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不過百年,做人還是輕鬆一點(3 / 3)

埃文·哈裏斯在他所著的《退出的藝術》一書當中,就是講你如何放棄你應該放棄的東西。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必須有一個結束。人可以通過選擇辭去一份工作、結束一段關係、放棄一種思維方式或者戒除一種不良的壞習慣,從而來重新安排自己的命運。

人世間每個人的一生,就好像是大海裏行駛的一隻船,要在不同的天氣、時間和地點做出不同的調整與選擇,那麼,選擇就必然要帶來一些放棄。隻有這樣,這隻船才能夠少走彎路,避免遇到更多更大的風險,按照既定的航線,從而順利地到達目的地。

在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能夠更順利地前進,就得必須要選擇一些目前利益進行放棄。不是因為害怕而放棄,也不能因為膽怯而放棄,這是一種理智的決定。知難而退,以退為進,這些都是尋找生活中的一個平衡點的良策。正如《如果知道理由,我可以做任何事》一書的作者芭芭拉·謝爾說的那樣,“不要因為害怕而放棄,不要因為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放棄。”

我們要能夠做到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與人生遠大的目標,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對於事業上成功者的偉大之處,不完全在於他們有著比普通人高的智慧,而是在於他們充分地利用了對自己有利的一切條件,選擇了適合於自己發展的一條道路,適時地放棄了應該放棄的東西,才使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最高點。這就是他們留給我們的最好的生活教材。

聰明地做出退一步——放棄,這不僅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人生當中的藝術。那麼就讓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多幾份智慧、多幾份勇氣,學會放棄,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那片天地,從而多給自己一次選擇和成功的機會吧!

做到了遇事退一步,遇事不計較的同時還要能夠做到寬容,這樣才能使你擁有一份好的心情。

學會寬容

古時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了一把椅子,他知道有人借此越牆到寺外,便搬走了椅子,自己坐在那裏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落地後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他原來是跳在長老的身上,小和尚倉皇離去。這以後一段日子他惶恐地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沒提及這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裏的佼佼者。

有一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發現一位學生正在下麵低著頭畫些什麼。他便走下講台到了學生的麵前拿起了快要畫好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齜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隻是微微地笑了笑,要學生課後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自此以後那位學生上課時再沒有畫畫,各門功課都學得不錯,再後來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

通過上麵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主人公後來有所作為,與長老、老師的寬容不無關係,可以說是寬容喚起的潛意識的緣故而糾正了他們的人生之舵。

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促成修養的智慧。事實上隻有那些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反之,長老若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也沒什麼說不過去的,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然而卻絕對不會做一番認真的反省,也就沒有了以後的故事。同樣,老師對學生的惡作劇通常是大發雷霆,繼而是狠狠批評,但也因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難取得“不通常”的效果。

寬容是一首美妙而動聽的歌,它給寬容的發出者也帶來好心情。也許它的效應不在眼下卻在將來,不管怎樣都是美好的。

6.善待失敗就是善待人生

如今的社會,競爭加劇,人們的生存空間在外來重荷下逐漸縮小,心靈所能承受的隻有成功,哪怕成功的花環上點綴了少許的失敗,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失敗的時候追悔自己,成功時苛求自己,最後使自己身心疲憊。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人生的旅途當中,在勇猛地投入競爭洪流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善待自己的人生。

失敗也是一種美麗

曾有一個故事,寓意非常深刻。故事大致內容是這樣的:一頭老驢,掉到了一個廢棄的陷阱裏,很深,根本爬不上來,主人看它是老驢,也就懶得去救它了,讓它在那裏自生自滅。那頭驢一開始也放棄了求生的希望。每天還不斷地有人往陷阱裏麵倒垃圾,按理說老驢應該很生氣,應該天天去抱怨,自己倒黴掉到了陷阱裏,它的主人不要它,就算死也不讓它死得舒服點,每天還有那麼多垃圾扔在它旁邊。可是有一天,它決定改變它的生存態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從垃圾中找到殘羹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從來就沒有被垃圾所淹沒的感覺,後來終於有一天,它踩著不斷加高的垃圾堆重新回到了地麵上。

