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去實現你的目標(2 / 3)

(1)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

每年有幾千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5年以後,隻有一小部分仍然繼續營運。那些半路退出的人會這麼說:“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遭遇障礙時,隻想到失敗,因此才會失敗。

你如果認為困難無法解決,就會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絕“無能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後再重新開始

我們時常鑽進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決方法。

成功者的秘訣是隨時檢視自己的選擇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調整目標,放棄無謂的固執,輕鬆地走向成功。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胡口,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供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兩人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阿水,重得已無法背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一個非常幹練的推銷員,他的年薪有六位數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來是曆史係畢業的,在幹推銷員之前還教過書。

這位成功的推銷員這樣回憶他前半生的道路:“事實上我是個很沒趣味的老師。由於我的課很沉悶,學生個個都坐不住,所以,我講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我之所以是沒趣的老師,是因為我已厭煩了教書生涯,對此毫無興趣可言,但這種厭煩感卻在不知不覺中也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最後,校方終於解聘了我,理由是我與學生無法溝通;其實,我是被校方免職的。當時,我非常氣憤,所以痛下決心,走出校園去闖一番事業。就這樣,我才找到推銷員這份自己勝任並且感覺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會振作起來!基本上,我是很懶散的人,整天都病懨懨的。校方的解聘正好驚醒我的懶散之夢,因此,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很慶幸自己當時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沒有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奮發圖強起來,而闖出今天這個局麵。”

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過度的堅持,會導致更大的浪費。

曆史上的永動機,就使很多人投入了畢生的精力,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沒有勝算把握和科學根據的前提下,應該見好就收,知難而退。

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成功的希望,而去屢屢試驗是愚蠢的、毫無益處的。

有的人失敗,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定錯了目標。成功者為避免失敗,時刻檢查目標是否合乎實際,是最主要的。

重新尋找自己的“另一路”

人不可能一生一帆風順,總有摔跤、跌倒之時,這就是打擊。但有一點要記住:不管你是什麼樣形式的“跌倒”,不管你跌得怎樣,一定要記住: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

為什麼強調一定要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①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你跌倒了,如果你本來就不怎麼樣,那別人會因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輕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麼你的跌倒將是許多心懷嫉意的人眼中的“好戲”。所以,為了不讓人看輕,保住你的尊嚴,你一定要爬起來!不讓他人小看,不讓他人笑看。

②“跌倒”並不代表永遠不起,但你先得爬起來,才能繼續和他人競逐,躺在地上是不會有任何機會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來。

③如果你因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麼不但沒有人會來扶你,而且你還會成為人們唾棄的對象。如果你忍著痛苦要爬起來,遲早會得到別人的協助;如果你喪失“爬起來”的意誌與勇氣,當然不會有人來幫助你,因此,你一定要爬起來!

④一個人要成就事業,其意誌相當重要。意誌可以改變一切,跌倒之後忍痛爬起,這是對自己意誌的磨練,有了如鋼的意誌,便不怕下次“可能”還會跌倒了。因此,為了你往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來!

⑤有時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與實際受到傷害的程度不一樣,因此你一定要爬起來,這樣你才會知道,事實上你完全可以應付這次的跌倒,也就是說,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如果自認起不來,那豈不浪費了大好才能?

總而言之,不管跌的是輕還是重,隻要你不願爬起來,那你就會喪失機會,被人看不起,這是人性的現實,沒什麼道理好說。所以你一定要爬起來,並且最好能重新站立起來。就算爬起來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個勇者,但絕不會被人當成弱者。

從哪裏跌倒了應在哪裏爬起來,有人說“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其實也不盡然,你也可在別的地方爬起來!

“在哪裏跌倒,在哪裏爬起來”是不逃避失敗的一種態度,同時也可讓同行的人了解“我某某某起來了”!但你必須先確定你走的路是對的,如果跌倒之後,發現原來是走錯了路,也就是說,你走的是一條不能發揮你的專長,不符合你性格的路,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能在別的地方爬起來呢?事實上,就有不少人做過很多事,最後才找到適合他的行業。而且,隻要能夠成功,誰在乎你從哪裏爬出來的?

