奮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這才是目的。因此,在獎勵機製、回報機製不奏效的情況下,要產生出其他的辦法,甚至想方設法“教唆”引導勞動者的積極性。

(4)遏製機製

世界上對付人的方法是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或者軟硬兼施。遏製機製就是這樣。在力量的激活上,如果獎勵不奏效、回報也不奏效、誘導也不行,那麼就遏製,或者幹脆就采取係統性的激活方式,“四管齊下”形成合力,予以激活,保持活力。運用法製的武器,對人們的體驗領域與野心希望達成的領域、行為進行限製。如果不聽從的話,就剝奪其自由和財力等人生五大力量和外在的九大力量。剝奪力量,可以消除人們的逆反勁頭和人生自主的野心。至於如何剝奪,應該是從剝奪發展開始,到剝奪享受,最後剝奪生存。“不勞動者不得食”,而且是“高層次的食”。比如,在美國有一位網絡商務專家說,今後三年之內再不學會網上商務,那麼,就可以明明白白地說,他別想賺到一分錢(這就是高層次的不得食)!

人生動力的內容,就是生存、享受、發展。其中,動力最強大的是生存。其他逐一次之。因此,要激勵人的動力並刺激使之加強,是必需的,越發展越需要刺激。在動力的激勵上,要設法永遠使之處在生存線這個層麵上,永遠不讓他的生活享受處在穩定狀態——可以享受,但就是不穩定、不保險、不安全——他就不得不努力(比如一夜間可以是巨富,也可以一夜間讓其變成乞丐),這種不穩定不是別的,就是一點,隻要不努力就會摔下來;這種不安全也不是別的,而是職業與職位不保全,競爭是隨時存在的。這樣才能迫其好好工作,否則可能出現“生存危機”,至少也是“享受危機”。競爭、誘導和回報的綜合辦法、係統組合,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人是一種高級動物,高級動物也是動物,動物的激勵方式有相同性。有些時候,我們是自己把自己太當人了,而製造出了許多錯誤的理論,從而導致了人的創造力的下降。

記住:要想成大事,必須激活自己的動力,消除自己的惰性。這一條自我激勵的方法,千萬不要丟掉!

爭得進取之心,就能贏得成功之力

個人進取心,是你實現克服習慣不可少的要素,它會使你進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會給你帶來機會。

在那些成大事者看來,個人進取心可以創造機會。巴爾塔是一位木匠的學徒,當他被派去建造衣櫥時,他的周薪隻在400美元。當完工後,看到客戶對他能善於利用空間以及他的手工品質而感到高興時,巴爾塔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用從他第一位客戶那兒賺到的工資,開了一家加州衣櫥公司。

巴爾塔就憑著當時深受歡迎的“將擁擠的衣櫥,轉變成能有效利用的空間”的需求,在12年內就擴大成為全美擁有100多家加盟店的大企業。也引起其他衣櫥製造業者一窩蜂跟進,巴爾塔便在1989年,將他的公司以12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威廉斯·索諾馬。

巴爾塔可以作為一個木匠而感到滿足,但他卻能認清自己的能力,並獲得遠超過其他學徒夢想的成大事者。

隨意放棄自己的目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你對自己都不負責任,還有誰能對你負責任呢?因此你一定要有這樣一個習慣:不斷用新目標來刺激自己的進取心。凡成大事者都時刻保持這樣一個良好習慣。你想成大事,又不想保持這樣的習慣,恐怕隻是笑話!

在這個世界上,輕言放棄者比比皆是,因為他們不能像鬆下幸之助一樣有一顆進取之心: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總裁鬆下幸之助,年輕時家庭生活貧困,必須靠他一人養家糊口。有一次,瘦弱矮小的鬆下到一家電器工廠去謀職。他走進這家工廠的人事部,向一位負責人說明了來意,請求給安排一個哪怕是最低下的工作。這位負責人看到鬆下衣著肮髒,又瘦又小,覺得很不理想。但又不能直說,於是就找了一個理由:我們現在暫時不缺人,你一個月後再來看看吧。這本來是個托辭,但沒想到一個月後鬆下真的來了,那位負責人又推托說此刻有事,過幾天再說吧,隔了幾天鬆下又來了。如此反複多次,這位負責人幹脆說出了真正的理由:“你這樣髒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的。”於是,鬆下幸之助回去借了一些錢,買了一件整齊的衣服穿上又返回來。這人一看實在沒有辦法,便告訴鬆下:“關於電器方麵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兩個月後,鬆下幸之助再次來到這家企業,說:“我已經學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麵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麵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