從上麵的這則故事中,我們能夠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在人的一生中,難免就會經曆一些挫折與不快樂,關鍵是你怎樣看待和麵對這些挫折和不快,就像故事中的老驢一樣,在好端端的時候卻突然遭遇掉陷阱的災難,存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可它最終還是排除萬難,戰勝了饑餓,戰勝了恥辱,走出了陷阱。對於這頭老驢來說,它的遭遇可以說是一個極其嚴重的挫折甚至可以說是失敗,雖然驢一開始也曾猶豫放棄求生的希望,可它最終還是改變了態度,從而找到了求生之道。上麵的故事不由得讓我們想起如何對待失敗挫折,不同的人往往存在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善於利用失敗的人,往往就能夠從失敗中汲取有益的教訓,將失敗改造成一筆對自己有用的財富,從而在日後的工作當中,趨利避害,贏得各方麵成功;而另一些人呢,對失敗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失敗對他們來說猶如一記悶棍,失敗了從此便一蹶不振。是呀,失敗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失敗所持的態度,對失敗持正確的態度就能助你取得成功,而錯誤的態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將失敗看作為一種傷害的人在現實生活當中就常常會出現如下行為:他們經常牢騷滿腹,抱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學校不好,抱怨自己的專業不好,抱怨自己的老爸沒有本事,抱怨自己的工作條件差而收入水平低,抱怨自己沒有碰到好運氣,不論怎樣,掛在他們嘴邊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麵對失敗,他們往往不能冷靜地處理,找出失敗的原因,經曆一次兩次失敗的打擊,他們就覺得天要塌了,變得心灰意冷,整天消沉於失敗的陰影之中,致使所麵臨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人人都渴望成功,但並不能代表渴望成功就一定能順利成功,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片坦途,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隻有經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磨礪意誌,正確地總結得失,最終才能贏得成功;成功要想實現需要很多先決條件,其中包括你所擁有的資金、經驗、能力以及你對成功的不懈追求。因此,渴望一次努力就成功的願望是不現實的。那些一旦失敗了便開始怨天尤人,患得患失,就是性格極其脆弱以及對失敗沒有正確認識的人。

其實,失敗真的能夠成為人生的一筆十分重要的財富。善待失敗的人,他們不是消極地接受失敗的結果,而是把對失敗的總結體會作為一種財富來享有,他們善於從失敗的教訓中得到啟發,冷靜地處理失敗得失,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以避免下一次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泡便是一個善待失敗方麵的生動事例,愛迪生為了尋找電燈泡最佳燈絲材料,經過一次又一次乃至上千次燈絲的試驗,最終才找到目前燈泡所用的鎢絲,在發明電燈泡的過程中,愛迪生進行上千次燈絲材料的試驗,經曆了上千次的失敗,沒有堅韌的意誌,沒有對成功的向往及強烈的追求,愛迪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最終發明出電燈泡。

對待人生中的各種挫折與失敗我們應該持以下態度:

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要能做到經常對失敗進行總結。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了難道就讓它這樣失敗了?對待失敗我們應該有泰然處之的態度,及時總結失敗得失,吸取經驗教訓,針對失敗的原因,做有效的補救措施,隻有做到經常總結,亡羊補牢還是十分有效的。

麵對人生中的失敗,要做到理智和冷靜,同時還要能夠做到堅持。在失敗的時候,需要理智冷靜。越是熱鍋上的螞蟻,就越應該做到頭腦冷靜,要不然隻有死路一條。“堅持就是勝利”,隻有做到堅持,才能夠逐步接近乃至取得成功,堅韌的意誌也是不可缺少的。

善待自己

社會生活不僅絢麗多彩而且紛繁複雜,對於人的生命曆程更是風風雨雨,坎坷不平,因此一個人既要經得起成功、勝利的考驗,同時也要能夠經得起失敗、挫折的磨礪。失敗與挫折並不是壞事,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對待。

麵對挫折與失敗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哲學,有的人低頭、歎氣,無精打采,將前程的路看得黯淡而沒有光彩,有的人采取拒絕、積壓、妥協的態度,一味地埋怨世事艱難,命運不濟,一遇困難就灰心喪氣,遇到困難便繞道而行,遇到挫折就退縮,在本來咬咬牙就能挺過去的困難麵前,結果卻半途而廢,本來能把握命運迎難而上,結果卻陷入被動的局麵,失敗與挫折成了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

對待失敗與挫折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就是在失敗的時候能夠多給自己一些寬慰,一些鼓勵,能夠讓自己跳出追悔的漩渦,做到把握好現在,迎接下一次挑戰。

善待自己,就是在緊張的時候,能夠尋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釋放自己緊張的情緒,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緊張的心態,要做到從大處著眼,不要在意那些微小的得失,隻有主要航向不偏不倚才有成功的希望。

善待自己,就是能夠做到盡量去體會別人的難處,體會集體的難處,體會社會的難處,不至於使自己受到一點點不公正便不能釋懷,甚至產生仇視心態。這樣不僅虐待了別人,同時也虐待了自己。