人生第一原理:自己拯救自己

世上的每個人,隻有當他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才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堅韌不拔的毅力去奮鬥,因為主宰命運沉浮的隻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他必須學會自救,否則生命之舟就會沉沒。

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絕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處境是最有意義的,它能激發出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讓人全力以赴,就像十萬火急的關頭,一場火災或別的什麼災難會激發出當事人做夢都沒想到過的一股力量。危急關頭,不知從哪兒來的力量為他解了圍。他覺得自己成了個巨人,他完成了危機出現之前根本無力做成的事情。當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當他被困在出了事故、隨時都會著火的車子裏,當他乘坐的船即將沉沒時,他必須當機立斷,采取措施,渡過難關,脫離險境。“自己拯救自己”是成大事的天規!是有自己把自己當對手,才能成大事。如果養成一種被救的習慣,則使人生必為敗局。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是:強調自救!

當人類不必為滿足自身需要去努力自救時,人往往就退化為動物了。貧困一直是人類前進的驅動器,而需要則是鞭策人類從野蠻狀態進入高級文明的真正動力。

發明家麵對著孩子們那一張張消瘦饑餓的臉,感受到了他們心靈深處的東西,於是掌握了能夠製造奇跡的力量。在貧困與需要的壓力之下,還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直到被考驗時,我們才知道自己的真實潛力。重大危機總是能開掘出深藏在我們身上的自救意識與潛能,而平時它則是潛伏著的。隻在危急關頭才會顯現出來,因為平時我們不知道怎樣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中去尋獲它。有一個孩子告訴他爸爸,他看見過一隻土撥鼠上樹。他爸爸說那不可能,因為土撥鼠是不會爬樹的。男孩堅持說,有一隻狗站在土撥鼠和它的洞穴之間,於是它就爬到樹上去了,因為它別無選擇。

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做成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那僅僅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這樣做。

自救完全能夠取代朋友、影響力、金錢和門第帶來的幫助。它比別的人性品質能戰勝更多的障礙,克服更多的困難,成就更多的事業,完成更多的發明。

敢於自救、不懼困難、在障礙麵前毫不猶豫,對自己的辦事能力有足夠信心的人——就是一個會獲得成大事的人。

很多人一生無所建樹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害怕做事、缺乏信心。他們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爭取主動。他們總是謹小慎微,不與別人發生衝突。他們在發表意見之前總是要先弄清楚別人的立場,看別人是否讚同他們,所以這樣一來,他們的觀點就僅僅是別人觀點的修訂版而已。

愛真實的東西是人的天性。同樣,人的天性也愛那些有主見並敢於發表主見、有信仰並敢於實踐信仰、有信心並敢於依靠信心的人。

我們鄙視畏首畏尾、不敢表達自己觀點的那些人。他們總是擔心會與別人的觀點相左,總是擔心冒犯了別人。我們尊敬並願意效仿的人應該誌存高遠、目光遠大、勇於挺身而出、不畏人言、有強烈的責任心。他不會因為不被人理解而心灰意冷,因為他知道,隻有目光遠大的人才能看見他的目標,而他周圍的大多數人都目光短淺,對他的目標視而不見。

要相信你到這個世界上來是有目的的,是為了造就自己,是為了幫助別人,是扮演一個別人替代不了的角色,因為每個人在這場盛大的人生戲劇中都扮演著自己自救的角色。如果你不扮演這個角色,這出戲就有缺陷了。

生活中經常有一些這樣的片段:兩個本是對手的人,其中一方落難後得到另一方的救助,爾後兩人成了親密的朋友。敵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大多數人是我們的朋友,因此,保持一顆同情心至關重要。救人一時之急,會得到他人一世之愛戴,何樂而不為?

當然,救助或幫助他人是要暫時付出代價的,但是如果從長遠利益來看,這點個人利益的犧牲是微不足道的。救助他人,也是自救的一種高明的策略與方法。

大家都知道“馬歇爾計劃”,如果當時美國隻考慮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拿出那麼多錢來振興西歐,它會長時間保持霸主地位嗎?它的計劃一方麵幫助了歐洲各國,更重要的是它開拓了國際市場,繁榮了國內市場,使其本國的經濟有了良性發展的大環境。

再比如我們今天熟知的微軟公司,他們在競爭與合作這方麵就高人一籌。當年微軟和蘋果爭雄時,因為微軟公司的“兼容”,允許各大電腦廠商使用自己的操作係統而使自己迅速發展壯大為世界軟件業巨頭,相反,蘋果的不兼容則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以至於倒閉。

俗話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今天你投別人以桃,他可能不會馬上報之以李,但他早晚會記住你的好處,也許會在你不如意時給你以回報。退一萬步來說,你好心幫幫別人,他即使不會報答你的厚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日後不會做於你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於你的事情,這不也是一種極大的幫助嗎?