這位人事主管盯著他看了半天才說:“我十這行幾十年了,頭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結果鬆下幸之助的毅力打動了主管,他終於進了那家工廠。後來鬆下又以其超人的努力逐漸鍛煉成為一個非凡的人物。

在成大事者的眼裏,失敗不隻是暫時的挫折,失敗還是一次機會,它說明你還存在某種不足和欠缺。找到它,補上這個缺口,你就增長了一些經驗、能力和智慧,也就會離成大事越來越近。世界上真正的失敗隻有一種,那就是輕易放棄,缺乏進取。

在那些防止挫敗者看來,個人進取心可以創造財富。貝斯和蓋斯勒,是1960年費城一家電視公司的製作人。他們發現錄影帶比影片具有更強的市場適應性,雖然他們並非一流的製作專家,但他們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

於是他們便成立了一家錄影公司,由於他們無法製作一流的節目,故他們決定提供一些其他有價值的服務:他們提供最好的設備和空間,給其他製作公司使用。雖然他們很早就進入這一行,但是他們仍然麵臨競爭;為了占有市場,他們不惜冒風險和可能沒有付款能力的人簽約。

貝斯和蓋斯勒也了解更進一步的道理,他們知道,他們的客戶同樣必須滿足自己的客戶,故除了提供設備空間之外,他們還提供客戶一些最新技術,就像蓋斯勒在接受《成大事雜誌》訪問時所說的:“我們告訴客戶他們可能想都沒有想到的技術,他們得到好評,而我們得到付款。”

貝斯和蓋斯勒的公司目前除了製成一些表演節目之外,還為錄影技術人員提供訓練講座,他們還為一些公司,像IBM、花旗銀行等,提供公司內部通訊服務,也就是提供將位於紐約、洛杉磯等不同城市的人員連線以便召開電視會議的服務。

貝斯和蓋斯勒,並非最先洞察視訊係統在未來市場上會擁有一片天空的人,但由於他們有采取行動、製定計劃、承擔風險和提供他人沒有提供的服務的進取心,故使得他們成為這一行的第一人,贏得了生存的優勢。

在那些成大事者來看,個人進取心還可以創造進步。你成大事的明確目標可能是有一天自己當老板,但即使你誌不在此,或是成大事目標尚遙遠,培養個人進取心還是會為你帶來好處的。

艾美是一家子公司的行銷策略人員,她看準了該公司視為失敗的一項產品:白雪洗發精。它是一種價格低廉,而且不含添加劑的洗發精,這種洗發精沒有華麗的包裝,但卻能吸引講究實惠的消費者。於是她決定再次為“白雪”全力以赴並將它再呈給管理階層,並告訴他們“白雪”的價值所在。最後管理階層接受了她的提議,而“白雪”竟成為該公司銷售最好的洗發精之一。

由於“白雪”銷售成大事,艾美成為該公司一家分公司的負責人。於是,她研創了一係列新的護發產品,而這些產品最後也都成了市場寵兒。

如今艾美已成為布瑞爾通訊的執行副總裁,該集團所從事的正是市場行銷服務。由於她不斷地以她的個人進取心為公司引進更多更好的產品,故她得到今天的職位可說是實至名歸。她的公司同樣也了解她願意提供超過她應該提供的服務,哈佛商業學校也頒給她“馬克斯和柯恩卓越零售獎學金”,而《美金和意漢》雜誌稱許她為“前一百名商業職業婦女”之一。個人進取心使艾美獲得認同、進步和選擇工作的機會,贏得了生存的優勢。

當你訂出你明確成大事的目標之時,就是你開始運用你個人進取心的時候了,開始執行你成大事的計劃,組織你的智囊團。盡管你會發現在執行成人事的計劃過程中,你成大事的目標發生一些變化,但最重要的是“馬上展開”你成大事的計劃。

開始一項不甚完全成大事的計劃,總比拖延行動要好得多,“拖延”是你發揮個人進取心的大敵。如果你一開始時,就讓拖延變成一種習慣的話,那麼它必將蔓延到日後你的每一項行動中。

盡一切努力使你成大事的計劃付諸實現,並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別理會那些說你的行動是自毀前程的人的話。當卡內基決定將鋼鐵的單價,從每噸140美元降到20美元作為他進入鋼鐵業的目標時,曾受到許多人的嘲笑。而當卡內基達到他的目標時,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連一毛錢都沒有賺到。

如果你需要別人的建議時,就付錢請教一些專家的意見吧!你從同事或朋友那裏得到的“免費建議”將和你所付出的代價一樣:什麼也沒有。

別讓外在力量影響你的行動,雖然你必須對他人的驚訝,和你麵對的競爭做出反應,但你必須每天以你的既定計劃為基礎向前邁進。用你對成大事的想像來滋養你的強烈的欲望,讓你的欲望熱情燃燒,最好能燒到你的屁股,隨時提醒你不可在應該起而行動時,仍然坐等機會,坐以待斃。

每當你完成一件工作時就應做一番反省,這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成績嗎?如何能做得更好?何不現在就使自己更進一步?是否能夠發揮個人進取心,應視你對於每次機會的覺醒程度,以及你是否能在發現機會時立即行動而定。

很明顯的,個人進取心是一種要求甚多的特質,它的實踐需要許多心理資源作為後盾。

用智慧設定目標的5種方法

你為自己的人生設立了什麼目標呢?