提倡善待自己,絕不是盲目的寬容自己與放縱自己,而是在失敗和險境麵前的一種平和心態。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輕鬆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使得自己在波濤洶湧的人生之旅中始終鎮定自若,遊刃有餘。

提倡善待自己,絕不是放棄競爭,逃避責任。它是在激烈的競爭和令人痛心的失敗麵前有一顆冷靜的心態。能正確地看待社會當中的競爭和工作中的失誤,總結教訓,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善待失敗

人生中的征程可以彩霞滿天皓月當空,也可以陰風怒號濁浪滔天。社會生活既絢麗多彩又紛繁複雜。所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既有成功與勝利,又有挫折與失敗。隻是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而已。挫折與失敗是人生所難免的,可是麵對失敗,有的人能夠重新站立起來,並揚帆起航;有的人卻被失敗打倒,從此萎靡不振,再也爬不起來,走向真正的失敗。

失敗與挫折縱然無情,然而卻給人以無盡的砥礪;失敗固然殘忍,卻使人趨於頑強。經曆一次挫折與失敗就是自我否定一次,垂頭喪氣地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失望與絕望把五彩的天空抹成一片黑暗。每一次挫折,都會激起求勝的欲望,堅強地向著理想的目標奮勇前進。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再一次增添一份勇氣,向著更高的山峰去攀登。

懦夫永遠為眼前的困難讓路,因為他們隻能夠盯著坎坷與困難而不敢前進;勇士永遠讓困難給自己讓路,因為他們能夠做到勇敢地去開拓新路,他們把克服困難、超越坎坷、戰勝失敗當作人生中的一種樂趣。

善待挫折與失敗,其實隻要我們能夠做到勇敢地挺一挺堅持下去,成功的希望就會遲早出現在我們的麵前。然而挫折與失敗,隻是我們人生曆程當中的小插曲而已。隻要心中擁有成功的信念,失敗的終點就會成為重新振作的起點,催你走向新的生活。隻要心中擁有成功的信念,挫折的荊棘就會遲早異化在你進取與努力的汗流中。朋友,青春如詩,詩的題目是拚搏,生命如火,火的點燃者是理想與希望。善待挫折與失敗,成功與勝利還會離你遠嗎?古今中外,由於善待失敗,從而成功的範例不勝枚舉。但是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從開始就祈禱自己失敗。可是失敗總是在每個人的前進路上,扮演著生命中必然的角色。善待失敗,也就成為我們前行途中必經的驛站。

善待失敗,就是要從失敗中進行冷靜、公正的回顧,找出失敗真正的緣由。說服自己,找出自信並以此來增強信心。對人的一生來說,如果能夠做到真正的麵對失敗,那麼還有什麼不能夠麵對的呢?找回自信,是善待失敗的根本。

善待失敗,就是要從失敗的緣由當中,心平氣和地、客觀地分析失敗的經驗教訓,規範行為。並從多方麵針對具體情況擬定相應的措施,並加以模擬或運用。人生經驗就是從這樣每一次的決策中得出來的。

善待失敗,雖然說還不能夠忘掉深刻的教訓,但是絕對不能夠沉湎於失敗的陰影之中。隻有走出陰霾,才能迎來燦爛的陽光。每一個黎明都是新的,每一個前行的步履都是通向成功的方向。擁有對征服的向往,並不停地跋涉,才會擁有翻山越嶺的快樂。

有位哲人說過:“要想重新活著,就要死過一回。”隻有經曆過失敗後,才能夠順利地成長。善待失敗,失敗是通向頂峰的台階;善待失敗,失敗是黑夜中前行的燈火;善待失敗,失敗就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在學著走路的日子裏,誰沒有摔倒過?善待摔倒,才會讓你在人生之路上,走得越來越遠,走得越來越完美。

7.不斷清理人生的背包,輕裝上陣

著名詩人泰戈爾說過:當鳥翼係上了黃金時,就飛不遠了。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人生在世,必須要不斷地清理人生沉重的背包,學會放棄一些東西,做到輕裝上陣。如果牢記太多的恩怨就如同儲存太多的雜物一般,隻能會使自己的身心靈蒙塵,從而無法改變眼前現實的喧囂,畢竟我們沒有什麼辦法不去做“爭名奪利”隊伍中的一員,放下包袱,別去妄想立地成佛,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輕裝上陣。

人生如戲,對於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導演,隻有學會選擇與放棄的人才能徹悟人生,笑看人生,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放棄是每個人生活當中時時都要麵對的一個清醒的選擇,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著生活的又一次轉機,度過人生當中的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能擁有一份真正的成熟,從而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與輕鬆。