記住一句話:上蒼隻救自救的人!

在挫折困難麵前必須更堅強

毫無疑問,在前進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困難,如何麵對困難是每個人都要麵對的問題。

少數人把困難看作一次機遇和挑戰,他們往往在困難麵前毫不猶豫地采取主動,這些人通常是成功者;而多數人隻是被動逃避困難,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問題也足以摧毀他的意誌,麵對困難,你很容易陷入一種無力的狀態之中。

偉大的德國作家歌德曾說過:“能從絕望的處境中逃脫的人,必能學會堅強的意誌,所以不要隻是一味地煩惱,應立即采取行動,使自己從絕望中逃出來,你要相信新的一天會將你帶到新的地方去。”

你覺得“信心”是一種摸不到、不實在的東西嗎?你覺得它無法達到我們一再向你保證的那些目的嗎?現在就給你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讓你了解:在百萬分之一的求生幾率之下,如何靠著信心的力量解救一個人的生命。

1946年9月,有一位名叫威廉的水兵,被大浪衝下甲板。他身上並沒有穿著救生衣。當時是淩晨4點,他置身茫茫大海,遠離海岸。沒有人知道他上了甲板,當他落水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獲救的機會幾乎是零。可是,年輕的威廉並不驚慌失措,他把身上的粗棉布衣脫下,同時在褲腳打結,讓裏頭充滿空氣,把它當作臨時的救生圈。

根據他事後的追述,當時他力圖鎮定。他以一個下士的訓練告訴自己:“不要擔心未來。”他想,8點集合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他不在船上,然後會派出救生艇出來搜救他,因為他們這條戰艦的航行路線,跟一般商船的路線是大不相同的。

他異常地鎮定,偶爾還試著把頭靠在充氣的棉布衣上休息。可是,波浪卻不停地拍打著他,讓他無法入睡。他抑製心中的恐懼,依賴他的信心,不斷地暗自祈禱:“主,請救救我吧!主,請救救我吧!”

可是,當天早上,依然沒有船隻的影子,他開始有些消沉。由於受到海浪拍打,並喝了不少海水,他的身體變得相當虛弱。可是,他不曾失去信心,仍然不停地祈禱:“主啊,請你救救我吧!”

那天下午3點,也就是在他落水後的11個小時,他被一艘叫“執行者”的美國貨輪上的水手發現,而他們都覺得相當吃驚。

可是,更令他們難以理解的是,船長說不出他為什麼要把船從平日的航線,更改為跟威廉所搭的戰艦交叉的航線。要是他們不這麼做的話,他根本無法經過原本在幾百裏外大洋中,等候救援的威廉身邊。

當威廉被救上來時,精神還算不錯。他獨自走上“執行者”的繩梯,而船上的水手都為他歡呼。

讀過這篇報道後,你是否還會對“對那些滿懷信心的人來說,沒有不可能的事”這句話,有所懷疑呢?

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那位船長改變航線,將船航行到大洋中,把一個堅信自己信念的人救起來呢?

心靈和精神影響所及的範圍是沒有極限的。你有多大的信心呢?在讀過這個故事後,該會更堅定吧。你也許沒有機會在這種急迫的環境裏,去測試自己的信心,因此,對於日常生活的瑣事,你大可很輕易地去完成。要是你堅守信念的話,在某些年後,你將會有所成就的。

而這種信心應該是明確的,期望性的,毅然的,真誠的,要不然它便產生不出“特別的力量”,對你也就無所作用。

萬一身處險境,千萬不要期待能在某一時間內得到回應,因為上天是不會在這段時間內覺察到的。限定時間將使你緊張,對自己能否及時得到援助也會感到懷疑。

你所要做的,隻是確信救援會及時來到。威廉就是以如此的心態,以上天所給予的本能尋求掙脫命運束縛,進而獲得“上天”提供的援助和指引,最終戰勝危難。

在他滿懷信心,口中複誦“主啊,請你救救我吧”時,威廉對自己沒有絲毫懷疑。他一直深信自己將會被解救,而事實也果真如此。

永遠地摒除心中的疑難,因為“隻要堅信,夢想便會成真”。

下麵介紹三種擺脫困難的方法。

第一個困難的解脫法:

困難真的是“永遠存在”的嗎?你可以先不要給自己一個結論,朝它可能是暫時性方麵想想看。

也許你很幸運地在仔細考慮之後,發現那困難的確隻是一個暫時現象,但如果你始終無法找到有力的證據,那麼索性不要找現實中的證據了,用你的想像力反複告訴自己“這一切總會過去”,多重複幾次你一定會從第一種陷阱中爬出來。

第二個困難的解脫法:

是問題“無所不在”,還是你把問題一直帶在心裏?不要輕易成為問題的犧牲品。

換個角度,不要再去想那個“無所不在”的困難,而多花些心思用在解決問題上,也許那個“無所不在”的問題是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

即使無法解決這個“無所不在”的問題,也不用每時每刻把它掛在心上,因為這個問題最多隻能影響你的一部分,如果它毀掉了你的全部生活,也是你那個“無所不在”的想法助長了它的破壞力。

“無所不在”的問題對你的整個生命來說,隻是個小問題,試著去解決,解決不了就把它丟掉。

第三個困難的解脫法:

有人出了問題,他大聲叫道:“見鬼,我又出錯了,一切都沒錯,隻有我是錯誤的!”

把所有問題全部往身上攬並不是一種美德,這種習慣的養成最初可能隻是一次小小的錯誤由你而發生,於是讓你產生這種“一切都因為我才……”的懷疑,然後你自己把這種懷疑變成一種反麵的信念。於是你真的變成了一個失敗者。

當第一個問題出現時,千萬不要讓自己有機會產生這種“問題在我”的懷疑。

億萬富翁也會有破產的一天,所以你不必為自己的有限儲蓄不思進取,最可靠的保證是你每天都在進步而不是倒退。

隻有那種進取的生活才是最令人放心和欣慰的。

挺直腰板即為一等英雄好漢

在挫折麵前因渾身發抖,而低下頭的人,最突出的習慣特點是放棄努力,不去堅持嚐試新的出路。而成大事者的習慣恰好與之相反,敢於在挫折麵前挺直腰板,堅持韌性,反複地從各個方麵與挫折周旋和較量。因此,在成大事者的人生辭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的習慣正在於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遇到挫折時,我們往往很快就會放棄努力,不再堅持嚐試,而且我們不再努力的理由通常是不充足的。我們常說:“這是不可能的。”或者說:“我無法改變自己。”其實,我們是能夠改變的。

人人都會遇到挫折。

在心理學上,挫折是指一個人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在環境中遇到種種致使其動機不能獲得滿足的障礙和幹擾,從而產生的一種複雜的情緒狀態。

挫折使人產生或輕或重的挫折感——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有人稱之為“心理停滯狀態”。這種狀態,有時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後果。而這種後果,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日本一家著名企業在一次高級管理人才的公開招聘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平素成績優異,對未來充滿自信的大學畢業生,因為未被錄取而自殺了。

三天後,招聘結束了。當企業負責人查詢電腦整理資料時,竟意外地發現,那個自殺的應聘者其實是成績最好的,隻是由於電腦的失誤,才導致他落榜。

這的確是一件令人深深為之惋惜的不幸事件。而更令人深思的,還是那位企業負責人在真相大白後說的一段話:“我為電腦操作失誤深表歉疚,為這位大學生的不幸感到惋惜。但從企業的角度,我卻感謝這次事件和這場特殊的考試。我為我的公司慶幸。”

他的話不無道理。不能對待挫折的人無法勝任許多正常的工作:不能戰勝挫折的人決不可能成為事業上的成大事者。

每一個人,甚至在最最平常的日常生活中,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有的挫折是短暫的,有的卻是長時間的;有的比較嚴重,也有的則較輕微。人們遇到挫折時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向挫折挑戰,百折不撓地去克服挫折;另一些人卻往往萎靡不振,甚至精神崩潰。

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反應,其實就是個體之間挫折容忍力的差異。

挫折容忍力是指個人遭遇挫折時免於心理失常的能力,是指個人經得起打擊或經得起挫折的能力。能忍受挫折的打擊,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以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動,這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也是成大事者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

挫折不等於失敗。失敗尚且有可能轉化為成大事,何況隨處隨時都可能發生的那些一時一事的挫折呢?

