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reference_book_ids\":[7012522841866243080,6838936283876690957]}],\"1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三十六計》reference_book_ids\":[7012522841866243080,6838936283876690957]}],\"2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2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三十六計》reference_book_ids\":[7012522841866243080,683893628387669095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反間計”是一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計謀。在發現敵人派來間諜進行刺探和破壞活動時,可以佯裝不知,故意將假情報透露給他,也可以利用優厚的待遇收買他,使他為我所用。
有“用間”就有“反間”,自古以來它們就是敵對雙方交戰中慣用的手段之一。但無論哪一方都要通過精心策劃並運用高超的技巧來取得對方的信任,它是高度智慧和膽識的體現。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譯文
在敵人給我方布置的疑陣中再反設一層疑陣。如果利用敵人內部的策應去爭取勝利,那麼我方就不會遭受損失。
闡釋
此計出自《孫子兵法·用間篇》:“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
孫子十分重視“反間計”的運用,認為“知之必在反間”。“反間計”是一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計謀。在發現敵人派來間諜進行刺探和破壞活動時,可以佯裝不知,故意將假情報透露給他,也可以利用優厚的待遇收買他,使他為我所用。這樣,我方便在毫無損失的情形下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
活學活用
《三十六計》與軍事——周瑜計勝曹操
“反間計”通俗一點說,就是“將計就計”,此計常用於間諜戰中。對於“反間計”,唐代杜牧解釋得非常清楚:“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公元208年,曹操占領荊州後,準備乘機一舉滅吳,東吳都督周瑜率軍前來迎敵,與曹操在赤壁相持。為做到知己知彼,周瑜乘船親自觀察曹軍陣式。隻見曹軍沿長江建立有24座水門的水寨。荊州軍的大船在外麵排列,像城牆一般。北方軍的小船在裏麵來往通行。江岸上還建了連綿300裏的旱寨,燈火輝煌,一望無際。周瑜暗想: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果然是個內行。若想破曹,首先必除掉此二人。周瑜正在思索之際,忽然有人通報:“蔣幹來訪!”周瑜高興地說:“有辦法啦!”
這個蔣幹乃是周瑜的同學故交,現任曹操手下的文官。這一次他是來為曹操作說客的。蔣幹行前擔心自己被冷落,沒料想受到周瑜的熱情招待。周瑜十分大方地帶老同學在軍營四處觀看一番,使蔣幹暗自歎服周瑜治軍之嚴整和糧草之充足。在歡迎宴會上,周瑜假裝喝醉,還要求蔣幹像小時候一樣與他同房休息。
蔣幹趁周瑜呼呼大睡之機,悄悄爬起來偷看周瑜的機密文件。突然,蔣幹發現了一封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信,隻見上麵寫道:“我們原是荊州人,當初投降曹操乃形勢逼迫。今天我們已欺騙了曹操,把曹軍圍在水寨中間。隻要有機會,我們就把曹賊的頭獻給將軍。”蔣幹看後把信揣在懷裏,不辭而別,連夜回到荊州,把信交給曹操。
曹操不看便罷,看後氣得七竅生煙。他立即把蔡瑁、張允叫來,先不動聲色地說:“我準備讓你們立即出兵作戰。”蔡瑁忙說:“不行呀!士兵們還沒有熟悉水戰,不能輕易出兵。”曹操拍案而起,大聲喝道:“等你們把士兵訓練好了,我的頭就該獻給周郎了!”曹操說到這,氣不打一處來,命令隨從立即將蔡、張二將斬首。曹操又選派不懂水戰的毛玠、於禁二人代替蔡、張任水軍都督。