學會放棄

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通常都會有這麼一些人,整天為事業而進行奔波忙碌著,沒有一刻空閑的時間,需要幹的事又很多,活得很累,也很辛苦,但最終卻一事無成。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道理非常的簡單,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根本就不懂得放棄,他們不論什麼事情都想做,最後的結果就是什麼事都做不好。

一個人一生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趁年富力強時,集中精力,專心致誌去做一件事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要做的事太多,人的精力牽製太多,那麼就會疲於奔命,窮於應付。如此的人生當然是非常累的人生,太過於辛苦。因此,對於一個人學會放棄是十分重要的。

還有一種人,一生急功近利,沉湎於對名利的不斷追求過程當中,從不收手,更不願放棄,他們的生活放縱而恣睢,同樣活得很累、很苦。那麼,對於這樣的人更應學會放棄。

懂得放棄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智慧,有放棄才會有成就。陶淵明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果斷地放棄了官場的生活,毅然地歸去來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遂成為田園派詩歌的開山鼻祖。李白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於是“明朝散發弄扁舟”,“且放白鹿青崖間”,素有一代詩仙之稱。嶽武穆少年棄家從軍,拋棄身家性命、個人榮辱而不顧,最終而致“經年塵土滿征衣”,“八千裏路雲和月”,並創立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抗金軍隊,才得以功垂史冊、千古流芳。魯迅先生深為愚昧的國民精神而痛心,毅然地放棄學醫,拿起筆來,為喚醒國民的靈魂,投身到反封建的行列中來,最終成為了勇敢的鬥士。錢學森先生能夠做到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衝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難與阻力,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才贏得“導彈之父”的稱號。

放棄在有些時候是非常令人痛苦的,也是很艱難的。放棄需要勇氣,需要果決。當我們要放棄通過艱苦追求才到手的東西時,是需要經過反反複複的權衡才能夠做出決定的,同時也是需要忍受心理上重重折磨的。因此,放棄需要勇敢的精神,需要明智而理性的抉擇。

放棄是一種人生的徹悟,是一種精神上的至高境界。我們能夠放棄一些世俗之人急切追求,趨之若鶩的東西,實在是一種氣魄,一種大度,一種豁達,一種超然脫俗。

放棄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一種心態上的理智。當我們為世俗的繁雜喧囂所糾纏,為虛名微利所困惑時,一旦放棄,我們就如羈鳥返舊林,池魚歸故淵一樣,我們就會忘掉人世間的一切煩惱,獲得一身的輕鬆。

因此,能夠真正地懂得放棄的人實在不是簡單的,是值得大家敬佩的,對於上麵所列舉的這些人就是懂得放棄的人。

現實生活中又有幾人懂得放棄?一些人隻知一門心思升官發財,從不知停手,也不想停手。他們貪欲很大,永不滿足,一旦鋃鐺入獄,已是悔之晚矣。記得《紅樓夢》中的“好了歌”是這樣唱的:“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這就是對那些追求金錢永遠不知放棄的人的真實寫照。那麼,我們如要此生無悔,生活輕鬆,就必須學會放棄,學會有所放棄。

因工作的原因,每一次告別親人,告別朋友,告別自己熟悉的家,心底都會湧出許多的不舍,而每一次失去有緣無分的朋友,放棄某種徹底投入而無收獲的感情時,更會生出許多傷感。然而這些傷感卻並不影響我們去重新麵對生活。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種自然的告別和放棄。因而傷感得美麗。

這個世界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比如金錢、權利、榮譽、愛情等。我們麵對著這些,有些人會坦然處之。而有些人為了得到它們會苦苦地去追求,不惜花費畢生的精力,沉迷於其中,從而忽略了身邊的幸福。而真正的所需所想,卻要在經曆了許多的變故之後才能夠清楚或明白。

對於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我們其實不可能有絕對的把握去獲取它們。如果一味地去追求,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退出與放棄,那麼就非常難以走出心情的低穀從而繼續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不管生活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的好與壞,不管情感的道路如何波折。我們都應該安然於屬於自己的一份放棄。

學會放棄,才能放下人生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從而去迎接生活的另一次轉機,度過生命中的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能夠擁有一份成熟,日子才會過得更加充實、愉快而坦然。

學會放棄,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耗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多餘的、枝節的應該放棄的都要做到徹底地放棄。