著名成大事學家拿破侖·希爾曾經這樣解釋失敗與挫折:

“這裏,先讓我們說明‘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且讓我們看看,那種經常被視為‘失敗’的事是否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

“有時候,我甚至認為,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是一種幸運,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卻是更正確或者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由此可見,假如一個人能夠具備正確的挫折觀的話,挫折不僅不是壞事,而且還可以成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動力。它可以增長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一個人以更好的方法或更好的途徑去實現目標。

正是挫折,激發起一個人向自己挑戰的勇氣。

這種向自己挑戰的內在衝動一旦化為行動,世界上任何挫折都不會使你屈服。

讓我們來看一看一位著名的美國人所遭遇過的挫折吧: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生意再度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也許你不相信,這個經曆過無數挫折的人正是美國的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沒有使他泄氣,反而激發起他向自己挑戰的信心和勇氣,激發起他實現自己抱負的信心和勇氣。終於,他在52歲那年,登上了總統的寶座。

對於一個成大事者來說,遭遇挫折,正是他向自己挑戰的時機。

他要向怯弱挑戰,變怯弱為無畏。假如不能戰勝怯弱,他就無法在成大事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他要向不幸挑戰,變不幸為幸運。對於一個擁有積極心態的人,每一個不幸中都潛藏著幸運的種子。

他要向麵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挑戰,因為問題中已經包含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要向貧困挑戰,變貧困為富有。努力奮鬥的人不會永遠貧困,至少在精神上,他不會向貧困低頭。

他要向困難挑戰,因為他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個困難,都是對一個人戰勝困難的能力的考驗。

他要向一切不滿意的事物挑戰,在挑戰中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世界。

越是險惡的環境,越能使成大事者有所表現。

隻有成大事者,才能在磨難和挫折中繼續生存,才有勇氣去迎接困難的挑戰,才有毅力去戰勝逆境和獲取新的成大事。

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舒勒博士曾經舉過一個十分有趣的例子:

愛荷華州的農民以種植馬鈴薯為生,他們每年都習慣於將收獲的馬鈴薯按體積的不同分為大中小三類,然後分類包裝,以不同的價格出售。分類包裝占用了他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可是有一個農民卻從來不這樣做,他是當地農民中收入最高的人。

有一天,他的一位鄰居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你從來不用對馬鈴薯分類?”他回答道:“其實道理很簡單,我隻是把所有的馬鈴薯裝上車,然後將車開到最崎嶇的路上。經過8英裏山路的顛簸,小的馬鈴薯自然會滑到下麵和四周去,而個頭較大和體積中等的馬鈴薯則會自然地留在上層和中央。”

這個道理不僅適合於馬鈴薯,也能給人以啟示:崎嶇的生活道路和艱難困苦的環境,往往更能使一個堅強的人充分體現出他們自身存在的價值。

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客觀現實,不如意是人生路上自我反省的一麵鏡子,是每一個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必有的經曆。隻要有了正確的思想方法,煩惱自然就會離你而去。對付挫折、防止消極影響主要應該注意以下方麵:

(1)提高認識水平,正確對待挫折。

(2)改善處理問題的方式,變換視角和出發點。

(3)改換環境、輕裝前進。

(4)精神發泄。又稱心理治療法。在限製環境下自由發泄受壓抑的非理智的情感,以達心理平衡,及早恢複理智狀態。

(5)主動找朋友或陌生人傾吐心聲、減輕心理壓力等。

以下所列的具體應付挫折的方法,可以根據具體的生活環境進行參考,對於避免挫折帶來的煩惱,盡快讓自己渡過難關,也有一定幫助。

(1)剛剛在外麵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回去後最好快點入睡,以平靜自己高漲的神經。不要遇到人就拚命地訴說,發牢騷,否則隻有越說越氣。