事實上,大多數人所度過的一生是無意義無目標的人生。他們隻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打點光陰,他們除了一天老似一天外,別的什麼變化也看不到;他們在自己所建造的牢房裏迷惘、焦躁。

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確定隻走10公裏路的目標,在完成8公裏時,便會有可能感覺到累而鬆懈自己,以為反正快到目標了。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走20公裏路程,你便會作好思想準備和其他準備,調動各方麵的潛在力量,這樣走7、8公裏後,才可能會稍微放鬆一點。可見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可以發揮人的很大潛能。

人生大目標是人生大誌,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生為之奮鬥。這樣的大目標的設定是很難精確詳細的。尤其是對經驗不足、閱曆不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隨著成大事經驗的增加,階段性的中短期目標的實現,人會站得更高,這樣對人生大目標的確立會逐漸清晰明確。

所以人生大目標,可以不要求詳細、精確,隻要東西南北有個比較明確的方向和大致程度要求就可以了。怎樣設定自己的目標呢?

(1)目標應既有激勵價值,又要現實可行

心理學實驗證明,太難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興趣和熱情,隻有比較難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會激發人的熱情行動。

目標是現實行動的指南,如果低於自己的水平,幹些不能發揮自己能力的事情,則不具有激勵價值;但如果高不可攀,拿不出一項切實可行的計劃來,不能在一兩年內明顯見效,則會挫傷積極性,反而起消極作用。

那麼如何掌握一個合適的程度呢?情況完全因人而異。個人的經驗、素質水平和現實環境的條件是決定我們短期目標的依據。

由於個人條件不同,我們在製定目標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經驗閱曆、素質特色、所處的環境條件等,使我們的目標既要高出現實水平,又要基本可行。

比如經驗不足時,先做小房子,有蓋小房子成大事的經驗,便可超出常規蓋大房子,再蓋摩天大廈。如果完全沒有蓋中小房子的經驗,卻突然要製訂蓋大房子的目標,這就不現實可行了。當然,長期停留在蓋小房子的水平上,就沒有激勵價值,也就談不上成大事。

(2)目標應盡可能具體明確,並限定時間

目標,或者三五年,或者一二年,有的短期目標可短到半年三個月。這樣的中短期目標,如果還不具體明確的話,那等於沒有目標。隻有具體、明確並有時限的目標才具有行動指導和激勵的價值。你要在特定的時限內完成特定的任務,你就會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調動自己和他人的潛力,為實現目標而奮鬥。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目標和時限,任何人都難免精神渙散、鬆鬆垮垮。這樣就談不上成大事和卓越。

(3)目標需要不斷調整修改

每年至少要作一次檢查校對,對我們的各種目標作出必要的調整修改。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當時製訂的目標,是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如果環境條件變化了,難道你還能僵化固守在那個目標上嗎?如果僵化保守,我們就很難發揮潛能、利用環境走向成大事。

(4)設立目標須全麵衡量,切勿草率

設定目標,是我們走向成大事的重大起步,必須配合具體的行動計劃作充分的思考。目標將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如果目標錯了,我們就會走錯路,做無用功,浪費我們的寶貴時間和生命。因此,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在設立目標時草率行事。設立目標時,要在自己的閱曆、素質和社會環境條件與需要等諸多因素上反複琢磨、論證、比較,一定要把它當作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來做,切勿草率,否則貽害自己。

(5)放膽一試,在實踐中完善

製訂目標是對未來的設計,肯定有許多把握不準的因素,如果我們不勇敢地進行試驗、實踐,我們就很難知道目標是否正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個目標是否恰當,往往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前麵提到切勿草率對待確立目標,是要我們有認真的態度。對能把握的東西,進行仔細的分析、對還不能把握的東西,就必須先嚐試實踐,再不斷完善。

另外,在設定目標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四點事項:

①寫下你的目標。當你書寫時,你的思維活動會自然地使目標在你的記憶中產生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象。

②給你自己確定時限,安排達到目標的時間。這一點的重要性在於激勵你不斷地向目標邁進。

③把你的目標訂得高一些。達到目標的難易程度與你付出努力之間似乎有著直接的關係。一般說來,你把你的主要目標訂得愈高,你為達到這個目標的所付出的努力也就愈大。

④胸懷壯誌。樹立人生更高的目標,不斷地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很明顯的事實是:更高的目標將激勵人們發揚更高昂的戰鬥精神。

調整目標比死守目標更聰明

目標是一種方向,需要恰當地選擇。假如你的一個目標發生了問題,應當更換另一個目標,這樣才能重新確定自己的強項!

