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腳踏實地的學習秘訣:知識是最安全的財富(1 / 3)

提高學習成績的第一步是轉換學習態度

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亞伯拉罕·馬斯洛

◎讀一讀,想一想

哈佛大學希望每一位學子都可以勇敢地站在舞台上,讓自己的聲音傳遍全世界,而不是選擇默默無聞地站在台下,隻是聽著別人的聲音,為別人鼓掌喝彩。這是一種個性,也是一種態度,想要獲得非凡的人生,必須擁有這種個性,保持這種態度。它能讓我們一直擁有獨立的思想和意識,讓我們不再人雲亦雲,通過自己獨立學習,去獲取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對於青少年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所以今天比昨天進步,就是一種勝利。高智商的青少年,懂得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包括許多方麵:有人謙虛地學習,有人驕傲自負;有人自信地學習,有人經常自卑;有人喜歡獨立學習,有人盲於跟從……不同的態度必然導

致不同的學習結果,大家想持怎樣的態度去學習呢?我想每個人都希望做一個好學者、善學者,那麼從現在開始就積極改變你的學習態度吧!

除了謙虛、自信和獨立外,正確的學習態度還有許多,例如積極主動、善於思考、注重實踐等。每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都會讓我們在學習時事半功倍。它們像一條條真理,也像一座一座燈塔,提醒著我們如何去學習,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許多去過哈佛的人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在哈佛的教室裏,導師很少會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自己的觀點和思想,站在講台發言的大多都是學生。是哈佛的導師偷懶嗎?當然不是,哈佛的導師都是很優秀的學者和專家,他們每年都會研究許多新課題,不斷豐富和完善各種理論。哈佛的驕傲不僅是一批批優秀的學子,而且還有這些思想獨立、精神獨立的學者在這裏教授學業。那麼是不是這些導師太忙了,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哈佛導師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因為他們要批閱和修改學生的許多課題方案,為了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而不是阻礙他們,導師在審閱方案時還要不斷學習並思考,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哈佛的導師之所以沒有學生“講課”多,是因為他們讓學生養成了正確的學習態度。

每一次上課,導師隻是簡單地布置明天的作業,當然這些作業並不是書麵的,要想完成這些作業,學生們在下課時就要奔向圖書館,在那裏查找豐富的資料,然後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自己的思想,在下一堂課上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導師會在一旁認真聆聽,進行關鍵性的指導和啟發。正是這種看起來十分簡單的“教”與“學”,讓哈佛學習養成了正確的學習態度,他們學會了主動、積極、獨立、認真地學習。這種學習態度伴隨著他們一生,讓他們永遠都那麼出色。

那麼,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呢?哈佛教授提出了改變學習態度的“三大法則”,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看:

法則一:心懷明天,活在當下

很多青少年都希望自己能夠在明天獲得成功,又或者總在擔心明天會失敗,可是這樣的期望與擔憂有什麼用呢?如果你把這些時間用在今天,活在當下,不斷努力獲得更多的知識,不斷學習更多的能力,明天或未來也盡在掌控了。

法則二: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

如果你的學習方向不正確,那麼付出再多努力也是無濟於事的。你可以給自己一個大的方向,比如期末考試拿第一名;然後再分解成無數小的方向,比如提升某一科的成績、攻克某一個知識點、完成某一道難題。這樣循序漸進,隻要有方向,就不會迷失。

法則三:養成認真思考的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重點或難點問題,要學會認真思考。這也是對知識的一種深入認識與消化,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過程,你便很難將知識點突破,並且牢記於心。

◎哈佛成功指南

許多時候學習能否獲得成功,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態度。假如我們消極怠慢,一味跟從,那我們很難學到“自己的知識”。前人總結的經驗和理論雖然可以為我們提供借鑒和指導,但那都是“別人的知識”,隻有我們自己勤於思考,善於總結,才能將“別人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有一個良好正確的態度,我們可以充滿激情,將無限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也可以一直保持我們的樂觀精神,帶著滿滿的自信去學習,這樣我們

才能不斷進步,最終享受到勝利的果實。學習可以成就無數美好的夢想,但學習也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它就像大海中的燈塔,永遠給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追隨著正確的方向,一路乘風破浪,我們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哈佛心理研究院

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可能縮短我們與成功的距離。

那麼你是否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呢,來測試一下吧!

心理測試:剛開學,老師在班裏宣布要在本學期舉行一場小型研討會,具體時間老師會另行通知,你聽完之後會怎麼做?

1.立即尋找一大堆專業資料,為研討會做準備。

2.沒有任何行動,心想反正開研討會之前老師會再通知,到時再準備。

3.找老師詢問相關信息,推測研討會召開的日期,按照一定的計劃準備資料。

結果分析

選擇1:雖然有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但缺少科學方法,經常會事倍功半。

選擇2:缺少主動學習的態度,隻在別人催促和提醒下才懂得學習。

選擇3: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方法得當,是個善於學習的人。

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卻是終生的

學習這件事不在於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讀一讀,想一想

隨手翻閱一下哈佛商業精英雜誌,我們可以發現他們中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那就是學習。這些精英在商業界叱吒風雲,可以說每天都日理萬機。但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沒有間斷過學習,他們不僅非常喜歡學習,也很善於學習。

高爾基說過:“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要趁短暫的青春,學習無窮的智慧。”對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通過學習,能夠獲取很多知識,能夠認識這個世界,能夠激發和拓展你的潛能,難怪哈佛大學會有這樣一句格言:“學習、學習、再學習!”