(2)到餐館美餐一頓,或自己大吃特吃一番,肚子吃飽了,思考力就會下降,飯後不想動,比較容易入睡。

(3)不斷地作一些簡單的操作,讓身體疲勞,也容易入睡。

(4)盡可能岔開不愉快的思路,並將精力集中在其他有趣的事情上。

(5)活動身體是忘卻煩惱的良藥。運動使身體舒暢,具有安定心理的效果。

(6)找一個空曠的地方,大聲喊叫,以聲音來發泄內心的不滿和鬱悶。

(7)讓身體倒立一會兒,可以使心境平靜下來,對外界的事物也不妨和倒立的身體一樣反過來看。

(8)改變常走的路線。第一次走的路,總有一些新鮮感,能對感覺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令心情舒暢。

(9)改變一下自己的造型,穿與以前不同的衣服,盡管打扮得漂亮一些,氣氛明朗,心情也就會跟著好起來。

(10)另交朋友。遭受挫折後,許多知道此事的朋友,見麵後難免會有所表示,因此另交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朋友,在“不同的感受下”或許心情會自然改變。

(11)趁假日去旅遊,可以在欣賞風景之餘,完全放鬆自己。

打敗困難之後才能更快樂

沉著冷靜,永不氣餒,這是每一個人所應養成的品格。任何商人都應永遠保持一副親切和藹的笑容、一種希望無窮的氣魄、一個必能戰勝任何突然襲來的逆浪的自信力和決心。他應該不急躁、不懊惱,不輕易發怒,更不應該遇事遲疑不決。這些良好的品性,往往比他焦心憂慮更易解決許多困難。

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滿口說著“快要失敗”的人會取得成功。對於任何事,你都不應向陰暗消極的方麵去想。你絕不可一天到晚埋怨世道太壞或是年成不利,這種自暴自棄的壞習慣,是一般商人最易沾染的。在他們的眼裏,從來就沒有樂觀的時候,一切都是失望的、不會成功的。這種念頭往往無形之中會把他們拖進失敗的深淵,永遠不能自拔,永遠不能有成功的一天。

事業好像一棵嫩芽,要它成功,非用陽光去照射不可。

快鼓起勇氣來,努力推開所有一切可惡的障礙,你要學習怎樣去改變環境,怎樣去掃除外來的惡勢力。無論做什麼事情,你都應向成功方麵著想,不可以整天雙眉緊皺地去想死氣沉沉的失敗。

一個光明磊落、充滿生氣、滿麵春風的人,到處都受人歡迎;一個老是怨聲歎氣,專想失敗的人,誰都不願跟他來往。世上唯有那些滿懷希望、愉快活潑的青年,才能繼續不斷地發展自己的事業。我們對那些滿麵愁容、無精打采的人,總是盼望能早些避開。

一個有勝利決心的人,他的行為談吐無不顯得十分堅定而有自信。他意誌堅強,覺得自己有戰勝一切的把握。最受人信任、令人欽佩的就是這種人。最遭人厭惡、鄙視的是那種猶豫多疑、拿不定主意的人。

一切成功和勝利都屬於在各方麵能把握住自己的人。那些即使遇到機會,也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隻能得到失敗。唯有打定主意、有勇氣奮鬥的人,才能對事業發生興趣,才能自信一定能夠成功。

那些在生存競爭中獲得勝利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定充滿自信,他的非凡姿態一定會使你敬仰有加。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出他渾身充滿活力。那些被擠倒在地、打了敗仗的人,卻永遠是那副不死不活的樣子;他們沒有決斷力、沒有自信力;他們從自己的行動舉止、談吐、態度上,給人一個懦弱無能的印象。

泉湧的高度是無法超過它的源頭的,一個人做事也是一樣,他的成就絕不會超過自己所相信的程度。

如果你已經有了適當的發展基礎,而且你知道自己的力量確能愉快地勝任,就應該立刻打定主意,不要再發生絲毫動搖。即使你遭遇一些困難和阻力,也千萬不要想到後退。

要成就事業,這一過程中的荊棘有時比玫瑰花的刺還要多。它們擋在你麵前,正是你試試自己究竟意誌是否堅定,力量是否雄厚的機會,任何障礙,隻要你不氣餒、不灰心,終究有辦法可以排除。隻要兩眼緊盯著目標,堅決認為自己一定有自信力,一定有成就事業的能力,那說明你在精神上已經到了成功的地步。你實際的事業一定也會跟著成功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