1888年,作為銀行家的裏凡·莫頓先生成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一時聲名赫然。1893年夏天的某個時候,美國一位部長詹姆斯·威爾遜先生到華盛頓拜訪裏凡·莫頓。在談話之中,威爾遜偶然問起莫頓是怎樣由一個布商變為銀行家的,裏凡·莫頓說:

“那完全是因為愛默生一句話。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我還在經營布料生意,業務狀況比較平穩。但是有一天,我偶然讀到愛默生寫的一本書,愛默生在書中寫的這樣一句話映入了我的眼簾:‘如果一個人擁有一種別人所需要的特長,那麼無論他在哪裏都不會被埋沒。’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頓時使我改變了原來的目標。”

“當時我做生意本來就很守信用,但是與所有商人一樣,難免要去銀行貸些款項來周轉。看到了愛默生的那句話後,我就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當時各行各業中最急需的就是銀行業。人們的生活起居、生意買賣,處處都需要金錢;天下又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金錢,要翻山越嶺、吃盡苦頭。”

“於是,我下決心拋開布行,開始創辦銀行。在穩當可靠的條件下,我盡量多往外放款。一開始,我要去找貸款人,後來,許多人都開始來找我了。由此可見,任何事情,隻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不可能會失敗。”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一生幹著不恰當的工作而遭到失敗。在這些失敗者中,有不少人做事都很認真,似乎應該能夠成功,但實際上卻一敗塗地,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勇氣放棄那耕種己久但荒蕪貧瘠的土地,沒有勇氣再去找那肥沃多產的田野,所以,隻好眼看著自己白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寶貴的光陰,但仍然一事無成。其實,他們早該知道,這完全是由於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他們可能仍然糊裏糊塗,繼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

如果你以相當的精力長期從事一種職業,但仍舊看不到一點進步、一點成功的希望,那麼你就應該反思一下:從自己的興趣、目標、能力來說,自己究竟是否走錯了路?如果走錯了路,就應該及早掉頭,去尋找適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職業。

如果你所從事的事業一直沒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費時間了,不要再無為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應該再去尋找另一片沃土。

當然,在你重新確定目標、改變航向之前,一定要經過慎重的考慮,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著這個又想要那個。在美國西部,有一位著名的木材商人,他曾經做了四十年的牧師,可是一直無法成為一個勝任而出色的牧師。他考慮再三後,對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有了重新的認識,於是立刻改變目標,開始經營商業。他從此一帆風順,最終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木材商人,富甲一方。

兩顆同樣的種子由於落在不同的地方,一顆長成蓬勃茂盛的參天大樹,一顆長得瘦枝細葉、異常矮小。可見,環境對事物、對人的影響力也不容輕視。

一個人由於找錯了職業以致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才幹,這實在是件可惜的事情。但是,隻要他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就算晚了一些,也仍然有東山再起的希望。隻要找到正確的方向,就完全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到那時,他一定會感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都煥然一新,似乎變成了一個新人一般。

“過度堅持”其實是對自己的最大傷害

一個人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標,這是人生的起點。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但這個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即合乎實際情況;如果不是,那麼,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也不會獲得成功。

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波林說:“一個好的研究者知道應該發揮哪些構想,而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有些事情,你雖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遲早要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線也許隻是一條死胡同。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別的項目,尋找成功的機會。

牛頓早年就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失敗之後,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在力學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終,而牛頓卻因擺脫了無謂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要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及時檢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抉擇將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當你確定了目標以後,下一步便是鑒定自己的目標,或者說鑒定自己所希望達到的領域。如果你決心做一下改變,就必須考慮到改變後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決定解決某一問題,就必須考慮到解決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當描述了理想的目標以後,你必須研究一下達到該目標所需的時間、財力、人力的花費是多少,你的選擇、途徑和方法隻有經過檢驗,方能估量出目標的現實性。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的目標是可行的,否則,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標。

有許多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毅力很堅強,但是由於不會進行新的嚐試,因而無法成功。請你堅持你的目標吧,不要猶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變通。如果你確感到行不通的話,就嚐試另一種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撓,牢牢掌握住目標的人,都已經具備了成功的要素。下麵兩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你期望的結果便更易於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