放棄,是人生的極高境界,是自然界發展的一種必然要經過的道路。

同樣道理,漫漫人生路,隻有學會了放棄,才能夠輕裝前進,才能不斷有所收獲。一個人如果將一生的所得都背負在自己的身上,那麼縱然他有一副鋼筋般的鐵骨,也同樣會被壓倒在地的。

對於昨天的輝煌並不能代表今天,同時也更不能代表明天,過去的成就隻能讓它過去,隻能做到毫不痛惜地放棄它們。什麼時候學會放棄,什麼時候也便學會了成熟。

學會選擇就是要能夠做到審時度勢,揚長而避短,把握好合適的時機,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就在很大程度上勝於一個盲目的執著。古人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選擇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放棄是顧全大局的果斷和膽識。

其實在人類的生命中本身就存在著擁有與放棄之間不經意的完美。曾經記得這樣一句話: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生活中學會舍棄自己不特別需要、對人生益處不大的東西,保持一顆簡單平和的心,你會覺得其實在奔跑中也可以很輕鬆。

放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

對於一個人來說,大到人生感悟、與單位共謀發展,小到家庭經濟支出計劃、一張名片……這些東西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無論是你的名譽、前程、進步、友情、健康還是你的煩惱、憂愁、鬱悶,對於這些東西裏麵肯定有許多早該丟棄而未丟棄,有的卻是早該儲存而未儲存。

一個人活著承擔非常大的責任,同時自身也有很多欲望,一旦這些東西要是拿掉了,那麼這樣的人生就會變得輕飄飄、毫無意義,然而如果老背著它們,最終有一天就會很有可能被累死在路上。

因為這是一種與自然的告別和放棄,它富有極其超脫的精神。有時候想讓一件事成為永遠,但過了許多年才發現它已經悄悄地消逝了,然後對於懂得原來握在手裏的,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所需要擁有的,我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銘刻在心的。實際上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候都需要自覺地去放棄一些東西,平平淡淡才是真。

隻要你能夠做到舍得放棄,那麼就是一種偉大無比的勇氣。正如電影《臥虎藏龍》裏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裏麵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掌握在了你的手中。”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懂得舍棄,生活中魚和熊掌都能兼得的時候非常少,每一次放棄是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報。緊握你的雙手,其中肯定是什麼也沒有的,在當你打開雙手的時候,至少還有那麼一絲的希望。

隻要你舍得放棄,那麼一定會將再擁有。有時候,人確實應該學會放棄,畢竟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東西,並不屬於自己。它隻是在我們的生命中一個過客,匆匆而來,而後又匆匆消失。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去挽留,有些事有些人,是我們欲留而留不住的,曾經擁有過的就是最美,它可以讓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回味。

世界上的一切萬物本身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你不可能同時擁有你所想要的一切,隻有做到放棄一些,你才能再得到一些,更何況人本不應該活在以往的記憶當中。就算今天我們再次相遇,往事也不會重來。

但我們始終也學不會放棄,老是對人世間的很多事情充滿著無比的留戀。可是現實就是這樣,你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改變,卻依然傻傻等待,可是對於它們來講又有什麼用處呢?又有誰會知道,你的真心,你的感情。世上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等到你明白了一切,走出誤區,你就會發現一切都可以笑看風雲,踏實工作,閱盡繁華後的平靜,才領悟到原來人不過是孤獨的,沒有任何人能夠懂得自己。

不稱心之時的歎息、花開花落的煩惱,對於生命很有可能是不夠完善的,生活或許也是不盡如人意的。因為擁有的時候,也許正在失去,而放棄的時候也許又在重新獲得。對萬事萬物,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有絕對的把握。如果刻意去追逐擁有,那麼就很難會走出患得患失的誤區。然而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其各自的燦爛時光,既然還擁有嶄新的明天,那麼就不必再拘泥於昨天的憂傷,也就不必擔心放棄以後無法再得到。學會遺忘生活中某些東西,學會把某些美好的東西永遠留在記憶中,學會放棄那些生命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對於這些難道不可以嗎?對於學會放棄,說到底其實就是要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放棄內心當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耗費精力的爭吵,放棄那些沒完沒了的解釋,擺脫糾纏,從而使自己的整個身心沉浸到輕鬆、寧靜中。普通的水,沒有香氣,卻是生命之源泉;平淡的愛,沒有色彩,然而相伴卻永遠。

有人曾把自己的生命當作是一次長遠的旅行,這實在是個極好的比喻。那麼就願我們在這次旅行當中,輕裝上陣,隨時清理自己的背包。該放棄的就及時放棄,該保留的就保留,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輕鬆更自在,讓此次的旅途更加的愉快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