當然,青春的時光總是過於短暫,因此你必須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時

間,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這樣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學有所成的。

裏甘是1940年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一名學生,他曾經擔任美國國家財政部部長,他也非常喜歡學習。裏甘出生於美國的馬薩諸塞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參軍加入了美國的海軍陸戰隊,當戰爭結束後,他在華爾街的美林證券找到了一份工作。

裏甘一直沒有停下過學習,通過學習,他逐漸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後來他擔任了國家財政部部長以及白宮辦公廳主任等職務。裏甘擔任財務部部長時,曾經訪問過中國。

1987年時,裏甘辭去了職務,返回了故鄉。裏甘在華爾街工作的時候,可以說對美國股票市場了解得非常透徹,整個華爾街似乎都受他的掌控,當時他是金融界裏一個擁有巨大財力的大人物。當他出任美國財政部部長時,他開始施行稅收改革,這項舉措可以說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無論他是在華爾街工作還是在白宮工作,他一直堅持的一件事就是學習。就是這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讓他在金融界和政界都獲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要以為學習是一件可以停止的事,停止學習,你便選擇了停止前進。將學習當成是和吃飯、睡覺同等重要的事,每一天都不能間斷。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比起企業的大老板或是政界的領導人,我們擁有的閑暇時間遠遠多於他們,因此我們也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新的知識。這時不要讓懶惰將我們打敗,多學習一點知識,我們就會少一份困惑,在人生的路上也會越走越順。

在哈佛上課,學習知識並不隻是在教授那裏,通過與同學的交流,也能夠獲取豐富的知識。當然,學習知識也不僅僅在課堂上,因為哈佛幾乎每周都會請來世界知名人士前來演講,這也給學生們提供了接觸各界精英的機會。這也並不比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少!

隨時學習,是哈佛學子進步的階梯。那麼對於青少年來說,應該如何養成

隨時隨地學習的好習慣呢?讓我們來看看哈佛學子們是怎樣做的:

給自己創造一個不受幹擾的學習環境

不管你的自製力有多強,總會在學習時受到各種幹擾。這種幹擾可能來自外界,也有可能來自心理,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同學們都在一起玩鬧,而自己卻在埋頭學習,心裏就會產生一種“不公平”的想法;另外,如果你的進步十分緩慢,也會讓你放棄繼續學習的念頭。所以,你應該盡量減少這樣的幹擾,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給自己製訂一個計劃書或學習表

你一定不會否認,在你“忙碌”學習的外表之下,還是隱藏著一顆想要偷懶的心。每個人都會有惰性,而你不能一直指望他人來監督和提醒你。怎麼辦?你當然要學會對自己負責——哪怕你隻是一個孩子,你還必須讓自己養成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的好習慣。想要做到這一切也很容易,隻要給自己規定一段時間,寫出自己的任務和安排,最好能夠製訂一個詳細的學習表,然後按照計劃準備完成學習任務。如此堅持下去,你自然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地學習了。

◎哈佛成功指南

成功者和失敗者在一開始的差距是很小的,甚至說二者不存在差距,有時候失敗者在最初比成功者還聰明,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二者的差距也越來越大。經過探究根源我們發現,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一直堅持學習,而失敗者卻一天天懶惰下來,他們故步自封,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知識,但是他們哪裏知道,他們掌握的隻不過是皮毛而已。光陰流轉之後,成功者每天都在汲取新的營養,他們就像辛勤的蜜蜂,每天都不辭辛勞,最終釀出甘甜的蜂蜜。而失敗者卻像是缺少過冬食物的鬆鼠,它們的食物一天天減少,最後隻能麵臨死亡。所以,你要做勤奮的蜜蜂,還是要做懶惰的鬆鼠呢?

是選擇在辛苦付出後品嚐甘甜的蜜汁,還是選擇在懶惰與停滯中等待死亡呢?我想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哈佛心理研究院

如果現在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坐在教室中哪一個位子?

A.第一排正中央

B.教室的正中央

C.最後一排

D.離老師最遠的角落

分析結果

選擇A:你選擇坐在第一排正中央,說明你是一個求知欲和學習能力很強的人,而且你總是主動學習,不用別人提醒或強迫你。

選擇B:你是一個需要關懷和關注的人,在班上總是希望要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因此經常舉手回答問題,也不管自己的回答是否完全正確。

選擇C:你不希望被老師注意,也不喜歡成為大家的焦點,雖然你很喜歡學習,不過成績總是上不去,漸漸地甚至開始討厭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